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6997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实习报告.docx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

1、野外实习

1、缙云山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

缙云山是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位于重庆市西北约60千米处的北碚区境内,东经106o22’北纬29o49’,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米(坛子石)。

其北面与澄江镇相临,东面至嘉陵江之温塘峡,南面与北温泉镇、歇马镇接壤,西面相连于璧山县东风林场,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2o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o~70o,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

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此山山势巍峨,九峰峥嵘突兀,丛林茂盛,古寺辉煌,云雾缭绕,岚光浮沉,风光秀丽,素有“小蛾眉”之称。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森林面积17409亩,其中林木面积12006亩,竹林面积4689亩,苗圃地36亩,不便用地678亩。

树林面积12006亩,慈竹林面积3804亩,楠竹林面积885亩,蓄积204600株。

1.2地质地貌: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

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

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1.3气候: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1.4土壤: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

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

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

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

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

1.5植被资源: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

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

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它地处重庆主城区,离城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

为重庆市北大门的天然绿色屏障,是重庆的肺叶,为主城区附近的天然氧吧。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

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

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八角莲等45种,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紫金牛等38种。

已鉴定的淡水藻类植物105种。

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

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

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

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4目16科47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25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

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

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2001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13个保护站,并设立了派出所。

建立保护区以来,特别是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已保持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

1.6实习地介绍: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

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

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

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2、实习过程

2.1昆虫捕捉和标本制作:

时间:

6月28至30号

地点:

月宫山庄外

工具:

捕捉网、毒瓶(乙酸乙酯)、报纸、大头针、泡沫板、镊子

内容:

2.1.1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2.1.2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

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

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2.1.3.搜索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方法:

树皮下面、朽木中的昆虫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砖头、石块下面的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2.1.4.毒杀

直翅目昆虫:

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

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

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

膜翅目昆虫:

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

一般用网捕。

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

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

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存。

鳞翅目昆虫:

包括蝶类和蛾类。

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

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不要用手触及其翅)。

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

2.1.5.标本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

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

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2.2蚯蚓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时间:

6月29号

地点:

竹林

工具:

铁锹、水桶、烧杯、盆子

内容:

2.2.1.采集

地面上取一个1*1*0.3m^3的样方。

分三层挖取蚯蚓。

2.2.2麻醉

用清水清晰蚯蚓后,用10%的酒精溶液麻醉,需先加水。

再加入酒精,加入时先快后慢。

2.2.3.整理

在75%的酒精溶液中整理,把蚯蚓一条条理直,并排放好。

2.2.4.固着

将整理的容器加上盖子固着一小时后,将标本装入容器中。

2.3.巴氏液捕虫法

时间:

7月29号至30号

地点:

竹林

工具:

巴氏液、纸杯、铁锹、镊子、广口瓶

内容:

2.3.1.巴氏液的配置

醋+蔗糖+乙醇+水其比例为2:

1:

1:

20

2.3.2.纸杯中倒入约1/3的巴氏液,在地面挖一个约10厘米的坑,将纸杯埋于坑中,杯口高于地面。

杯身用土掩埋,并在地面与杯口之间培成一个斜坡。

将土压实,并除去杂物。

每隔3~5米放置一个这样的捕捉杯。

2.3.3.等待2至3天后,收集纸杯中的昆虫,放入广口瓶中。

2.3.4.巴氏液中的动物:

蝗虫、蟋蟀、蜗牛、蚂蚁、磷翅目幼虫、食蚜虫、蜘蛛、蚱、蛾子、蝽、步甲(有防御系统,发射出腺体)。

2.4涡虫地观察

时间:

6月30号

地点:

竹林水沟中

工具:

烧杯、放大镜

内容:

2.4.1涡虫的特点

涡虫具有趋光性、趋臭性。

其运动方式是水底爬行。

涡虫头呈三角形,体侧扁,有明显的一对耳突,耳突上有眼点。

与其相区别的是蚂蝗:

蚂蝗是水中游泳的运动方式,体呈圆柱形,两端都有吸盘。

2.4.2草履虫的特点

向光性、向臭性。

生活在流水缓慢的生活污水中,形成白色絮状的聚集体。

用煮沸的稻草水放置冷却,然后加入草履虫的培养液来培养草履虫。

3.感受和建议

通过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我见到了以前只在课本上见到的各种动物,也认识了一些课本之外的动物。

相较书本上清晰的彩色图片,树林、草地、溪水里的动物要更加的生动和真实,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也更加直观,清楚,同时也可以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与轨迹。

亲身参与的野外实习使我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的也更为透彻。

野外实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有多几次这样的机会去野外实习。

此次野外实习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天气不太好,一直下雨,造成我们捕昆虫时行动不便,而且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

希望以后出去实习时选在一段天气晴好的时间。

此外,我们对所捕的昆虫不甚了解,希望老师在实习中可以先给我们讲解当地昆虫的一些种类及其特征,或者给我们一些资料。

总之,野外实习是不错的课堂。

4.动物学野外实习期间天气概况

6月28日雨天早上有雨,10点多雨停,下午下雨

6月29日雨天全天有雨

6月30日雨天全天有雨

2、南充近郊实习

1.南充的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

顺庆区地处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

1.2.地形地貌:

地势由于受地质构造、崖石、河流浸蚀的影响,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270米至530米之间,最高点在重仙境山,山顶海拔523米,最低点在嘉陵江中心与高坪嘉陵两区交界处,海拔265.40米。

境内分布着河谷平坝,浅后宽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四种地貌类型。

分别分布在各乡镇。

南充盐盆是西南最大的地下天然盐矿,顺庆处于南充盐盆的中心地带,盐层总厚度达101.5米,含量均在260克/升以上,一级品达97.98%。

1.3气候:

顺庆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4゜C,最高气温40.1゜C,最低气温-2.8゜C,年日照时间1266.7小时,平均每年有霜期仅13.7天,年降水量1020.8毫米。

1.4资源:

嘉陵江砂金含量较为丰富。

建材类砂、石、页岩、都可供顺庆区境内25个乡镇开采,有约50公里的嘉陵区及西岸的砂石资源,储量大约1000万吨,可供开采的砂石300万吨。

在砂子中含有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磷钆石、金、金刚石、石莫砂等10多种矿物。

1.5实习地介绍:

主要名特产:

蚕茧、柑桔、丝绸、真丝手绘、川北凉粉、顺庆羊肉粉。

1.6动物学野外实习期间天气概况:

雨天较多,一天里凉爽

2、实验的目的

2.1:

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课堂上讲授的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2.2:

加深对动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2.3:

掌握标本的采集,制作和物种鉴定方法。

2.4:

掌握动物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

2.5:

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3.实习的内容

3.1:

鱼类实习

3.1.1调查方法

首先是捕鱼:

在师兄的带队下,我们拿着细鱼网和粗渔网来到西河,一队人拿粗网在上游撒,一队人拿细网在下游撒,拿细网的人在河边排成一排把网整理好拉直,一个人在网的最前面在网端的绳上系一个大石头。

一起准备好后,网最前面的人在把石头扔向河中间的同时后面的人同时松网,网最后一个人把网拉住。

网撒号后,最后一个拉网的人慢慢把网拉上岸,拿粗网的人几个人一起把网整理好后,一个人把网后面的线拉住,其他的人齐力把网撒下,拉线的人在网撒下后慢慢把网拉上岸。

把捕到的鱼拿回实验室分组对其进行鉴别和分类,制作成标本

3.1.2:

调查的结果

纲、目、科、属

特征

麦穗鱼

辐鳍鱼纲

鲤形目

鲤科

麦穗鱼属

头尖,略平扁。

口上位。

无须。

背鳍无硬刺。

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

部出现珠星。

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

黑鳍鳈

鲤形目

鲤科

 口小,弧形。

下颌角质层薄。

下唇侧叶前伸几达下颌前缘,无须。

侧线鳞38~40。

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

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

生殖期间雄鱼体色鲜艳,雌色产卵管延长。

鲹条

鲤形目

鲤科

鲌亚科属

头尖,略呈三角形,体背部淡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尾鳍边缘灰黑色,其他鳍均为浅黄色。

鲹鲦鱼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鱼类

鳑鲏

鲤形目

鲤科

鳑鲏亚科

体呈卵圆形或菱形,头短,口小;须1对或无;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背、臀鳍颇长,有或无硬刺;腹鳍腹位;尾鳍叉状;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

3.1.3:

讨论

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

鱼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就是在一天里它的活动地点也在不时变更,这里面有食物、水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人为干扰也不容忽视,因为有些人水域钓鱼人多、旅游的人也多,鱼在此环境生存,抗钓本能增强。

同时也变得异常警觉。

鱼在觅食时受天气影响也是比较大,天气闷热、气压低,鱼就会出现厌食现象,较大的鱼就会躲在水里不吃不动;反之,水温过低,鱼的代射功能减缓,它也会拒食,当水温适宜、溶氧充足,特别是夏季雨后,鱼儿就会活动异常,觅食积极主动,咬钩率成倍提高,当有的地方有食物时,鱼儿就会通过特有的方式互传信息,趋之若骛前去觅食,而水库一旦放水,水位迅速下降,鱼儿就会表现的惊恐不已,躲在较深的水里很少进食,这些也是鱼的习性特点。

总之,鱼类在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同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习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洄游。

洄游是一种现象,鱼类正是凭借这种活动满足它在某个生活时期需要的外部条件,使它的种群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证。

鱼的洄游主要有四种:

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趋暖洄游、越冬洄游。

我们在钓鱼中经常发现,春天鲤鱼、鲫鱼、鲇鱼等鱼种从深水来到浅水交尾;夏季雨后水库里的鲤鱼会溯流到上游进水口附近觅食;仲秋以后鱼又从浅水来到深水越冬。

以上这些现象都在鱼的洄游习性范畴之内。

3.2:

鸟类的实习

3.2.1:

调查方法

在缙云山,早晨6:

30拿着望眼镜和笔记本在胡杰老师的带领下绕着山路漫步前行,一路上我们在老师的指点下根据鸟的声音,羽毛的颜色特点,飞行的特点,整体的外观对鸟的种类进行鉴别,把发现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记在笔记本上,观完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2.2:

调查的结果

缙云山野外实习鸟类资源调查表

拉丁名

目、科

数量

中国特有种

保护等级

居留类型

区系组成

相对数量

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

雀形目

1

棕脸翁莺

Haliaeetuspelagicus

雀形目

3

朱颈斑鸠

Streptopeliachinensis

鸽形目

1

白翅蓝鹊

Urocissawhiteheadi

雀形目

1

发冠卷尾

Dicrurushottentottus

雀形目

1

大山雀

Parusmsjor

雀形目

2

棕噪鹛

Garrulaxpoecilorhynchus

雀形目

1

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

鸦科

2

红嘴蓝鹊

Red-billedBlueMagpie

雀形目

2

棕头鸦雀

Phoenicurusauroreus

雀形目

1

莺鹃

Mycalesisgotama

雀形目

1

灰头鸦雀

Grey-headedParrotbill

雀形目

1

栗耳凤鹛

Haliaeetuspelagicus

雀形目

1

黄臀鹎

Pycnonotusxanthorrhous

雀形目

6

白头鹎

Pycnonotusinensis

雀形目

1

领鹊嘴鹎

Spizixossemitorques

雀形目

1

绿翅短脚鹎

Hypsipetesmcclellandii

雀形目

1

绿鹦嘴鹎

Spizixossemitorques

雀形目

1

丝光掠鸟

Sturnussericeus

掠鸟科

2

红头长尾山雀

Aegithalosconcinnus

雀形目

2

红尾伯劳

Laniuscristatus

雀形目

1

斑胸钩嘴鹛

Spot-breatedScimitarBabbler

雀形目

1

北红尾鶋

Phoenicurusauroreus

雀形目

2

柳莺

Phylloscopus griseolus

雀形目

5

方尾鹟

Culicicapaceylonensis

雀形目

3

白颊噪鹛

Garrulaxsannio

画眉科

3

画眉

Leucodioptroncanorus

画眉科

4

棕颈钩嘴鹛

Leucodioptroncanorus

画眉科

1

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

燕雀科

2

黑额凤鹛

Black-chinnedYuhina

莺科

1

金翅雀

Carduelissinica

燕雀科

2

3.2.3讨论

鸟生活于陆地和淡水。

生活在淡水的鸟类大多长途迁徙,受地域影响不大。

而陆地鸟类则常常具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像所有生物一样,在不同地区的鸟类呈现出不同的种群和数量。

依据地形、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4.两栖类的实习﹙雨大未实习﹚。

5.标本的制作

5.1:

鱼类浸制标本制作

5.1.1器材:

玻璃瓶、玻璃片、甲醛、酒精

5.1.2制作过程:

第一步固定。

把需要制作的鱼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且把形态整理好,在鱼的尾部用针穿上细线把布料的标签系在上面,然后放在盛有固定液的玻璃瓶或玻璃缸里。

固定液是用10%甲醛溶液和50%的酒精溶液各半配置而成,此种固定液可使材料不易收缩。

第二步浸制。

鱼在固定液里经过7—10天的时间,就变硬而定形了。

把定形的鱼取出浸入到装有10%甲醛溶液的玻璃瓶里保存起来,瓶口要盖严加封。

注意做好标签贴在标本瓶的外边。

6.小鸡真皮剥制标本的制作

6.1剥制工具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6.2步骤:

标本的测量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

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

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体重:

小鸡的全重;体长:

吻端至肛门;尾长:

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

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耳长:

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

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

7.两栖类骨骼标本制作

7.1器材:

 工具与材料  青蛙(或牛蛙)、解剖盘、解剖器、锅、炉、铅丝、老虎钳、台板、锯条、注射器、针头、牙刷、氢氧化钠、双氧水、四氯化碳、50%-70%酒精、乙醚。

 

7.2 制作原理  所谓骨骼标本的制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除去动物的皮肤、肌肉与内脏,保留骨骼,并经脱脂、漂白,使骨骼洁白美观,然后把骨骼支架成它原站立的姿势,供教学、研究或展览之用。

7.3.杀死和去皮肉等。

  

 ①用乙醚将青蛙麻醉致死。

   

②剥去青蛙的全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