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4675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1.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

(1):

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

(2):

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实验

(2)可知,乔化×乔化→出现矮化,说明乔化对矮化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蟠桃×蟠桃→出现圆桃,说明蟠桃对圆桃是显性,基因型为Bb×Bb,因此丙、丁的基因型为AaBb,丙丁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乔化蟠桃:

矮化圆桃=3:

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

(1)知,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

乔化蟠桃:

矮化圆桃=1:

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中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个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尽管受两对基因控制,但是比例与一对性状相似,说明存在连锁现象。

2.能迅速获得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A错误;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B错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C正确;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不能快速获得纯合子,D错误。

3.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山上发现一小群羊。

对发生在这个羊群中的四次交配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其结果列于下表。

事实上只有五个亲本参与这些交配,请选出这五个个体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  )

交配

亲本号1

亲本号2

子代

1

弓腿,毛膝

弓腿,毛膝

3/4弓腿,毛膝

1/4内翻膝,毛膝

2

弓腿,无毛膝

内翻膝,无毛膝

1/2弓腿,无毛膝

1/2内翻膝,无毛膝

3

弓腿,毛膝

内翻膝,无毛膝

1/4弓腿,无毛膝

1/4弓腿,毛膝

1/4内翻膝,毛膝

1/4内翻膝,无毛膝

4

弓腿,毛膝

弓腿,毛膝

3/4弓腿,毛膝

1/4弓腿,无毛膝

A.AaBB、AABb、AaBb、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aabb

C.AaBb、AABb、AAbb、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Aabb

【答案】A

【解析】分析表格:

实验1后代弓腿:

内翻膝的比例为3:

1,说明弓腿为显性性状,亲本弓腿为杂合子,实验4亲本都为毛膝,后代出现无毛膝,说明无毛膝为隐性性状,亲本毛膝为杂合子。

实验1弓腿:

内翻膝的比例为3:

1,且后代全为毛膝,说明基因型为AaBB;同理根据实验4子代3:

1的分离比可知,亲本弓腿无毛膝的基因型为AABb,内翻膝无毛膝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2与aabb杂交,后代出现1:

1的分离比,可知弓腿无毛膝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3与aabb杂交,后代出现1:

1:

1:

1的分离比,说明弓腿毛膝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关系,判断各个亲本的基因型。

4.某生物调查小组对本市人口进行了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乙病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甲病和乙病的遗传肯定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甲病患者中有200个人为纯合子,且控制甲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甲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3.89%

D.控制甲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患病人数和不患病人数相比很少,说明患病很可能是隐性,A错误;甲病男性与女性基本相等,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乙病男性多于女性,乙病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甲病和乙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D正确;“甲病患者中有200个人为纯合子”可知,其他甲病患者应为杂合子,故推出甲病为显性遗传病,患甲病的人共有291+10+287+2=590(个),共含有致病基因200×2+(590-200)=790(个),调查总人数为291+150+10+4549+287+13+2+4698=10000(个),因此致病基因的频率为790÷(2×10000)×100%=3.95%,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5.黄狗的皮毛着色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下图是小黄狗的一个系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Ⅰ2的基因型是AaBb

B.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黑色或褐色的雄狗杂交

C.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毛雄性的概率是

D.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相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和系谱图可知I1和I2都是黑色应是A-B-,它们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故它们的基因型应是AaBb,故A正确。

要使III1aabb下褐色的小狗aaB-,必须让其与含有B-的雄狗进行杂交,即黑色或褐色,故B正确。

如果III2A-B-,因为其父亲是褐色aaB-,母亲是A-B-,而其同胞中有黄色aabb,故其亲本是aaBb和AaBb,III2应是1/3AaBB或2/3AaBb.III6是aabb,产生小狗是雄性概率是1/2,是红毛A-bb概率是1/2*2/3*1/2=1/6,共1/2*1/6=1/12,故C错误。

如果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相同的新性状,说明该性状是从来没有的新性状,则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新基因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分析能力。

6.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27,7B.16,9C.27,9D.16,7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性状属于基因的叠加效应,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系。

双亲是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3*3=27种,B、D错误。

表现型有6+1=7种,A正确。

点睛:

基因的叠加效应中所有的表现型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个数+1即可。

7.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

A.基因的自由组合B.基因互换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和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都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A.B.D错误,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可遗传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3/4B.1/3C.1/2D.1/4

【答案】D

【解析】已知控制食指长短的基因(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长食指,所以长食指的概率为1/4,故选D。

9.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形,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

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

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3

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三种

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由F1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后代中既有黑身又有灰身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果蝇可知,黑身和长翅分别为显性性状;由上面分析可知,F1黑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由于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的个体是致死的,所占比例为(AABB)1/16+(AABb)1/8+(AAbb)1/16=1/4;由上面解析可知致死基因型有三种;F2中黑身残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1/3)(死亡)或Aabb(2/3),其测交结果为2/3Aabb×aabb→1/3Aabb(黑残)、1/3aabb(灰残),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残∶灰残=1∶1。

10.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干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因此F1代果蝇的表现型均为红眼正常翅(AaXBXb,AaXBY),A错误;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只能来自F1代的母方,B错误;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AAXBY、AAXbY、aaXBY、aaXbY)占2/3,杂合子(AaXBY、AaXbY)也占2/3,C正确;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A_)个体与短翅(aa)个体的数目比例为3∶1,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控制豌豆子叶颜色的等位基因Y和y的本质区别是

A.基因Y、y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Y对y为显性

C.两者的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D.减数分裂时基因Y与y分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Y和y的关系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所以碱基序列存在差异,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

5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答案】C

【解析】

1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两个基因。

下图表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答案】D

【解析】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没有发生过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因此只含有A或a中的一种基因,AB错误;若该细胞只有a,则应位于刚刚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不可能位于⑤和⑧上,C错误;若该细胞只有A,则应位于刚刚姐妹染色单体上,如分别位于②和⑥上,D正确。

14.上眼睑下垂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一男性患者,其父母正常,请判断这个性状最可能是()

A.伴性遗传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遗传病为显性,正常为隐性,双亲正常,基因型就是隐性纯合子,正常情况下,后代不会出现患者,如果后代出现患者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水稻杂交实验

【答案】C

【解析】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16.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③①②④

C.④④①②

D.④②①④

【答案】A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③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①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选A。

17.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萨顿的蝗虫实验D.斯图尔德的胡萝卜体细胞全能性实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萨顿的蝗虫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斯图尔德的胡萝卜体细胞全能性实验,证明了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考点:

伴性遗传

18.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

(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

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YA和XX,子代中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A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子代中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B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C错误;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中雌雄植株都有一半是野生性状,一半是突变性状,D正确;答案是C。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③①②④

C.④④①②

D.④②①④

【答案】A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③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①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选A。

20.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为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

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

A.8∶1B.2∶1

C.15∶1D.3∶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型为bbii的黑色狗和基因型为BBII白色狗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B_I_:

bbI_:

B_ii:

bbii=9:

3:

3:

1,其中B_ii表现为褐色,bbii表现为黑色,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Bbii:

bbii=2:

1,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水稻杂交实验

【答案】C

【解析】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22.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白:

粉:

红,3:

10:

3B.白:

粉:

红,3:

12:

1

C.白:

粉:

红,4:

9:

3D.白:

粉:

红,6:

9:

1

【答案】C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B- 和aabb的个体为白色,又知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其余的为粉花。

已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则杂交获得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自交子得二代,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B-:

A-bb:

aaB-:

aabb=9:

3:

3:

1,,即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

粉:

红=4:

9:

3,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分析确定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根据亲代基因型求出后代表现型的类型。

23.变异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环境条件的改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不能进行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项错误;细菌有遗传物质,故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类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4.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可能发生了( )

A.细胞质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控制番茄红果、黄色的基因应该位于细胞核中,A错误;红果番茄作为品种应为纯合体,在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发现一株黄果番茄,说明在果实颜色这一性状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表现类型,并且性状的变异率比较低,可以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化不可能只发生在一个个体的一个枝条上,C错误;发生染色体畸变往往会引发多个性状改变,D错误。

25.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

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

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于是,摩尔根等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红眼是W,白眼是w。

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属于实验证据,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26.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这对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隐性基因都系突变而来。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

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

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

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雄毛

【答案】B

【解析】由于果蝇的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的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因此可以写出各亲本的基因型:

纯种野生型雄果蝇(XABYB)、突变型雌果蝇(XabXab)、纯种野生型雌果蝇(XABXAB)、突变型雄果蝇(XabYb)。

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XABYB)与突变型雌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