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897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将相和》教学设计.docx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将相和(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阅读教学

教材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立足文本,为学生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把握了课文的人文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将相和》是人教版第十册教材第五组首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中华古典名著”为主题,以“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为读写点。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描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按“和”——“不和”——“和”的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重在表现蔺相如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则写他对内顾全大局,以团结为重。

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蔺相如形象,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

而写廉颇只写了他一件事,写他某一点,某个特别的地方,将笔墨聚焦在他的“负荆请罪”上,原因在于,英勇善战的名将很多,但战功赫赫的名将却能知错就改,不是人人可以做到,这才是廉颇难能可贵的美德,因此在体会廉颇的人物形象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细品全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的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将三个较为独立的小故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

文章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大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尤其是蔺相如的个性化语言,极为精彩,这将是我教学的重点。

对于历史故事的教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基本思路,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分析和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认为:

透过人物的形象描写,去领略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才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运用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等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能通过网络搜寻初步了解一下本课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情况。

在这之前通过“语言的艺术”这一单元中《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晏子的语言感受了一个外交使臣的能言善辩,对学习本课品味蔺相如的言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小学生对这类具有鲜明故事特色的课文,存在着过多的关注故事情节而忽视语言表达的不足,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本课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方式与手段:

立足文本,落实语言,适度拓展,在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技术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及相关音频

前期教学状况:

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

理清三个历史故事之间的关系体会了文章运用过渡段,使结构上更加严谨的特点。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在深入品析人物言行过程中,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2.通过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随文练笔等方式围绕人物的言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读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读出廉颇的知错就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随文练笔等方式围绕人物的言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领略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略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回顾已知,引出问题

1.揭示课题,生齐读。

2.回顾:

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

(板书:

廉颇蔺相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三个小故事,谁还记得?

(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和”什么意思?

过渡语:

有“和”就有“不和”,从哪看出这将相之间不和呢?

二、自主探究,品读体验

(一)感知将相不和的原因

1.浏览课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的句子。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2.汇报交流:

(1)结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一张嘴”的对比,以及“爬”理解廉颇的不服。

(2)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设计意图:

围绕课题,直奔导致将相“不和”的导火索,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品味文章的兴趣。

(二)抓语言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刻画方法

过渡语:

蔺相如立功,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就靠一张嘴吗?

那他靠的是什么?

请那你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让廉颇心服口服吧!

1.围绕思考题,学生自学:

默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做好批注后和同组交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要力求做到“教师少讲一点儿!

学生多做点儿!

”本环节旨在把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言行,集体交流:

《完璧归赵》——抓住“骗”字,走近人物内心

语段一:

勇护璧

蔺相如想了一会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抓关键词语体会:

结合“想了一会”“愿意”“一定”体会蔺相如想出计策的时间短,还自告奋勇,胸有成竹,面对秦王不害怕,突出其机智勇敢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蔺相如的勇敢

师引导: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这种方法真好,其他的同学,你用是运用了什么方法,体会到蔺相如不是仅凭“一张嘴”位极人臣的?

(3)运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联系当时的状况体会蔺相如的形象。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蔺相如的勇敢

语段二:

巧取璧

蔺相如看这情景,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1)抓住“小毛病”“指给您看”谈出自己的理解

(2)引导:

和氏璧上真的有小毛病吗?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说?

结合当时的状况,走进蔺相如的内心,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看着秦王双手捧璧,一边看一边称赞,但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样子,蔺相如想: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面对强大的秦国,面对贪婪的秦王,蔺相如此时会怎样说?

语段三:

智撞璧

他理直气壮的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1)抓住关键词“撞”体会蔺相如的勇敢。

(2)引导: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3)在朗读中揣摩作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外交家的蔺相如此时会怎样说?

怎样做?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死与和氏璧共存亡的意志,把秦王镇住(突出撞)

引用《史记》原文评论: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②洞悉秦王心里,做出真撞的样子,秦王是不会让宝玉白白撞碎的(突出璧)

③朗读中感受蔺相如伸出弱势,但措辞犀利、以弱制强的外交艺术才华。

小结方法:

抓住了人物的言行,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机智勇敢的蔺相如就站在了我们眼前,这真是我们学习体会人物形象的好办法。

语段四:

妙送璧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了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的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抓住“天下的人”“都”,感受到蔺相如是借天下的人给秦王施加压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他在分析利害的同时坚决表明态度的语气。

3.联系秦王的表现,反衬蔺相如的形象

师:

刚才我们是蔺相如的言行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你能不能联系他所处的背景以及秦王的表现再来谈一谈?

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1)通过秦王的前后表现说明蔺相如通过他的机智勇敢战胜了强大的秦王。

(2)师小节:

通过秦王的表现来反衬蔺相如的聪明,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浑然一体。

4.引读感悟,提炼概括

师:

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的表现

 

蔺相如想了一会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景,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他理直气壮的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了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的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你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师配乐引读:

当赵王与众大臣都一筹莫展、进退两难之时,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面对贪婪的秦王蔺相如上前一步,沉着镇定地说——

当蔺相如稳稳当当的把璧攥在手里的时候,他理直气壮的逼迫秦王说——

他把和氏璧安安全全的送到了赵国,便无所畏惧,大大方方的说——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缺少不了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唤起情感的有效途径。

而朗读中注重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又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由“句”品味“段落”,有层次的,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2)蔺相如在围绕着“璧”做什么事吗?

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护壁、取璧、撞璧、送璧)

在此基础上,你们能再添加一个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字吗?

(勇护壁、巧取璧、智撞璧、妙送璧)

【设计意图:

通过小标题的概括,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手段巧妙地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师过渡:

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为赵国立了大功凭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还有哪些描写说明了蔺相如位极人臣不是仅凭一张嘴呢?

《渑池之会》——抓住“逼”字,体味语言精妙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1)抓住“拼”体会蔺相如之勇

(2)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蔺相如的壮怀激烈。

(3)角色置换采访:

蔺相如你为什么要和秦王“拼了”?

你没有想过吗?

如果真的和秦王拼了;O_?

S^{$`[_c€_CQ7小学教案课件网如果真你也会死于非命吗?

师介绍:

外交史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使国家受辱,古代鼓瑟的人地位都很低,秦王让赵王鼓瑟,就是对赵王的一种贬低,也就是侮辱了赵王,侮辱了赵王就是侮辱赵国。

此时的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主要源于什么?

(4)补充资料《史记》的原文这样记载:

蔺相如怒发冲冠,离秦王只有五步远,他要用自己颈项里的血血溅秦王。

古人认为,颈血溅身是非常不吉利的,这使得秦王左右的侍从拔刀相间,而蔺相如两眼瞪得如铜铃般大小。

大喝一声,谁敢上前。

吓得他们连连后退,最终秦王不得不为赵王击了一下缶。

座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

为一击缶。

 

(5)指名读原文

(6)有感情朗读:

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蔺相如是何等的无谓,读出他的大义凛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人物言行,通过角色置换,资料的补充,感情朗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与原著比较阅读,体会其语言形式,架设小学、初中文言文学习衔接的桥梁。

过渡语: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勇敢,立了大功,又一次战胜了秦王,赵王封他做上卿。

这个时候廉颇不服气了——

《负荆请罪》——抓住“避”字,体悟情感智慧。

1.自学“负荆请罪”,在有想法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2.对比语言,感悟内心

廉颇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战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抓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廉颇凭着自己的战功对蔺相如不服,并且准备报复,三句话层层深入。

(2)抓住“我廉颇”“他蔺相如”“爬”体会廉颇的不屑,不服。

师引导:

廉颇不服的主要是什么?

(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3)体会廉颇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

蔺相如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

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1)感受蔺相如一心想着保卫国家的利益的品质。

师引导:

从语言表达上,你体会出了什么?

(2)感受语言表达特点(为了说明他“避”的原因,他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他不是真的怕廉颇。

然后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因果句式,说明避让的原因,接着用“如果……就……”进行假设,说明团结的重要性,最后进行小结)

(3)你们看廉颇的心胸狭隘,居功自傲和蔺相如的胸怀国家、顾全大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他们的语言描写上我们也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再读读他们的话,看能不能有什么新发现?

①从人称代词上:

廉颇说的都是“我”,而蔺相如说的都是“我们赵国”

②廉颇始终把自己放在前面,把蔺相如放在后面,而蔺相如却相反。

③廉颇都是直呼其名,还用“他”,蔺相如说的是“廉将军”

(4)指名对比读,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同

师引导:

结果呢?

3.抓住行动,体会品质

(1)结合“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说明他诚心认错。

(2)引导观察插图:

荆条是古代一种鞭打的刑具。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这里的两个动作,那个给你印象更深?

脱下的仅仅是战袍吗?

脱下的还有什么?

(荣誉、名利、地位)

(3)师小节:

一个曾经居功自傲,视荣誉为生命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能够这样做,该是收到了怎样的心灵震撼,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

此时,你觉得廉将军是个怎样的将军?

(4)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人物语言的对比揣摩,使学生不仅看到了蔺相如和廉颇不同的个性品质,并且领略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高超艺术。

三、回归整体,感悟中心

1.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一将一相因为什么不和?

现在又因为什么而和?

2.三个故事构成“将相和”,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3.师小节:

一句话,为自己的私利就会离心离德;为国家的利益,才会齐心协力!

4.回题升华;齐读课题,此刻你觉得“和”还仅仅是“和好”的意思吗?

和:

1.和好。

2.和谐、和睦。

3.平和、缓和。

 

师:

对于赵国而言“将相和”国家才能和谐,才能兴旺发达。

俗话说“万事和为贵”

这正是“天下和则百业兴,百业兴则民富足”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品味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回归整体,进一步理解“和为贵”的道理,体会“和”的意义。

四、随文练笔,拓展延伸

1.随文练笔

想象一下,如果赵国的人都知道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事,他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请你选取一个角色,结合他们的身份想象他们的语言、心里写下来。

随文练笔:

结合人物身份,想象人物心里、语言,写下来。

廉颇“负荆请罪”的事传遍了赵国的大街小巷,赵国的老百姓们更是津津乐道:

廉颇“负荆请罪”的事传遍了赵国的大街小巷,朝廷的官员们都听说了,

廉颇“负荆请罪”的事传遍了赵国的大街小巷,赵王也知道了,

 

(1)选取一个角色想象写话

(2)汇报评价(针对人物角色看描写的语言或心理是否合适)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本环节主要基于教材的特点,迁移作者结合具体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拓展延伸

《史记》中还有很多这样故事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的小故事,如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汉武大帝刘彻的故事、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等等,建议同学们课下去找一找,读一读。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

将   失和    相

廉颇——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和

爱国

负荆请罪(结果)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朗读能力的评价:

(课上及时评价)

课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检验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2.巧填关联词并选择其中一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1)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把璧交给他。

(3)秦王双手捧住璧,()看()称赞。

(4)()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造句: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将相和》是根据清代司马迁写的历史著作《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

(2)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

(3)廉颇和蔺相如能够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对彼此的敬佩之情。

()

4.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廉颇的性格特点是();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是()。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长文短教,精讲多练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因此课上采用“长文短教,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

首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和谐地取舍。

“取”—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重点词句段;“舍”—学生自学能读懂的课文内容、情节部分。

根据学情以及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每个故事都准确选择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再用教师的小结语言进行串联提升,点明三故事之间的联系。

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

二、在实践中学语言,在实践中用语言

以教材为凭借为学生设计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一开始的自学勾画、自主品析、交流汇报到后面的随文练笔,展示评议都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进行对语言的积累、体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资料介入,激发阅读兴趣

立足文本,将教材相关片段与原著对照,架设中小文言文学习衔接的桥梁。

以“课文带动名著”,沟通课内外,实现大量的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