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379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写13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等生字,掌握“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

1、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三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自学生字(字音、部首、组词),给课后生字注音。

3、抓住文段重点句,体会春雨的声音美,形状美,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

4、体会作者听觉、视觉结合表达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图片或词语、诗句。

二、小组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跌下来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全班交流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教师点拨,重点指导:

推密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前置性学习: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一、导入新课: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

该怎么读题呢?

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小组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

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4、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

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

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

《春雨》。

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

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教师点拨: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听声音美

春雨美看样子美爱春雨

赞精神美

六、课内练习:

1、辨字组词:

推()常()淅()

撒()尝()晰()

2、多音字组词:

都兴

3、照样子,写一写:

例:

淅淅沥沥

2、瀑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瀑布录像;学生收集关于瀑布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

1、收集关于瀑布的资料。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至少读3遍),在文中圈出生字词语,利用工具书查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

什么是瀑布?

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多媒体出示瀑布图片,动画。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二、小组交流:

1、展示自学情况。

叠(提醒学生:

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全班交流,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⑴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诗。

(随机指导)

⑶小结:

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教师点拨。

1、难掌握的字词。

2、背诵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前置性学习:

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没有描写瀑布的文章,它写了瀑布的哪些特色,结合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一、小组交流: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

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全班交流: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

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

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

(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

轻柔飘逸,弥漫如雾:

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

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三、教师点拨,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

(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四、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3、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预习:

了解作者苏轼,读读作者其他的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

了解作者苏轼,读读作者其他的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小组交流。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教师点拨。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前置性学习:

了解诗人叶绍翁。

收集、阅读其他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

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

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板书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四、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

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请生读诗句。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6、汇报小结。

五、教师点拨,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

五、延伸。

1、想象一下园子里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园中的美景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如斯美景此时心情怎样?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

(可唱歌、跳舞、咏诗、画画等)

4、学生汇演。

六、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七、作业:

默写古诗。

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4、柳笛和榆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前置性学习:

课外收集柳树和榆树的资料,了解这两种植物;熟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了解柳笛的制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

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

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

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

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

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小组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

(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

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

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

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

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

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全班交流: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

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教师点拨:

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课内作业:

1、照样子,写一写:

例:

亮晶晶

2、在括号例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玉荚()的树杈笛声()

()的柳笛()芬芳

(九)、板书设计: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春的赞歌

孩子——乐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能力目标:

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能积累成语及名句;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语文大课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收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安排:

两课时

前置性学习:

1、收集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收集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

2、用“仿佛”写几个比喻句。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

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

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

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

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五、预习:

查找自己喜欢的花的资料,了解它的花期、用途等;再实地观察春季的一些花,做好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笔记。

五、板书设计: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春风化雨春色满园春满人间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

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

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

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

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

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

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五、作业:

围绕“花”写一段话,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六、板书设计:

花的世界

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从花的传说、花的生长地、生长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赞美花。

抓住顺序,突出特点

七、课内作业:

1、补充词语:

春()大地春()花开

春()人间春()满园

2、用“如……如……如……”写话。

3、写两句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

5翠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苇、秆、绣”等生字,会写“颜、衫、泛”等生字,掌握“衬衫、疾飞、清脆、等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用法,理解本课按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习:

收集翠鸟的资料,了解翠鸟的外形;大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在文中圈出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

(出示课件)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语。

三、小组内相互检查初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翠鸟的。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翠鸟鲜艳腹部赤褐色衬衫

灵活疾飞等待小泡锐利

第二课时

前置性学习:

收集其他描写鸟类的文章,与本文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进行比较;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特别喜欢翠鸟。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

外形活动住处)

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6、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全班交流,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点拨: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五、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

(板书:

喜爱)

六、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七、作业: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