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811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五六年级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答: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钟

1、(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

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3、(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昼夜交替

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看月亮

1、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2、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3、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4、(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5、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6、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

纸屏,蜡烛,硬纸片,火柴,缝衣针等

实验步骤:

在桌上一张白纸作纸屏。

  

用针在硬纸片的中心位置扎一个小孔,并把它放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中发现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的像,并且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

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照镜子

1、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3研究透镜

1、(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2、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3、(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4、(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5、(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8、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9、(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10、(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1、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4七色光

1、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3、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4、(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5、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第三单元电和磁

1简单电路

一、填空

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有了(开关),你可以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3、用(电池)、(导线)、(灯泡)等基本元件,可以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4、灯泡是把(电能)转化成光和热,它主要消耗电池中的电能。

5、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当电路中有一部分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不亮。

二、简答。

1、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

答;导线把灯泡和电源连接起来,形成了电流的通路,灯泡就亮了。

2、电线应该接触到灯泡的什么部位?

答;灯丝一端连在灯泡的下侧部,一端连在灯泡的下部凸起,只有正确连接了灯泡的这两个触点,灯才会亮。

3、将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呢?

答;如果换成发光器,它会发光;换成小喇叭,它会发出声响。

4、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对吗?

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是每次连接时容易出现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

2导体和绝缘体

一、填空。

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3、做实验时,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测试,以免发生危险。

4(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5、当有较强的电流从人体流过时,会使人(受伤或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安全用电)。

二、连线。

电笔用于断开或者连接电路

开关连接电路

插板将电路裸露金属的部分包裹起来

电胶带检测物体或者电路是否有电

三、简答。

1、如何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

(至少写出3条)

答:

(1)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2)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3)不要用湿毛巾抹电器(4)不要把多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等。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绝缘体。

答;干木头、塑料、橡胶、陶瓷等。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一、填空。

1、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的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2、在暗盒的(A、B)两个触点间有的连着导线,有的连着灯泡,也有的没有连接。

而我们要知道其中的真相,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检测)。

小灯泡亮了,说明握在老师手里的电线是(连通)的。

3、检测(暗盒)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研究发现更多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秘密。

二、简答。

1、怎样判定握在手心的电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

答;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小灯泡进行试探,如果是连着的,小灯泡就会亮;如果是断开的,小灯泡就不亮。

4、研究磁铁

一、填空。

1、磁铁的形状有:

(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

2、磁力最强的部位是(磁极)。

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极的一端是(南)极用“S”表示。

3、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4、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其中的(指南针),战国时被称为“司南”。

5、(磁化)后的缝衣针可以吸铁。

二、简答。

1、说说你知道的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

磁性黑板、软盘、磁带、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等。

2、磁铁有哪些性质?

答:

磁铁能吸铁;

磁性可以传递;

磁铁上不同部分的磁力有强有弱,两级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磁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等。

3、如何消去缝衣针的磁性?

答:

用木棍敲击缝衣针。

把缝衣针放在火上烤。

把缝衣针与大磁铁在一起。

4、关于磁铁的性质,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答:

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磁铁摔断以后还会有两极;磁铁会干扰无线信号的接受等。

5、电磁铁

一、填空。

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后,铁钉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回形针。

2、电磁铁也有(N)极(S)极。

3、电磁铁可以用在(电话)(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方面。

4、磁悬浮列车不靠车轮行驶,而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

这样的设计能减小(摩擦力),使列车速度达到每小时(400)千米左右。

5、中国第一列才悬浮列车于(2003)年在(上海)诞生。

二、简答。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2、电磁铁和磁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相同点:

都有南北极,都可用来指示方向;

不同点:

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

而磁铁却不可以。

3、请你谈谈电磁铁比永久磁铁的优势在哪里?

答:

电磁铁的优势: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通过电流大小来控制。

三、实验题。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

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制作一个电磁铁。

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大头针,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实验结论: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2、实验名称:

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材料:

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一、填空。

1、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会发生一次(心跳)。

3、正常呼吸和心跳次数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的结果。

4、运动会使(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

5、(脉搏)和心脏的节奏是一致的。

二、简答。

1、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答:

人在运动后会感到热,出现流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脸色变红、疲倦等反应。

2、我们在测量呼吸和脉搏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同一时间内测量?

怎样测量才比较科学?

答;同时测量,才能反映当时的状况,呼吸的快慢和心跳是有一定关系的。

要测量准确的心率和呼吸次数,要在安静的情况下,平躺测量。

2肺和呼吸

一、填空。

1、(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呼吸使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4、肺里密布着(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

5、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

二、连线。

鼻腔使空气中的氧气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转换

咽喉伸入肺,生成更多细小的支气管

气管上接咽喉,下接左右支气管

支气管让气体进入气管

肺过滤空气

三、简答。

1、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呼吸器官?

答: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3)扫地前洒水;(4)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5)不吸烟。

2、为什么我们要呼吸?

答:

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这就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

3、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答:

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4、吸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

吸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5、一个人的肺活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肺活量受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和胸廓弹性,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经常运动对增加肺活量的帮助很大。

3、心脏和血液循环

一、填空。

1、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2、心脏的(形状)像倒立的桃子,心脏的(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3、(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

4、(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5、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6、(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脏最主要的方法。

二、简答;

1、心脏为什么不停地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

答:

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

答:

心脏不断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

一、填空。

1、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3、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4、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解释是:

光由太阳、夜间的火光或任何其他照明物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2、建立模型

一、填空

1、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全心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3、(模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

二、简答

1、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

答:

(1)、分析问题;

(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评价模型;(7)、修改模型。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机械的两个特点是(省力)(降低工作难度)

4、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怎样移动重物

1、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2、(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3、杠杆的三个点是(支点)、(力点)、(重点)。

4、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5、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6、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力点

7、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

(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3斜坡的启示

1、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4拧螺丝钉的学问

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5国旗怎样升上去

1、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2、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3、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4、(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5、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7、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电梯)(拉窗帘用的窗帘盒)等。

滑轮组

动滑轮

定滑轮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

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不同点:

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2搭支架

1、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2、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3、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4、搭建高塔时,(稳定不倒)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3建桥梁

1、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2、(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4、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4造房子

1、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2、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

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人们利用植物的根、茎或叶等可以产生新植株。

用茎繁殖的三种方法是:

扦插、压条、嫁接。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

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

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

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2、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3、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4、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繁殖,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5、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哪些?

答:

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无性繁殖;海葵——分裂繁殖。

6、人类是通过两性结繁殖自己后代的。

 

3我是怎样出生的

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3、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4、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5、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6、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答:

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认识矿物的性质

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

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

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1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

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品的好原料。

 

1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矿物。

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1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1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