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109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docx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

医学英语新教程-王兰英

医学英语新教程课文翻译

第一课细胞结构及细胞转运机制

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

这种的简单的论述叫做细胞理论,是150年前第一次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理论叫做猜测或者假设,有时候也确实如此,但是证据证实了细胞理论的正确性。

2细胞是多细胞生物最小活的亚单位,比如人。

细胞是复杂的化学排列;是活体;并且进行着特殊的活动。

微生物如变形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有着独立功能。

然而,人类细胞必须相互依赖,共同作用。

内环境稳定取决于所有不同类型细胞的作用。

3人类细胞在大小、形状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大多数人类细胞非常小,以至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其测量单位叫微米。

人类的卵细胞除外,它的直径为一毫米,用肉眼就能看得见。

有一些神经细胞,尽管其直径非常小,但是相当长,他们分布在胳膊和腿上,至少有两英尺长。

4关于其形状,人类细胞变化极大,一些是圆的,还有一些是矩形的,其他是不规则形的。

而白细胞的形状是随着它的运动而变化的。

细胞结构

5尽管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人类细胞有很多相同的结构特征。

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

红细胞除外,因为当它们成熟的时候,就没有细胞核。

细胞膜形成了细胞的外层,包裹着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

细胞膜

6细胞膜也叫做质膜,细胞是由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构成的。

磷脂是脂溶性物质,通过扩散,经细胞膜进出细胞。

胆固醇为细胞膜提供了极大的稳定性。

蛋白质有很多作用,一些形成小孔使一些物质通过。

还有一些是酶,有助于物质进入细胞。

而另外一些蛋白质外边有很多低聚糖是抗原,标明了它可以鉴别自身的细胞。

然而,还有一些蛋白质用作激素的受体部位。

通过第一次和细胞的特殊受体相结合,许多激素产生了特殊的作用。

然后,这种结合激发了细胞膜内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7尽管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它不是固定的、像墙一样的外层。

而相当活跃,充满朝气。

细胞膜有选择性的通透,也就是说,一些物质可以通过,而一些物质不可以通过。

细胞核

8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之外,所有的人类细胞都有细胞核。

这些细胞核漂浮在细胞质中,有双层的核膜界定,并且有很多小孔。

9细胞核仁是小球状,有DNA、RNA和蛋白质构成。

核仁形成了特殊类型的RNA,叫做核蛋白RNA,它是核蛋白的一部分(细胞器),并且涉及蛋白质的合成。

10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因为它含有染色体。

人类细胞中的46个染色体通常是看不见的,它们是长线型,叫做染色质,当细胞分裂的时候,染色体激烈的环状旋转,就形成了看得见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可记得我们早期的讨论,DNA就是细胞特征和活动的遗传密码。

每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有所有人类特征的全部遗传信息。

在一些特殊的细胞中,实际上仅有少数的基因活跃。

这些活的基因就是特殊类型细胞所需要的蛋白质的密码。

细胞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是水溶性物质,汽体和有机分子,它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

化学反应发生于细胞质中,而细胞器就存在此处。

细胞器是细胞间物质,通常是由自己的膜界定,在细胞功能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12内质网状组织是膜小管的精密网,它从核膜扩展到细胞膜。

内质网状组织糙面的外表有大量的核蛋白,而滑面一点核蛋白也没有。

作为互相连接的小管网,内质网状组织用作细胞内,是细胞功能必需的传递通道。

这些物质包括,内质网状组织核蛋白所合成的蛋白质,以及由内质网状组织滑面所合成的脂质。

13核蛋白是非常小的物质,由蛋白质和核蛋白RNA构成。

一些存在于内质网状组织的糙面,而另一些自由地漂浮在细胞质中。

核蛋白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4高尔基体是一系列扁平的膜囊,有点像众多的小碟子。

碳水化合物就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进行包装,和其他物质一道作为细胞的分泌物。

为了分泌物质,高尔基体的小囊破裂,与细胞膜融合,并且把一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内。

15线粒体,是椭圆形成球状的细胞器,存在于细胞质中,由双膜界定,内膜有很多皱襞叫做卵鞘脊。

在线粒体内产生细胞呼吸的需氧反应。

因此,线粒体是ATP产生的场所。

需要大量ATP的细胞如,肌细胞,有许多线粒体来满足能量的需要。

16溶酶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单膜结构,含有许多消化酶。

当一些白细胞吞食细菌的时候,这些细菌就会被溶酶体的消化酶消化和破坏。

破落细胞和凋亡细胞也被这些酶消化,从而促使损伤组织的发炎。

17中心粒,是杆状结构,互相垂直。

其功能就是在细胞分裂期间整理紡垂丝纤维。

18纤毛和鞭毛穿过细胞膜是个活动的凸生物。

纤毛的功能就是清除细胞表面的物质。

它们通常比鞭毛短,有个别的细胞才有很多纤毛。

比如,覆在输卵管上的细胞用纤毛把卵细胞扫向子宫。

只有人类细胞才有鞭毛,它们是精子细胞,这些鞭毛为精子细胞提供了动力。

细胞的转运机制

19活的细胞持续不断的和它周围的血液,或组织液相互作用,吞食一些物质,分泌和排泄另一些物质。

有一些转运机制使细胞把物质带进或带出细胞:

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滤过、吞食作用以及胞饮作用。

其中一些由细胞完成,而无需能量消耗。

但,另外一些则需能量,三磷酸腺苷。

接下来将描述每一机制,并举例说明该机制对人体的重要性。

  扩散

20扩散就是分子运动,从浓度高的地方到浓度低的地方。

扩散的发生是因为分子有很多自由能,也就是说,它们总处在运动之中。

固体中的分子运动相当慢,而液体中的分子运动非常快,气体中的分子运动的仍然很快。

如,当冰吸收热能时,它就会融化被蒸发。

当糖溶解时,糖分子就会互相碰撞。

这种碰撞使糖分子扩散,直到最终扩散到大分子中,这些分子仍然在运动,但是一些上升到了顶端,而另一些下沉到低端,从而达到了平衡。

21体内,通过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运动。

例如,在肺里,肺泡中的氧气浓度很高,而在肺毛细血管周围的血液中的氧气度却很低。

这与二氧化碳恰恰相反。

如,肺泡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很低,而肺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很高。

这些气体向相反的方向扩散,都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氧气的扩散从空气到血液再扩散到全身。

二氧化碳的扩散从血液到空气直到呼出。

  渗透

22渗透简单定义为水通过选择性通透膜进行扩散。

也就是说,水将从水多的地方流到水少的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水将自然的流向更多溶解物的地方。

如,盐或糖。

如果把2%的盐溶物和6%盐溶物用一个膜隔开,是水而不是盐才能通过它。

水将会从2%的盐溶物流向6%的盐溶物,其结果就是2%的盐溶物浓度变得很高,而6%的盐溶物却更加稀释。

23在体内,位于小肠的细胞吸收通过渗透的消化物质。

这些细胞首先吸收的是盐,成为多盐体。

而水随着盐进入细胞。

渗透过程也发生于肾,重新吸收大量的水,防止由于尿而脱水。

  易化扩散

24Facilitate这个词意思为“帮助”或者“有助于”。

在易化扩散中,分子的运动是通过膜从浓度高的地方到浓度低的地方,但是它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25在体内,我们的细胞必须吸收葡萄糖,把它用作ATP的产生。

然而葡萄糖本身不能穿过大多数的细胞膜进行扩散。

即使细胞外边比里边多也不行。

葡萄糖扩散到所有的细胞需要载体酶,蛋白质是细胞的一部分,葡萄糖和载体酶相结合,这样做在细胞膜磷脂中才会溶解。

葡萄糖载体分子通过膜进行扩散,把葡萄糖释放进细胞。

  主动转运

26主动转运需要ATP能量,使分子从浓度低的地方到浓度高的地方。

注意这和扩散正相反,在扩散中,分子自由能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因此我们说,主动转运就是其运动与浓度梯度相反。

27在体内,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有“钠泵”,把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面。

细胞外面有丰富的钠离子,他们不断扩散到细胞中,到浓度低的地方去。

没有钠泵把它们排到外面,那么进入的钠离子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神经冲动,或肌肉收缩。

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不断地产生ATP能量来保持钠泵不停的工作,来防止本能的冲动。

28另一个主动转运的例子是通过位于小肠的细胞对葡糖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这些细胞使用ATP能量从消化的食物中吸收营养物质,即使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

  过滤

29滤过的过程也需能量,但是所需的能量不是来自ATP。

它是一种机械能。

滤过指的是水和溶解物被迫地通过膜从压力高的地方到压力低的地方。

30在体内,血压产生于心脏泵血。

当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流动时,就会发生滤过。

它的壁只有一个细胞那么厚,通透性极强。

毛细血管的血压比周围组织的压力要大,所以就形成了大量的组织液。

在全身的毛细血管中,血压迫使血浆和溶解物通过毛细血管膜进入周围组织液。

这就是,组织是如何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的。

肾毛细血管的血压也发生滤过,这就是尿形成的第一步。

  吞食作用和胞饮作用

31这两种过程是相同的,因为都涉及细胞吞食物质,吞食的例子就是白细胞吞食细菌。

白细胞流动于细菌的周围,吞食它们,最终消化它们。

还有一些不动的细胞,它们只能吞食吸附在细胞膜上的小分子。

肾小管细胞通过胞饮作用重新吸收小蛋白质,只是为了蛋白质不在尿中流失。

这一理论实际就是所有证据的最好解释。

目前所收集的科学

        BodyTemperatureandMetabolism

        人体体温与新陈代谢

1生命中的每时每刻,人体细胞总是不停地分解食物分子,以获取细胞代谢所需的三磷酸腺苷。

当然,人们意识不到细胞呼吸过程,但却会意识到其产物---热。

的确,人体总是热的,而且即便在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范围内,人体体温也得以精确的调节。

2人体体温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96.5-99.5?

F(36-38?

C),平均体温为98.6?

F(37?

C)。

在一天24小时期间,人体温度波动幅度为1-2?

F,睡眠期间体温最低。

3然而,在年龄段两端的人群,其体温调节精确程度都不如青少年或青年人。

婴儿,相对于其体积来说,皮肤暴露面多,散热较快。

老年人的体温维持机制功能不像以前那样高效,不可能会对环境温度变化做出快速、有效的调整。

因此,在照顾年幼、年长的病人时,牢记这一点特别重要。

4产热

细胞呼吸是由食物中释放能量以产生三磷酸腺苷的过程,同时也产生了能量产物之一--热。

虽然细胞呼吸一刻不停,但影响其速率的有多个因素: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T3)会增加细胞呼吸和产热速率。

甲状腺的分泌受体内能量代谢速率调控。

代谢速率减缓时,甲状腺会受到刺激以致分泌更多的甲状腺素。

当甲状腺素使细胞呼吸速率加快时,负反馈机制会抑制其进一步分泌直到代谢速率再次放缓。

因而,每当细胞呼吸速率需要加快时,就会分泌甲状腺素,而且甲状腺素或许是日常最重要的能量调节者。

2)在紧张状态下,肾上腺髓质会分泌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而且交感神经系统会更加兴奋。

肾上腺素提高了器官的细胞呼吸速率,特别是心脏、骨骼肌、肝脏等。

交感刺激也会增强这些器官的活动。

由于紧张所需增加的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同时也意味着产热量会大大增加。

3)通常活跃的器官(生成三磷酸腺苷)是人体休息状态下热量的主要来源。

例如,骨骼肌,经常处于轻微的收缩状态(肌紧张)。

因为即便轻微的收缩就需要三磷酸腺苷,那么肌肉也会产热。

这大约占人体休息状态下所产热量的25%,运动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也就会生成更多的三磷酸腺苷。

肝脏是持续活跃的另一器官,生成的三磷酸腺苷向肝脏多个功能提供能量。

由此,肝脏所产生的热量占人体休息状态下总产热量的20%。

这些活跃器官产生的热由血液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当相对较凉的血液在流经肌肉和肝脏等器官时,这些器官所产生的热会转移到血液中,使血液变暖。

变暖的血液流到身体的其它部位时,将热分散。

4)食物的摄入也增加产热,这是因为消化道新陈代谢活动增加了。

在消化器官因蠕动和消化酵合成而生成三磷酸腺苷的同时,产生了热。

5)人体体温的变化也会影响代谢率和产热。

当一个人发热,体温异常升高时,从临床上讲,体温变化就显得重要了。

较高的体温会增加代谢率,代谢率会促进产热,使体温升得更高。

因而此,高烧会引发持续不断的产热恶性循环。

5散热

  人体散热途径是经皮肤、呼吸道,少量经尿道和消化道散热。

6经皮肤散热

由于皮肤包裹着人体,所以大部分体热经皮肤散发到环境中。

当环境温度低于人体体温(通常如此)时,散热不可避免。

散热量取决于流经皮肤的血流和汗腺的活动。

7流经皮肤的血流因辐射、传导、对流会影响到散热量。

辐射是指将体热散发到较冷的空气中,就像散热器给室内空气加热一样。

传导是指体热传至较凉的物体,譬如接触皮肤的衣物等。

对流是指气流将皮肤表面的热气带走,有利于散热。

这就是天热时风扇会让我们感到凉快的原因。

8皮肤的温度和散热决定于流经皮肤的血流。

皮肤小动脉收缩或扩张来减少或增加血流。

血管收缩会减少流经皮肤的血液量,因而减少散热。

皮肤血管扩张会增加流向身体表层的血流和散热量。

9经皮肤散热的另一方式是排汗。

小汗腺将汗液分泌到皮肤表面,多余的体热将汗液蒸发。

这就好像把自来水倒入热锅,随着热气将水蒸发,锅的温度很快会冷却下来。

虽然排汗没有那么明显(水蒸汽看不到),但原理是相同的。

10当周围空气湿度低时,排汗效率最高。

湿度是大气所含最大水蒸气量的百分值。

湿度值90%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度为90%,无力容纳更多的水蒸气。

在这样情况下,汗液不易蒸发,既便分泌再多的汗,也只会停留在皮肤表面。

如果湿度值为40%时,空气会容纳更多的水蒸气,汗液会迅速从皮肤表面蒸发,从而带走多余的体热。

11虽然排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散热机制,但也有不利之处。

这是因为人体为了散热就要失去体内水分。

出汗时失水过快会导致脱水,因此所失去的水分必须通过饮用液体来进行补充。

12小量的散热还现于“无知觉失水”。

因为皮肤不是一个塑料袋,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小量的水分经皮肤散开并由体热将其蒸发。

然而,与出汗相比,不无知觉失水是次要的散热途径。

13通过呼吸道散热

当呼吸道粘膜蒸发掉其上皮表层的一些水分时,热量就从经呼吸道丧失了。

蒸气呼出,并带走些许热量。

14如果动物没有大量汗腺,比如狗,在炎热的天气下,就会经常“气喘”。

气喘是空气进出上呼吸道的剧烈运动,上呼吸道的热表层蒸发掉大量的水分。

通过这种方式,动物排出大量的体热。

15通过泌尿和消化道散热

排泄时,尿液和粪便的温度与人体体温一致,由此,排泄也引起少量的散热。

16体温调节

下丘脑负责对体温的调节,并且被认为是人体的“恒温器”。

作为恒温器,下丘脑通过平衡产热和散热使身体保持在设定的温度上来维护体温的“设置”。

17为此,下丘脑必须接收到体内温度和环境温度信息。

下丘脑区特定神经元会感知到流经大脑的血液温度变化。

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会提供人体所处的外在温度变化信息。

接着,下丘脑将这感官信息整合,并加快必要的反应来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18增加散热的机制

在温暖的环境下或者运动时,人体体温易于上升,就需要更大量的散热。

这一点可以通过皮肤的血管扩张和增加排汗来完成。

血管扩张使更多的热血接近人体表层,热量随之释放到环境当中。

然而,如果环境温度高于人体体温,这个机制就会没有效率。

第二个机制是增加排汗,即:

多余的体热将汗液蒸发到皮肤表面。

就像前边提到的那样,当大气湿度高时,排汗效率低下。

19在热天,因肌紧张的减退产热也会减少。

这就是炎热天气下人们不好动的原因,肌肉也不像往常那样轻微收缩,而且反应迟缓。

20保暖机制

在寒冷环境下,体热散失无可难免。

但可以降低到某种最小程度。

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分流,不流经体表,这样,更多的热量就会被留在人体的核心部位。

排汗减少,且会在下丘脑的温度降到98.6?

F之下时完全停止。

21如果这些机制还不足以阻止体温下降,就会通过增加肌紧张来产生更多的热量。

当肌紧张显著且有节律时,被称为战栗,这可以增加平时五倍的热量。

22人们对于寒冷也会有行为性反应,对于阻止散热也很重要。

穿上毛衣或进入室内等行为反应了我们意识到寒冷的不舒服。

对于人类(不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有厚实的毛皮)而言,在严寒天气下,这些自发性行为对于防止过量散热是极其重要的。

23新陈代谢

术语新陈代谢涵盖了体内所进行的所有反应。

体内所发生的任何反应都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

新陈代谢反应可分为二大类别: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4合成代谢是指综合或“形成”性反应,即把小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分子。

比如:

由红骨髓细胞合成的血红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的糖原以及储存在脂肪组织内的合成脂肪。

这些反应都需要能量---三磷酸腺苷。

25分解代谢是指分解,即将较大的分子链分解形成小分子。

细胞呼吸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分解代谢反应---将食物分子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分解代谢中,能量得以释放,并用来合成三磷酸腺苷。

分解代谢反应中所形成的三磷酸腺苷接着被用于需要能量的合成代谢反应。

26大多合成和分解代谢反应由酵素催化。

酵素是蛋白质,可以使反应在体温状态下迅速进行。

体内含有数以万计的酵素,而且每一种酵素都是特定的,即只催化某一种反应。

27新陈代谢率

尽管术语新陈代谢被用来描述发生在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但新陈代谢率常被用来表述产热量。

这是因为:

许多利用三磷酸腺苷的体内反应过程也会生热。

这些活动包括骨骼肌的收缩、心脏跳动以及正常的细胞成分分解。

因此,对产热进行量化来作为新陈代谢活动的测定是可行的。

28一般来说,从食物获取的能量是用千卡路里(千卡)来计量。

千卡路里也是用来测定体内所消耗能量的单位。

例如,一个150磅的人在睡眠期间能量消耗大约是每小时60到70千卡。

起床和准备早餐会增加每小时80到90千卡的能量消耗。

对于有几个小孩子的母亲而言,这个数值会更高。

很明显,活动量越大,其能量消耗也越多。

29静卧所需的能量称为基础新陈代谢率(BMR)。

对一个活跃好动的人而言,影响其新陈代谢率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运动---骨骼肌的收缩会增加能量消耗和提高新陈代谢率。

  2)年龄---少儿的新陈代谢率最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少儿成长所需的能量以及热量消耗大使得儿童的代谢率高。

在成长停止后,新陈代谢率每十年减少2%。

如果一个人不很活跃好动的话,每十年会减退5%。

  3)成年人的外形---高大苗条的新陈代谢率要比体重相同但个子矮胖的人要高。

这样是因为高大苗条的人体表面大,散热面大。

因此这些人的新陈代谢率会稍高些,以此来为弥补其更多的热量释放。

  4)性激素---与雌激素相比,睾丸激素会大大地增加新陈代谢的活动,因此,男性的新陈代谢率稍高于女性。

同样,男性也易于肌肉多、组织活跃性强,而女性则倾向于脂肪多、组织相对不活泼。

  5)食物摄入量减少---如果食物的摄入量减少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新陈代谢率也会开始降低。

这就好像是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放缓”来保存仍有的能量源。

  6)气候—与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的人相比,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人们新陈代谢率要高10到20%。

人们据此认为这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存在着差异,甲状腺激素主要是来调节新陈代谢率。

在寒冷气候下,产热需求量增加会引发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和代谢率升高。

30小结

新细胞和组织的合成需要食物,或者食物可用来生成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

作为新陈代谢的产物,热能释放可以使体温恒定,并使代谢活动得以持续。

         心脏

心动周期和心音

1.心动周期是一次心跳中的一系列活动。

心动周期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是两个心房的同时收缩,紧随其后,两个心室同时进行收缩。

但是,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和从心室进入动脉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2.血液不间断地从静脉流入两个心房。

随着大量的血液积聚,血液的压力会打开左右房室瓣。

两个心房里三分之二的血液被动地流入到心室中;然后,心房收缩将剩余血液泵入心室。

3.心房收缩后舒张,心室开始收缩。

心室的收缩使血液施压于左右房室瓣的皮瓣并使其闭合;同时,血液之力也打开了动脉和肺的半月瓣。

随着心室的继续收缩,它们把血液射入动脉。

注意,进入动脉的血液必须被全部泵出。

然后心室舒张,同时血液继续流入心房,循环重新开始。

 4.这里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大部分血液是被动地从心房流入心室,但是所有注入动脉的血液均由心室主动射出。

因此,对生存来说,心室的正常工作远比心房的工作重要的多。

 5.收缩的另一个术语是心脏收缩。

松弛的术语是心脏舒张。

您可能比较熟悉这些术语,因为它们与血压读数相关。

如果我们把这些术语应用到心脏血液循环中,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心室收缩紧随心房收缩之后。

换句话说,就是当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当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

6.您也许会问:

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次心跳中吗?

答案是肯定的。

心脏血液循环就是由这一系列精确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使血液从静脉流过心脏最后再注入动脉。

7.心脏血液循环同时产生心音:

每一次心跳会有两个声音,用听诊器可以听见。

第一声,最大也最长,是由心室收缩闭合房室瓣而引起的。

第二声是由动脉和肺的半月瓣的闭合造成的。

如果任一瓣膜闭合不全,就会听见另外一个声音,称为“心脏杂音”。

y心脏的传导途径

8.心脏血液循环的一系列机械活动是由心肌的电活动调控。

心肌细胞会自发收缩,即收缩并非由神经脉冲引起。

心脏自行跳动,脑电脉冲沿一确定路径穿过心肌层。

 9.心脏的自然起搏器是窦房结,它是位于右心房壁上的特化心肌细胞群。

窦房结被认为是特化的是因为它有最快的收缩速度。

  10.收缩脉冲从窦房结运行到房室结,房室结位于心房间隔膜区下部。

从窦房结和房室结到心房心肌层的其余部分的脉冲传导可引起心房收缩。

  11.心室间的上层隔膜内是希斯束,它接收来自房室结的脉冲,并传给左右神经束支。

脉冲从神经束支开始,沿着普肯野纤维到达心室心肌层的其他部分,并引起心室收缩。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房和心室的电子活动。

  12.如果窦房结活动不正常,房室结将启始心跳,但速度较慢(每分钟50到60下)。

希斯束也能引起心室跳动,但是速度会慢地多(每分钟15到40下)。

这种情形会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是由心房到心室的脉冲传导被阻碍而引发的。

13.心率失常是不规则的心跳;它们的影响范围小到对人体无害大到威及生命。

几乎每个人不时都会感受心悸。

这些通常都不太严重,而且可能是因为过多摄入了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造成的。

然而严重的是心室纤维颤动,是一种非常迅速的、不协调的、完全无法泵出血液的心室悸动。

心率

1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的心跳一般在每分钟60至80下,是窦房结去极化的速度。

一个小孩正常心跳为每分钟100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心跳多达每分钟120下;一个快要出生的胎儿的心跳则在每分钟140下左右。

这些较快的心率与年龄无关,与体型则关系密切:

体型越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就会越快,同样心率也会越高。

这样的例子可以从不同体形的动物得到启示:

老鼠的心率在每分钟200次左右,而大象的心率在每分钟30次左右。

15.让我们回到成人心率这个问题上来,设定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正如你所知,一个身体状态良好的运动员的心率较低。

那些篮球运动员的脉搏在每分钟50次左右,马拉松运动员的脉搏在每分钟35到40次。

要搞清楚这一点,首先要记住心脏是一个肌性器官。

当我们充分锻炼我们骨骼肌的时候,它们变得更加强壮、高效。

这点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心脏:

持续的运动使得心脏泵血更加有力。

心输出量

16.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心室泵出的血液量。

我们的身体时刻需要一定量的心脏供血,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同时清除身体产生的废物。

在锻炼过程中,心脏供血量增加,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讨论过静息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以后,我们再回到运动时心输出量这个话题上来。

17.为了计算心输出量,我们必须知道心率和每次心跳所泵出的血液量。

心脏供血量这一术语是指心室每次跳动所泵出的血液量。

人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心跳的供血量均在60到80毫升。

下面这个简单的公式能使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每博量×脉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