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637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北京的春节2腊八粥3古诗三首4*藏戏)

(总分: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52分)

一、选一选。

(15分)

1.下面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翡翠(fěi)蜜饯(xiàn)煮粥摘得桂冠

B.骡马(luó)塞灌(sài)搅拌拔得头筹

C.焖饭(mèn)擢起(zhuó)摊贩零七八碎

D.僧人(sēng)彻底(chè)涕泪竭然不同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脉络诊脉温情脉脉B.铺设铺张铺天盖地

C.间断间接反间计D.内脏心脏五脏六腑

3.不是“充足”的近义词的一项是()(3分)

A.足够B.富足C.满足D.充沛

4.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除夕夜家家_______,不许_______,鞭炮声_______。

在外边做事的人,_______万不得已,_______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A.灯火通宵间断日夜不绝除非一定

B.灯火通宵间断日夜不绝除非必定

C.灯火通宵阻断连绵不绝除了必定

D.灯火通宵断开日夜不绝除了一定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新年,差不多在初旬的腊月就开始了。

B.即使儿童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C.甜城举行的端午龙舟赛,是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D.世界杯赛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

二、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6分)

1.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

(修改病句)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

四、日积月累。

(4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3.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今克己犹应及,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内容回顾。

(15分)

1.《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本文详细描述过春节的四次高潮:

腊八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夕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男人们___________,女儿们_____________,小孩_____________;十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腊八粥》以____________为线索,从八儿的_____________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再到最后_________,都表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藏戏中,红色的面具是由________所戴,代表________。

但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红色脸谱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三国演义》中的代表人物________。

六、口语交际。

(3分)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然而烟花爆竹给人们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遍地“炮灰”的景象。

为了让人们拥有一个更加祥和、欢乐的春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8分)

饺子记盛

谢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

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

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

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

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

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

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

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

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

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箩摆放,如花盛开。

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

有情,有趣,有气势。

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

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

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

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

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

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

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

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得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

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

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

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

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

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

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

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

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

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

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

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

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

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年2月23日《文汇报》,有删节)

1.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

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4分)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4分)

3.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4分)

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6分)

5.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西腊八”?

请联系全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5分)

 

作文(60分)

七、习作园地。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美食呢?

请你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介绍一下吧。

注意写出美食的特点,语句要通顺。

 

一、1.C2.A3.C4.B5.C

二、1.排比2.拟人3.比喻

三、1.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

(或:

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呀!

)2.略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四、1.寒食东风御柳斜2.迢迢牵牛星3.不知秋思落谁家4.颜与梅花俱自新

五、1.时间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外出拜年在家接待客人逛庙会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2.八儿的心理活动迫不及待亲眼所见可爱活泼

3.国王威严忠义、耿直、有血性关羽

六、1.“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

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

2.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

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

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

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4.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地道的中国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5.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突出这一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七、略

2.

风筝

董改正

①人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

一个任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道害怕,因为憧憬着。

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碧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

②外婆喜欢我,这是人尽皆知的。

听说未开口叫公鸡仔养人,每次去,她都要杀一只。

切成小方块,因为鸡不肥,总要搁点肥肉一起炒,这一只鸡,是我一个人吃的。

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吃过的鸡骨头,外婆收集起来,香油炸过,用小石磨磨碎,冲给我喝。

外婆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在一边看着。

③那一个春日,晒场上空飞满了风筝,我吵着也要。

外婆为难了,她不会做。

她一辈子都在地上,从未有过飞翔的念想。

她就央求我的舅母,舅母说,鸡骨头粉你都会磨,咋就不会做风筝呢?

那时候,我真是不懂事,只知道如丧考妣地哭,外婆脸上的尴尬,是我隔了几十年光阴看到的。

④外婆拉着我去晒场。

天上飘着各色的风筝,它们恣睢地舞动,就越发引起我的委屈。

又有人在放了,一个人远远地牵线,一个人扶着风筝,说声“放!

”牵线的高举着手,使劲跑,风筝跌跌撞撞载浮载沉,好多次后,终于扶摇直上了。

外婆指给我看这些,说:

“其实放风筝并不好玩,看看就好。

”我就撒野了,打滚撒泼,说她是笨蛋,不会做才这样说。

⑤外婆的生活很累,她不能陪我,我就一个人看风筝,想风筝,幻想有一天自己拥有一支绸布的大蝴蝶风筝,我跑啊,笑啊,看着它在空中猎猎展翅,感受手上线拉紧着的那种快感。

然而,我却只能看,因为我已经哭过——凡是外婆能给的,不哭她都给,能求的,我哭了她必定低声地向人求。

孩子们的风筝是在城里买的,她无能为力。

我就一个人站在风筝底下,仰望,幻想。

⑥忽然有一日,外婆拿出一只“风筝”,竹子骨,身子是过年的对联糊起来的。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但它毕竟是风等,我还是()的。

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

“我们去放风争吧!

⑦我确信,对所有的动作都烂熟于心,并且操作绝对规范,但外婆的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丢人地在晒场上拖着,许多孩子都大笑起来。

我狠狠踩踏着它,不管外婆的伤心和尴尬,那一刻的我,肯定有着兽性的暴戾吧,因为外婆呆呆怔怔地看着我,不哄我,不说话。

⑧第二年我就上学了,外婆托小姨带来口信,说她做了一支绸布的大蝴蝶,并且和我小舅试过,飞上天了,我()地应着,却没有去。

我有许多伙伴,并且日子也渐渐好了,不再闹春荒。

她就来看我,我吃过饭,就出去玩,并不陪她说话。

慢慢地我大了,外婆渐渐地不让人捎口信来了,她知道我真的没有时间回去。

中学二年级,我得到噩耗,外婆去世了。

我一路哭着去外婆家的,但我知道,我在村口大叫一声外婆,再没人远远地应我,微笑地迎我,拎着我的换洗衣服,满足我的无理要求。

⑨她给我留下一个沉沉泛黑的不锈钢勺子,一个桐油漆过的油光可鉴的小板凳,还有那只不再鲜艳的绸布风筝——都是我爱的。

我坐在石门槛上,第一次感到()的无力无助。

耳边忽然响起舅母以前说过的话:

“外婆养外甥,十月放风筝,风筝断了线,不见外婆面。

”记忆中又浮现外婆当时淡然的笑容,她是知道结局的啊,可是爱又怎么会因为知道结局,而有所保留?

⑩这只风筝,终于没有飞起。

它在我的屋顶梁上渐渐朽坏,一触即破,纷纷扬扬着时间的粉屑。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不经心欣喜若狂痛彻肺腑B.欣喜若狂痛彻肺腑漫不经心

C.欣喜若狂漫不经心痛彻肺腑D.漫不经心痛彻肺腑欣喜若狂

2.请从“我”的角度,梳理第③一⑧自然段的故事情节。

①吵要风筝,外婆为难→②→③→④慢待

风筝,外婆去世

3.一篇好文章中,最值得让人品味的往往是看似很寻常的话语,请反复阅读,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2)外婆脸上的尴尬,是我隔了几十年光阴看到的。

4.文章为什么以“风筝”为题?

“风筝”在文中有几层含义?

1.C

2.仰望风筝,外婆无奈踩碎风筝,外婆伤心

3.

(1)外婆故意说要将整个鸡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

是为了将所有鸡肉都让给“我”,而自己丝毫不吃,体现了外婆对“我”至深的爱。

(2)由于“我”的任性,让不会做风筝的外婆尴尬而难受,可是年幼的“我”根本不理解外婆,直到几十年后“我”回忆起,才刻骨地体会到外婆当时的处境。

4.风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借物忆人,通过风筝来感念外婆对自已幼时的疼爱,表达了作者对外婆深深的缅怀。

“风筝“在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可以放飞的风筝;二是虚指自己,对外婆来说,自己就像是她手中断线的风筝,长大后很少去看望她,直到她去世,

3.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

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

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

“你爸爸下岗了。

”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

我气愤地说:

“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

”母亲哭得更凶了,说:

“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

”我说:

“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

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

母亲问他怎么样。

他笑着说:

“差不多了。

”母亲说:

“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

”父亲道:

“人家要研究研究嘛。

”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

“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

”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

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

父亲笑了笑说:

“这孩子!

”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

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

“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

”母亲叹道:

“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

“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

”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

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

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

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经过却没有看见我。

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

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

“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啊?

”父亲说:

“有一批货等着送。

”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

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

我从没有看父亲哭过,看见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里跑。

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

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母亲问:

“伤着哪没有?

”父亲说:

“什么伤着哪没有?

”母亲说:

“别装了!

”父亲忙笑嘻嘻地说:

“没事,没事!

处理好了,吃饭。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

母亲说:

“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爸。

”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

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

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

当时我真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

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

“爸爸!

”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笑嘻嘻地说:

“这孩子,哭什么!

1.看到父亲的笑脸,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文中的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骄傲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并谈一谈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

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

父亲笑了笑说:

“这孩子!

”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3.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笑,哪一次令你最感动?

为什么?

4.请仔细品味文章画线处句子,想想“父亲”抹泪的原因。

5.读完本文后,你肯定也感触颇多,请你简要写下来。

1.气愤难堪同情可敬

2.“破衣服”“蓬头垢面”“泥浆”表现父亲的工作性质和艰苦程度;“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与第一天形成鲜明对比,父亲换好衣服再回来,完全是在乎“我”的感受。

这段话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3.示例:

三轮车翻了,父亲哭了,但是回家又是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

不管有多伤心,不管有多大压力,父亲都默默地一个人扛着,不让家人知道、担忧。

4.父亲的三轮车翻了,电冰箱摔坏了,本来挣得不多的报酬泡汤了,父亲的内心非常委屈、自责,不由得簌簌地掉下泪来。

(意对即可)

5.略(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4.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

“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小男孩替妈妈擦着眼泪说:

“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丑陋______疾病______偏瘫______畸形______

磨烂______束缚______沉浸______汲取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敬重:

(2)如饥似渴:

3.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B.不仅……还……

C.尽管……还是……D.无论……都……

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D.首尾呼应

5.请你根据史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的含义。

6.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单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lòujítānjīmóshùjìnjí

2.

(1)恭敬,尊重。

(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3.B

4.C

5.先天残疾带来的束缚、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6.让·克雷蒂安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的人。

他为矫正口吃,嘴里含着石子,嘴巴舌头都磨烂仍不放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7.略(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

5.

善良的孩子在成长

卢海娟

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

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

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

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

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

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

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

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

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

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

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

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

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

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⑪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

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

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⑫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

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

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⑬()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

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

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

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