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026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docx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

对90后农民工现状的思索

Thethinkingabout90migrantworkers

JEL分类号:

J1,J61,J62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90后农民工正在大量地涌入城市,并且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主要分析了90后农民工与之前的农民工相比较而具有的新特征,同时指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从制度、法律、教育、文化、服务等方面给予其关注和支持。

[Summary]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90migrantworkersisfloodingthecities,andgraduallybecomingthesubjectofmigrantworkers.Thispapermainlyanalyzesthenewfeaturesof90migrantworkerscomparedwithmigrantworkersbeforefromthehistoricalbackground,andpointsouttheworkandlifeissuestheyarefacedinatthesametime.Finally,thearticleurgestherelevantgovernmentdepartmentsandthecommunityfromtheinstitutional,legal,education,culture,services,etc.togivetheirattentionandsupport.

[关键词]90后农民工;新特征;就业服务。

[引言]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重要命题之一。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共十八大所明确提出的要求。

而其中,农民工的问题又是当代民生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怎样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快我国的城市化步伐,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谋生,是当今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90后农民工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在逐步成为农民工和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而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则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给予关注。

一、90后农民工的特征

迫于在城市生活和组建家庭的压力,80后农民工返乡人数日益增多,90后农民工则悄然步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而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明显成效,经济迅速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文化程度、与农村家庭的联系、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

调查结果和资料显示,90后农民工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要求高,但是工作耐受能力普遍较低。

令外,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渴望融入城市,摆脱农民身份,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但是城市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排斥却使他们一直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生存在城市与农村的夹层中。

(一)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统计资料显示,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到84.1%。

而其中,在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到93.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到3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在90年代的迅速发展,90后农村青年读高中,职专和中专等院校的比率大幅度提升,因此90后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之前的农民工相比普遍得到提高,90后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二)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感较弱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90年代的严格执行,90后农民工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个兄弟姊妹,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很少到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生产,因此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比较陌生,对土地的重要性认识没有父辈那样深刻。

调查显示,80%的90后农民工基本不干农活或者只干一点点。

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家庭,户籍在农村,但是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属于一批没有务农经验和常识的特殊农民。

即使在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中,很多人也觉得由于自己外出务工,在城市打拼,早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民身份。

因此与之前的农民工相比,90后农民工普遍对农村没有多少依恋之情,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感正在逐渐减弱。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只是户籍意义上的农民。

(三)90后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

  由于年龄的关系,90后农民工基本上都未婚。

他们大多20出头,有很多甚至不到20岁。

他们或年少轻狂,或性格叛逆,不太容易进行管理。

这个年龄正是他们思维和心智不断发展、定型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在对待男女关系上比较敏感的时期。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部分90后农民工需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到结婚的问题。

而这之后他们的子女怎么办,他们的后代如何在城市里生活下去等一系列人生的重要问题,都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更多的关注。

(四)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要求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90后农民工开始经常光顾网吧、KTV,甚至酒吧、迪厅等娱乐活动场所,积极尝试着融入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结果还显示,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性休闲,他们开始有目地的自觉对自己的技能和文化水平修养进行提升。

另外,进行学习性休闲娱乐活动和外出旅游也是他们所期待的休闲方式之一。

参加或观看文体类比赛和文娱活动(68%)、进行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52%)、陪男(女)朋友一块看电影、看演出(46%)、参加知识技能培训(40%)在90后农民工期望的业余休闲活动中,排在了前4位。

(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90年代后的新一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得到提高,从小不愁吃穿。

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他们一般是初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打工之路,属于直接从校门到社会的一代。

同时,社会所给与“90后”的特征——“自我”、“物质化”、“无责任感”、“生存能力弱”等都同样也适用于他们。

因此,90后农民工常常被公认为缺乏父辈农民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体表现在工作时不踏实、不认真、爱偷懒、占小便宜等。

于是他们在城市打工寻职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90后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出从业的劳动强度较大,但工资水平低

  90后农民工大多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或服务业中。

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25.4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8小时,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42.4%,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32.2%。

而90后农民工与其他年龄段农民工相比,其劳动强度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调查显示,在90后农民工中,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的比例仅为16%,平均每天工作9-10个小时的比例为40%,10-11个小时的比例为38%,另外还有6%的90后农民工平均每天要工作11个小时以上。

但是在高强度劳动的同时,他们的工资水平却并不高。

就石家庄地区而言,其平均工资仅有1500元。

(二)水平化与高流动并存

我国农民工就业特征表现在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方面。

资料表明,与1981年出生的农民工相比,1991年出生的农民工第一份、上一份和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由3.2年减至为1.0年、2.5年减至为1.0年、2.7年减至为0.9年,并且短工化趋势随年龄减小而增强。

这也就是说90后农民工的短工化现象较为严重。

他们就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水平化。

资料还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工在用工单位中获得内部提升的空间相当有限,超过1/3的农民工在更换工作后薪酬、技能和管理层级均无明显提升。

这种格局一定程度上与现在农民工工作的高流动性有关。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80%的90后农民工因为对用工单位条件不满意而选择主动辞职,而且,大多数90后农民工在用工单位间的流动也是水平化的,绝大多数90后农民工更换工作后并未获得职业地位的提升。

(三)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意

  由于很多用人单位不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比较正式的宿舍,从而使得很多90后农民工不得不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而如今的高房价使得在城市买房是90后农民工难于企及的梦想。

于是他们大多选择了租房或者搭工棚。

而事实上就算是租房,租房费在他们仅有的微薄收入中也会占据绝大部分。

因此90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调查显示,只有15%的90后农民工表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比较满意。

在生活消费方面,很多90后农民工表示也渴望拥有城市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也喜欢旅游、看演出、看电影、购物等。

但是经济条件制约了他们,想去旅游却没有资金;看电影太贵,就看看电视;购物的话,大商场不敢去,就退而求其次,以大卖场为主,最喜欢商场和超市里的打折促销商品。

另外,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已经不在满足于娱乐性休闲,他们也希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进行学习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但是自身收入不高,其有限的经济水平限制了他们参与类似的活动。

(四)权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工作和生活中,90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经常得不到保障。

具体表现在工资经常被拖欠、克扣、甚至拒发,社会保障不到位,出现工伤时无人负责等。

调查显示,90后农民工中有62%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资拖发、克扣的现象;也有很多人发生过因工受伤或生病而用工单位却不给钱医治的情况。

合法权利的不能正常保障使他们对自身处境和社会现实更加不满,并且由于其年轻气盛,极易引发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五)“城市梦”难以实现

与之前的农民工不同,90后农民工对“城市梦”更加执着和坚定。

外出的经历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差异,几乎绝大多数90后农民工都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或愿望,他们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继续回乡务农,他们渴望能融入城市,真正的生活在城市。

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

(六)情感和心理问题

90后农民工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正处在交友和恋爱的黄金时期,而这个年龄他们的心理也渐趋成熟。

因为年龄关系,大部分的90后农民工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到结婚等一系列人生的重大问题。

还有,由于他们工资和待遇比较低以及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等,容易引发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而对于个别性格比较极端的90后农民工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就有可能使得问题逐渐升级,从而制造一些事端,危害社会稳定。

三、促进90后农民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

继续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通胀预期,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还要出台政策,提高90后农民工的工资标准,为他们立足城市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

另外,还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这些都是解决90后农民工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体制

中国特有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体制,造就了现如今以农民工为身份的特殊城市人口群体。

城乡之间发展的严重速度不均造成了人口由农村人向城市的流动,也造成了城乡居民身份的不平等。

并且由此而衍生的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使得大部分农民工因为农民身份而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无法分享城市的公共资源,所以更加谈不上融入城市的生活。

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90后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的人口户籍制度,城市应进一步放宽对于让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可以采取积分累积制度,将工作时间、有无不良记录、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允许其落户,使他们逐步转变为城市市民。

(三)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

调查发现,很多90后农民工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后,都后悔初中或高中没能好好学习,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他们很希望能够再次接受教育,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因此,要把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任务的一个重点内容,教育要面向农民工群体,尤其是90后农民工。

通过再次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使他们由普通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变。

在这方面,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使得我国现在所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各种院校和培训机构为90后农民工再次接受教育提供场地和教育资源。

另外,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推进维权工作的进行

  要保障90后农民工的权益和地位,不是一味的强调“特殊群体”,而是应不断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其次才是加强制度保障。

首先,政府应依托社会有关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为90后农民工开展法制宣传,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并积极探索农民工维权建设的有效形式。

其次,要尽快建立健全一个代表农民工权益的全国性组织,通过该组织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反映他们对政府和国家的要求和建议,让农民工能更广泛地参与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这是解决全体农民工(包括90后农民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个有效途径。

另外,要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90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部门要对违反该规定的用人单位加大审查和行政处罚的力度。

要重点加强对高危险行业和污染严重的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督和卫生检查,依法保障因工受伤或生病的90后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

还要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90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主体的变换,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更应该看到90后农民工的需求。

应该认识到,他们谋求的是在城市长久的生活和发展,而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他们谋求的是有发展前景的未来。

对待老一代农民工的那种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90后农民工,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

这就需要企业尊重90后农民工的需要,与他们平等交流,通过更加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满足90后农民工的合理要求。

同时,除了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以外,还要积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认真刻苦地钻研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使90后农民工在企业里真正找到归属感,认真努力工作,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六)解决其住房问题

  包括90后农民工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的住房问题也值得政府和社会引起重视。

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相关项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整体考虑农民工住房的要求。

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运用政府财政、社会融资和农民工集资等多种手段来筹集资金,建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90后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七)加强就业服务

 应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实施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活动,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努力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90后农民工有序外出。

还要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城市和县乡之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对接,及时为90后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根据需要举办各种招聘会,为90后农民工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就业机会。

 (八)加强对90后农民工的心理指导

  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还应该加大对90后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和缓解心理压力。

同时,要认识到只有逐步消除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性歧视,使90后农民工真正享受市民待遇,才是解决90后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胡建宇等.城市到底有多远——90后农民工问题调研.2011年7月

2.范毅,荣西武.农民工流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9期

3.国家统计局.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1年

4.农民工短工化就业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清华大学社会学联合公众网,2012年2月

5.韩长赋.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经济研究,2006年12月

6.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0年6月

7.符平,江立华.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

局限与突破.调研世界,2007年06期

8.刘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策略初探——社区工作介入的空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1月

(附:

调查问卷)

90后农民工问题问卷调查

(说明:

为了调查有关90后农民工的问题,设计如下问卷,请您务必如实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受教育程度为?

A.小学毕业B.初中毕业

C.高中或职高毕业D.高中学历以上

2.您在家多久干一次农活?

A.经常干B.有时间就干

C.偶尔干一两回D.从来不干

3.您的平均工作时间为?

A.8小时左右B.9-10个小时

C.10-11个小时D.11个小时以上

4.您的工资水平为?

A.低于1000元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

5.您多久换一次工作?

A.不到半年B.半年到一年之间

C.一年到两年D.两年以上

6.您有过工资克扣情况吗?

A.从来没有B.偶尔有C.经常发生

7.您对您的居住条件满意度?

A.满意B.比较满意

C.不满意D.非常不满

8.您所期待的业余生活内容为?

(多选)

A.去网吧、KTV等活动场所

B.参加或观看文体类比赛和文娱活动

C.陪男(女)朋友一块看电影、看演出

D.参加知识技能培训

E.进行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

F.去商场购物

9.您是否希望留在城市生活?

A.非常想B.看情况,能留则留

C.不在乎,可留可不留D.不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