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515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docx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以及计算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

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

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物质本身的性质、浓度、温度、接触面的大小、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也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相结合。

[教学用品]:

[试剂]:

镁条、锌粒、铜片0.5mol/L的硫酸、铁钉、铁粉、H2O2、MnO2、无水乙醇,冷水、热水

[仪器]:

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烧杯。

  

[板书设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⑴浓度:

一般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⑵压强:

如果压强改变能改变气体的浓度,则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⑶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⑷催化剂:

催化剂的使用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⑸其他:

固体颗粒的大小等。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煤与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火药爆炸只需一瞬间,

为什么化学反应速率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施):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提问]: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2、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3、你可以借助于什么化学反应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等。

2、根据反应现象来判断。

3、产生气体、沉淀的快慢。

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最好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提问]:

1、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呢?

2、通过哪些实验来探究?

(布置探究任务):

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

通过屏幕展示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实验课题:

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

实验过程(步骤、现象、结论或解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或解释

实验一

1.取三只相同的试管向其中各加2毫升0.5mol/L的硫酸;

2.向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镁条、铜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产生气体快慢。

反应:

 

结论:

实验二

1.取2只相同的试管向其中分别加3毫升乙醇和水;

2.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钠,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产生气体快慢。

反应:

 

结论:

 

实验三

1.取三相同试管,编号1,2,3,分别向其中分别滴加一滴管、两滴管、三滴管15%的H2O2;

2.分别向1,2试管中加两滴管和一滴管蒸馏水稀释至三只试管到同一高度;

观察三试管中的现象,记录三试管产生现象的先后顺序。

反应:

 

结论:

 

实验四

1.取两只同试管,向其中分别滴加2毫升5%的H2O2;

2.将两只试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的烧杯中一会,观察产生气体的快慢

反应:

结论:

实验五

1.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5%的H2O2;

2.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MnO2;

比较产生气泡速度快慢。

反应:

 

结论:

实验六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滴管0.5mol/L的硫酸

2.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钉和铁粉;

观察产生气体速度快慢。

反应:

 

结论:

(提出具体的要求):

1、仪器的使用方法;2、试剂药品的取用;3操作正确;

(实验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并给以方法指导。

(实验交流)1、组织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2、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3、交流各组完成实验任务得出的结论,并进行详细记录。

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一、实验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由什么决定?

2.为什么改变反应物的外界条件(浓度、温度、颗粒大小、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提示:

从微观角度即活化分子和有效碰撞角度分析)

3.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为加快或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

它们分别采用了控制哪些外界条件实现目的的?

4、归纳各种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实验一、实验二说明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使用催化剂

浓度改变

改变温度

改变压强

2、

浓度改变

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随之改变

反应所需的能量改变

反应物分子能量改变

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随之改变

活化分子百分数随之改变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改变

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几率改变

反应速率改变

【讲述】:

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应用:

夏天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保存;工业上合成氨时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小结】:

整理总结:

1、内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2、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的温度、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均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学习资源上22、25页互动课堂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本课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进行实验实施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评价取长补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探究实验将有关问题解决了,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暴露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已使学生明确:

化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探究实验之后需要做出详细的总结和概括,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释。

课后学生反映强烈,认为这样的课很有收获,说明本课设计基本是成功的。

但是,教学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设计实验能力欠缺给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少难题,如何引导这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主动探究化学小课题将是今后教学中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西安市教育局骨干教师实践总结报告

 

题目:

主动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区县户县

学校实验中学

姓名安文燕

学科化学

学段高中

指导教师刘卓华

 

主动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主动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能力,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自主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互助合作,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主动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是化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结合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开展主动探究性学习我采取的程序如下:

应用

总结

思考

问题

实验

→→→→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贯穿整个过程。

结合《原电池原理》的教学实例具体阐述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概念,能写出其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活动,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体会能量守恒的意义。

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新能源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1、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问题背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产生主动探究求解的学习动机。

【展示】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电池。

让学生看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打开手电筒等。

引出课题:

这些电池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化学能与电能》。

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2、主动探究,丰富感知: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针对性提出问题、假设和意见(电路工作离不开电流,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有电子移动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让他们敢想、敢干,充分利用和挖掘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电流)。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体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提供给学生稀硫酸、锌片、铜片、电流表、导线等实验工具。

教师指导:

请同学们参阅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验证。

学生经过预习和讨论,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⑴同样的两块锌片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⑵将两块锌片上端用导线连在一起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⑶将两块锌片上端用导线和电流表连在一起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⑷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⑸将锌片和铜片上端用导线连在一起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⑹将锌片和铜片上端用导线和电流表连在一起插入稀硫酸,观察并记录现象;

⑺用干电池判断电流方向,与实验⑶、实验⑹作比较,观察并记录现象。

3、讨论探究,启发思维: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使他们的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教师:

实验⑴、⑵、⑶为什么现象一样?

电流表为什么没有电流?

学生:

同样地两块锌片,连与不练都一样,因为金属一样,没有电势差,所以不能形成电流。

教师:

实验⑷、⑸为什么现象不一样?

实验⑹中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通过看书、相互交流、分析和思考,原电池的概念基本形成。

4、评价总结,归纳达标: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反思目标达标的思路与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对照,是自己的认知条理化,完善认知系统结构。

同时教师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多媒体展示】结合实验总结分析,完成下表:

电极

电极材料

反应类型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金属性(还原性)强的金属,如:

锌、铁等

氧化反应,如:

Zn-2e-==Zn2+

电子从负极流向外电路

正极

金属性(还原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如:

铜、银、石墨等

还原反应,如:

2H++2e-==H2、

电子从外电路流向正极

师生总结原电池装置、电极反应、电流方向等。

教师:

举例说明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⑴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⑵活泼性有差异的两个电极

⑶电解质溶液

⑷构成闭合回路

5、应用迁移、释疑解难: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巩固扩展所学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

【投影】练习:

用铜片、铁片、碳棒、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500mL烧杯设计原电池。

学生设计出多个实验方案,特别是电极材料的组合有铜片和铁片、铜片和碳棒、铜片和铜片等,同时会提出许多新问题:

铜片和铁片做电极,在反应中谁做负极;都用铜片做电极能否产生电流、反应能否进行等。

进过认真思考讨论和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并动手实验,边做边改进)最后得出正确的电极组合。

当学生看到灯泡亮起来,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学习兴趣倍增。

以上整个过程展示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学生自始自终处于动态的探究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主动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探讨:

1、创设民主合作的学习情境。

群策群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师生之间沟通协作,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2、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适当使用多媒体开展学习,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师生互动学习,进一步融洽了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化学。

3、坚持学生自主发展。

要给学生留有继续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完成所学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结构的重建。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地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再发现”。

4、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把“社会当做大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中,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总之,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才能使学生成为善于学习、能创造、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现代人才。

 

西安市教育局骨干教师研修论文

 

题目:

 

区县户县

学校实验中学

姓名安文燕

学科化学

学段高中

指导教师刘卓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