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347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

1.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0.1mol/LNaOH溶液反应:

H+(aq)+OH-(aq)=H2O(l)△H=+57.3kJ·mol-1

B.在101KPa下氢气的燃烧热△H=-285.5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H=+285.5kJ·mol-1

C.已知2C(s)+O2(g)=2CO(g)△H=-221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

D.密闭容器中,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g时,放出19.12kJ热量。

则Fe(s)+S(s)=FeS(s)△H=-95.6kJ·mol-1

【答案】D

2.已知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破坏1molN≡N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3Q2>6Q3B.Q1+3Q2<6Q3C.Q1+Q2<Q3D.Q1+Q2=Q3

【答案】B

【解析】△H=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该反应△H=Q1+3Q2-6Q3<0,即Q1+3Q2<6Q3,故选B。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kJ

B.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C.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0kJ/mol可知,石墨没有金刚石稳定

D.在101kPa时,2g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

2H2(g)+O2(g)=2H2O(l)△H=-285.8kJ/mol

【答案】A

【解析】A.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热大于57.3kJ,故A正确;B.硫蒸气含有的能量多于等物质的量的硫固体,所以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C.△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0kJ/mol>0可知,石墨能量低于等物质的量的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在101kPa时,2g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D错误。

故选A。

4.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1>0,说明A+B的能量低于X,②X→C△H2<0,说明X能量高于C,而且△H=△H1+△H2<0,由此可得△H1<-△H2,故选C。

5.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加入过量的空气

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光照新制氯水,Cl2+H2O

HCl+HClO,2HClO=2HCl+O2↑次氯酸分解,促进氯气和水反应的平衡正向进行,氯气减小,黄绿色逐渐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选;B、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后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减小导致难度增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选;C、SO2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选;D、开启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是压强对其影响导致的,属于可逆反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选;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

【名师点晴】勒沙特列原理是: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解答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过程。

6.反应2A(g)

2B(g)+C(g)是放热反应,在未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达平衡,现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c(B)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应器的体积B.升温C.增大c(A)D.降温

【答案】A

..................

7.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A的浓度减少0.6mol·L-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故①正确;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等于物质A的一半为0.15mol·L-1·s-1,故②错误;③2s时物质A消耗0.6mol·L-1×2L=1.2mol,转化率为1.2/4=30%,故③错误;④物质B的起始浓度为1mol/L,浓度减小0.3mol·L-1,所以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故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进行反应中物质之间反应速率的换算,可以使用关系式υ(B)=

=

方便地进行计算。

8.已知2SO2(g)+O2(g)⇌2SO3(g)△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B.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当气体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充入O2,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A正确;B.正反应体积减小,则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C错误;D.充入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平衡状态判断

9.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a<c+d。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错误;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变小,错误;D、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10.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

A.a>bB.a=bC.a<b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的温度比恒温容器中的温度高,所以化学平衡向逆向进行,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减少,即b<a;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C.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答案】C

【解析】当△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

A.△H>0,△S>0,不一定存在△H–T△S<0,所以反应不一定是自发的,故A错误;B.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不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故B错误;C.△H<0,△S>0,所以△H–T△S<0,反应肯定是自发的,故C正确;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不改变△H、△S,所以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H–T△S<0,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

判断是否存在△H–T△S<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答案】A

【解析】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故A正确;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c(OH-)提高,故B错误;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c(H+)提高,故C错误;D.将水加热,c(H+)增大,pH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13.25℃时pH=13的强碱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

A.9:

1B.1:

11C.1:

9D.11:

1

【答案】C

【解析】设pH=13的强碱与pH=2的强酸溶液的体积分别是x、y,根据题意可得0.1x-0.01y=0.001(x+y),x:

y=1:

9,故选C。

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C.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物质的溶解度和是否为强弱电解质没有关系,所以不选A;B、溶液的导电能力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分电离,但是没有说明二者的浓度关系,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就不能比较溶液的导电性,所以不选B;C、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例如醋酸,易溶于水,但是弱电解质,所以不选C;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是不可逆的,所以选D。

考点:

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

Fe2+、K+、SO42﹣、NO3﹣

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

Na+、K+、SO42﹣、Cl﹣

C.0.1mol•L﹣1NaOH溶液:

Al3+、Na+、Cl﹣、NO3﹣

D.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

Na+、K+、NH4+、CO3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氢离子、NO3-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或碱的溶液,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C、偏铝酸根离子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小于10-7mol/L,抑制水的电离,则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酸性条件下,氢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反应,碱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都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给定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6.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④常温下,0.1mol/L醋酸的pH比0.1mol/L盐酸的pH大;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⑥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

A.②⑥⑦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①与醋酸电离程度没有关系;②不能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③说明醋酸未完全电离,是弱电解质;④醋酸溶液中c(H+)小于盐酸,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盐酸,是弱电解质;⑤只能说明醋酸酸性强于碳酸,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⑥醋酸溶液中c(H+)小于盐酸,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盐酸,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盐酸,是弱电解质。

故选C。

17.

(1)科学家常用量热计来直接测定某一反应的反应热,现测得:

CH3OH(g)+3/2O2(g)=CO2(g)+2H2O(g)△H=-192.9kJ/mol,又知H2O(l)=H2O(g)△H=+44kJ/mol,请写出32g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s)+O2(g)=CO2(g)△H1=-393.5kJ/mol,2CO(g)+O2(g)=2CO2(g)△H2=-566.0kJ/mol,C(s)+0.5O2(g)=CO(g)△H3=akJ/mol,则a=__________

(3)已知N2(g)+3H2(g)

2NH3(g)1,0.5N2(g)+1.5H2(g)

NH3(g),NH3(g)

0.5N2(g)+1.5H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_______,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________

【答案】

(1).CH3OH(g)+3/2O2(g)=CO2(g)+2H2O(l)△H=-280.9kJ/mol

(2).-110.5(3).K1=K22(4).K2·K3=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反应热的计算。

(1)32g即1mol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3/2O2(g)=CO2(g)+2H2O(l)△H=(-192.9-88)kJ=-280.9kJ/mol。

(2)△H3=akJ/mol=△H1-0.5△H2,则a=-110.5。

(3)从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出K1和K2的关系式为K1=K22,K2和K3的关系式为K2K3=1。

18.反应①Fe(s)+CO2(g)

FeO(s)+CO(g)△H1=akJ/mol;

②CO(g)+1/2O2(g)

CO2(g)△H2=bkJ/mol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1)若500℃时进行反应①,CO2起始浓度为2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的a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700℃反应①达到平衡,要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B.通入CO2

C.升高温度到900℃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填序号)(图中v是速率、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2)

(5)2Fe(s)+O2(g)

2FeO(s)△H3,该反应的△H3=____________kJ/mol。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1mol/L

(2).大于(3).BC(4).A(5).2(a+b)

【解析】试题分析:

(1)Fe(s)+CO2(g)

FeO(s)+CO(g)

起始浓度(mol/L)20

转化浓度(mol/L)xx

平衡浓度(mol/L)2-xx

则根据500℃时配合财务可知

解得x=1

所以CO的平衡浓度为1mol/L

(2)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①中的a大于0。

(3)A.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A错误;B.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正确;C.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到900℃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正确;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D错误,答案选B。

(4)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正确;B、最高点是平衡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含量增大,B错误;C、首先达到平衡的是温度高,即T1>T2,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含量增大,C错误,答案选A。

(5)已知:

①Fe(s)+CO2(g)

FeO(s)+CO(g)△H1="a"kJ/mol;

②CO(g)+1/2O2(g)

CO2(g)△H2="b"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2Fe(s)+O2(g)

2FeO(s)的反应热△H3=2(a+b)kJ/mol。

【考点定位】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平衡状态计算、可逆反应图像分析以及反应热计算等

【名师点晴】该题的难点是可逆反应图像分析,注意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3)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9.

(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②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

③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2)下列溶液:

①pH=1的盐酸,②0.05mol•L-1的盐酸溶液③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的H+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mol•L-1.该溶液的pH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答案】

(1).①③

(2).③②①(3).4或10 (4).V3>V2=V1(5).①④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1)①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故①正确;②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增大,故②错误;③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故③正确;④反应物浓度不一定降低,如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

故选①③。

(2)水的电离受到HCl电离的H+的抑制,而且HCl电离的H+的浓度越大,对于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越大。

①c(H+)=01mol•L-1,②c(H+)=0.05mol•L-1,③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与纯水的电离程度相同,因此,由水电离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

(3)在25℃时,纯水电离产生的c(OH-)=10-7mol•L-1,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mol•L-1<10-7mol•L-1,水的电离可能被酸、碱抑制,若被碱抑制,则该溶液的pH=10,若被酸抑制,则该溶液的pH=4,总之,该溶液的pH可能为10或4。

(4)Ba(OH)2、NaOH是强碱,完全电离出OH-,NH3·H2O为弱碱,其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NH3·H2O,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V3>V2=V1。

(5)①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①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②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②不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③都是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③不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④气体的物质的量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混合气体的压强随之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⑤混合气体的颜色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故选①④⑤。

点睛:

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特征是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质量分数等不再发生改变。

20.Ⅰ.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该反应实际为两步反应:

第一步:

2NH3(g)+CO2(g)===H2NCOONH4(s)ΔH=-272kJ·mol-1

第二步:

H2NCOONH4(s)===CO(NH2)2(s)+H2O(g)ΔH=+138kJ·mol-1

(1)写出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L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________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_________min时到达平衡。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发现,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探究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异常”现象展开讨论,猜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有两种。

猜想Ⅰ:

此反应过程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猜想Ⅱ:

……。

(3)猜想Ⅱ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于猜想Ⅱ成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表内容。

加入试剂

2mL0.1mol/LH2C2O4溶液、1mL0.05mol/L酸性KMnO4

2mL0.1mol/LH2C2O4溶液、

1mL0.05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