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docx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

IBMsystemofficeroom【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精编WORD版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

ImipenemandCilastatinSodiumforInjection

商品名称:

泰能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钠(以C16H26N2O5S计)500mg。

辅料为碳酸氢钠。

适应症: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一非常广谱的抗生素,特别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

本品适用于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腹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妇科感染

败血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需氧菌/厌氧菌株所引起的混合感染。

这些混合感染主要与粪便、阴道、皮肤及口腔的菌株污染有关。

脆弱拟杆菌是这些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它们通常对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本品敏感。

已经证明本品对许多耐头孢菌素类的细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仍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这些细菌耐药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

同样,许多由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或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本品仍有效。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预防:

对那些已经污染或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或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本品适用于预防这样的术后感染。

规格:

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500mg。

用法用量:

本品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

本品的推荐剂量是以亚胺培南的使用量表示,也表示同等剂量的西司他丁。

本品的每天总剂量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并按照病原菌的敏感性、患者的肾功能和体重,考虑将一天的总剂量等量分次给予患者。

治疗:

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一)列出的剂量是根据病人的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70ml/min(分)/1.73m2)和体重≥70千克而定的。

肌酐清除率≤70ml/min(分)/1.73m2(见表

(二)和/或体重<70千克的病人必须减少剂量。

对体重很轻和/或中度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来说,减低本品剂量尤为重要。

对大多数感染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1-2克,分3-4次滴注。

对中度感染也可用每次1克,每天2次的方案。

对不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最多可以增至每天4克,或每天50毫克/千克体重,两者中择较低剂量使用。

当每次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低于或等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20-30分钟,如剂量大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40-60分钟。

如病人在滴注时出现恶心症状,可减慢滴注速度。

(一)肾功能正常和体重≥70公斤*的成年病人使用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安排

感染程度

剂量(亚胺培南毫克)

给药时间间隔

每日总剂量

轻度+

250毫克

6小时

1.0克

中度

500毫克

8小时

1.5克

1000毫克

12小时

2.0克

严重的敏感细菌感染

500毫克

6小时

2.0克

由不太敏感的病原菌所引起的严重和/或危险生命的感染(主要为某些绿脓杆菌株)

1000毫克

8小时

3.0克

1000毫克

6小时

4.0克

*?

对体重<70kg的病人,给药剂量须进一步按比例降低。

=常用于免疫力低下的移植病人、肿瘤化疗病人以及年老体衰病人的轻度感染。

由于本品有高度的抗菌作用,推荐的每天最高总剂量不超过每天50毫克/千克体重或每天4克,并择较低剂量使用。

然而,在治疗肾功能正常的囊性纤维化病人情况下,本品的剂量可用至每天90毫克/千克体重,分次给药,但每天不超过4克。

本品作为单一用药,已成功治疗了免疫力低下的已确定或可疑的感染如脓毒症的癌症病人。

治疗:

肾功能损害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对治疗肾功能损害的成年病人,可用下列步骤来决定本品的减少剂量。

1.根据感染的特征,从表

(一)中选定每日总剂量。

2.根据表

(一)的每日总剂量和病人肌酐清除率范围,再从表

(二)中选择合适的剂量。

(滴注时间可参阅上述的“治疗:

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二)肾功能损害和体重≥70kg*成年病人使用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降低安排

表1所示的每日总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1.73m2

41~70

21~40

6~20

1.0g/天

250mg每8小时

250mg每12小时

250mg每12小时

1.5g/

250mg每6小时

250mg每8小时

250mg每12小时

2.0g/

500mg每8小时

250mg每6小时

250mg每12小时

3.0g/

500mg每6小时

500mg每8小时

500mg每12小时

4.0g/

750mg每8小时

500mg每6小时

500mg每12小时

*?

对体重<70kg的病人,给药剂量须进一步按比例降低。

当病人的肌酐清除率为6~20ml/min/1.73m2时,使用500毫克剂量,引起癫痫的危险性可能增加。

若病人的肌酐清除率≤5ml/min/1.73m2时,除非病人在48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否则不应给予本品静脉滴注。

血液透析

对治疗肌酐清除率≤5ml/min/1.73m2且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可使用对肌酐清除率为6-20ml/min/1.73m2病人的推荐剂量。

(参阅“治疗:

肾功能损害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在血液透析时从循环中清除。

病人在血液透析后应予以本品静脉滴注,并于血液透析后以每12小时间隔使用一次。

尤其是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透析病人,应注意监护;对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只有在使用本品静脉滴注治疗的益处大于诱发癫痫发作的危险性时,才推荐使用。

(参阅“注意事项”)

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推荐本品静脉滴注用于腹膜透析的病人。

由于老年病人的肾功能情况不能单靠血清尿素氮或肌酐浓度来精确判断,因此可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来作为这些病人给药剂量的指导。

预防:

成人剂量安排

为预防成人的手术后感染,可在诱导麻醉时给予本品静脉滴注1000毫克,3小时后再给予1000毫克。

对预防高危性(如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感染,可在诱导后8小时和16小时分别再给予500毫克静脉滴注。

对肌酐清除率≤70ml/min/1.73m2的病人的推荐预防剂量尚无足够的资料。

治疗:

儿科剂量的安排(3个月或较大者)

儿童和婴儿推荐的剂量安排如下:

1.儿童体重≥40千克,可按成人剂量给予。

2.儿童和婴儿体重<40千克者,可按15毫克/千克,每6小时一次给药。

每天总剂量不超过2克。

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的儿科病人(血清肌酐>2毫克/dl),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作为推荐依据。

本品不推荐用于治疗脑膜炎。

若怀疑患有脑膜炎者,应选用其它合适的抗生素。

对患脓毒症的儿童,只要能排除脑膜炎的可能,仍然可以使用本品。

静脉滴注溶液的配制

供静脉输注用的本品静脉滴注剂为瓶装灭菌粉末,有两种包装,一种为120毫升玻璃瓶装(输液瓶),另一种为20毫升玻璃瓶装(非输液瓶)。

每瓶均含500毫克亚胺培南和500毫克等量的西司他丁。

静脉输注用的本品以碳酸氢钠为缓冲剂,使其溶液的pH范围在6.5-8.5之间,若按说明来配置和使用,则pH值并无明显变化。

静脉输注用的本品每瓶含钠37.5毫克(1.6mEq)。

120毫升玻璃瓶(输液瓶)

本品120毫升玻璃瓶(输液瓶)包装中的无菌粉末应按表(三)所示方法进行配制并振摇至溶液澄清。

从无色至黄色的颜色改变并不影响本品的药效。

本品应按表(三)所示方法进行配制;并振摇至溶液澄清。

表3.静脉滴注用的本品输注液的配制

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亚胺培南毫克)

加入稀释液的容量(毫升)

本品静脉滴注的平均浓度(亚胺培南毫克/毫升)

500

100

5

20毫升玻璃瓶(非输液瓶)

本品20毫升玻璃瓶(非输液瓶)包装中的无菌粉末应按以下方法进行配制,瓶中的内容物必须先配制成混悬液.再转移至100毫升合适的输注液中。

推荐的步骤为从装有100毫升稀释液(见本品输注液的稳定性)的输注容器中取出10毫升,加入本品20毫升瓶中,摇匀。

将混悬液转移至输注容器中。

注意:

混悬液不能直接用于输液。

重复上述步骤一次保证20毫升玻璃瓶中的内容物完全转移至输注溶液中。

充分振摇输注容器直至溶液澄清。

本品输注液的稳定性

干粉剂需在室温下(E.P.=15-25℃)贮存。

表(四)为选用不同滴注溶液配制成本品静脉滴注液,分别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的稳定期限。

注意:

静脉滴注用的本品化学特性与乳酸盐不相容,因此使用的稀释液不能含有乳酸盐;但可经正在进行乳酸盐滴注的静脉输液系统中给药。

本品静脉滴注不能与其它抗生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它抗生素中使用。

表(四)静脉滴注本品输注液配制后的稳定性

稀释液

稳定期限

室温(25℃)

冷藏(4℃)

等渗氯化钠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葡萄糖溶液

4小时

24小时

10%葡萄糖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葡萄糖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葡萄糖溶液和0.45%氯化钠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葡萄糖溶液和0.225%氯化钠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葡萄糖溶液和0.15%氯化钠溶液

4小时

24小时

5%和10%甘露醇

4小时

24小时

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本品的耐受性良好。

临床对照研究显示,本品的耐受性与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一样良好。

副作用大多轻微而短暂,很少需要停药,极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些局部反应。

以下为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经验报告的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

红斑、局部疼痛和硬结,血栓性静脉炎。

过敏反应/皮肤:

皮疹、瘙痒、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约翰逊综合征、血管性水肿、中毒性表皮坏死(罕见)、表皮脱落性皮炎(罕见)、念珠菌病、包括药物热及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牙齿和/或舌色斑。

已报道使用其它所有广谱抗生素均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

血液:

嗜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包括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和血红蛋白降低,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有报导。

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

肝功能: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或血清碱性磷酶升高;肝衰竭(罕见),肝炎(罕见)和暴发性肝炎(极罕见)。

肾功能:

少尿/无尿、多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

由于这些病人通常已有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或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因此难以评估本品对肾功能改变的作用。

已观察到本品可引起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的现象;尿液变色的情况是无害的,不应与血尿混淆。

神经系统/精神疾病:

与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一样,已有报道静脉滴注本品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肌阵挛、精神障碍,包括幻觉、错乱状态或癫痫发作,感觉异常亦有报导。

特殊感觉:

听觉丧失,味觉异常。

粒细胞减少的病人:

与无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人相比,在粒细胞减少的病人中使用本品静脉滴注更常出现药物相关性的恶心和/或呕吐症状。

禁忌:

本品禁用于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般使用

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资科表明,本品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已报道,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可引起严重的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本品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过去有无对β-内酰胺抗菌素的过敏史,若在使用本品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有文献报道,合并碳青霉烯类用药,包括亚胺培南,患者接受丙戊酸或双丙戊酸钠会导致丙戊酸浓度降低。

因为药物相互作用,丙戊酸浓度会低于治疗范围,因此颠痛发作的风险增加。

增加丙戊酸或双丙戍酸钠的剂量并不足以克服该类相互作用。

一般不推荐亚胺培南与丙戊酸/双丙戊酸钠同时给药。

当患者癫痫发作经丙戊酸或双丙戊酸钠良好控制后,应考虑非碳青霉烯类的其他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

如果必需使用本品,应考虑补充抗惊厥治疗(参阅药物相互作用)。

事实上,已有报告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其严重程度由轻度至危及生命不等。

因此,对曾患过胃肠道疾病尤其是结肠炎的病人,均需小心使用抗生素。

对在使用抗菌素过程中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考虑诊断伪膜性结肠炎的可能。

有研究显示,梭状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毒寨是在使用抗菌素期间引起结肠炎的主要原因但也应予以考虑其它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

本品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肌肉阵挛、精神错乱或癫病发作,尤其当使用剂量超过了根据体重和肾功能状态所推荐的剂量时。

但这些副作用大多发生于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病人(如脑损害或有癫痫病史)和/或肾功能损害者。

因为这些病人会发生药物蓄积。

因此,需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安排使用,尤其上述病人(见“用法用量”)。

已有癫痫发作的病人,应继续使用抗惊厥药来治疗。

如发生病灶性震颤,肌阵挛或癫痫时,应作神经病学检查评价,如原来未进行抗惊厥治疗,应给予治疗。

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应减少本品的剂量或停药。

肌酐清除率≤5ml/min/1.73m2的病人不应使用本品,除非在48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病人亦仅在使用本品的益处大于癫痫发作的危险性时才可考虑。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怀孕妇女使用本品方面,尚未有足够及良好对照的研究资料,只有考虑在对胎儿益处大于潜在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在妊娠期间给药。

哺乳期妇女:

在人乳中可测出亚胺培南,如确定有必要对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病人需停止授乳。

儿童用药:

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可推荐本品用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2mg/dl)的儿科病人。

(请参阅用量用法中的“儿科剂量的安排”)。

老年用药:

本品不需根据年龄调整用药剂量。

由于老年患者更易患有肾功能衰退,应慎重选择用药剂量。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可能是有效途径。

对肾功能损害的病人进行用药剂量调整是必要的。

(请参阅用法用量中相关内容。

治疗:

肾功能损害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药物相互作用:

已有使用ganciclovir和本品静脉滴注于病人引起癫痫发作的报道。

对于这种情况除非其益处大于危险,否则不应伴随使用。

也可参阅【用法用量】下“本品输注液的稳定性”。

有文献表明,合并碳青霉烯类用药,包括亚胺培南,患者接受丙戊酸或双丙戊酸钠会导致丙戊酸浓度降低,因为药物相互作用,丙戊酸浓度低于治疗范围,因此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

尽管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体外和动物研究数据表明,碳青霉烯类药物会抑制丙戊酸葡糖苷酸代谢(VPA-g)成丙戊酸的水解,降低丙戊酸的血清浓度。

(参阅“注意事项”)

药物过量:

尚无有关处理本品治疗过量的特殊资料。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但在剂量过大时这种措施对处理本品药物过量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

药理作用: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

本品含有两种成份:

1.亚胺培南,为一种最新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亚胺硫霉素;

2.西司他丁钠,为一种特异性酶抑制剂,它能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内的代谢,从而提高泌尿道中亚胺培南原形药物的浓度。

在本品中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的重量比为1:

1。

亚胺培南是属于亚胺硫霉素类抗生素,其显着特点是杀菌谱较其它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为广泛。

微生物学

本品的广谱杀菌作用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能力。

可杀灭绝大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需氧和厌氧病原菌。

本品除与新一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一样具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广谱的抗菌活性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有强效杀灭能力;而此种特性只有在较早期窄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才具有。

本品的抗菌谱包括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拟杆菌在内的不同种类的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通常易对其它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本品有对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降解能力,使其能对大部分病原体,如绿脓杆菌、沙雷氏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而这些病原体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

本品的抗菌谱比其它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广泛,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在临床上有意义的病原菌。

本品在体外的抗菌范围包括:

革兰氏阴性需氧菌

无色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以前称小小赫尔菌属)

嗜水气单胞菌:

产碱杆菌属

支气管博代氏杆菌:

支气管败血症博代氏杆菌

博代百日咳杆菌:

马耳他布鲁氏杆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类鼻疽假单胞菌)

施氏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施氏假单细胞菌)

弯曲杆菌属:

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

柠檬酸细菌属:

弗氏柠檬酸菌

克氏柠檬酸菌(以前称多样性柠檬酸菌)

分外埃肯杆菌族:

肠杆菌属

产气杆菌:

聚团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脑杆菌

阴道加德诺菌属:

杜克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

副流感嚏血杆菌:

蜂房哈夫尼菌

克雪白氏杆菌属:

奥克西托克雷白氏杆菌

臭鼻克雷白杆菌:

肺炎杆菌

莫拉菌属:

摩氏摩根菌(以前称摩氏变形菌)

淋病奈瑟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巴斯德菌属

多杀巴氏杆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属:

雷氏瞢罗威登斯菌(以前称雷氏变形菌)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假单胞菌属**

绿脓杆菌:

萤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

沙雷氏菌属

变斑沙雷氏菌(以前称液化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

志贺氏菌属:

涅尔森氏菌属(以前称巴斯德杆菌)

小肠结肠炎涅尔森氏菌:

假结核涅尔森氏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前称嘻麦芽窄食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一些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洋葱假单胞菌)一般对本品不敏感。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芽胞杆菌属:

粪肠球菌

猪丹毒丹毒丝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奴卡氏菌属:

小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表皮葡萄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腐生性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C族:

链球菌G族

肺炎链球菌:

酿脓链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包括A群溶血性链球菌及B群溶血性链球菌)

屎肠球菌及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品不敏感。

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拟杆菌属:

吉氏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

卵形拟杆菌

多形拟杆菌:

单形拟杆菌

普通拟杆菌:

Bilophilawadswarthia

梭形杆菌属:

坏疽梭形杆菌

核梭形杆菌:

非解糖红棕单胞菌(以前称非解糖拟杆菌)

二路普雷沃氏菌(以前称双道拟杆菌)解糖胨普雷沃氏菌(以前称狄氏拟杆菌)

中间普雷沃氏菌(以前称中间拟杆菌)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以前称产黑素拟杆菌)

韦荣球菌属

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放线苗属:

双歧杆菌属

棱状芽胞杆菌属:

产气英膜梭状芽胞杆菌

真杆菌属:

乳杆菌属

动弯杆菌属:

微需氧链球菌

消化球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

丙酸杆菌属(包括痤疮丙酸杆菌)

其他

分枝杆菌:

包皮垢分枝杆菌

体外试验表明,亚胺培南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紊对抗某些分离的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

药代动力学:

静脉输注给药

亚胺培南

给健康受试者静脉输注泰能250mg,500mg,1000mg二十分钟后,亚胺培南的血药峰浓度范围分别为:

12到20mcg/ml,21到58mcg/ml,41到83mcg/ml,对应的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7,39和66mcg/ml,4到6小时内亚胺培南血浆浓度下降到1mcg/ml以下或更低。

亚胺培南的血浆半衰期是1小时。

在10小时内,约70%的亚胺培南在尿中以原药形式重吸收,随后在尿中就检测不到药物排泄。

在给予健康受试者500毫克剂量的泰能8小时后,亚胺培南的尿中浓度超过10mcg/ml。

亚胺培南的剩余部分(不具抗菌活性的亚胺培南代谢物)在尿中回收,通过粪便排泄清除的亚胺培南基本为零。

参照泰能的用药方式,肾功能正常病人每6小时给予亚胺培南一次没有观测到其在血浆或尿中蓄积。

泰能和二丙苯磺胺同时给药可少许增加亚胺培南的血浆水平和血浆半衰期。

泰能和二丙苯磺胺联合用药使具有抗菌活性(未代谢的)的亚胺培南尿中回收率减少到给药剂量的约60%。

单独给药时,亚胺培南在肾脏中通过脱氢肽酶-1代谢。

对于每个个体,尿中亚胺培南回收率从5%到40%,在多个试验中,则其平均回收率范围是从15%-20%。

亚胺培南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率约为20%。

静脉输注1g泰能后亚胺培南的组织和体液浓度

西司他丁

西司他丁是肾脏中脱氢肽酶-1的特异性抑制剂,能有效减少亚胺培南代谢,因此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同时给药可使尿和血浆中都能达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亚胺培南浓度。

静脉输注泰能250mg、500mg、1000mg二十分钟后。

西司他丁的血药蜂浓度范围分别为:

21到26mcg/ml,21到55mcg/ml,56到88mcg/ml对应的平均血药蜂浓度分别为22、42和72mcg/ml。

西司他丁的血浆半衰期约为1小时。

胃肠外给药10小时后约70-80%给药剂量的西司他丁在尿中完整回收。

此后,尿中没有再检测出西司他丁。

约10%给药剂量的西司他丁最后成为N-乙酰基代谢物。

这种N-乙酰基代谢物抑制脱氢肽酶活性与其母体药物相当。

因此当西司他丁从血液中消除后,肾脏中脱氢肽酶-1的活性很快就恢复到正常水平。

泰能和二丙苯磺胺同时给药后的西司他丁血浆浓度和半衰期比单独给药要高一倍。

但是对西司他丁在尿中的回收率没有影响。

西司他丁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率约为40%。

化学成份:

分子式:

亚胺培南:

C12H17N3O4SH2O;西司他丁钠:

C16H25N2O5SNa

分子量:

亚胺培南:

317.4;西司他丁钠:

380.4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贮藏:

密闭,25℃以下保存。

包装:

玻璃瓶,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钠(以C16?

H26?

N2?

O5?

S计)500mg/瓶,1瓶/盒。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60135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080047(120ml)

国药准字J20080046(20ml)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070(120ml)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071(20ml)

生产企业:

Merck&Co.,Inc.

药物分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核准日期:

2007年02月20日

修改日期:

2007年08月02月

2008年05月23日

2008年07月07日

2009年01月21日

2009年10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