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893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3

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1~6题 20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

生活在幸福的日子里,我的思绪总是飞得很远。

如果我是红花,我会感谢绿叶无怨无悔的奉献;如果我是蜜蜂,我会感谢花朵慷概无私的kuìzèng;如果我是大树,我会感谢太阳赋予我生命的能量。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艰守。

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活,回报社会。

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因为,心存感恩,才会珍惜拥有,珍惜幸福。

(1)根据拼音写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

kuìzèng(    )   吝啬(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毋庸________,我们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也有着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传统书信____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这是如今的微信无法比拟的。

(3)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________有利于事物的成长,________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质疑 承担 即使/也      B.置疑 承载 虽然/却

C.质疑 承载 虽然/却D.置疑 承担 即使/也

4.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1)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诗词音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古典诗词。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6.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北石家庄的土特产也将“上线”销售,请你根据给出的上联补写下联,来宣传下面任意一种土特产。

(2分)

①赵县雪梨 ②赞皇大枣 ③平山核桃

上联:

华夏物产丰富网通四海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7~23题 50分)

一、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7~8题。

(5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8.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

(15分)

赵襄主学御于王於期①,俄而与於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①赵襄主:

赵襄子。

御:

驾车。

王於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

谐调。

⑤诱:

引导。

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俄而与於期逐       俄而:

____________

(2)三易马而三后易:

____________

(3)术未尽也尽:

____________

(4)凡御之所贵凡:

____________

1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各标一处)(2分)

(1)赵襄主学御于王於期。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11.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赵襄主学御于王於期     相与步于中庭

B.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山川之美

C.非先则后也学而不思则罔

D.尚何以调于马水何澹澹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13分)

苇花温暖

张梅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

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可最初的,来自《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没有哪一个词能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③生命的寒意在一群群芦苇那里显露无遗。

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在它们面前,河水缓缓流淌,和时间相仿,毫不回返地离我们而去。

④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

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春夏,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

像深秋初冬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

⑤于是,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

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

走近一群无语的苇。

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

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

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⑥沿着坡度倾斜的河滩下去,冬日的河水已经很浅了,得比夏日的丰水季节多走数十米才能走到渡船上,将那些土坡旁清瘦的芦苇丢在身后。

不过,迎接你的,是对岸的一群水鸟,因为近水,显得更有生气。

水中只有在冬季露出的浅滩上才有,水鸟们径直飞到苇丛里,或许会留下几个小而圆的蛋,没有人会惊动它们的宁静。

⑦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

它们能称为花么?

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

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⑧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

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

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

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在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⑨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功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

至少,不用枕窸窸窣窣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⑩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14.选文开头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中作者说“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请结合选文说说作者喜爱苇花的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19题。

(4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有的咬紧蝉的腿尖,有的拖住它的翅膀,有的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18.本文选自《____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2分)

19.请结合文段画线语句,说说为什么这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3题。

(13分)

只有左手的手套

①在沈阳上大学时,我曾认识一个来自吉林的外系女生,名叫阿瑶。

第一次见到她时,是在她的宿舍,当时她正坐在床上专心致志地织手套。

普通的毛线,淡紫的颜色,她织得极慢,一针一针,很用心的样子。

而那只手套,刚刚织到手指分叉的位置,可以看出是一只左手的手套。

②第二次去阿瑶的宿舍,是在两周之后,她仍坐在床上织手套,还是淡紫的毛线,还是那只左手的,五个指头刚刚织出了一点。

我笑着说:

“你织得也太慢了,真是精雕细琢!

”她抬头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③后来,我和阿瑶渐渐熟悉,去她宿舍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每次见到她,她都在织那只左手的手套。

终于有一天,我见她织的手套并不是原来的那只,因为这只手套刚刚织到手指分叉的位置,还是左手的,和原来的那个一模一样。

我问:

“你不是又拆掉重织的吧?

”她说:

“才不是!

”然后,她从床下拿出一个小衣箱,打开里面全是手套,有20只左右,都是淡紫色的。

原来她织了这么多,其实是织得太快,以致让我觉得她总是在织那一只。

④我仔细翻看那些手套,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

再仔细一看,我吃惊地发现,那些手套竟然都是左手的!

我惊讶地问:

“阿瑶,怎么只有左手的?

”她淡淡地说:

“这些手套都是给我爸爸织的,他只有一只手。

”一时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怔怔地看着那些手套。

⑤当阿瑶织够30只时,我陪她去邮局给她爸爸寄手套。

路上,她告诉我,她爸爸是为了救她才失去右手的。

那时,阿瑶才10岁,她爸爸在县城的纸箱厂工作。

一个周日,她去爸爸的厂里玩,纸箱厂的生产车间不休周日,她便在车间里看各种机器的工作过程,觉得十分有趣。

其实生产车间是不准随便进入的,她是偷偷溜进去的,由于她个子小,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看来看去,她觉得还是爸爸操作的切纸机最好玩:

那么厚的一摞纸壳,切刀落下来,便齐刷刷地被切开了。

很长的纸壳从流水线上传过来,便被切成一段一段的。

她走近切纸机,抬起头来看那锋利的刀口,手却不知不觉地按在了纸壳上。

这时她爸爸转过头来,正看见这一幕,惊骇之下已来不及停下机器。

他冲过去,左手拽住她的衣服,而切刀正飞速落下,她的手还按在纸壳上!

爸爸情急之下用右手向上一挡切刀,左手一把扯开她,而切刀正好落下,爸爸的右手被切断了……

⑥我听得心惊肉跳,阿瑶也流下泪来。

她说:

“我家本来就穷,爸爸因此又失去了工作,还成了残疾。

后来,伤好之后,他就去砖厂干活,往小推车上装砖坯。

砖坯又沉又硬,把他的手磨得不知脱了多少层皮。

发的手套太薄,用不了几天就磨破了,我从上初中起,就天天给他织手套。

我也做不了别的,就当是赎罪吧……”

⑦一个父亲和一个女儿。

一个多么残酷又温暖的故事。

我的心和眼睛,一下都湿润了。

20.文章以手套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分)

多次见阿瑶织同一只手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爱感动

2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画线句子里加着重号词的妙处。

(2分)

(1)一时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怔怔地看着那些手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情急之下用右手向上一挡切刀,左手一把扯开她,而切刀正好落下,爸爸的右手被切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你的理解,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中,作者表面上讲述的是“我”和阿瑶之间的故事,实际上却是阿瑶与她父亲的故事。

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背影》里也能看到深沉的父爱。

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父爱如山”的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4题 50分)

24.作文。

(50分)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抵达幸福的道路和方式,请以《我有我的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与点拨

1.

(1)烟波江上使人愁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

(1)馈赠 lìnsè 

(2)概—慨 艰—坚

3.B[

(1)“毋庸置疑”为固定词语;

(2)“承担”一般与风险、责任、工作等搭配;(3)句子为转折关系]

4.

(1)将“研究”与“了解”互换位置 

(2)删掉“否”

5.D

6.

(1)示例:

画面的主体是一个由@字母连接的传送带,左边一个农民手扶着三筐水果送上传送带,微笑着说“互联网‘下乡’,土特产‘上线’”,@张开笑脸说着“网上销售”,身后是已经送出去的各种土特产。

(2)示例:

①赵县雪梨甘甜畅销八方 ②赞皇大枣味美名扬九州 ③平山核桃醇香华夏皆知

7.D(重点不是赤壁之战,而是托物咏史,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8.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是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9.

(1)不久,一会儿 

(2)换,更换 (3)穷尽 (4)大凡,大概

10.

(1)赵襄主/学御于王於期。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11.C(就。

A.介词,向/介词,在;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D.疑问代词,怎么/副词,多么)

12.

(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1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1分)。

(2)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1分),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1分)。

1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抛弃杂念,集中精神)。

(意思对即可)

【译文】赵襄主向王於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於期驾车赛马,换了几次马,几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

“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於期回答说: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注意力和马的奔跑相谐调,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14.示例:

巧借诗句表明芦花的清淡传神之美(1分);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自然引出下文对深秋初冬的芦苇的描写(1分)。

(意对即可)

1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抒发了“我”对芦苇的喜爱之情(2分)。

16.①内外兼修、处变不惊的淡然、宁静、宁和;②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③苇花引发的温暖的生活记忆。

17.表达了对温暖母爱的怀念之情(1分)。

作用:

内容上:

是对母亲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这一往事的感受的概括总结(1分);结构上:

巧妙照应文章的题目,同时篇末点题(1分);主题上:

深化中心,“淡而有韵”的“韵”其实是一种温暖(1分)。

18.昆虫记 昆虫的史诗

19.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形状特点及不停鸣叫的特点,语言幽默而有情趣,所以说它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20.①得知阿瑶织手套的对象 ②得知阿瑶只织左手手套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21.

(1)“怔怔”写出了“我”得知阿瑶爸爸只有一只手的真相时吃惊的表情。

(2)“扯”这一动词写出了爸爸救女儿时的不顾一切,表现出爸爸对女儿伟大的爱。

22.从结构上来说,由“我”询问阿瑶“手套为什么只有左手的”引起阿瑶对往事的回忆,补充了故事情节(2分);从内容上来说,这段插叙写的是阿瑶爸爸为了救阿瑶才失去了右手,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旨;爸爸对女儿的爱(2分)。

23.《只有左手的手套》:

通过父亲毫不犹豫、舍身救女儿的行为体现了父亲对女儿伟大的爱(1分)。

《背影》:

通过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为,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1分)。

父爱如山,山是静止的,父爱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往往无法细诉。

然而,当真正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会用他那宽大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只有左手的手套》与《背影》中的父亲一样,父爱是伟大而深沉的(3分,意思对即可)。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