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277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经验论和唯理论.docx

07经验论和唯理论

07经验论和唯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一反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正统观念,重新恢复了自然与人在哲学中的地位。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热情的躁动走向深沉的哲学思考,开始以理性为基础去面对大宇宙和小宇宙,于是形成了完全属于近代欧洲的崭新的哲学。

这是西方哲学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如培根、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巴克莱和休谟等,他们提出了一整套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体系。

这种新的哲学一开始就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们要求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从而为人类自身谋福利,他们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要做"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等等的口号。

与此相关,认识论问题成为这个时期哲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有人说这个时期的哲学从古代以研究客体和本体论为中心转向了以研究主体和认识论为中心。

尽管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它多少反映了这个时期哲学的某些特点。

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哲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empiricism)和唯理论(rati〇nalism)。

①两者的理论分①ratbnaiism通常译为"唯理论",但是这个"唯"字过于极端,并不符合这_哲学派别的实际情况,译成"理性论"可能更合适一些。

但是另一方面,经验论者也并不是不讲理性,因为理性主义实际上构成了整个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所以,在作了这一说明之后,我们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仍然沿用"唯理论"这个译名。

歧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

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_切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唯理论者则主张认识来源于天赋观念,知识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其次是真理的标准问题。

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就在于它能够与认识对象相符合,至少可以被还原为经验;而唯理论者则认为,知识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明白、无可怀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

最后是认识的方法问题。

_般说来,经验论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经验的归纳方法,而唯理论者则主张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理性的演绎方法,推导出结论。

我们之所以在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分歧时反复强调"―般说来",是因为实际上既不存在"纯梓的"经验论者,也不存在"纯梓的"唯理论者,哲学家们的思想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例如经验论者的思想中有唯理论的因素,唯理论者的思想中也带有经验论的痕迹。

另外,这一时期的哲学家虽然有派别之争,但是他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更何况他们还有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尽管已经衰败但却仍然不肯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经院哲学。

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培根是经验论的创始人,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他们通常被看做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不过实际上培根的思想更多地具有过渡性的特征,笛卡尔的思想才真正代表着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从地域上看,经验论主要集中在英国,唯理论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所以习惯上亦被称为"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首先,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唯名论传统,重视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而大陆则是正统的实在论占主导地位,重视普遍的、理性的东西。

另外和科学的发展状况有关,当时英国的实验科学非常发达,产生了波义耳、牛顿等注重观察和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和培根、洛克等爱好实验、推崇经验归纳方法的哲学家;而当时的法国巴黎是欧洲的数学中心,并且许多哲学家本人就是数学家,如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人就发明了解析几何、微积分,他们大多推崇理性的演绎方法。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主要是认识论的对立,而不是哲学基本路线的对立。

不能将经验论等同于唯物主义,将唯理论等同于唯心主义。

他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各执_端,各自包含有部分真理,而在长期的论争中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第一节培根培根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开启者。

近代经验论哲学之所以在英国诞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英国有悠久的唯名论传统,中世纪后期唯名论哲学家罗吉尔·培根、邓斯斯各脱和奥康的威廉等人都是著名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经验论的色彩。

弗二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新贵族家庭,其父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

培根12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5岁毕业后到英国驻法国使馆工作,1579年回国学习法律,1582年通过考试获得正式律师资格。

158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1604年被委任为国王詹姆士的顾问。

此后他官运亨通,接连晋升为副检察长、检察长、掌玺大臣。

1618年任英格兰大法官并被封为维鲁拉姆男爵,1620年加封圣奥本子爵。

次年被指控受贿而被判徒刑并处巨额罚金。

虽经国王干预而免于刑罚,但他从此结束了官宦生涯。

此后,培根潜心哲学和科学研究,1626年病故。

培根原计划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科学的大复兴》(又名《伟大的复兴》),包括六个部分,但只完成了前两部分,它们被分册出版,这就是他的两部主要哲学著作《论学术的进展》(又名《论科学的价值和进展》,中译本名为《崇学论》)和《新工具》。

培根的其他哲学著作还有《论原则和本原》和《论古代人的智慧》,此外还有《政治和伦理论说文集》(中译名《培根论说文集》)和《新大西岛》。

培根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推进知识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去认识自然,并且支配和利用自然,为人类自身谋福利。

培根批判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崇尚新兴的实验科学,他所提出的著名口号"知识就是力量",精辟地概括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他所提出的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为后来英国经验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假相说培根从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对经院哲学进行了原则性的批判。

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和经院哲学给科学研究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认为它们堵塞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培根指出,影响科学发展的"第一个原因可以适当地归之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时间极其有限"①。

因为在基督教流行以后,绝大多数有才智的人都去从事神学研究,而经院哲学的争辩和空论则摧毁了科学。

第二,在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支配下,科学本身的目标没有摆正,科学研究的道路和方法不对头。

过去的"科学"不是给人类提供新的发现和力量,而是为了猎取虚名,维护教条;不是联系实际,而是玩弄概念进行无谓的争论;不注重实验,而是沉溺于思辨玄想之中,这都是经院哲学造成的恶果。

第三,"人们之所以在科学上不能进步,乃是由于像着了魔一样崇拜古代、崇拜哲①(+六一+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2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学中的所谓伟大人物的权威"①。

第四,"在每_个时代,自然哲学都曾经有一个很难对付的麻烦的敌人,这就是迷信和对宗教的盲目狂热"?

由于某些人的头脑简单和过分狂热,把宗教这种对于人的心灵有最大支配力量的东西拉来反对自然哲学,因而阻碍了自然哲学的发展。

培根在理论上对经院哲学进行的深刻批判主要体现在"四假相说"上。

所谓假相(lcb^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族类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场的假相"和"剧场的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族类的假相"是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由于人类在认识事物时,不是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尺度,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成见为尺度,从而在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中掺杂着许多主观的成分。

"人类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

"③"洞穴的假相"是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假相。

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和体质各有特点,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阅读的书籍、崇拜的权威亦有不同,这就难免使自然之光曲折和变色,从而产生一些成见和偏见。

"市场的假相"是由于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语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相。

人们相互往来,如同市场上交际一样,必然会使①《+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32页@同上书,36页。

③同上书,13页。

用语言。

如果对名称和概念的规定和理解不当,就会以假冒真,名实不符,造成错误的观念,形成假相。

"剧场的假相"是从各式各样的哲学体系以及错误的论证方法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相。

培根说:

"因为在我看来,_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

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所创造的世界罢了。

"①如果人们误将哲学家精心制造的理论体系当成了现实,就会陷入"剧场假相"。

培根提出"四假相说"的目的是清算经院哲学所散播和灌输给人们的种种迷信谬说、偏见和怪癖、空论和诡辩,以及所编造的各种神学唯心主义体系。

不仅如此,四假相说还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当然,"假相"虽然危害很大,但却不是不能克服的。

在培根看来,只要我们正确地使用理智,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假相”,获得可靠的知识。

二、自然哲学在近代哲学之初,培根最早致力于恢复自然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合法地位,建立了以"形式"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培根的自然哲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因为他缺乏科学知识,尤其是当时最新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所以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古代哲学。

虽然培根处处以亚里士多德这位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大权威作为批判的对象,但是他的自然哲学无论概念还是内容大多受益于亚里士多德。

如此种种,使得他的思想很少机械论色彩而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性质。

当然,培根自然哲学的主导精神毕竟是近代哲学的。

培根认为,除了上帝这个第_推动者而外,自然界自己就是①《+六一+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4页自己的原因。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这就是"原初物质"。

所谓原初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一切原因的原因,但它本身不为其他本原所产生和决定。

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无物生于无"、"无物化为无"这是自然界的两条基本原则。

"物质的绝对量或总数是保持不变,无增无减的"①,"任何火,任何重量即压力,任何强暴,以致如何长时间,都不能把物质的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任何部分化为无,它永远总在那里,永远占着某些空间"②物质本身是能动的,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物体无论就整体或就部分说来是没有真实的静止而只有表面的静止的。

"?

物质的特性是多种多样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培根不仅承认物质的广延、形状、位移等机械特性,而且也承认感觉、自发运动、生长、颜色、冷热等特性,运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单一的机械运动,培根在《新工具》第二卷中曾经列举了19种运动形态,除机械位移运动外,还有"同化运动"、"逃避运动"和"反感性"运动等等,这些论述虽然具有明显的朴素性和想象性,但却包含着物质能动性和运动形态多样性的可贵思想。

培根虽然激烈地批判了被经院哲学奉为最高权威(当然也是被歪曲了的)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但是亦接受了他的"四因说"中的—些思想,尤其强调认识事物的"形式因〃。

他认为,如果我们认识了形式因,那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由此,培根提出了他的"形式"学说。

"形式"是培根自然哲学的核心范畴之1,具有丰富的含义。

①[英]培根:

《新工具》,224-22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②同上书,249页。

③同上书,271页。

—般说来,他所说的"形式"指的是事物运动的规律、决定物体的单纯性质的法则和事物的本质规定性:

"当我讲到形式的时候,我所指的不是别的,而是绝对现实的法则和规定性,即支配和构成各种物质中的简单性质(如热、光、重量)以及能够接受这些性质的主体的简单性质的规律和规定性。

因此,热的形式或光的形式和热的规律和光的规律乃是同_的东西。

"①"形式"有许多重要的特征:

(1)形式和物质不可分离。

他批判了柏拉图把形式和物质割裂开来、把形式观念化的唯心主义的观点,肯定了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与物质不可分离。

(2)形式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因为既然一物的形式就是此物本身,而事物与形式的区别不过是表面的与内在的、外在的与内在的之间的区别。

"②(3)形式的普遍性。

—个人如果熟悉了形式,"就能够在极不相同的实体中抓住自然的统一性"(4)形式是为数不多的、永恒的和不变的。

(5)形式的效用性。

"由于形式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在思想上得到真理而在行动中得到自由。

"④培根曾经以黄金的"形式"为例,说明了他的形式学说的内容实质和效用。

尽管培根的自然观和"形式"学说具有浓厚的朴素性和幻想性,但是它们说明了物质的质的多样性,肯定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以及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并且认为发现了事物的形式就能在思想中得到真理从而在行动中获得自由,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从而使培根的哲学与后来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一定的区别。

正如马克思所说:

"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①(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56页。

@同上书,54页。

①同上书,47页。

②同上书,47页。

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

"①当然,培根的自然哲学比较庞杂且不成体系,在与旧哲学决裂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地承袭了许多旧哲学的东西,并且具有神学上的不彻底性。

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培根在近代哲学中第_个提出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主张_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同时亦认识到了感觉经验的局限性,主张将经验与理性结合起来。

所有这些,使他在近代哲学中为经验论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科学认识的对象是自然,认识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事物的"形式"即规律,而人们对于自然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在实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世界模型"的"模仿"。

所以,"知识就是存在的表象存在的真理同知识的真理是_个东西,两者的差异亦不过如同实在的光线同反射的光线的差异罢了。

培根的这一论述可以说是近代唯物主义反映论的_个初步表述。

培根认为科学知识来源于对自然事物的感觉经验。

_切认识都起源于经验,感觉表象是认识的起点。

"既然全部解释自然的工作是从感官开端,是从感官的认识经由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和防护好的途径以达于理解力的认识,也即达到真确的概念和原理,那么,势必是感官的表象愈丰富和愈精确,_切事情就能够愈容易地和愈顺利地来进行。

"③认识起源于感觉,但是感觉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感觉的领域是偏狭的,并且带有主观性。

它的有些报道是虚妄的、甚至是骗人的,因而不能达到事物的本质。

不过,感觉的这些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补救的办法是给感官提供工具和帮助,但主要是依靠科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2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②[英]培根:

《新工具》,93页。

@同上书,216.217页》学实验。

培根认为,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论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本身"①。

培根把科学实验引入认识论,不仅给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有实践是真理标准的思想萌芽。

当然,在掌握了实验的资料之后,还必须运用理智的能力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形成概念和公理,以求揭示自然事物的"形式"、规律性。

所以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严肃地直接从感觉出发,通过循序渐进和很好地建立起来的实验进程,努力为人的理智开辟和建筑_条道路"②。

培根主张从经验上升到理性,把经验和理性结合起来,他运用"蜘蛛、蚂蚁、蜜蜂"的著名比喻生动而深刻地概括了他对理性派和经验派的批判以及感性和理性联姻的重要主张。

他说:

"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教条者。

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

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的,它在庭园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

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正是这样,它既非完全或主要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奉地累置于记忆当中,而是把它们变化过和消化过放置在理解力之中。

这样看来,要把这两种机能、即实验的和理性的这两种机能,更密切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这是迄今还未做到的),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

〃③在他看来,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的"离异〃、"不和〃,给科学知识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科学知识的发展,经验必须和理性联姻。

"我以为我已经在经①《+六一+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7?

18页②同上书,31页。

③[英培根:

《新工具》,75页。

验能力和理想能力之间建立了一个真正合法的婚姻,二者的不睦与不幸的离异,曾使人类家庭的一切事务陷于混乱。

"?

当然,培根仅仅是提出了原则,并没有真地将其付诸实践。

四、经验归纳法方法论问题在培根的哲学探索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他看来,2500年来科学很少进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少正确的方法。

理性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的指导,就如同黑夜行路缺少光亮,大洋航船没有罗盘一样,文明民族与野蛮民族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在于方法。

为此,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旧逻辑的基础上制订了经验归纳法。

经院哲学的旧逻辑脱离经验和自然,专门玩弄抽象概念,不能帮助人们去发现真理。

因而"现在所使用的逻辑,与其说是帮助着追求真理,毋宁说是帮助着把建筑在流行概念上面的许多错误固定下来并巩固起来"②。

经院哲学广泛使用的三段论只能强人同意命题,而不能帮助我们发现自然的原因。

三段论是由命题组成,命题由词语组成,而词语则是概念的符合,如果概念本身是混乱的或是过于草率地从事实中抽出来,那么其上层的建筑物就不可能是巩固的。

这样,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的逻辑和方法时,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中世纪逻辑和经院哲学混为一谈,_概加以排斥,认为它们都已经陈旧了,必须代之以新的逻辑和方法论。

培根认为他自己所创立的逻辑学和方法论正是这样的新逻辑和新方法论,所以,他将自己的主要哲学著作称做(新工具》,借以区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

培根的经验归纳法由三大步骤组成:

第_步,收集材料。

准备一部充足、完善的自然的和实验的①[英]培根:

《新工具》,8页。

@同上书,10页。

历史。

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

培根将他的归纳法区别于简单枚举归纳法,认为后者"是很幼稚的;它的结论是不稳固的,只要碰到一个与之相矛盾的例证便会发生危险;它一般地只根据少数的、并且只是根据那些手边的事实来作决定"①。

培根提出了以大量实验材料为依据的、比较全面、深刻得多的经验归纳法。

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来整理材料。

培根提出的三种例证表是:

(1)"具有表",把具有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的一些例证列在一起。

(2)"接近中的缺乏表",在这里列举出与上表中的例证情形近似可是却没有出现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的一些例证。

(3)"程度表"或称"比较表",在这里列举出按不同程度出现的所要考察的某些性质的一些例证。

培根认为,列出了三个表,这只是做好了归纳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

培根所谓真正的归纳又分为三个小步骤:

(1)排除法,即排除和拒绝这样_些性质:

这些性质是在有给定的性质存在的例证中不存在的;或在给定性质不存在的例证中存在的;或者在这些例证中给定性质减少而它却增加,或给定性质增加而它却减少的。

在进行这种排除的过程中已经为真正的归纳打下了基础。

(2)根据三表所列示的事例,做一次正面地解释自然的尝试,就是通过排除之后得出正面的结论。

(3)纠正解释偏差的几种帮助。

培根列举了九种帮助,如"具有优先权的例证”,"归纳法的改正”,"按题目的性质改变研究方法"等等。

这九种"帮助"旨在校正以上程序中的失误,以求得尽可能准确的结论。

培根的归纳法只是提出了归纳推理的基本原则,而没有明确制订归纳推理的形式和规则。

他偏重机械的列表例证和片面分析,而不懂得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在贬低演绎法和三段论的①《+六_+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44页作用的同时,片面地夸大了归纳法的作用。

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但是他的唯物主义仍带有朴素性和自发性;他提出了科学知识起源于感性经验的基本原理,强调经验的归纳法,开创了近代英国经验论的先河。

不过,培根的唯物主义和经验论也具有神学上的不彻底性,他既承认科学真理,也赞同神学真理。

他说,人的知识像水一样,有的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有的是从地上涌出来的,前者是由神的启示所感悟,后者是由自然之光所照耀。

但是,培根的这种"二重真理论"的主旨在于把科学和神学分开,以便限制神学为科学争取地盘,使科学在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培根是近代第一个自觉地把知识和方法问题当做哲学研究的对象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近代哲学尤其是经验论有很大的影响,因而通常被看做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_,不过他的思想更多地具有某种过渡的性质。

培根的唯物主义之所以不同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而具有_定的朴素性和辩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思想更多地接近于古代哲学而不是近代哲学和科学,并非是因为他的思想比同时代的哲学家更先进。

实际上,培根的知识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既没有使用经验归纳法推进自然科学的进步,对数学和力学这两门对近代哲学影响最大的学科没有足够的知识,甚至不能理解当时伟大的天文学家的著作而否定哥白尼的日心说假说,而且对吉尔伯特和哈维所从事的科学实验亦不关心(哈维还是他的私人医生)。

如此种种,说明黑格尔把他和波墨_同列为近代哲学的先驱或过渡性人物不是没有道理的。

①从各个方面看,笛卡尔才是近代哲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

①参见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第二节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唯理论的创始人,他既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不仅其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科学史上亦有_席之地。

勒内.由卡尔(Ren6Descartes,拉丁语的名子为RenatusCartesius,_译笛卡儿,1596—1650)1596年3月31生于法国西北部都兰(Toumine)地区,祖父是一位医生,父亲和大哥都是雷恩地区不列塔尼议会的参议员。

他10岁(一说8岁)进入耶稣会创办的拉弗莱舍(LaFleche)公学学习,尤其对数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1614年离开拉·弗莱舍公学,1616年在普瓦提埃(Poitiers)取得法律就业证书,1618年在荷兰加入了拿梭的摩利士王子的军队。

从1619年开始,笛卡尔专注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经过九年的实践和总结,将他的方法写成《指导心灵的规则》一书。

1629年他移居荷兰,潜心研究学术。

1637年在荷兰莱顿出版了他的第_部哲学著作《谈谈这种为了更好地指导理性并在各科学中探求真理的方法》(简称《谈谈方法》或《方法谈》),与《折光学X《气象学》和《几何学》三篇论文一同发表。

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集》以拉丁语于1641年在巴黎出版(后来译成法语时题为《形而上学的沉思》),第_版里还附有六篇反驳和答辩。

笛卡尔最初将书送给索邦神学院(LaSorbonne),试图借助它的权威来论证该书思想的正确性,以利于出版,后来神学院的麦尔塞纳神父将该书分别送给一些哲学家神学家(包括霍布斯和伽森狄)等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引起了来自神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两方面的批评,由此组成了六组反驳。

后来笛卡尔对它们__进行了答辩,并将这些反驳和答辩与原书一同出版。

他的著作还有《论世界》(1633年写成,因伽利略遭到罗马教廷审讯而未敢发表)、《哲学原理》(1644)和《灵魂的激情》(1649)。

1649年9月笛卡尔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前往斯德哥尔摩讲学,由于气候寒冷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患肺炎于1650年2月21日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