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409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docx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

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之我见

——2012年大学生假期社会调研

前言:

2012年暑假,作为一名大学生,为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关心和一片热爱之情,考虑到家乡—扶风县是有丰富的文化古迹、遗址这一特色,同时家乡的文化旅游发展也颇具特色,是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之一。

自己于7月下旬先对全县部分主要古迹、遗址再次进行了系统实际考察,随后到扶风县发展和改革局、文物旅游局进行实地学习调研,并就扶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设想与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并经过自己的进一步深入思考,现写出调研报告一份。

***

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关天规划发展核心区,毗邻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

东距省城西安110公里,西居宝鸡市90公里。

总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

近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

扶风素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周文化的摇篮,为历史上最早的都城所在地,历史源远流长。

境内文物古迹、遗址遍布。

扶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文物古迹遍布。

据资料显示,扶风县的文物古迹、遗址达453处。

其中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国家级4处分别是法门寺唐代地宫遗址,周原遗址,城隍庙遗址和杨珣碑遗址。

县东塬有古姜氏城遗址,县东南有古邰城遗址。

古周原遗址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

1987年举世仅存的佛指舍利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被誉为继秦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迹。

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扶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集周、秦、汉、唐等文化于一身,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之地,以周原文化、西府风情为突出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

著名诗人李白留下了“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的赞誉。

后稷教稼;班固治史:

汉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两代三人著成《汉书》,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马援请缨、马融讲经;前秦女诗人苏惠织就《璇玑图》等典故彪炳史册。

民间艺术和民俗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皮影走上国际舞台,风味小吃进京受奖。

如此之多的文物古迹及其遗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此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如何科学的加以保护、发展、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扶风县旅游文化知名度及其能否形成较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鉴于扶风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笔者对于扶风文化旅游的发展做一浅析。

一、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扶风旅游业从“八五”期间起步至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法门寺品牌为主的宗教文化游,周原文物文化游、风味小吃乡村游、关中风情民俗游、野河山生态游五大旅游品牌,集宗教文化朝觐、民俗体验、生态休闲、商务旅游于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相互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并带动了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及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1.扶风文化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果:

整体荣誉方面:

2007年扶风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陕西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2009年扶风县被世界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荣誉称号;2010年又荣获“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县”称号。

旅游项目建设方面:

2007年以来旅游项目15个,总投资56.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2.4亿元。

投资30亿元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于2009年5月9日对外开放;关中风情园、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西府古镇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城隍庙、大明寺等景点也得到了及时修缮。

2007年以来扶风旅游项目建设统计表

单位:

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完成

投资

建成情况

备注

1

法门寺一期建设工程

30

30

2009年建成

2

关中风情园

2

2

2008年建成

3

中华饮食文化一条街

0.8

0.8

2011年建成

4

西府古镇

1.5

1.5

2010年建成

5

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一期工程

2

2

2010年建成

6

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二期工程

1.5

1.5

在建

7

县城东大街周文化改造工程

0.8

0.8

2011年建成

8

佛光路建设工程

1.6

1.3

2012年底完成

9

佛光路唐文化主题一条街项目

3.5

0.5

在建

10

法门美阳、宝塔村、县城南宫村民俗村建设项目

2

2

2010年建成

2007年以来扶风旅游项目建设统计表

单位:

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完成

投资

建成情况

备注

11

鼎盛西府演艺中心

1.5

0.5

在建

12

中华佛文化园区

5

1

在建

13

法门盛唐文化旅游街项目

1.7

0.2

在建

14

神亿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0.3

0.1

在建

15

县城老区改造提升工程

2

0.2

在建

合计

56.2

42.4

经济效益方面:

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游客13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带动就业2万多人。

旅游开发方式方面:

灵活采取民间投资开发、股份制开发、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发展旅游。

旅游业已经成为扶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近几年旅游方面的各类数据统计表

全年游客(万人)

增长率(%)

综合旅游收入(亿元)

增长率(%)

同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2007年

187

24

10.89

/

/

2008年

210

13

12.7

17

14

2009年

280

33

16.88

33

15.4

2010年

350.44

25

22.43

32.9

14.5

2011年

450.67

28.7

30.42

35.6

14.1

(数据来源:

历年《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表可以看出旅游收入的增长远远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且从08年之后一直在稳定增长。

旅游业为扶风县发展最为强劲的产业,也是扶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如何使得扶风旅游业再上一个台阶,对县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2、扶风县政府“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总体发展思路为:

构建“一圈”(法门寺佛文化旅游经济圈)、“二心”(扶风县城旅游接待中心、法门寺旅游接待副中心)、“四区”(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周原遗址旅游区、观山生态旅游区、扶风温泉度假区)、“六线”(宗教朝觐旅游线、生态观光旅游线、温泉度假旅游线、寻根问祖旅游线、民俗体验旅游线、文化休闲旅游线)的文化旅游产业大格局,打造千万游客百亿产值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十二五”时期扶风提出了将法门寺打造成东方佛都的宏伟设想,规划建设旅游开发项目18个,总投资13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6个。

二、扶风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文物古迹遗址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扶风的文物古迹颇多,保护开发利用难度加大,致使一些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屡遭破坏。

这种情况首先是破坏了珍贵的不能复原的文化遗产,其次是对长远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造成严重影响,对文物保护管理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产业规划问题:

虽然扶风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但缺乏深度,操作性不强,太大太空,许多方面目前难以尽快实施;对于目前可尽快开发的资源,规划不详尽具体,深度不够。

同时有的景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规划的现象,特别在建设初期,建设的自发性、随意性明显,景区散乱,主题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

例如县城新区旅游景区建设就存在这一现象,规划的不到位或重开发、轻规划的现象,将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2、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主要是由于政府引导投入不足,旅游推介宣传力度不大,旅游项目包装水平不高,导致招商引资能力不强,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渠道相对单一,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多元投入结构,不能有效增强旅游景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有待提高。

首先是一些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如电子商务系统没有建立起来,旅游咨询服务远停留在人工水平上,缺少数字化的旅游动态查询,网上预订及其他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的深度广度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其次是本地旅游纪念品及本地生产的旅游纪念品数量极少,缺乏特色,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全国千篇一律;第三是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配套服务缺乏特色,服务水平低,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第四是景区内管理和服务上标准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第五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标准缺失。

4、景区品牌形象不够鲜明,宣传促销力度不大。

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和政府引导资金缺乏,景区的宣传促销投入严重不足,景区品牌作用不明显。

同时,一些景区景点市场促销手段落后,还停留在一些常规、传统的促销方法上,忽视景区景点与旅游代理商、景区之间的联动促销,市场感召力和影响力不强。

5、旅游产业链不长,旅游商品开发不够。

旅游产业链不长,缺乏深度开发,业态较为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够,产品层次低,规模小,无品牌效应。

三、对扶风县今后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扶风的旅游产业主要由文化旅游组成,风景旅游所占比重很小。

而文物古迹、遗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

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科学的保护、科学的开发,是扶风县实现长期增长的重中之重。

(一)对扶风旅游项目发展方向的建议

扶风文化旅游业项目发展大致可分三类:

1.宗教文化旅游

面向宗教信众及文化观光游客,开发以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宗教旅游产品。

依托法门寺、大明寺、华严寺等资源,对佛文化进行深层挖掘,注重参与体验与朝拜观光相结合,发展佛教朝觐、观光祈福、禅修体验、佛事节庆、佛禅度假等旅游产品,并向佛教文化产业挺进。

同时依托城隍庙、青龙庙、三霄庙等庙宇遗存发展庙会文化、财神文化,恢复知名庙会,与周边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发展道教养生、朝觐祈福、休闲度假、庙会游乐、乡村旅游等产品。

2.历史文化旅游

迎合文化旅游发展成为热点趋势,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依托老城区、周原遗址、名人文化等开发以周原文化、寻根文化、西府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

针对主要面向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内的高知市场学习知识、科学考察、文化调研等方面的需求,主要依托周原遗址,开发周原遗址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产品。

重点开发周原遗址旅游区、华夏周城等项目。

抓住近年来寻根文化旅游的潮流,面向全球华人,依托“班、马、窦、耿”四大家族起源地以及马援墓、班固墓、窦涛墓等墓葬遗址,带动扶风姓氏文化旅游、寻根问祖旅游的发展。

3.乡村文化旅游

主要面向西安市、宝鸡市、县城等周边主要城市地区,针对市民的乡村休闲需要,结合现有市场的特点,挖掘乡村特色,依托民俗文化、农业资源、乡村景观,开发民俗体验、乡村美食、乡村文化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市民农业园等旅游产品。

重点开发农禅度假村落群、周唐文化村、“原味扶风”乡村客栈等代表项目。

对于扶风县政府提出的“一心二区四心六线”的思路,我认为很好的契合了扶风县文物古迹遗址分布广,集群性不明显的特点。

着力将各个分散的景点相互结合,打造成规模较大的文化景区,这样能更好地将各个景点联动起来。

除此之外,这样能把各个景点的最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使游客享受到最优质的旅游资源,体验到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

(二)扶风文化旅游要着重抓好品牌建设,打出扶风名牌

1、文化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扶风县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也应当走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子。

所谓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是“文化”两字,有了文化,才有旅游。

所以,不仅要保证文化长期存在的完整性,更要使得其文化与时俱进,为当今社会而服务。

文化完整性的保护,简单说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物质性文化遗产,扶风县近500处,分布广,多为荒郊野外,田间沟壑之中。

如果派专职人员管理也势必浪费更大的财力物力,也不现实。

我认为文管部门应当在村民中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让大家参与进来,各个保护单位可由当地的村民轮流值班,以保证文物遗址及周围环境的完整性。

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鼓励其后人不断研习之,并加以创新,文化工作者要参与进来,使得非物质文化得意沿袭。

部分传统的手工作坊尽可能纳入“关中百工坊”项目,使其得到科学地保护沿袭。

2、深度开发文化资源,打出扶风文化旅游名牌

扶风县作为全国的文物强县、旅游强县,但其名气却远远达不到预期要求。

法门塔地宫被誉为“第九大世界奇迹”;扶风县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扶风县博物馆乃全国县级博物馆之翘楚……众多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应该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旅游品牌与之对应。

打造出佛文化第一名牌。

扶风县已经将法门寺的文化旅游发展定位为旅游发展的核心,并且近几年硕果连连。

但同时我们也看看到了一些问题。

政府似乎仅仅将此当作风景旅游来运作,使得大多数游客仅仅是一日游,去参观一下佛教建筑,朝觐礼佛,仅此而已。

如若我们能将佛文化的更深层面的东西加入进去,那么情况也会好许多。

这也是文化旅游不同于风景旅游的一部分。

开发一些佛文化的旅游产品,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宾馆酒店,使得游客入住下来,让他们体验到禅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精神上的宁静。

打造“青铜器之乡”名牌。

扶风县作为“青铜器之乡”,出土文物总数为全国第一,并且质量极高,国宝级数量为数众多。

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旅游方面呢?

商周青铜器的大批出土,填补了很多历史研究空白。

我们可以将主要人群定位在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学生之中,让他们通过对周原遗址及其博物馆、扶风博物馆的参观,了解商周时代人们的生活风俗。

我们也看到,如今的收藏、工艺品热甚是流行,而以青铜器作为家居装饰也十分流行,扶风可以建立以古代青铜器铸造为主信誉良好的青铜器艺术公司,根据客户需要,锻造出原汁原味的艺术品。

打造扶风民俗文化名片。

在民俗文化发展发面,扶风县的欠缺比较多,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名片,扶风臊子面、扶风面皮、扶风皮影、扶风社火等都有其特色,但缺少一种名牌效应。

扶风县应该着力在此上下工夫,创建总公司,在全国连锁开店,这样不仅仅可以带动农民收入,还可以扩大宣传,共同打造出扶风民俗文化的新名片。

(三)政府在旅游规划,发展引导和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1、高水平规划,高起点策划,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步伐。

在景区开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方针,要形成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与各景区专项详细规划相配套的旅游规划体系。

规划中要注重优势资源的优先利用,重点景区带动一般景区,引导旅游景区有序发展。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法规效力,防止长官意志的随意布点,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等现象发生。

2、高标准、高质量服务,全面推行信息网络服务,促进旅游服务迈上新台阶。

按照“吸引游客、方便游客、服务游客”的原则,一是要加快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预订投诉、票务代理、散客自助游、旅游推介等全方位综合型服务,使其成为食、宿、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的高档次服务平台;二是要科学设计旅游线路满足日益增加的散客、商务游客和自驾车游客需求;三是要加快景区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促进旅游服务多元化、网络化,走传统旅游产业与现代信息科技有机结合的道路;四是要大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景区文化创意,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活动的亮点和卖点。

扶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把这一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无论是对旅游、对社会发展,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都是很有意义的。

在景区建设中,要注重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新的形式,包装和提升历史人文资源,改变资源展示、产品陈列的单一模式,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内涵转化成为平易近人、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转化成为既有鲜明文化特色,又有很强参与性和普适性的文化休闲娱乐产品。

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包装、升级,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只有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把文化元素融入到食、宿、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文化才能真正扎根。

4、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项目是景区建设的开端,项目组织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景区发展的成败。

没有好的项目就一定不会有好景区、精品景区。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产品的源头抓起,精心组织,高水平策划,打造一批具有浓厚扶风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要善于运用新的文化元素和科技手段,在项目形象定位、特色体现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大胆创新,大手笔制作,高水平策划具有震撼力和时代性的特色项目,使每一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就是一个旅游精品。

总之,扶风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其文化旅游资源必将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

笔者在调查期间,也发现了扶风人民的勤劳务实,相信他们能够将扶风的文化旅游打造出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