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6454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

合肥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但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成和勤奋成就了他的金天。

母亲因此而骄做,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催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他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________。

(3)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4)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5)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答案】

(1)一根穿针线;

(2)表明省略的话;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事情的发展顺序。

【解析】【分析】

(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来判断。

故答案为:

(1)一根穿针线;

(2)表明省略的话;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事情的发展顺序。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等待一颗种子发芽

   小时候,我喜爱栽花种草。

每年春夏,我家小小的院子总是被我装点得①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散发出阵阵清香。

然而,最初的三次种花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初春,母亲向邻居要来一把向日葵籽,准备种在田间地头。

我突然也想在院子里种上几棵向日葵,便趁机向母亲要种子。

母亲吝惜地从手里捏出几颗向日葵籽,对我说:

“你先种上一颗试试。

”我便郑重地在院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于是,每天早上一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在我埋下种子的地方双膝跪下,身子趴下,眼睛几乎贴着泥土,看看那一小块地面是否已经开始隆起。

然而一直等了五天,地面仍然纹丝未动。

我终于等不及了,刨开泥土,却发现种子已经霉烂了。

母亲捡起那颗再也不能发芽的“种子”,说:

“记住!

播种之前首先要选好种子。

”我点了点头,挑选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又埋入泥土里。

   这一次,我比上一次更急切,每天几次地观察。

三天过去了,我终于发现我整天②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的那块地面裂开了一条小缝,我想肯定是我的种子要破土而出了!

果然,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

我轻轻地用一根小树枝撬开土盖,帮它破土而出!

然而令我难过的是,太阳一晒,它便萎蔫了。

母亲摇了摇头说:

“孩子,你太心急了!

一颗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凭的是自己的力气啊。

   我又第三次种下了一颗种子。

这次我把种子深深地埋入土里,耐心地等待起来。

我足足等了十天,地面仍然没有丝毫反应!

我疑惑地一点点刨土,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根苗——因为埋得太深,它蜷缩在一起,像个侏儒一般!

颜色也已发黄发黑。

母亲叹息道:

“没用了,埋得太深,太久了。

   后来,我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幼苗,也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人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就像一颗种子发芽,要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选好理想的种子,其次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再者让自己心中的种子接近灿烂的阳光——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得太久。

(1)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方________     迟缓________     暗淡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______次种花的收获,不是这几次种花收获的一项是(   )

A. 明白了要挑饱满的种子。

                         B. 明白了种子发芽要靠自己的力气,不能帮它破土而出。

C. 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D. 懂得了不能将种子埋得太深太久。

(4)“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________。

【答案】

(1)五彩斑斓;魂牵梦萦

(2)吝惜;急切;灿烂

(3)C

(4)拟人;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把“一棵嫩芽”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1)五彩斑斓、魂牵梦萦;

(2)吝惜、急切、灿烂;

(3)C;

(4)拟人、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有删改)

沈从文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

   ⑦“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一共八碗,是吗?

   ⑧“是呀!

孥孥说得对。

   ⑨“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⑩“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⑪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的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⑫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⑬“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哦……”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写出短文中与“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说明________,也表现了八儿________。

(3)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说明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②“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句话表现了八儿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

③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煳了。

④短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

(4)短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是为了表现什么?

(5)在八儿的眼中,也许妈妈的爱就是一碗腊八粥,联系生活想一想,妈妈的爱对于你来说是什么?

妈妈的爱是________

【答案】

(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2)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锅里的粥还没有熬熟;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

(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

(4)心理描写。

从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猜想”反映出他是一个天真可爱、嘴馋的小家伙。

(5)雨中倾斜的雨伞。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②、④正确。

③八儿让妈妈抱起来看看锅里,是想是想看看锅里的粥是否熟了,渴望马上喝上粥。

(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联系生活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比喻句,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2)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锅里的粥还没有熬熟;渴望马上喝粥的急切心情。

(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

(4)心理描写。

从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猜想”反映出他是一个天真可爱、嘴馋的小家伙。

(5)雨中倾斜的雨伞。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件难忘的小事

   某天深夜,我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

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却很差。

   临近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驶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

我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

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坏了。

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我(环顾 注视)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雨刷下。

纸条上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同我(联系 联络)。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

他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

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的。

请你把发票寄来,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

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了条,这使我(感动 感激)。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支付。

   “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我再一次谢谢你!

”说完他撂下了电话。

   我很后悔□(居然 果然)没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1)选出括号里运用恰当的词语。

(2)给短文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填在文中的方框中。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①“诚实”指的是________。

“信任”指的是________。

②为什么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因为________。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

【答案】

(1)环顾;联系;感动;居然

(2), 、 , 、 , “ ” 。

(3)“我”不小心把小红车的反光镜碰坏了,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车主留了条,没有逃避这件事。

;“我”给车主留了条,让车主得到了信任感。

;金钱只是一种买卖关系,是暂时的,但是诚实和信任能消除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矛盾,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是金钱买不到的,是无价的。

;人和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最重要。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环顾:

四顾,观察四周。

注视:

集中目光看。

联系是动词,彼此接上关系。

联络也是动词,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联系:

表抽象的时候用得多联络:

表具化的时候用得多。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感动:

使思想感情起变化。

着重指感情的共鸣、同情或敬佩。

褒义词,引起感动的外界事物,多半是正面的,积极的。

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环顾;联系;感动;居然

(2), 、 , 、 , “ ” 。

(3)1、“我”不小心把小红车的反光镜碰坏了,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车主留了条,没有逃避这件事。

2、“我”给车主留了条,让车主得到了信任感。

3、金钱只是一种买卖关系,是暂时的,但是诚实和信任能消除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矛盾,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是金钱买不到的,是无价的。

4、人和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最重要。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这篇文章的开头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2)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祖父的慈祥、和蔼。

(3)文章中多处写了“笑”,使人感到了人物的快乐。

下面对“笑”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插上花后,非常的滑稽,“我”看到忍不住笑起来。

B.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C.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

(4)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主要写玫瑰花茂盛。

为下文写“我”戏弄祖父做铺垫。

(2)调皮、可爱;祖父笑,没有生气

(3)A

(4)表达了“我”童年的幸福快乐之情。

【解析】【分析】

(1)第一问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二问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主要写玫瑰花茂盛。

为下文写“我”戏弄祖父做铺垫。

(2)1、调皮、可爱2、祖父笑,没有生气。

(3)A;

(4)表达了“我”童年的幸福快乐之情。

【点评】

(1)第一问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第二问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勇于“自责”的荷兰人

   ①提起荷兰,我们不禁会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那里有旖旎的风光、转动不停的风车和成片的各色郁金香。

当我真正到了荷兰,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

   ②一天,我在家中接到了一个“自责”的电话。

   ③“您好,请问是梁先生吗?

   ④“是啊,您是?

   ⑤“我是电力公司的。

   ⑥“请问有什么事?

   ⑦“您家这个月的电费比以前多了26欧元,我可以知道原因吗?

   ⑧这是什么意思?

我有点儿生气,这个工作人员可能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

在荷兰,能源有限,电力紧张,按照规定,居民要使用节能灯具。

   ⑨“您是在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吗?

”我的声音有点儿高。

   ⑩“不不,您误会了。

我发现您的电费上涨了,担心是哪里漏了电,所以想请您注意一下。

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我们就上门去检查一下。

   ⑪原来是这样,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脸红,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我不说话,对方就不停地道歉,说马上派人来检修,并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示歉意。

半小时后,两个身着工作服的人来到我家,对房间里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线路没有问题。

   ⑫这件事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是警察局寄来的。

信中说,我对荷兰的一些交通规则不太熟悉,曾两次违规。

信末尾的一段文字让我很是意外:

“尊敬的先生,您的车两次违规,我们想知道原因,是不是红灯等交通设施所处的位置不合理,或者是发生了故障?

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希望您能将您的意见告诉我们,谢谢!

   ⑬我送两位检查线路的工作人员出门时,看到了邻居爱德华。

他老远就朝我挥手。

爱德华是来“忏悔”的。

   ⑭“我听说您的车因为违规被警察处罚了。

   ⑮“是的。

不过,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

   ⑯“您忘记了吗?

前段时间我借过您的车。

”几天前,爱德华借我的车去接孩子,前后也就半个小时。

他的话让我大跌眼镜:

“虽然我只用了一会儿,但是红灯有可能是我闯的;即使与我没有关系,我也有责任,我应该时常提醒您!

”此时的我,惊讶得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⑰遇到事情时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别人,这也许是荷兰人的习惯。

他们的“自责”,时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善意呵护,时而又是彼此难以名状的信任,给人带来温馨,带来社会的和谐。

荷兰人这种勇于自责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忏悔:

________    难以名状: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填空。

   在第①自然段中,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度,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

本段用一个“却”字,点明了文章的________ 。

   在②一⑪自然段中,“我”的情绪先是生气,这是因为________;后来为自己的态度脸红,这是因为________。

   第⑫自然段,信的末尾让“我”很是意外,把“意外”换成一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 。

   第⑯自然段________ 、________ 两个四字词语写出了“我”由于意外而感到十分惊讶。

(3)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写的三件事。

(4)通过阅读全文,你知道荷兰人的“自责”实际指的是什么?

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谈淡你的感悟。

【答案】

(1)认识了过去的错误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2)荷兰人勇于自责的品质;中心

;电力公司怀疑我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用电;我误会了电力公司

;出乎意料

;大跌眼镜

;瞠目结舌

(3)①“我”电费上涨,电力道歉。

②“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