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055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2017——2018上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

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

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

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  )

①兴办太学 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10.“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11.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

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无为而治D.民贵君轻

12.“双凤亭”(如下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

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双凤”,

所以此亭命名为“双凤亭”。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的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

①男女平等 ②议会至上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5.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

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

16.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17.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位学者是(  )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

18.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李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主要是(  )

A.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本质特征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C.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2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的竹简奏章需两个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应首先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B.雕版印刷术C.造纸技术D.制墨技术

22.假如老师让你到图书馆查阅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你应该找哪个朝代(  )

A.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3.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24.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

你觉得哪一项不合适(  )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堡垒的致命武器D.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25.对下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由甲骨文到隶书B.秦统一文字为小篆C.由小篆变为隶书D.汉字演变由繁到简

26.下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

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

篆体字在哪个时期曾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

A.战国B.秦朝C.东晋D.东汉末年

27.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

28.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29.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是(  )

A.诸宫调B.散曲C.宋杂剧D.元杂剧

30.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生B.旦C.净D.丑

31.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

A.刚强骁勇B.阴险狡诈C.凶狠残暴D.刚烈正直

32.每年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并且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备受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主要是因为(  )

A.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C.他的抗秦事迹D.爱国爱民的精神

33.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反映的是作者(  )

A.忧国忧民的情怀B.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C.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D.寄托自己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34.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 

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5.宋代著名诗(词)人陆游、辛弃疾的作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D.战乱频繁,百姓苦难

36.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反映了民间疾苦B.提出了民主思想

C.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D.把元杂剧推向顶峰

37.明朝统治者曾经把《水浒传》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  )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B.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C.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D.在民间广泛传播

38.《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

“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C.抑商传统仍然盛行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39.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40.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第43题20分,共60分)

4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

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分)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相会,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观察几幅宋代绘画。

马远《山径春行图》   《清明上河图》    《货郎图》

材料三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的图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行介绍。

请你帮忙完成。

(6分)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

体现了宋代怎样的时代特点?

(10分)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徐霞客

1586~1641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根

1561~1626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10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5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5分)

2017——2018上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答案

1.A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孔子、墨子、孟子对社会和谐的要求,正说明当时不和谐的社会现实。

]

2.A [A项是庄子的思想,意思是有识之士应顺应自然,不去破坏自然规律、干扰天道。

B、D两项都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老子的观点,但强调的是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不符合题意。

]

3.D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要求统治者“爱民”,施行“仁政”。

]

4.B

5.B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

6.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

7.B [祭天、重视自然灾害、“奉天承运”等都表明皇帝顺从天意,属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由此可知选B。

]

8.C [本题可用排除法。

宋明理学产生后,理学家们大力提高“四书”的地位,“四书”才成为封建时代的教科书。

因此排除含②的选项。

]

9.B [材料内容是儒家对年轻人的要求,由此可知古代教育重视儒家伦理。

]

10.D [董仲舒“三纲五常”学说对整个民族思想是极大的禁锢。

]

11.B [汉代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

12.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儒学思想家思想主张的识记能力。

阅读选项不难作出选择,A为孔子的思想;B为董仲舒的思想;C为王守仁的思想;D为二程的思想。

]

13.C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启蒙思想家并未提出过议会至上的主张,故排除带②的选项。

]

14.B

15.C [材料秦状元对秦桧的认识,表明他接受的是宋明理学。

]

16.D [李贽反对盲从圣人之道,因此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

17.B [从材料中该学者的经历看他特别注重实学,写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此断定他是顾炎武。

]

18.B [孟子主张“仁政”,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②③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①错误;李贽的思想中也没涉及反对专制、暴政的内容,故排除④。

]

19.D [③很明显不符合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史实。

]

20.A

21.C [西汉书写材料为竹木简,非常笨重,造纸术发明后,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22.B [唐代868年的《金刚经》卷子,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

23.B [打破世界各洲彼此隔绝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而对新航路开辟起作用最大的是指南针。

]

24.A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而A是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可知选A。

]

25.B 26.B

27.B [从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知画家追求的是一种意境。

]

28.D [京剧是徽汉合流的产物,属于南北艺术的融合。

]

29.D 30.B

31.D [本题考查了有关京剧脸谱的文化常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

一般红色表现忠勇侠义;黑色表示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紫色表示刚正威武,不媚权贵;黄色表示勇猛而爆躁;金色表示神仙高人;银色表示神仙,妖怪;绿色表示勇猛,莽撞;蓝色表示刚强阴险;白色脸表示奸诈多疑。

]

32.D

33.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特别是安史之乱的内容,因此被称为“诗史”。

]

34.B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苏轼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因此,凡是带①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

35.A 36.C 37.C

38.D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材料这句话反映出专制统治的腐败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

39.B 40.A

41.

(1)“仁”的学说。

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

(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4)轨迹:

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恢复周礼。

孟子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

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

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析 首先应该提炼性地思考三段材料,分清历史信息的重要程度,然后按照给定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整合这三种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信息之间的关系。

42.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汉代儒学的反思,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信息:

宋代文人画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山水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描写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大量出现。

时代特点: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兴起,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南宋偏安江南,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追求对称。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绘画也发展起来。

(3)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郁闷的心情。

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刻画的是天涯孤旅的哀愁。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2)问注意从三幅画提取信息,内容要全面;第(3)问结合材料内容和时代背景回答。

43.

(1)不同:

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

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

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

(3)结论:

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

解析 通过材料归纳中西科技的差异,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分析其差异出现的原因,结合中西差异及其出现的原因得出结论。

(2)问注意根据材料比较共同点和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分析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