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03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docx

环境学基础课程思考题0519整理版

环境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环境:

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人类环境:

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周边的相关事物,即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实在人类李永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系统:

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环境系统:

环境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环境问题:

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态的种种问题。

生态破坏:

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保投资系数:

一国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学科。

环境要素:

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2.分析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向经济和自然提供人力资源;经济和自然向社会输送生活资料;社会消化生活资料产生消费废物,输送回自然;自然输送给经济生产资源,经济消耗生产资源产生生产废物输送回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之间是彼此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3.简述环境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人和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系统和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有限性:

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

区域性:

区域自然条件差异等

不可逆性:

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可以实现局部恢复但是不能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显隐性(迟滞性):

对各种影响的响应有时间滞后效应

变动性和稳定性:

变化是必然的,但在某一个时间尺度内可以相对稳定

灾害放大性:

局部影响到整体

4.环境问题分类及环境问题的特点?

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特点:

人为性,隐蔽性,巨害性,移动性,相关性,动态性,可控性

5.简述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①生态环境早期破坏阶段(18世纪60年代)以生态破坏为主,后期出现环境污染,局部的,零散的;

②近代城市环境问题(20.80)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③当代环境问题阶段进入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环境问题是生存和安全问题。

6.环境问题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实质:

经济问题产生源于经济发展,解决依靠经济发展

根源:

人们的观念,错误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发展观,消费观

7.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

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持续增加的过程。

GN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经济发展:

通过提高生产力,实现巩固国内生产总值可持续增长,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结构变化,减少和清除贫困。

第二章人口、资源与环境

1.基本概念:

人口:

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出生人口性别比:

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活产男女婴之比,以活产女婴为100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

人口倍增期:

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人口扶养比:

指少儿人口(0-14)及老年人口(65+)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之比。

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

人口老龄化:

①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②人口结构呈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问题:

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常规能源(传统能源):

以往利用多年,目前技术经济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经被大规模生产,广泛使用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新能源:

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今后可推广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基本上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替代能源)。

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能源。

清洁能源:

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

利用适当,使用速度小于或等于补充速度,会不断得到补充,再生,反复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能源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之比。

※能源效率:

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

能源产出比:

衡量能源消费效益的指标,以美元/吨.标准煤表示。

2.城镇化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如何划分?

三个阶段:

起步,加速,成熟;在城镇化达到30%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3.国际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少年儿童(14以下)系数(%)

老年人口(65+)系数(%)

年龄中值(岁)

年轻型人口

>40

<4

<20

成年型人口

30-40

4-7

20-30

老年型人口

<30

>7

>30

4.试述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现状和特点。

①总趋势增加,倍增期缩短②人口增长有地区差异(数量分布、增长率上存在地区差异)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④出生率降低,某些国家负增长⑤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中国:

①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进入低增长期,人口数趋于稳定②人口众多仍是首要问题③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④自然增长率变化不一⑤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⑥男女性别比例偏高且地区不平衡⑦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

5.试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耕地减少,土地生产力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②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资源耗竭,污染环境

④对水资源的影响:

需求增加,不合理的利用,加剧水危机

⑤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6.何谓人口容量?

何谓适度人口?

二者的区别?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含义;

适度人口是指一定目标下的最适宜人口,即最优人口;

区别:

取决于消费水平,在确定人口容量时,如果把消费水平定在一个期望的数值上,则此时的人口容量也就等同于适度人口。

7.何谓人口政策?

主要的人口政策有哪些?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增长过快或人口停止增长乃至出现负增长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

不同的国家,因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①调节人口自然增殖的政策②国内人口迁移的政策③人口分布政策④国际移民政策

8.怎样理解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属性?

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

多用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

9.土地资源的类型?

土地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土地资源(8个):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未利用>草地>林地)

环境问题:

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

10.常规化石能源包括哪些?

新能源包括哪些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

常规化石能源:

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水力

11.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的特点?

世界:

天然气,石油占重大比重

发达国家:

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核电有较大比重

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占主导地位

※12.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勘探→开发→存储运输→加工→运输→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

※13.试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我国环境现状的联系。

①总量丰富;②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③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能源消耗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④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污染严重;⑤能源消耗高,工业部门占很大比重;⑥农村能源缺失,以生物质能为主;⑦城市用电紧张,且面临全国用电紧张。

14.中国能源构成特点、消费特点?

多煤,缺油,少气

以煤炭为主

15.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水环境

1.基本概念:

水体:

水及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综合自然体。

水体污染: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水体自净:

水体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推移自然降低的过程。

水体富营养化:

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

2.水资源利用方式?

我国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以农业和生活为主

3.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

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中东水危机,亚洲水危机,非洲水危机

中国:

人均水资源偏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开源不节流,过度开发;污染严重。

4.简述水资源危机原因及应对措施。

原因:

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人类过度的开发、浪费和破坏;

对策:

①治理污染,保护水资源;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建立节水的工农业体系;④充分利用大气降水;⑤统一调度分配地面和地下水资源;⑥提高水价;⑦跨流域调水

5.我国城市缺水类型分为哪几种?

“33211”工程中的“三河”和“三湖”制的是哪三条河

流和那三个湖泊?

三个湖泊的主要水污染类型是什么?

资源短缺型,污染短缺型,工程短缺型。

淮河、辽河、海河;太湖、滇池、巢湖。

富营养化。

6.主要水体污染物和主要的水质指标有哪些?

污染物:

①悬浮物(SS)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如泥沙、炉渣、铁屑、纸片等;

②耗氧有机物(BOD,COD,DO)糖类、Pr、AA、脂类、纤维素等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CO2H2O,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DO)减少;

③重金属④一般有机物⑤酸碱及无机盐类⑥植物营养物质⑦细菌

附:

a.COD化学需氧量: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欲要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mg/L)表示。

【CODMn氧化剂为KMnO4,测定一般地表水;CODCr氧化剂为重铬酸钾,对有机物反应较为完全,适用于分析污染较为严重的水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CODCr化学需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

b.BOD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mg/L)表示。

【BOD5在20℃的条件下,经过五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是所需的氧量】

c.DO溶解氧:

DO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含量低于4mg/L时,鱼类就会窒息死亡。

7.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主要与哪几种作用有关?

①溶解-沉淀作用②吸附-凝聚作用③络合物与螯合作用④氧化还原作用⑤甲基化作用

8.需氧有机物生物降解的规律

①首先在细胞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②将揭开的后期产物价都是生成各种有机酸;③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分解,最终产物是CO2、H2O、NO3-等;④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硝化、酸性发酵等过程,其最终产物除了CO2、H2O外,还有N2、有机酸、醇等。

※9.水体中生物化学需氧分解基本反应和需氧有机物生物化学降解过程。

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碳水化合物降解,脂肪和油类的降解,含氮有机物的降解

10.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危害。

制约因素:

氮,磷的含量

危害:

①大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覆盖水面阻止氧气进入水体,导致溶解氧下降,数值恶化;②部分浮游生物分泌出毒素③浮游生物死亡残骸被微生物分解,消耗DO,使水体呈现一定的厌氧状态,水底产生H2S等有毒气体;④导致渔业减产,航道堵塞,影响城镇供水。

11.水体石油污染危害的机理及产生原因?

机理:

消耗大量氧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阻止气体交换

原因:

含有石油类产品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引起水体污染,石油的开采,油轮运输,冶炼工业废水的排放是石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

12.污水三级处理方法与工艺流程。

(具体图解另外整理)

①物理②生物③物化或生物

第四章大气环境

1.基本概念:

大气边界层:

对流层下部靠近下垫面1.2-1.5km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因贴近地面,大气运动收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

煤烟型污染:

(还原型)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烧是放出的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性胶等二次污染物聚集生成。

光化学烟雾污染:

氧化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氢氧化物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完全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

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水。

大气温度层结:

静止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逆温: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城市地物的动力效应:

城市风速小于郊区,动力湍流大于郊区的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2.大气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有哪些?

天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植物释放,海浪飞沫;人为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生产染源,交通污染源

3.大气污染物的类型?

按来源:

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按存在状态: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气态状态污染物

4.试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危害。

人类过多的向大气中排放NOx及SO2使雨水的PH小于5.6,形成酸雨。

酸雨前驱物SO2、NOX+H2O→H2SO4(60%-70%)HNO3(30%)HCl(5%)有机酸(2%)

危害:

①破坏森林系统,危害植物;②使土壤酸化,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④腐蚀建筑物、古迹;⑤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5.比较煤烟型烟雾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不同点。

煤烟型烟雾污染(还原型):

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烧是放出的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性胶等二次污染物聚集生成;

光化学烟雾污染(氧化型):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氢氧化物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完全化学反应生成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

6.试分析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系。

大气处于不稳定和中性稳定状态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处于稳定状态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7.酸雨的前驱物有哪些?

酸雨的主要组成物质是什么?

酸雨的危害?

NOx,SO2;H2SO4HNO3;危害:

①破坏森林系统,危害植物;②使土壤酸化,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④腐蚀建筑物、古迹;⑤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8.全球有哪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的发生发展及其控制措施?

北美酸雨区(美国、加拿大),西北欧酸雨区(英国、德国、法国),中国西南酸雨区(华中、华南、西南、青岛);

发生:

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酸雨;80年代受酸雨影响的地区增多,PH最低的地区在重庆、柳州、贵阳;90年代酸雨范围扩大,强度减弱,最强酸雨区为长沙、南昌、杭州。

控制措施:

①制定酸雨和SO2污染控制区综合防治规划;②限制高硫煤、洗煤、型煤等;③调查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削减排放总量;④经济手段:

SO2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⑤强化控制区环境监督管理。

9.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无机污染物:

可吸入悬浮颗粒(TSP)、石棉、重金属、放射性物质、CO2、O3、NO2等

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醛等

来源:

燃料、油烟烟气、吸烟、放射性物质、建筑及装饰材料、化妆品、家庭用品、人体、微生物。

10.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扩散的影响因素?

气象因素:

风和大气湍流、大气稳定度;地理因素:

山区地形、海陆界面、城市。

11.简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①清洁能源:

利用好常规清洁能源,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②绿色交通:

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则,发展清洁汽车;③末端治理:

烟尘治理技术、SO2治理;④环境自净

第五章土壤环境

1.基本概念:

土壤:

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质地:

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土壤类型(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背景值:

不受各种污染源(如工业、道路、农用化学品等)明显影响的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检出量。

土壤环境容量:

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守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又称环境负载容量。

2.简述土壤的组成。

固相

矿物质

占固相质量90以上

有机质

占固相质量1-10

粒间物质

气相

部分由大气进入,主要成分是N2、O2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是CO2、水汽等

液相

粒间水分及溶解在其中的多种溶解性物质

生物体

各类昆虫、线虫、节肢动物

土壤微生物、1kg土壤中可达数十亿个

3.简述土壤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物。

土壤污染源:

①工业和城市的污水及固体废物;②农药和化肥;③牲畜排泄和生物残体;④大气沉降物

土壤污染物:

①有机污染物(农药、酚类物质、石油、氰化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洗涤剂、甲烷、有害微生物、致病菌等)②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有害的氧化物、氟化物等)

4.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作用有哪几种?

①吸附作用②络合螯合作用③吸收作用④气体挥发作用⑤淋虑溶解作用⑥降解作用⑦沿食物链的转移作用

5.图示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另做图解)

途径:

食物链、饮用水、直接接触

6.简述土壤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

①食物品质下降;②对人体健康有影响;③导致其它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

第六章固体废物

1.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

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被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危险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巴塞尔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对危险废物跨国境的转移和处置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白色污染:

废旧塑料包装物使用后被废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破坏的现象,因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固称“白色污染”。

※卫生填埋:

处理一些固体废物的城市垃圾的方法

2.简述固体废物的属性。

危险性(污染性):

①侵占土地②污染土地③污染水体④污染大气⑤危害人体健康;

可用性(资源性):

固体废物中蕴含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社会性:

固体废物的产量、增加速度、成分以及处理处置方法、程度等均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有关。

3.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

侵占土地:

引起植被破坏,加大人地矛盾;

污染土壤:

使土地酸化、碱化、重金属污染,降低土地生产力;

污染水体:

渗滤液、直接弃置水体、海洋倾倒;

污染大气:

微粒和病原体进入大气,固体废物发酵分解产生气体;

危害人体健康

4.简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原则。

①源头控制(减量化),②再生利用(资源化),③妥善处理(无害化)

5.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有哪些?

压实:

减少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

破碎:

消除废物间的大孔隙,使颗粒大小均匀便于进一步焚烧、填埋和堆肥处理;

分选:

实现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

固化:

向自然废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

6.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及主要的资源化方式。

分类收集子系统,工厂化处理子系统,产品销售子系统

堆肥(适用于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处理),焚烧(回收热资源使城市垃圾资源化)

7.垃圾焚烧、堆肥和填埋三种处置方式各自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各自的优缺点?

焚烧:

优点:

减容,回收热能问题:

燃烧产生有毒物质,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堆肥:

优点:

方法简单,投资少缺点:

质量难以把握,需要市场配合

填埋:

优点:

经济,无需分类缺点:

渗滤液,填埋气,破坏地貌

8.简述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方法。

海洋处置:

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

深井灌注、土地填埋(主要方法)

第七章环境物理性污染

1.噪声的定义。

噪声有哪些特性?

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

相对性,分布广泛而分散,无后效作用,不能集中治理。

2.简述噪声控制的措施?

声源控制:

①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②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传播途径控制:

①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②控制噪声传播的方向;③建立隔声屏障;接受者防护:

①护耳器;②减少噪音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3.电磁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效应。

影响范围大,无形,影响难以评估

①热效应,机体升温,心悸、失眠等;②非热效应;③累积效应,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4.光污染的特点及类型。

局部性污染,随距离增加减弱,无残余物

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5.热污染的人为成因?

简述水体热污染的含义、水体热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①向环境排放热量②改变大气组成(CO2↑H2O(g)↑O3↓)③改变地表形态,植被破坏,下垫面破坏

含义:

含有热量的废水进入水体,导致水温上升,水中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危害:

威胁水生生物生存,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流行性疾病,增强温室效应

控制:

减少废热进入水体,废热综合利用,加强管理

6.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强度。

定义:

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下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

强度:

以城区平均气温和郊区平均气温之差表示。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1.基本概念:

温室效应:

指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喝低层大气温度升高。

大气的这种作用被称为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指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出现显著升高,给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带来影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全球变暖潜值(GMP):

物质造成的升温与相同质量的CO2产生的升温比值,CO2为1。

臭氧层破坏:

人类过多的使用含氯和含溴的物质等造成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的现象。

臭氧洞:

全球其他地方臭氧浓度没有显著下降,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好像出现了一个洞,并不是一点臭氧都没有。

臭氧消耗潜值(ODP):

平流层中某种气体化合物在其大气寿命期间损耗O3的效率。

其中,将CFC-11的ODP定为1,其他为相对CFC-11的比值。

生物多样性:

是一个地区所有生物体及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外来入侵物种:

具有侵略性的外来种。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全球环境问题特点?

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

3.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人类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