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10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习题第一单元今朝风流5遨游建筑天地间Word版含答案doc

5 遨游建筑天地间

日  月

日居月诸①,照临下土②。

乃如之人③兮,逝不古处④?

胡能有定⑤?

宁不我顾⑥。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⑦。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

宁不我报⑧。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⑨无良。

胡能有定?

俾(bī)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xù)我不卒⑩。

胡能有定?

报我不述⑪。

【注释】

①居、诸:

语气助词,没有实意。

②下土:

在下面的地方,大地。

③如之人:

像这样的人。

④逝:

语气词,没有实意。

古处:

像从前那样相处。

⑤胡:

何,怎么。

定:

止,停止,止息。

⑥宁:

岂,难道。

顾:

顾念,顾怜。

⑦冒:

覆盖。

普照。

⑧报:

理会,搭理。

⑨德音:

动听的言词。

⑩畜:

同“慉”,意思是喜好。

卒:

终,到底。

⑪不述:

指不遵循义理。

述:

循,依循。

【译文】

太阳啊月亮啊,轮回照在大地上。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就不会停留在古代。

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顾?

太阳啊月亮啊,下土的人就是太贪求。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过去了而不会相互修好。

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不能让我回报?

太阳啊月亮啊,都是来自那东方。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呀,规律的声音缺乏善良。

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难道使我可以忘?

太阳啊月亮啊,东方自然会升出。

父亲啊母亲啊,生我养我不会停止。

这些事怎么会有定准,回报的事我不再讲述。

【赏析】

本诗描写受男子抛弃的妇女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哀叹,以及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沉痛呼吁。

诗写对日月倾诉,正是因为绝情男子变心带来的走投无路的呼吁,甚至于埋怨父母,这正是穷而呼天,“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的人生至情。

但就这样,女子还仍然无法忘记,所谓“俾也可忘”,正是因为无法可忘,这更反衬了男子的无情,女子的多情。

诗中每章的开头都直呼日月,似乎是要日、月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来为自己做主,在它们面前尽情倾诉无穷的积怨与悲愤。

诗人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这样的境界:

在广漠的大地上,在日月光辉所及的地方,居然有这样一个寡德者的幽灵在游荡。

和无私奉献光明的日月形象对比,那个灵魂丑恶、朝秦暮楚的男人又显得是多么卑微渺小。

为什么他和我断绝了来往?

为什么那个寡德之人会践踏他从前的爱情誓言?

诗人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心生邪念、道德沦丧。

由于婚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孤立无援的诗人(卫女),除了呼天而诉以外,又想到了自己的双亲。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的这种埋怨、责怪口气,微妙而深刻地传达出了诗人的复杂心态,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不合逻辑。

正如朱熹所说:

“不得于夫,而叹父母养我之不终。

盖忧患疾痛之极,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

”(《诗集传》)可见对当初父母决定或同意嫁出自己一事的埋怨,乃是对冷酷无情、灵魂丑恶的丈夫的一种更为严厉的谴责。

此时,诗人心中的悲愤之情也上升到了极点。

诗篇至此,也戛然而止。

通过自述怨愤,一个对命运并不顺从、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已经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像许多受迫害和虐待的女性一样,她对往日的爱情仍有所怀念,所以,在谴责不忠于爱情的行径的同时,又依稀希望他回心转意。

“胡能有定?

宁我不顾”“胡能有定?

报我不述”等诗句中,都流露出了这样的感情,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她的性格中又是有着宽厚的一面的。

能写出她的鲜明个性,又细致地写出女主人公的心态,正是《邶风·日月》一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之一。

除了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成功以外,诗人还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式,层层揭露恶夫的丑行,反复宣泄心中的怨愤,不仅使诗的主题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也增添了诗的旋律美。

费慰梅(WilmaFairbank,1909—200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学者。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夫妇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年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便是费正清之妻费慰梅所著的一部长篇传记。

这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两位富有才华和个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勾勒了他们追求真理和艺术的精神文化史。

生于20世纪初的梁思成、林徽因都出身名门,显赫的身世给了他们良好的教育,满腹的诗书才华也赋予他们人生的大智慧和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与报国热忱。

年轻时他们一起漂洋求学,孜孜不倦吸取知识。

回国治学时,他们乘火车,坐卡车,甚至搭驴车,碾过那些人迹罕至的泥泞小径,爬上古老庙宇的梁架,去获取第一手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氏夫妇为保留他们曾经研究过的古都之美,保护老北京的城墙牌楼不被尽数拆毁而写文章,作报告,奔走呼吁。

他们是真正的建筑之魂。

梁思成稳重内敛,他主导筹建的东北、清华两所大学的建筑系是现代中国建筑学、建筑师最初的摇篮;林徽因不仅在建筑学上取得很大成就,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建树。

而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典籍的研究整理和对残存的早期建筑实地的考察发现,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璀璨的一笔。

理想,是成功的起点;奋斗,是成功的过程;进取,是成功的结果。

一代才子佳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心怀崇高的理想,数年书上读来的文字图片化做眼前的实景,令人迷醉的美开启了他们对古建筑的实地考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前无古人的第一对考察伴侣。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费慰梅的著作《遨游建筑天地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思成的大学时代,他的才能可由两枚设计金奖及其他奖励得到证实。

尽管如此,有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写信告诉了他父亲。

梁启超的忠告是:

“你觉得自己的天才不能符合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工匠。

你有这种感觉,就是你的学问在进步的象征,我听见倒很喜欢。

孟子说: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引自梁启超《年谱》)

至于徽因,我们可以从1926年她的一个美国同学为家乡报纸写的一篇访问记中,窥知一些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生活的情况:

她在绘图室临窗的一张椅子上坐下,身子倚着绘图桌,窗外望去是校园的一条小径,她那娇小的身影弯下腰画那巨大的建筑图。

每次三十到四十张图一起挂在巨大的评分室墙上时,她总是得很高的奖赏。

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分数,偶或拿第二。

她文文静静,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好成绩挂在嘴边。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

旅途中,我第一次有了学习建筑的梦想。

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我有想带一些回国的欲望。

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数百年不朽的好建筑理论。

“然后我在英国上中学。

英国女孩子不像美国女孩子一下子就很友好。

她们的传统似乎使她们变得做作矜持。

“你对美国女孩有什么看法?

——小野鸭子。

她总是轻轻一笑,脸颊上出现一对柔美的、浅浅的梨窝,细细的眉毛向她那严格按照女大学生式样梳成的云鬓扬起。

“一开始,我的姑姑阿姨们不肯让我到美国来。

她们怕那些小野鸭子,也怕我受她们的影响,变成像她们一样。

我得承认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她们很愚蠢,但是熟悉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她们是世上最好的朋友。

在中国,一个女孩子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家庭。

而在这里,有一种我所喜欢的民主精神。

1.怎样理解文中梁启超给梁思成的家信里提到的内容?

答案:

任何人的学问都不可能仅靠天赋一蹴而就,做学问离不开勤奋严谨的精神。

勤奋有时候就表现在重复练习、耐心探究上。

这个过程表面上似乎是磨损人的兴趣和灵感,但实际上它却是天分的必要补充,学问的进步必须扎根于这种反复甚至枯燥的练习上。

2.梁启超的忠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梁启超的忠告既反映了梁思成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困惑,也表达了梁启超对于勤奋与天才关系的正确认识。

(启发:

言之有理即可)

3.对林徽因的访问记反映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

对林徽因的访问记从侧面反映了林徽因的活泼聪明以及热爱自由的性格特点。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D)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解析:

A项,áo/qún,fǔ,mǐ/mí;B项,bèi/bó,chá,xīng/xìng;C项,bò/bì,chóu/tì,yìng;D项,pín/bīn,chēn/chēng,shěng/xǐng。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

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A.具体而微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D.真空

解析:

A项,“具体而微”具体:

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

微小。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

本句中,地下管线并无所对应的原“体”。

B项,“事无巨细”指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C项,“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D项,“真空”指不受任何势力侵占、不受任何思想影响的地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A.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当诗歌失去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解析:

B项,“由于”与“所决定”杂糅;C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一句,应删去“对于”;D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应加“力度”。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__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

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

只要注明典故,________。

但是,李商隐的诗,_____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

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

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__。

__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D.⑤①②④③

解析:

由下文“不会句句都用典故”可知第一横线处应为⑤;第二横线处通过上文“只要”可知应填①;第三横线处通过上文“但是”以及前文文意可知应填④;第四横线处由上文“艺术手法”可知应为③。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6题。

菩 萨 蛮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注: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今属山东曹县)人。

此词为作者广西罢任后题别而作。

5.此词精于炼字,上片第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传神?

请简析。

答案:

“破”“载”。

“破”一语三关,意蕴无穷。

一为破晓,暗指天亮;二为破月,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三为破梦,子规如晨鸡司鸣,把“我”从梦中唤醒。

“载”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笙歌”化为具体的形象,让人联想到画船上载有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

6.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

具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的是与佳人离别时情景,属于实写;后两句是别后情景的想象,属于虚写。

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将来不能继续通信的担忧。

(2)借用典故。

“岭南无雁飞”,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

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

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将来不能继续通信的担忧。

(3)细节描写。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写的是离别时的情景,“泣”“湿”表达了词人对恋人依依不舍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

“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

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

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

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

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

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

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

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

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

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

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

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18、19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

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

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

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

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

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

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

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7.文章第2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

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答案:

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8.文章第4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

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9.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

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案:

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

①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②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③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④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三、语言运用

10.阅读下列的文字,回答问题。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包括:

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根据以上文字,雾和霾主要可以从六个角度区别,请逐一列举出来。

答案:

①能见度范围;②相对湿度;③厚度;④边界特征;⑤颜色;⑥日变化(持续时间)。

11.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文名句。

治学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志存高远;第二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第三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有灵感、妙悟,大有收获。

答案:

(示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语文天地

规则面前,没有例外

欧文是英国伯明翰的一名出租车司机。

这天,他送一位来自印度的客人去机场,然而,刚出发不久,这位客人却突发疾病,危及生命。

于是,欧文急忙掉头,火速前往医院。

为了能更快一点儿把病人送到医院,欧文尽最大努力地疾驰。

即使遇到红灯,他也顾不得,为了救人,只能豁出去了。

可以说,开了12年出租车的欧文,以前从来没有闯红灯的记录,但这一次,却连闯6个红灯!

还好,这名游客最终得救了。

他是印度的一名富商,出院后便要对欧文进行感谢,可是一直联系不到对方。

但他记得欧文的车牌,于是希望借助媒体,能找到这位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好心的哥。

而此时的欧文正在警察局接受处罚,因为他连闯了6个红灯,按照法规应缴纳罚款600英镑,扣除4分,而且这种不良行为还将被记入档案。

不久,印度富商知道了此事后,便大为欧文喊冤。

他认为:

“欧文闯红灯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完全是为了救人考虑,否则,他的性命堪忧。

做了善事怎么还要受到处罚呢?

”富商决定亲自到警察局为欧文作证和求情。

谁料,欧文却劝阻道:

“没有用的,我闯了红灯,就应该受到处罚。

在送你去医院的路上时,我就知道处罚不可避免,但我没有选择,明知会受罚也要闯啊。

”然而,印度富商却坚持要去警察局,因为他的理由相当充分,也合乎人性。

在生命面前,所有的规章和规则都应该避让。

欧文为了救人,闯了红灯,应该免去处罚。

可负责此事的警官却说:

“规则面前没有例外,从来没有,也不应该有!

”富商依然据理力争,要为欧文讨个公道。

警官继续耐心地解释道:

“如果为欧文破例,规则一旦打开缺口,就难再缝合,只会越来越大。

谁能保证下一个闯红灯的人,不会以送病人去医院而逃脱惩罚呢?

这次欧文闯红灯,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那只能算是幸运,谁又能保证下一次不会造成交通事故呢?

如果按照你的说法,生命面前,所有规章和规则都应该避让,那只会使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

欧文的善行我们应该表彰,但他闯红灯的行为,不应受到鼓励,而是应该受到应有的处罚。

警官的一番话,让印度富商顿时心悦诚服。

为了尽快妥善处理此事,他拿出5000英镑,对欧文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而欧文仅仅收了他600英镑,因为他被罚的也是600英镑。

为了救人而闯红灯,在我们看来,理应免去处罚,然而在英国却是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无权搞特殊化。

反观我们的一些规章规则,往往总是在人情、关系、公权和商业利益下打开一个又一个口子,结果名存实亡,成了摆设。

更有甚者,以善钻规则漏洞、公开践踏规则、玩转规则游戏为荣耀,严重破坏了规则的有效运行,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看来,英国人这种“规则面前,没有例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规章规则真的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让违章违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从无例外呢?

►高考链接

分析传记的结构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传记阅读的重要内容。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

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

品味人生

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生命幻想曲》

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4、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

5、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

6、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7、好像每次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在我们最需要有一个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8、对我不满意,请直接来给我说,别到别人那里去宣泄你无处安放的情绪。

9、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10、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只会消耗掉更多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1、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爱情,要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12、只有当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自怨自艾。

当痛苦无法承受,我们就只会一笑置之。

13、爱情是一颗心找到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找到另一张脸。

为了找到那颗心,我们要学会不要脸。

14、比失去你更令我伤心的事是,你都没有为了和我在一起而努力过。

15、这世上有一条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错一步结果都会是粉身碎骨。

——《千与千寻》

16、保持一份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宁可高傲地发霉,不要低调地恋爱。

17、亲爱的,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流浪流浪。

灯火阑珊或是烟火灿烂,我总是愣在某个角落,静静的等你走来。

18、其实爱情里处得好不好,标准就两个字:

不累。

因为,对的人,不会让你觉得累。

19、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