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环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417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节能与环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与环保.docx

《节能与环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与环保.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能与环保.docx

节能与环保

1、前言

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

可以说,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现状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2002年末总人口583.86万。

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大市的苏州,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近几年经济呈飞速发展之势。

据统计,2012年始,苏州市有工业企业单位121928家,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三点三。

2011年工业总产值为33347.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1%。

同时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7778.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7%。

这说明近年来苏州的工业发展处于良好的上升的阶段。

2012年,根据国家、省推进节能工作的要求,苏州市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目标,继续深入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

我市参与创建活动的重点耗能企业达到115家,累计实施节能技改项目364个,投入技改资金8.28亿元,年可实现节能量约31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77.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4亿元,“能效之星”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3、具体分类

(1)工业节能

1.具体要求:

工业节能是节能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既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出台后,工业节能已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成为了节能领域的热搜名词。

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用电量占整个工业企业用电量的60%以上,但单位平均能耗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

分析找出工业行业的能耗损失及浪费现状,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效的降低工业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就是工业节能。

根据国家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我市应该努力在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严格要求各个企业推进产业向上下游一体化、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集中,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装备;同时,大力提升行业能源利用水平,继续加强重大节能技术创新和示范,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加快重大节能标准制定,在工业节能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以下是国家对各个产业的具体要求与基本目标,希望相关工业产业,积极配合,努力实现节能目标。

2.具体行业介绍:

(1)钢铁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共计163家,平均从业人数68857人,工业总产值24245802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483404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1345267万千瓦时,原煤1716114吨,热能895011百万千焦)。

每吨钢综合能耗573KG标准煤,每吨钢耗电402千瓦时。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钢铁行业

163

68857

24245802

14483404

1345267

1716114

895011

以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为重点,提高物料、燃料的品质,提高高炉喷煤比和球团矿使用比例。

烧结:

到2015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15%。

高炉:

到2015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15%。

电炉:

到2015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65%。

二次能源综合利用:

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利用副产二次能源的自发电比例达到全部用电量的50%以上。

(2)有色金属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计240家,平均从业人数33834人,工业总产值6530880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77756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149458万千瓦时,原煤120383吨,热能339022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有色金属

240

33834

6530880

377756

149458

120383

339022

大力发展铜、铝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再生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引导电解铝生产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预焙槽,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和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烧结—鼓风炉、未配套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等炼铅工艺及设备。

以电解铝、氧化铝、铜、铅、锌、镁等产品生产过程节能为重点,全面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铜材料短流程生产、金属矿山高效选矿等技术和高效节能采矿、选矿设备;重点推广新型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电解铝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术、氧气底吹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研发推广闪速炼铅工艺等。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电解铝:

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新型导流结构铝电解槽、高阳极电流密度超大型铝电解槽,到2015年,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氧化铝:

推广低品位铝土矿高效节能生产氧化铝技术、拜耳法高浓度溶出浆液高效分离技术、串联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技术等。

铜冶炼:

研发推广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等技术。

铅锌冶炼:

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

到2015年,氧气底吹(顶吹)先进工艺占铅冶炼总产能的比重达到80%。

镁冶炼:

以焦炉煤气、半焦煤气、发生炉煤气、天然气或水煤浆等清洁能源为燃料,全面改造落后的镁冶炼生产工艺,支持内电阻加热硅热法还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蓄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3)石化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共计19家,平均从业人数1276人,工业总产值1217242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189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1608万千瓦时,原煤8542吨,热力95278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石化行业

19

1276

1217242

14189

1608

8542

95278

以提高石化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等高端或专用石化产品,加强可再生树脂的研发和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型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新产品、新牌号,积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应用。

全面推广大型乙烯裂解炉等技术;重点推广裂解炉空气预热、优化换热流程、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中低温余热利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气分装置深度热联合、高效加热炉、高效换热器等技术和装备;示范推广透平压缩机组优化控制技术、燃气轮机和裂解炉集成技术等;研发推广乙烯裂解炉温度与负荷先进控制技术、C2加氢反应过程优化运行技术等。

石化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

乙烯:

优化原料结构,推动原料的轻质化,支持乙烯生产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实现生产系统能量的优化利用,到2015年,乙烯综合能耗降至857千克标准煤/吨。

芳烃:

优化操作流程,实现蒸汽能级的合理利用。

通过降低加热炉有效负荷、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等措施,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量。

推广新型高效催化剂(吸附剂),提高装置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合成材料及单体:

对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等生产装置,开展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蒸汽、水、原料的消耗量,提高装置能效水平。

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新产品、新牌号。

(4)化工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共计685家,平均从业人数106197人,工业总产值16990549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859795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616461万千瓦时,原煤1987406吨,热力11050181百万千焦)。

拥有化学纤维制造业共计463家,平均从业人数75970人,工业总产值11524824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499472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616173万千瓦时,原煤1034012吨,热力6136528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685

106197

16990549

2859795

616461

1987406

11050181

化学纤维制造业

463

75970

11524824

1499472

616173

1034012

6136528

(此处列举两项)

以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和传统煤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合理控制其新增产能。

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装置,汞法烧碱、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未采用节能措施(扩张阳极、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电石炉和10万吨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装置(边远地区除外)。

大力发展功能膜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环保及节能型涂料等高端化学品和电子级含氟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高性能环保型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

推进化肥、甲醇、电石等资源型产品生产向原料产地集中。

组织实施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全面评价并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新途径。

提高新材料国内保障能力和化工行业精细化率,到2015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达到50%。

全面推广先进煤气化、先进整流、液体烧碱蒸发、蒸氨废液闪法回收蒸汽等技术以及新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滑式高压氯气压缩机、新型电石炉等装备;重点推广氯化氢合成余热副产中高压蒸汽、真空蒸馏、干法加灰、黄磷烟气回收利用、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推广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节能型干铵炉、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等。

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合成氨:

优化原料结构,实现制氨原料的多元化,支持氮肥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到2015年,合成氨综合能耗降至1350千克标准煤/吨。

纯碱: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重质纯碱和干燥氯化铵的产能比例,鼓励大中型企业采用热电结合、蒸汽多级利用措施,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到2015年,纯碱综合能耗降至320千克标准煤/吨。

电石:

推动电石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向资源和能源产地集中,促进产业布局结构合理化发展,加快内燃炉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到2015年,电石综合能耗降至1050千克标准煤/吨。

黄磷:

加强尾气回收利用,推广深度净化、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碳一化学品、干法除尘替代湿法除尘技术,加强熔融磷渣热能及渣综合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5)机械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共计734家,平均从业人数266376人,工业总产值21986247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859795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616461万千瓦时,原煤1987406吨,热力11050181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34

266376

21986247

2859795

616461

1987406

11050181

以生产过程节能节材和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为重点,加强绿色设计,选用新材料,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大力推进铸造、锻压、热处理、轴承等生产过程的节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断提高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燃煤锻造加热炉、无磁轭(≥0.25)铝壳无芯中频感应电炉、中频发电机感应加热电源等生产设备。

重点推广余热利用热处理、真空与可控气氛加热和全纤维炉衬等技术以及大吨位外热风长炉龄冲天炉、高效电机、节能型内燃机等设备;示范推广谐波振动消除应力、冷温热精密铸造、热处理过程计算机精密控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技术,以及轴承套圈毛坯三联套件锻造、大型轴承锻件整径等工艺;加快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研发推广低毒树脂和环保无机树脂材料、耐冲击高淬透性轴承钢、非调制钢以及低阻零部件、高效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等技术。

机械行业重点工艺和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铸造:

推广中频炉双联溶化技术,示范应用高精密近净成型、铝镁合金挤压铸造等技术及装备。

锻压:

发展直驱式(离合器)螺旋压力机及锻造与冲压数字化伺服压机技术,加快非调制钢的应用,推广冷锻设备、近净成型锻造等工艺。

热处理:

合理选择热处理电加热设备,加强采用气体燃料的热化学重整技术对传统设备改造,推进陶瓷纤维代替耐火砖材料的应用。

轴承:

优化轴承制造工艺,采用节能型热处理技术,加强轴承生产过程中的节材,到2015年,钢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内燃机:

加强电控高压燃油系统、排气后处理、替代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等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增压技术的应用,到2015年,内燃机燃油消耗降低10%。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

/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造纸及纸制品业

195

47828

5147338

2600745

318678

3465335

18693266

塑料制品业

477

104058

4724892

456527

192797

233087

1326274

电机:

提高节能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点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

到2015年,2级以上能效电机应用比例达到80%。

风机、泵和压缩机:

以重点用能行业为依托,加强风机、泵和压缩机的节能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控制技术。

变压器:

加强变压器结构设计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损耗,大力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新一代节能型变压器。

汽车:

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促进汽车能源使用多元化发展。

逐步降低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率,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6)轻工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造纸及纸制品业共计195家,平均从业人数47828人,工业总产值5147338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00745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318678万千瓦时,原煤3465335吨,热力18693266百万千焦);目前拥有塑料制品业共计477家,平均从业人数104058人,工业总产值4724892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56527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192797万千瓦时,原煤233087吨,热力1326274百万千焦)、

以造纸、陶瓷、日用玻璃、发酵、塑料加工和制盐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超薄陶瓷、轻量化玻璃瓶罐等节能型产品;淘汰单条年产3.4万吨以下非木浆生产线和年产5.1万吨以下化学木浆造纸生产线、单条年产1万吨及以下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年产3万吨以下酒精和味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和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淘汰北方海盐年产30万吨、湖盐年产20万吨以下的生产设施和真空制盐单套生产能力年产10万吨及以下的生产设备;加强造纸、日用玻璃、制盐等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鼓励造纸、发酵等领域发展热电联产。

全面推广低能耗蒸煮、高效废纸碎解等节能技术以及高效蒸发浓缩、新型发酵等设备;重点推广快速干燥、大型喷塔和泥浆减水、膜分离浓缩、菌种选育及发酵过程控制等技术以及富氧、全燃烧等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示范推广机械式蒸汽再压缩、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及靴型压榨等节能技术;研发推广新型发酵技术、连续化大吨位球磨机、新型无螺杆塑料加工等装备。

到2015年,膜分离浓缩技术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新型色谱分离技术推广比例达到60%以上。

轻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

造纸:

采用低能耗蒸煮、封闭筛选、中浓洗选漂技术与设备进行化学制浆工艺优化;加快蒸汽回收技术与设备在化机浆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干法筛选、高效废纸碎解技术与设备提升废纸制浆工艺和技术;纸机网部采用新型脱水元件和高效洗网装置,压榨部加强宽压区压榨、复合压榨、靴型压榨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干燥部采用密闭式烘缸罩、袋式通风及余热回收装置等。

调整造纸纤维原料结构,到2015年,废纸浆比重达到65%。

陶瓷:

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超薄陶瓷;鼓励使用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的清洁燃料;提升关键设备自动化、连续化运行能力和工艺创新,促进陶瓷加工、成型、干燥、烧成等重点工序能效水平提升。

日用玻璃:

加大轻量化玻璃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优化玻璃炉窑结构设计,加大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的应用,提高碎玻璃加工处理能力,增加碎玻璃的掺入量。

发酵:

在发酵和提取过程中推广高效新型蒸发设备,在末端强化废汽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支持沼气发电、蒸汽阶梯综合利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示范应用。

塑料加工:

开展注射机、挤出机、辅助设备等塑料加工关键设备的节能技术研发,推广全闭环伺服驱动、动态成型加工、电磁感应加热废旧塑料的合理综合利用等技术,提升塑料加工行业能效水平。

制盐:

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三相流分效预热防结垢、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开展制盐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

家用电器:

加强生态设计,采用变频等节能技术,开展绿色制造,大力推广能效在2级以上的节能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

(7)纺织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共计413家,平均从业人数157690人,工业总产值5822803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纺织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659201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966221万千瓦时,原煤2709758吨,热力28473549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

413

157690

5822803

3659201

966221

2709758

28473549

重点推进棉纺织、服装、印染和化纤等领域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印染、化纤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企业向园区聚集,优化工艺路线,加强纺织、浆料和印染企业间在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衔接,推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行生态设计,提高纺织行业的能效水平。

全面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绿色照明、蒸汽节能器、空压系统能源优化等产品及技术;重点推广空调和空压机节电、高中温废水废气热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复洗等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纺丝冷却、纺丝热媒循环供热等设备。

“十二五”期间,建成太阳能集热装置500万平米,蒸汽节能器5000台(套)。

纺织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

棉纺织业:

加强棉纺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纺纱效率,推广紧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和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加强纺织设备、纺织器材的再制造和再利用。

服装业:

推进服装行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重点推广“工业缝纫机电子调速电机”,实现生产节电30%的目标。

印染业:

推广数码印花和小浴比染色等少水印染加工、生物酶(菌)处理、在线自动检测和控制等技术。

化纤业:

重点推广聚酯聚合节能组合、高效节能的热媒系统、低耗低污染着色纤维、液相增粘熔体直纺工业丝以及功能化、差别化直纺等技术。

(8)电子信息行业

苏州目前拥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计1162家,平均从业人数1192796人,工业总产值94150450万元。

2011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07116吨标准煤(具体消耗电力1232909万千瓦时,原煤31219吨,热力2397483百万千焦)

统计量

企业总数/家

平均从业人数/人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能源消费量(标准煤)/吨

电力/万千瓦时

原煤/吨

热能/百万千焦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62

1192796

94150450

1707116

1232909

31219

2397483

以电子元器件、材料生产过程和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电极箔、磁性材料、陶瓷烧结、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加强绿色设计,推行能效标识,不断降低平板电视、计算机、移动信息终端等量大面广的整机产品的使用能耗和待机功耗;推进半导体、电力电子、物联网等一批先进适用信息

通信技术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重点应用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生产流水线,增加余热回收装置;示范推广石墨辐射隔绝器、综合回收四氯化硅和导热油循环冷却、纳米分散剂等产品和工艺;研发推广先进半导体照明、低功耗中央处理器和存储、低能耗集中式空调等技术和产品;选择合理的炉型及炉膛结构,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辅助装置,加强炉窑的热工检测与控制,提升电子工业炉窑的热效率。

电子信息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整机产品节能目标:

电子工业窑炉:

热效率达到60%以上。

平板液晶电视:

待机功耗小于0.5瓦/小时,能效指数达到2级。

笔记本电脑:

待机功耗小于0.5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笔记本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

台式机电脑:

待机功耗小于1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台式机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

3.工业节能意义

苏州市应该始终把节约能源放在优先位置。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就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发展方针。

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2007年,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推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