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997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精练精析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相等的CO2和CO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4:

11

B.53g碳酸钠和42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则碳酸钠放出的CO2多。

C.某化合物3.2g与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该化合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取一定量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50g、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

【答案】BC

【解析】A、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

7,则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11:

7×2=

11:

14;B、设53g碳酸钠和42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

x,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44

53gx106/53g=44/xx=22g

NaHCO3+HCl

====NaCl+CO2↑+H2O,

8444

42gy84/42g=44/yy=22g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根据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化合物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的质量等于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g,同理可计算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0.4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6g<3.2g;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氯化氢,氧元素来源于氧化铁与氧化铜,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6,设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x,50g×14.6%×(1÷36.5×100%):

x=2:

16,x=1.6g选BC

点睛: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②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2.某CuO与C的混合物,共10g,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的时候,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5g,则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可能为

A.8gB.8.4gC.8.6gD.9.4g

【答案】AD

【解析】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钙的沉淀和水。

根据反应方程找出碳、氧化铜、碳酸钙的质量关系。

由碳酸钙的质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如果反应物有剩余,碳和氧化铜都有可能。

据此分析计算。

解:

设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x,CuO的质量为y。

由发生的反应:

C+2CuO高温2Cu+CO2↑和CO2+Ca(OH)2=CaCO3↓+H2O,可以得出碳、氧化铜、碳酸钙之间的质量关系是:

C~2CuO~CaCO3

12160100

xy5g

x=0.6g

y=8g

因为混合物的质量10g>0.6g+8g=8.6g,剩余物的质量是:

10g-8.6g=1.4g。

所以当碳有剩余时碳的质量为:

0.6g+1.4g=2g,CuO的质量为8g;当氧化铜有剩余时,氧化铜的质量为:

8g+1.4g=9.4g,碳的质量为0.6g。

故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8g或9.4g。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3.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

【答案】BD

【解析】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判断。

A.由图像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错误;

B.由题意可知:

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60.0-80.0)g×10%=8.0g

设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8098117

8.0gxy

x=9.8g

y=11.7g

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80g-9.8g=70.2g。

故B正确;

C.设氢氧化钠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HCl+NaOH=NaCl+H2O

4058.5

80gz

z=11.7g

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3%。

故错误;

D.d点溶液中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且PH>7,正确。

点睛:

酸、碱、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FeCl

)和氢气.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有一个盛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5.3g碳酸钠,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铁片,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加入铁片的质量是

A.5.6g

B.5.3g

C.3.215g

D.3.1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差量法,Na2CO3→CO2,质量增加62.106/62=5.3g/x,x=3.1g.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加入铁片的质量是∶Fe→H2,质量增加54,56/54=x/3.1g,x=3.215g.故C正确。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

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

溶解后,天平指针()

A、偏向有锌的一边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

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说明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的偏转取决于生成氢气的多少,生成氢气越多,托盘上剩余物质量越少,反之剩余物质量越多。

同质量的铁比锌生成氢气多,所以天平指针偏向加锌的一边。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天平的使用

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

A.5.6克B.6克C.10克D.30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CO和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碳元素占36%,10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可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g,

Ca(OH)2+CO2=CaCO3↓+H2O

44100

13.2gx

44/13.2g=100/xx=30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7.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A.2.0gB.3.0gC.4.0gD.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分别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

可知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的质量和为156g,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60g,硫酸根的质量为96g,硫酸根与氢的质量比为96:

2,所以被置换的氢元素质量为2g,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置换出的氢元素的质量,也是2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丙烷(化学式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取一定量的丙烷在一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7.2克的水,以及CO和CO2若干,则生成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可能是

A.8.2克B.12.4克C.16.6克D.20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即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2÷18×100%)=0.8g;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6:

8,所以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如果全都是一氧化碳存在,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28×100%)=8.4g,如果全都是二氧化碳存在,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44×100%)=13.2g,生成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可能是在8.4g~13.2g范围内。

考点:

化学式的计算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7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酚酞不变色

D.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

3的镁、铝发生反应应,产生气体质量相等

【答案】CD

【解析】BaCl2+H2SO4=BaSO4↓+2HCl,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7,错误;B.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错误;C.NaOH+HCl==NaCl+H2O,反应物的质量比是40:

36.5,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减与都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不变色,正确;D.设镁的质量是4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是3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2Al+6HCl==2AlCl3+3H2↑Mg+2HCl==MgCl2+H2↑

546242

3my4mx

=

解得y=

=

解得x=

故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

3的镁、铝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10.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石灰石,甲份经研磨成为粉末状,乙份为块状,向两份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现有甲、乙两份质量相等的石灰石,甲份经研磨成为粉末状,粉末状与盐酸接触更充分,比乙份为块状反应更快,但是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向两份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最终生成气体一样多。

考点:

化学与图表

11..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Mg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则天平()

A.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B.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Mg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

则天平A.最后保持平衡状态。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3%C.20%D.15.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6/﹙64+16﹚×100%=20%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3.氢氟酸(HF)可用来在玻璃(主要成分:

S

iO2)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R↑+2H2O,则R的化学式为

A.SiFB.HFO2C.SiF4D.H2Si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氧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X的化学式为SiF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4.一块不纯的铁质量为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0.2克氢气,已知所含杂质是碳、铝、铜、锌、镁中的三种。

下列各组杂质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碳、铝、铜B.铝、铜、锌C.铜、镁、锌D.碳、铜、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块不纯的铁质量为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0.2克氢气,由Fe→H2,56→2,知杂质相对原子质量应一个大于56,另一个小于56.下列各组杂质中不符合事实的是D.碳、铜、锌。

考点∶考查杂质的成分。

15.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已知CaCO3==CaO+C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2.0gCO2气体B.原来CaCO3为12.5g

C.生成了5.6gCaOD.剩余CaCO3为3.0g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50.0%×10.0g=5g,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是5g÷

=12.5g。

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12.5g-10g=2.5g,错误;B.原来CaCO3为12.5g,正确;C.设生成CaO的质量是X,

CaCO3=CaO+CO2↑

10056

12.5gX

=

解得X=7g,错误;

D.剩余CaCO3为12.5g-7g-2.5g=3g,正确。

故选B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6.天平两端托盘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且相同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向左边托盘的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欲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应加入的是()

(已知:

MgCO3+2HCl=MgCl2+H2O+CO2↑)

A.10克镁B.5.6克铝C.10克碳酸镁D.5.6克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设10克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10克X

=

解得X=4.4克,故左盘增加的质量是10-4.4=5.6(克)。

设10克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

Mg+2HCl=MgCl2+H2↑

242

10克Y

=

解得Y=0.83克,故右盘增加的质量是10-0.83=9.17(克),错误;

B.5.6克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增加的质量小于5.6克,错误;

C.设10克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W,

MgCO3+2HCl=MgCl2+H2O+CO2↑

8444

10克W

=

解得W=5.2(克),故右盘增加的质量是10-5.2=4.8(克),错误;

D.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加入5.6克水,增加的质量即5.6克,正确。

故选D。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B.偏向右边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锌和铁都会和酸发生反应,而最后固体都有剩余,说明酸都反应完,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说明酸的质量相等,而其中氢元素被置换,所以氢气的质量相等。

故选C.

考点:

金属和酸的反应

18.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

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2克+6.4克-4.8克=3.8克,设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X+3O2

RO2+2SO2

a96

3.8克4.8克

列比例式得:

a:

96=3.8克:

4.8克解得a=76,故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9.现有双氧水溶液,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称得剩余液体的质量为50g。

则生成O2的质量约为

A.5.0gB.5.6gC.6.0gD.10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x×10%=50g×2/18%,

生成O2的质量为∶x-50g=500/9-50g=5.6g.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金属活动性A>B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A<B。

故A错误。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故B正确。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故C错误。

D.反应的金属质量不确定。

故D错误。

考点∶考查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知识。

21.将10g木炭(杂质不含碳元素)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50g沉淀,木炭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A、4克B、6克

C、8克D、9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C~CO2~CaCO3;

50gCaCO3中碳元素质量为50g×(12÷100×100%)=6g;;

考点:

化学式的计算

2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

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16:

9B.23:

9C.32:

9D.46:

9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且物质间的质量比不变。

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

9,设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

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X+2Y=R+2M

2218

1.6gy4.4gx

22/4.4g=/18/x解得x=3.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得3.6g+4.4g=1.6+y得y=6.4g

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6.4g:

3.6g=16:

9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23.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反应中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4.6+8.0-5.4-4.4=2.8,故表中a的值为2.8,错误;B.X是生成物,错误;C.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4.6g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4.6g×6/46=0.6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

5.4g×2/18=0.6g,故X不含有氢元素,错误;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乙醇完全燃烧时与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是46/96,故4.6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此时无X生成,正确。

故选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4.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SO4B.SO3C.SO2D.C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4C、12H、2S、18O,反应后X除外,共有4C、12H、14O,故2X中有2S、4O,X中有S、2O,故选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5.杯中加入10.2g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右边烧杯中加入8g铜,充分反应后,天平重新平衡,则所加入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A.1.8gB.2.2gC.6gD.8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

左盘烧杯中加入10.2g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10.2g-8g=2.2g

设混合物中碳酸镁的质量为x

MgCO3+2HCl=MgCl2+H2O

+CO2↑

8444

x2.2g

84/44=x/2.2g

x=4.2g

则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10.2g-4.2g=6g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6.实验室有10g不锈钢样品(假设除铁外,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与1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56%B.12.5%C.30%D.7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稀硫酸溶液中氢元素占10%,其它元素占90%,质量比为1:

9,H2SO4中H和剩余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2+16×4)=1:

48,H2O中H和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

8,设H2SO4分子在溶液中占的分子个数比为x,则48x+8×(1-x)=9,解得x=

,所以H2SO4分子与H2O分子个数比为1:

39,故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2.25%,设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1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是100g×12.25%=12.25g

Fe+H2SO4=FeSO4+H2↑

5698

56x12.25g

=

,解得x=70%

考点: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7.将KCIO3和MnO2的混合物25g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得到剩余固体15.4g,则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A.9.6gB.14.9gC.0.5gD.3.2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KCI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总质量=反应后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故氧气的质量=25g-15.4=9.6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28.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O2

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4D.X的化学式为C2H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据反应前的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可知一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29.有5.6g不纯的铁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0.2g氢气。

则铁中的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