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368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文档格式.doc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D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A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器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ABE

C项“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是管理措施。

5.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ABCD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①设备、设施缺陷、②防护缺陷、③电危害、④噪声危害、⑤振动危害、⑥电磁辐射危害、⑦运动物危害、⑧明火危害、⑨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⑩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⑪粉尘与气溶胶危害、⑫作业环境不良危害、⑬信号缺陷危害、⑭标志缺陷危害、⑮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ABC

第二题

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

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

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

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

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

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

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构成一般事故。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7天

E.30天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

汽油从罐顶输油时流速过大,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产生静电集聚,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发生。

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ABD

扑救油类火灾应使用泡沫灭火剂,E选项“增加消防水池”不可取。

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A.直流水

B.泡沫

C.开花水

D.二氧化碳

E.干粉

BDE

油类流淌火灾不能使用水剂灭火,如果油类没有流淌,在容器内,可以用水对容器外壳降温。

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的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ABCE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7.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D选项“追究事故责任”和E选项“抚恤伤亡人员”不是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

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BCDE

第三题

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

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

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

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

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

演练地点:

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

2009年7月11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

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

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第三题参考答案: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包括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可以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的能力。

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2.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

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3.此类事故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

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

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4.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主要是:

(1)“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是不正确的。

因为前面提到“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

按照要求应该通知相邻单位,组织好附近人员的疏散,设置警戒线。

(2)只“进行口头总结”不全面。

按照要求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第四题

D电厂有2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

启动锅炉系统有2台额定蒸发量29t/h、工作压力2.6MPa的启动锅炉。

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个单罐储量500t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200t。

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5个单罐容积为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的储氢罐。

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

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

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

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2008年3月1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5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题参考答案: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如下:

(1)车辆伤害,燃煤运输火车沿线;

(2)机械伤害,火车卸车翻车机、胶带输送机。

2.上述场景中包括的特种设备有发电锅炉、启动锅炉、储氢罐(压力容器)。

3.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1)焊接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动火分析符合要求才可以动火;

(2)油罐焊接作业应准备防护用品,如灭火器等;

(3)焊接工应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如电焊帽、电焊手套、绝缘鞋等;

(4)电焊机、电焊把、电焊线应完好,接地线应可靠接地;

(5)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凡是易燃的油垢、货物应搬离,尤其电焊下方区域;

(6)应有防坠落措施。

4.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是:

(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并执行相关制度;

(2)施焊人员必须取得特殊工种作业证;

(3)焊接作业时应配备防护人员;

(4)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5)组织职工学习和培训,增强安全理论和安全知识。

第五题

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

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1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

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

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

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

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

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

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

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

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第五题参考答案:

1.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653万元

此次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是:

停产损失300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301万元

2.甲的不当之处是:

一是没有按照引气操作程序操作,应监测现场煤气是否泄漏;

二是发生事故没有及时报告。

乙的不当之处是违章操作,没有对现场煤气泄漏进行监测,使用铁制板手。

丙的不当之处是没有对现场煤气泄漏进行监测,没有阻止乙使用铁制板手。

3.该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1)可能有煤气泄漏的地方没有监测仪器,现场操作未配备便携式煤气检测仪,安全投入不够;

(2)职工违章操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安全管理有漏洞;

(3)职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1)安全技术措施:

在可能有煤气泄漏的地方增加监测仪器,配备专用工具。

(2)安全管理措施:

发现职工违章应严肃处理,完善操作规程。

(3)安全教育与培训:

使职工熟悉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能够报警与自救。

1.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财产损失价值。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助费用和歇工费用。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和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损坏的固定资产,以修复费用计算。

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按下列情况计算:

①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均按账面值减去残值计算;

②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6)其他损失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