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172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一历史阶段性考试试题

山东省平阴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70分)

1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水利事业发展

3.

《沈氏农书》中记载说: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4.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汉代B.曹魏C.唐朝D.北宋

5.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

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6.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男女分工十分合理

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7.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8.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9.2012年,在广州动物园发现并挖掘出4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在考古现场肯定不会发现(  )

A.用灌钢法锻造的宝剑B.精美的青花瓷C.极具审美价值的珐琅彩D.成套的青瓷冥器

10.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11.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

1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1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教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4.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15.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交易数额巨大,“动辄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16.陕西民谣: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

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

17.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

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

绫绸之聚亦见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

上述材料表明(  )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18.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  )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后汉书·王符传》:

“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

”面对此景,统治者应该采取(  )

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制度

21.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

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22.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3.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24.《东京梦华录》载: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这表明宋代(  )

A.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B.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C.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D.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

25.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以下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B.航海活动得到王

室的资助

C.葡萄牙、西班牙拥有大批有航海经验的航海家D.商业贸易的扩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6.恩格斯曾指出:

“□□□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对上述材料第二个“□□□”所代表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其资助下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B.支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曾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D.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27.“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28.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9.下图是17世纪欧洲银行业的中心——阿姆斯特丹,关于其所在国的评说,正确的是(  )

A.国家拥有庞大的“无敌舰队”B.是17世纪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C.曾窃取了中国的澳门D.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30.“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D.英国与法国

31.《近代英国史》记载:

“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B.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

失殆尽

C.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

32.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支持①至④阶段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第①段:

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第②段: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第③段:

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第④段: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

33.《简明世界历史大全》:

“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

”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

34.“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35.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

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②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

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

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

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

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

个)

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陇右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1

5

4

22

27

3

163

后期

13

7

2

3

1

6

13

49

4

3

101

注:

道:

唐朝地方行政单位。

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7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

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

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5分)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

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

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平阴2016级历史阶段性测试答案

2017、3、3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70分)

1.解析 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2.解析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与铁农具的出现和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3.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

完成工作量与不完成都有一定的营利,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

答案 D

4.解析 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

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答案 C

5.解析 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 B

6.解析 注意图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

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结合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B项是错误选项;C项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正确选项;D项仅反映手工业方面的内容,太片面,故排除。

答案 C

7.解析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故A项说法正确。

青铜器属于高级物品,民间几乎没有,排除B项;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排除D项。

答案 A

8.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家聚众”“奸伪”,可以看出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故选A。

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政策,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生产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排除D。

答案 A

9.解析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排除,故选C项。

A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B项成就出现于明朝,D项成就出现于东汉,皆符合时间限定。

答案 C

10.解析 元朝时期棉花大量种植,由于其具有的价格便宜,产量大、棉纺技术提高等比桑蚕业具有的优势,因此导致桑蚕业生产趋于萎靡。

A、C项不符合史实,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在全国一些区域气候不适合。

答案 D

11.解析 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杜甫在诗中赞赏了白瓷。

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是在清代。

答案 B

12.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与妇女在生产

中的作用有关。

结合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判断A正确。

B项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C项“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有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3.解析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宗族聚居的村落形成。

答案 B

14.答案 B

15.解析 可以随处选择地点,故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限制,因此是在宋朝。

答案 C

16.解析 集市,农村或小城镇中定期举办的买卖货物的市场。

答案 C

17.解析 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

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答案 D

18.解析 材料说的是:

北方生产棉花,南方善于纺织,所以②可以;明朝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所以③也可以;①不对,当时没有轮船;④也不正确,当时明朝后期实行海禁政策。

故选C项。

答案 C

19.解析 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

答案 D

20.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多,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

答案 B

21.解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 B

22.解析 从图表中的“工场主”可知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情景出现在明代苏杭地区。

故选D。

答案 D

23.解析 A项体现了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思想。

B项体现了黄金不如衣被,体现了视商业连衣服被子都不如的蔑视思想。

C项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D项中儒生蔑视工商业但不能“妄议抑之”说明反对儒生蔑视的态度。

答案 D

24.解析 从材料相关信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反映出交易的商品种类;“每一交易,动即千万”反映交易的规模大,能全面反映出材料信息的只能是A项。

B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排除;C项也片面,材料只举出了“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并不能说明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D项从材料中也难以看出。

答案 A

25.解析 注意关键词“决定因素”,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B、C三项均为客观条件。

答案 D

26.解析 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可知,题干第一个“□□□”代表葡萄牙,第二个“□□□”代表西班牙。

A项符合葡萄牙;C项和D项都符合荷兰。

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其环球航行活动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

答案 B

27.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环球航行。

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A项和C项,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28.解析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南美洲已建立起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材料中“1524年”、“中央”等信息正与此相关,故选B项。

A、C、D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

29.解析 由题干关键信息“阿姆斯特丹”,可知其所在国家是荷兰。

17世纪欧洲银行业中心在阿姆斯特丹的原因是荷兰凭借“海上马车夫

”进行全球的商业活动,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故选B项。

A项属于西班牙,D项属于英国,C项属于葡萄牙。

答案 B

30.解析 结合材料很容易判断应是指三次英荷战争。

关键信息是:

“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答案 C

31.解析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在以后的两个多世纪中一直成为世界超级殖民、商业和海洋大国,故选D项。

A项错在“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B项错在“丧失殆尽”;C项错在“建立起‘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期才建立。

答案 D

32.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葡萄牙到达好望角是1478年,排除A项。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1840年,不符合整个阶段的特征。

17世纪

是荷兰的世纪,故B表述准确,故选B项。

答案 B

33.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三角贸易,其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

A项是直接的表面现象;B、D两项与题干中强调的“对欧洲”不符,皆排除。

答案 C

34.解析 本题考查新史观。

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可知③正确;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可知①正确;从“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⑤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 B

35.解析 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题中所涉及的公司出现于17、18世纪,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不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排除④,选择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30分)

36.解析 第

(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

(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

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战国:

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西汉:

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4分)

(2)原因:

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

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

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4分)

特点:

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

唐朝前期多于唐朝后期。

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3分)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分)

37.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1)问,注意从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相互联系、欧洲、美洲这四个角度来回答。

(2)问,联系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商业活动的影响便可回答。

第(3)问的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进行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外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 

(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