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6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docx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

2019-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初二八年级

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_____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传统的发酵食品有_____、______等。

现代的发酵技术能够__________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如_______等。

2.酿制甜酒:

1用冷开水(防止其他细菌污染)冲洗刚煮熟的糯米至温度为30℃左右;

2把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XkB1.com

3再将糯米装入器皿中,密封(防止杂菌污染);

4恒温25~30℃保存(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

3.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__________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可避免食品的腐败。

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

发酵的结果,而果酒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现代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目前已广泛利用__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______对鱼虾等水产品的保存。

5.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

6.转基因技术是将________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________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

7.细胞工程是指在______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_________,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____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克隆就是不经过_________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__________,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8.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_____万种,但可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等特征进行分类。

9.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又叫_____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____,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____,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____,反之,相似程度越____,则亲缘关系越_____。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或者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之分。

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和叶,没有,且茎叶中没有,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之分,体内有

叶片背面有褐色的产生孢子的孢子囊。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石松、蕨、桫椤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根茎叶很发达,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它和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都不需要水。

松、柏、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且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

玉米、水稻、白菜

10.植物类群各类群比较:

新课标第一网

11.珍稀植物是指由于______的变迁或______而处于边缘的植物。

我国的珍稀植物共有_____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级保护植物有____、______、_____等。

12.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可以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的昆虫对农业有利或有害,例如瓢虫是_____的天敌;有些昆虫可以传播_____,保证农作物的好收成;蚯蚓可以________________。

13.动物界中:

种类最多的是门的类;最高等的类群是

最早陆生脊椎动物是类。

14.我国的珍稀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5.生物多样性指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6.各种动物比较:

无脊椎动物类

分布

种类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环节动物

海水、淡水、土壤

3500种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蚯蚓、蚂蝗、

沙蚕

软体动物

海水、淡水、陆地

8000余种

大多数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河蚌、珍珠贝、蜗牛、乌贼

 

节肢动物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超过10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有眼、触角、口等器官。

蟹(甲壳纲)

蜘蛛(蛛形纲)蜈蚣(多足纲)蝗虫(昆虫纲)

脊椎动物类群

适应

环境

体表

特征

呼吸

器官

生殖方式

代表

动物

其他

鱼类

水中

身体呈流线型、两侧大多有侧线、被覆鳞片

卵生

鲫鱼、鲨鱼、青鱼

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近水的陆地

 

裸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卵生

青蛙、

蟾蜍、

大鲵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

陆地

一般覆盖有鳞片或甲

卵生

蜥蜴、鳄鱼

壁虎、龟、鳖、蛇

真正生活在陆地的脊椎动物

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被覆羽毛

卵生

鹦鹉

哺乳类

各种环境

一般有体毛

胎生

哺乳

鲸、白鳍豚、蝙蝠、

生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17.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生物圈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_____________的共同家园。

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

只有人类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人类的真正保护,才可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微生物

类群

观察工具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病毒

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外壳、核酸

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有利:

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

有害:

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噬菌体、SARS病毒

细菌

高倍显微镜,根据的不同形态分为:

球菌、杆菌、螺旋菌。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

寄生、腐生

有利:

发酵产生人所需的物质、大地的清洁工;

有害:

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菌

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

作为食物或发酵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

有害:

使人患病

酵母菌、灵芝、鬼笔鹅膏、霉菌

19.三种微生物的比较:

2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__________;第二:

_______________,例如,在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______与__________共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第三:

___________。

例如,未被开发的野生生物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原因,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2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同时,还应重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23.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24.生命起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原始大气成分(_________、______、氮、氨、氢、_______)在早期地球环境(高温、雷电、紫外线)条件下合成为_______________;第二,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_____、______等);第三,有机大分子在____________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互相作用,最后逐步形成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_______________。

25.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等的总称。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它们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________的地层中,其中越简单、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________的地层里;越______、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这说明生物是________的。

同时科学家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26.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

体型由______趋_____,四肢越来越_____,多趾足逐渐变成______发达并唯一着地。

27.1861年,在______国发现的__________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1986年,在我国辽宁省又发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化石,进一步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了______________。

根据现在已经发现的鸟及其祖先的化石,按进化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始祖鸟→__________→__________。

28.植物进化历程:

最早的植物是______中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9.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年代逐步进化为多细胞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无脊椎动物。

30.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由古代_____进化为__________,再进化为____________,某些_____________进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1.生物进化规律:

从_____到______、从______到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

32.19世纪_____国博物学家________提出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学说,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

33.人类起源于_______。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化石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________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人类祖先被迫___________,逐渐地用后肢____________,用前肢寻找食物,并在长期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学会了___________等。

而在进化过程中人的____________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34.在一定地域里,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__________是生产者,它们通过_____________把无机物合成为________,同时也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动植物为食的___________是消费者;许多___________是分解者,它们能够把__________的分解成______________。

3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____________,它们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和流动的。

36.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第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营养级。

食物链的写法,如:

草→兔→蛇→鹰

37.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______的现象。

它常常伴随____________而发生。

38.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

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39.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40.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地球表面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1.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_一般是_______的,它们之间及其与______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保持___________,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一种的_______和______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越____,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________。

42.生态农业是在总结___________的生产经验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它形成和两个良性循环,实现了

、、三大效益的统一。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系统能使丝绸业、食品业、渔业和能源等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43.虽然人工生态系统高生产率,更好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但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一定比例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姓名

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

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出芽(芽体)生殖、营养生殖(嫁接、扦插、压条)、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组织培养等。

营养生殖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又叫做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嫁接)的优点:

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嫁接:

嫁接时,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芽接:

有桃、山楂、苹果等。

嫁接

枝接:

柑、橘等。

扦插:

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⑷压条:

夹竹桃、桂花等。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并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植物有性生殖的优点:

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产生新品种,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植物的传粉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

胚珠卵细胞─→受精卵→胚

种子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子房壁───────────→果皮

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三、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要经过四个时期: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如蚊、蝇、蜜蜂等。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

受精卵→幼虫→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

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四、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这一发育时期相当于昆虫的幼虫期。

蝌蚪的呼吸:

外鳃→内鳃→肺;先后肢后前肢。

两栖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先体内发育后体外发育;多数具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早成鸟:

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等。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库。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与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单和双;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如AA、Aa都是显性性状,aa是隐性性状。

三、人的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女性

男性

体细胞

22对+XX或

44条+XX

22对+XY或

44条+XY

生殖细胞

22条+X(卵子)

22条+X或22条+Y(精子)

性别决定的方式

性别决定和受精卵携带的性染色体有关;对人类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精子。

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但鸟类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一样。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遗传病: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聋哑等。

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五.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16章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第18章疾病与免疫

一、传染病

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征: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类型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蛲虫病、蛔虫病

血液传染病

乙型肝炎、疟疾、丝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淋病、沙眼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如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

如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

保护易感人群:

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预防接种。

不与传染病人接触。

二、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心血管疾病:

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如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动脉硬化

冠心病成因: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XKb1.Com

患心绞痛的病人的急救药物:

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含于舌下)

癌症

癌变发生部位:

除了头发、指(趾)甲外的所有组织、器官。

我国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

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治疗白血病的最好方法是骨髓移植。

物理致癌因子:

如X射线、电离辐射;

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如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

病毒致癌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治疗癌症的方法:

外科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基因疗法(新的治疗方法)

三、免疫

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防线

组成

功能

种类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阻挡病原体侵入,分泌杀菌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杀灭和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

特异性免疫

第一、二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