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5577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docx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易错题目详细解答与分析

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2有理数

类型一:

正数和负数

1.在下列各组中,哪个选项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

 A.足球比赛胜5场与负5场   B.向东走3千米,再向南走3千米

C.增产10吨粮食与减产﹣10吨粮食 D.下降的反义词是上升

考点:

正数和负数。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正”和“负”相对.

解答:

解:

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足球比赛胜5场与负5场.

故选A

点评:

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此题的难点在“增产10吨粮食与减产﹣10吨粮食”在这一点上要理解“﹣”就是减产的意思.

变式1:

2.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前进与后退     B.胜3局与负2局

C.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  D.盈利3万元与支出2万元

考点:

正数和负数。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解答:

解:

A、前进与后退,具有相反意义,但没有量.故错误;

B、正确;

C、升高与降低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气温为﹣3℃只表示某一时刻的温度,故错误;

D、盈利与亏损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支出2万元不具有相反意义,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二:

有理数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   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3.14是小数,也是分数

考点:

有理数。

分析:

按照有理数的分类判断:

有理数.

解答:

解:

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A正确.

整数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0,B正确.

正有理数与0,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C错误.

3.14是小数,也是分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达形式,D正确.

故选C.

点评:

认真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

注意整数和正数的区别,注意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变式:

2.下列四种说法:

①0是整数;②0是自然数;③0是偶数;④0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考点:

有理数。

分析:

根据0的特殊规定和性质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后选取答案,注意:

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定零为偶数.

解答:

解:

①0是整数,故本选项正确;

②0是自然数,故本选项正确;

③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0可以,故本选项正确;

④非负数包括正数和0,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共4个.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对0的特殊性的考查,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是最小的整数    B.有理数中存在最大的数

C.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D.0是最小的非负数

考点:

有理数。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进行判断即可.有理数包括:

整数(正整数、0和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解答:

解:

A、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负整数小于0,且没有最小值,故A错误;

B、有理数没有最大值,故B错误;

C、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故C错误;

D、正确.故选D.

点评:

认真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

注意整数和正数的区别,注意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4.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友情提示:

将各数用逗号分开)15,,0,﹣30,0.15,﹣128,,+20,﹣2.6

正数集合﹛ 15,0.15,,+20 …﹜

负数集合﹛ ,﹣30,﹣128,﹣2.6 …﹜

整数集合﹛ 15,0,﹣30,﹣128,+20 …﹜

分数集合﹛ ,0.15,,﹣2.6 …﹜

考点:

有理数。

分析:

按照有理数的分类填写:

有理数.

解答:

解:

正数集合﹛15,0.15,,+20,﹜

负数集合﹛,﹣30,﹣128,﹣2.6,﹜

整数集合﹛15,0,﹣30,﹣128,+20,﹜

分数集合﹛,0.15,,﹣2.6,﹜

点评:

认真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注意整数和正数的区别,注意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1.3数轴

类型一:

数轴

选择题

1.(2009•绍兴)将一刻度尺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15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  )

 

 A.9<x<10  B.10<x<11  C.11<x<12  D.12<x<13

考点:

数轴。

分析:

本题图中的刻度尺对应的数并不是从0开始的,所以x对应的数要减去﹣3.6才行.

解答:

解:

依题意得:

x﹣(﹣3.6)=15,x=11.4.

故选C.

点评:

注意: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

2.在数轴上,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是2的点表示的数是(  )

 A.1  B.3  C.±2  D.1或﹣3

考点:

数轴。

分析:

此题可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在数轴上,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与表示数﹣1的点的左右两边.

解答:

解:

在数轴上,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是2的点表示的数有两个:

﹣1﹣2=﹣3;﹣1+2=1.

故选D.

点评:

注意此类题应有两种情况,再根据“左减右加”的规律计算.

3.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4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  )

 A.2002或2003  B.2003或2004  C.2004或2005  D.2005或2006

考点:

数轴。

分析:

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4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可能正好是2005个,也可能不是整数,而是有两个半数那就是2004个.

解答:

解:

依题意得:

①当线段AB起点在整点时覆盖2005个数;

②当线段AB起点不在整点,即在两个整点之间时覆盖2004个数.

故选C.

点评:

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本题画出数轴解题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

4.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5  B.±5  C.7  D.7或﹣3

考点:

数轴。

分析:

此题注意考虑两种情况:

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

解答:

解:

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2+5=7或2﹣5=﹣3.

故选D.

点评:

要求掌握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在数轴上求到已知点的距离为一个定值的点有两个.

5.如图,数轴上的点A,B分别表示数﹣2和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表示的数是(  )

 

 A.﹣0.5  B.﹣1.5  C.0  D.0.5

考点:

数轴。

分析:

根据数轴的相关概念解题.

解答:

解:

∵数轴上的点A,B分别表示数﹣2和1,

∴AB=1﹣(﹣2)=3.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C=CB=AB=1.5, 

∴把点A向右移动1.5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点C,即点C表示的数是﹣2+1.5=﹣0.5.

故选A.

点评:

本题还可以直接运用结论:

如果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x1,x2,那么线段AB的中点C表示的数是:

(x1+x2)÷2.

6.点M在数轴上距原点4个单位长度,若将M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至N点,点N表示的数是(  )

 A.6  B.﹣2  C.﹣6  D.6或﹣2

考点:

数轴。

分析:

首先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即为这个数的绝对值”,求得点M对应的数;再根据平移和数的大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左减右加.

解答:

解:

因为点M在数轴上距原点4个单位长度,点M的坐标为±4.

(1)点M坐标为4时,N点坐标为4+2=6;

(2)点M坐标为﹣4时,N点坐标为﹣4+2=﹣2.

所以点N表示的数是6或﹣2.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平移和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7.如图,A、B、C、D、E为某未标出原点的数轴上的五个点,且AB=BC=CD=DE,则点D所表示的数是(  ) 

 A.10  B.9  C.6  D.0

考点:

数轴。

分析:

A与E之间的距离已知,根据AB=BC=CD=DE,即可得到DE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点D所表示的数.

解答:

解:

∵AE=14﹣(﹣6)=20,

又∵AB=BC=CD=DE,AB+BC+CD+DE=AE,

∴DE=AE=5,

∴D表示的数是14﹣5=9.

故选B.

点评:

观察图形,求出AE之间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8.点A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再向左移动4个单位,终点恰好是原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 ﹣3 .

考点:

数轴。

分析:

此题可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

解答:

解:

设点A表示的数是x.

依题意,有x+7﹣4=0,

解得x=﹣3.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

 解答题

9.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1)若折叠后,数1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此时数﹣2表示的点与数 2 表示的点重合;

(2)若折叠后,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此时数5表示的点与数 ﹣3 表示的点重合;若这样折叠后,数轴上有A、B两点也重合,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A在B的左侧),则A点表示的数为 ﹣3.5 ,B点表示的数为 5.5 .

考点:

数轴。

分析:

(1)数1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求出﹣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即可;

(2)若折叠后,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这两点一定关于1对称,即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若这样折叠后,数轴上有A、B两点也重合,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9(A在B的左侧),则这两点到1的距离是4.5,即可求解.

解答:

解:

(1)2.

(2)﹣3(2分);A表示﹣3.5,B表示5.5.

点评:

本题借助数轴理解比较直观,形象.由于引进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0.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点C所表示的实数是 ﹣2﹣ .

 

考点:

数轴。

分析:

点B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B的对称点C到点A的距离.

解答:

解:

点B到点A的距离为:

1+,则点C到点A的距离也为1+,设点C的坐标为x,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

﹣1﹣x=1+,所以x=﹣2﹣.

点评:

点C为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点C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B到点A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两数差的绝对值.

11.把﹣1.5,,3,﹣,﹣π,表示在数轴上,并把它们用“<”连接起来,得到:

 ﹣π<﹣1.5<﹣<<3 .

考点:

数轴。

分析:

把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用“<”连接起来.

解答:

解:

 

根据数轴可以得到:

﹣π<﹣1.5<﹣<<3.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

12.如图,数轴上的点A、O、B、C、D分别表示﹣3,0,2.5,5,﹣6,

回答下列问题.

 

(1)O、B两点间的距离是 2.5 .

(2)A、D两点间的距离是 3 .

(3)C、B两点间的距离是 2.5 .

(4)请观察思考,若点A表示数m,且m<0,点B表示数n,且n>0,

那么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是 n﹣m .

考点:

数轴。

分析:

首先由题中的数轴得到各点的坐标,坐标轴上两点的距离为两数坐标差的绝对值.

解答:

解:

(1)B,O的距离为|2.5﹣0|=2.5

(2)A、D两点间的距离|﹣3﹣(﹣6)|=3

(3)C、B两点间的距离为:

2.5

(4)A、B两点间的距离为|m﹣n|=n﹣m.

点评: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两数的距离为两数的绝对值,两点的距离为一个正数.

1.4绝对值

类型一:

数轴

1.若|a|=3,则a的值是 ±3 .

考点:

绝对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解.注意a值有2个答案且互为相反数.

解答:

解:

∵|a|=3,

∴a=±3.

点评:

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若x的相反数是3,|y|=5,则x+y的值为(  )

 A.﹣8  B.2  C.8或﹣2  D.﹣8或2

考点:

绝对值;相反数。

分析:

首先根据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分别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x+y,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

解:

x的相反数是3,则x=﹣3,

|y|=5,y=±5,

∴x+y=﹣3+5=2,或x+y=﹣3﹣5=﹣8.

则x+y的值为﹣8或2.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绝对值相等但是符号不同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若=﹣1,则a为(  )

 A.a>0  B.a<0  C.0<a<1  D.﹣1<a<0

考点:

绝对值。

分析:

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求解.

解答:

解:

∵=﹣1,

∴|a|=﹣a,

∵a是分母,不能为0,

∴a<0.

故选B.

点评:

绝对值规律总结: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变式:

4.﹣|﹣2|的绝对值是 2 .

考点:

绝对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计算|﹣2|=2,﹣|﹣2|=﹣2,所以﹣|﹣2|的绝对值是2.

解答:

解:

﹣|﹣2|的绝对值是2.

故本题的答案是2.

点评:

掌握绝对值的规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已知a是有理数,且|a|=﹣a,则有理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

 A.原点的左边   B.原点的右边

C.原点或原点的左边  D.原点或原点的右边

考点:

绝对值。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判断出a的符号,然后再确定a在数轴上的位置.

解答:

解:

∵|a|=﹣a,∴a≤0.

所以有理数a在原点或原点的左侧.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性质: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6.若ab>0,则++的值为(  )

 A.3  B.﹣1  C.±1或±3  D.3或﹣1

考点:

绝对值。

分析:

首先根据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到a,b符号相同;再根据同正、同负进行分情况讨论.

解答:

解:

因为ab>0,所以a,b同号.

①若a,b同正,则++=1+1+1=3;

②若a,b同负,则++=﹣1﹣1+1=﹣1.

故选D.

点评:

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要求绝对值里的相关性质要牢记: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该题易错点是分析a,b的符号不透彻,漏掉一种情况.

 

1.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类型一: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如图,正确的判断是(  )

A.a<-2 B.a>-1 C.a>b D.b>2

 

考点:

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

分析:

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确定对应点的大小.注意: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解答:

解:

由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可知a<-2<-1<0<1<b<2,则

A、a<-2,正确;

B、a>-1,错误;

C、a>b,错误;

D、b>2,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本题中要注意: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比较1,-2.5,-4的相反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边接起来,为_______

考点:

有理数大小比较;数轴.

分析:

1,-2.5,-4的相反数分别是-1,2.5,4.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可排列出大小顺序.

解答:

解:

1的相反数是-1,-2.5的相反数是2.5,-4的相反数是4.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为:

-1<2.5<4.

点评:

由于引进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类型一:

有理数的加法

1.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那么a+b+|c|等于(  )

 A.﹣1 B.0 C.1 D.2

考点:

有理数的加法。

分析:

先根据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确定a、b、c的值,然后将它们代入a+b+|c|中求解.

解答:

解:

由题意知:

a=1,b=﹣1,c=0;

所以a+b+|c|=1﹣1+0=0.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类型二:

有理数的加法与绝对值

1.已知|a|=3,|b|=5,且ab<0,那么a+b的值等于(  )

 A.8  B.﹣2  C.8或﹣8  D.2或﹣2

考点:

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

专题:

计算题;分类讨论。

分析:

根据所给a,b绝对值,可知a=±3,b=±5;又知ab<0,即ab符号相反,那么应分类讨论两种情况,a正b负,a负b正,求解.

解答:

解:

已知|a|=3,|b|=5,

则a=±3,b=±5;

且ab<0,即ab符号相反,

当a=3时,b=﹣5,a+b=3﹣5=﹣2;

当a=﹣3时,b=5,a+b=﹣3+5=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绝对值的化简,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变式:

2.已知a,b,c的位置如图,化简:

|a﹣b|+|b+c|+|c﹣a|= ﹣2a .

 

考点:

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

分析:

先根据数轴上的大小关系确定绝对值符号内代数式的正负情况a﹣b<0,b+c<0,c﹣a>0,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有理数运算即可求解.注意:

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解答:

解:

由数轴可知a<c<0<b,所以a﹣b<0,b+c<0,c﹣a>0,则

|a﹣b|+|b+c|+|c﹣a|=b﹣a﹣b﹣c+c﹣a=﹣2a.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要注意先确定绝对值符号内代数式的正负情况,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有理数运算.

2.2有理数的减法

类型一: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选择题

1.某汽车厂上半年一月份生产汽车200辆,由于另有任务,每月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上半年各月与一月份的生产量比较如下表(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则上半年每月的平均产量为(  )

月份 二 三 四 五 六

增减(辆) ﹣5 ﹣9 ﹣13 +8 ﹣11

 A.205辆 B.204辆 C.195辆 D.194辆

考点: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

应用题;图表型。

分析:

图表中的各数据都是和一月份比较所得,据此可求得上半年每月和第一月份产量的平均增减值,再加上一月份的产量,即可求得上半年每月的平均产量.

解答:

解:

由题意得:

上半年每月的平均产量为200+=195(辆).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需注意的是表中没有列出一月份与一月份的增减值,有些同学在求平均值时往往忽略掉一月份,从而错误的得出答案D.

2.某商店出售三种不同品牌的大米,米袋上分别标有质量如下表:

现从中任意拿出两袋不同品牌的大米,这两袋大米的质量最多相差(  )

 大米种类 A品牌大米 B品牌大米 C品牌大米

 质量标示 (10±0.1)kg (10±0.3)kg (10±0.2)kg

 A.0.8kg B.0.6kg C.0.4kg D.0.5kg

考点: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利用正负数的意义,求出每种品牌的质量的范围差即可.

解答:

解:

A品牌的质量差是:

0.1﹣(﹣0.1)=0.2kg;

B品牌的质量差是:

0.3﹣(﹣0.3)=0.6kg;

C品牌的质量差是:

0.2﹣(﹣0.2)=0.4kg.

∴从中任意拿出两袋不同品牌的大米,选B品牌的最大值和C品牌的最小值,相差为0.3﹣(﹣0.2)=0.5kg,此时质量差最大.

故选D.

点评:

理解标识的含义,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3.﹣9,6,﹣3三个数的和比它们绝对值的和小 24 .

考点:

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

解:

(9+6+3)﹣(﹣9+6﹣3)=24.

答:

﹣9,6,﹣3三个数的和比它们绝对值的和小24.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同时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要求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及其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当中.

绝对值规律总结: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已知a、b互为相反数,且|a﹣b|=6,则b﹣1= 2或﹣4 .

考点:

有理数的减法;相反数;绝对值。

分析:

由a、b互为相反数,可得a+b=0;由于不知a、b的正负,所以要分类讨论b的正负,才能利用|a﹣b|=6求b的值,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

∵a、b互为相反数,∴a+b=0即a=﹣b.

当b为正数时,∵|a﹣b|=6,∴b=3,b﹣1=2;

当b为负数时,∵|a﹣b|=6,∴b=﹣3,b﹣1=﹣4.

故答案填2或﹣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涉及到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涉及到绝对值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解答题

5.一家饭店,地面上18层,地下1层,地面上1楼为接待处,顶楼为公共设施处,其余16层为客房;地面下1楼为停车场.

(1)客房7楼与停车场相差 7 层楼;

(2)某会议接待员把汽车停在停车场,进入该层电梯,往上14层,又下5层,再下3层,最后上6层,那么他最后停在 12 层;

(3)某日,电梯检修,一服务生在停车场停好汽车后,只能走楼梯,他先去客房,依次到了8楼、接待处、4楼,又回接待处,最后回到停车场,他共走了 22 层楼梯.

 

考点: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分析:

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解答:

解:

“正”和“负”相对,所以,若记地上为正,地下为负.由此做此题即可.

(1)7﹣(﹣1)﹣1=7(层),(2分)

答:

客房7楼与停车场相差7层楼.

(2)14﹣5﹣3+6=12(层),(3分)

答:

他最后停在12层.

(3)8+7+3+3+1=22(层),(3分)

答:

他共走了22层楼梯.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学生在学这一部分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能死学.

6.某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