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447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docx

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机物

东田庄学校2013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机物

班级姓名

知识要点:

自然界中的化合物绝大多数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因此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中含量最多。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

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

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机物:

有机小分子如:

CH4、C2H5OH、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

蛋白质、淀粉等

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塑料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

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

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

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

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一、选择题

1.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时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下了生活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B.玻璃钢桌椅C.塑料洗衣盆D.建水陶瓷

3.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A.“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B.“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

C.“白色污染”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加以控制

D.“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4.合成材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它们的废弃物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特别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更为严重,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显得非常重要。

下列属于塑料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5.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

A.提倡“低碳生活”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D.分类回收垃圾

6.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简称V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6H8O6表示Vc这种物质

B.Vc是有机物

C.一个V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D.Vc分子中C、H、O的质量比是3:

4:

3

7.“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右图所示。

有一种“海宝”的外用材料为纯羊线,内充物为聚酯纤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B.羊毛和聚酯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羊毛和聚酯纤维都是有机物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8.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醛(HCHO)B.葡萄糖(C6H12O6)C.醋酸(CH3COOH)D.碳酸(H2CO3)

9.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

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

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10.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

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

11.我国政府规定,自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了解,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

下面对一次性塑料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性塑料袋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B.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C.一次性塑料袋是有机物组成的    D.一次性塑料袋是“白色污染”之一

12.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可能只有甲烷

13.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

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蒸馏水、食盐水

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B

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

羊毛纤维、棉花纤维

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

D

硫酸铵、氯化钾

加水后,观察是否溶于水

14.某同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15.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口号是“烟草吞噬生命”。

据科学资料分析,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数十种严重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是一种盐B.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D.吸烟只影响自己的健康,不影响他人的健康

16.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成为了人类关注的热点,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臭氧等。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提倡乘坐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7.“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B.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18.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19.检验某可燃化合物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将该物质在氧气中或空气中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有(  )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④对反应物

、生成物进行称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20.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情况下即转变为液态,而便于储存在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碳氢化合物。

下表所给的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B

C

D

化学名称

甲烷

乙烷

丁烷

己烷

化学式

CH4

C2H6

C4H10

C6H14

沸点/℃

-164

-88

-0.5

-69

二、简答题

21.有一种“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

(1)鉴别“石头纸”与普通纸有多种方法。

若分别点燃这两种纸,则不易燃烧的是

 纸;若在纸上分别滴加  ,则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石头纸”;

(2)若推广这种“石头纸”,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

过度砍伐树木带来的后果是   。

(写出一种)

22.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大部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

(1)请说出“白色污染”的危害        ;

(2)对此情况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23.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温总理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这里的减排主要指降低碳排放。

(1)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

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

但又有人担心,二氧化碳会使海水酸度增加,破坏海洋

生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承诺,我国积极推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再生资源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2009年10月,内江市成立了西南最大的再生资源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用于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你认为该基地的成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24.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

右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

部分,请回答:

(1)“Vc”属于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无机”或“有机”);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_______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________g;

(4)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溶液的PH_______7(选填“>”、“<”或“=”)。

25.一气体混合物中含有CO2、CO、H2O和N2四种气体。

现将其分别通过如下试剂(均足量),请判断所得气体的组成情况(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

(1)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H2SO4,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浓H2SO4,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NaOH溶液、浓H2SO4,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6.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

察到:

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

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   

  ;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D装置总质量

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

156.6g

356.8g

反应后

158.4g

359.0g

则该气体的成分为:

           。

27.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性能源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

.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

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

保的理由。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29.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

(2)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只填一种)等新能源。

(3)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三、实验探究题

30.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

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0.04%的Vc溶液

滴加得滴数

40

10

20

5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含量为(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

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31.某科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固体草酸(化学式为马H2C2O4·2H2O)可以制取CO,方程式可写成H2C2O4·2H2O△CO↑+CO2↑+3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1)为证明分解产物中有水,装置A中的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压水法”收集CO(装置C);从CO的物理性质考虑,是因为____________;

 

3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BCD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中之一)。

33.2009年6月1日,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在食品行业中“免检”一词已成为历史,“凡食品必检、不合格不上市”成为最基本原则。

某检测站对某品牌奶粉进行检测。

取该奶粉样品100g,使其中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变成氨气,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

吸收【2NH3+H2SO4=(NH4)2SO4】。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

(2)该奶粉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DDC  DADCA  BBDDC  CDCBC

二、简答题

21.

(1)稀盐酸  

(2)水土流失(或土壤沙化、森林面积锐减、气候恶化等

22.

(1)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2)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或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或施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盒光降解塑料等或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23.

(1)CO2+H2O=H2CO3

(2)减少白色污染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或节约资源

24.

(1)有机

(2)72:

8:

96(或9:

1:

12)(3)①2②500(4)<

25.

(1)CO、N2  2NaOH+CO2=Na2CO3+H2O

(2)CO2、N2CO+CuO

Cu+CO2

(3)N2

26.

(1)二氧化碳

(2)甲烷(3)氮气(4)甲烷和氮气

27.

(1)C2H5OH+3O2

2CO2+3H2O   

(2)B

(3)2CO+2NO

N2+2CO2)

28.⑴①B、C

②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

③CH4+2O2

CO2+2H2O

⑵分子间隔增大

29.

(1)天然气

(2)氢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中的一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①④

三、实验探究题

30.(探究一)苹果汁0.02%(或20mg/100mL)

(探究一)【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

(4分。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

(与方案对应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C

31.

(1)无水硫酸铜 

(2)除去二氧化碳 (3)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32.

(1)2H2O2==2H2O+O2↑

(2)除去O2中的水分(3)变浑浊(4)1/9a(5)偏大

四、分析计算题

33.

(1)B  

(2)专一  (3)1 7n12n6n  (4)3.6  (5)③

34.

(1)设产生氨气的质量为x

2NH3+H2SO4==(NH4)2SO4

3498

x50g×9.8%

34/x=98/50g×9.8%

x=1.7g氨气的质量为1.7g

(2)N%=(1.7g×14/17)/100g×100%=1.4%

(3)1.92%~4%(1分)∵1.4%﹤1.92%∴奶粉不合格

(4)设至少需要加入yg三聚氰胺

100g×1.4%﹢y×84/126=(100g﹢y)×1.92%

y=0.8g至少需要加入0.8g三聚氰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