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277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练习题第四单元

最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精编练习题

精品习题

全册一课一练

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一、填空题。

1.我们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是由构成的,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

二、判断题。

1.[易错题]水、石头、木材等能被看见,所以是物质;而声音、空气等不能被看见,所以不是物质。

()

2.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同时产生新的物质。

()

3.米煮熟成饭、竹筷被折断和白糖在水中溶解都是化学变化。

()

4.物质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伴随的现象有的非常剧烈,有的却不明显。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B.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C.物质的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大小和形态

2.[原创题]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3.咬过后放置的苹果发生变化和铁锅生锈的过程相同的是()

A.都没有产生新物质B.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改变C.都不能再继续食用或使用

4.烟花是我国古代八民发明的,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

下列关于烟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烟花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

B.烟花绽放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

C.烟花绽放和水结冰是同种变化类型

5.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9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下列关于泡沫灭火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灭火器中的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二氧化碳气体是由灭火器中的物质发生变化产生的

C.泡沫灭火器内原本就有大量被压缩的二氧化碳

四、厨房中有下列物质,请你观察它们的特征及其发生的变化,回答问题。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填写表格

2.请指出上述物质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并说明理由。

 

3.(多选)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碗筷通常用陶瓷、塑料、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与不锈钢相比,塑料具有的优点有()

A.价格低廉

B.传热快,散热快

C.稳定,不生锈

五、放学后,状状帮妈妈准备晚饭,期间他观察到了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的打“✓”,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打“×”。

1.沿着点断式的点痕,撕下一个垃圾袋。

()

2.用燃气灶点燃燃气。

()

3.用水冲洗铁锅和碗筷。

()

4.翻炒小龙虾时虾壳变红。

()

5.把油倒入未加热的锅中。

()

 

第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例如产生气体。

2.把六个塑料瓶盖分为两组,在每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在第一组中滴入水,在第二组中滴入白醋,其中产生气泡的组合是

3.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二、判断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2.只要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了产生气体的现象,这种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

3.我们可以利用白醋“软化”鸡蛋壳,同时能观察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

()

4.在白醋中浸泡5分钟的贝壳,清洗后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白醋与贝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5.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

三、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沙子放入水中后沉入水底

B.贝壳在白醋中浸泡,产生了气泡

C.晃露在空气中的铜狮表面被绿色物质覆盖

2.有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会爆炸B.液体颜色变深C.冒出气泡,发出哧哧声

3.[原创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4.利用透明塑料袋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这样做的好处不包括()

A.便于观察发生的现象B.可以密封收集气体C.可以产生更多的气体

5.泡沫灭火器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A.无色无味B.不支持燃烧C.比空气重

四、成成利用小苏打、白醋、塑料瓶、气球、玻璃杯和蜡烛进行了物质变化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成成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白醋,再将装有的气球套在瓶口。

二者混合后,能观察到气球。

2.用玻璃杯收集气球里的气体,然后通过眼睛观察和科学扇闻的方法可以发现该气体色、味。

3.将气体倒入装有一高一矮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发现(填“高”或“矮”)的蜡烛先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的特点。

查阅资料可知,该气体是。

4.下列物质变化中同样会产生气体新物质的是()

A.摇晃可乐后产生的气体

B.水烧开后冒出的气体

C.面团发酵产生的气体

五、阅读下面的趣味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操作:

如图甲所示,把干净的(或砂纸打磨过的)铁钉放进白醋里浸泡。

实验现象:

白醋里的铁钉表面会附着许多小气泡,放出气体,长时间浸泡可观察到铁钉变小,如图乙所示。

查阅资料:

①铁制品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②白醋与铁钉产生的气体是氢(qīng)气。

氢气无色、无臭(xiù),远轻于空气,接近火源或遇静电等极易发生爆炸。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养铁制品?

 

2.氢气适合用来填充气球吗?

说说你的看法。

 

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一、填空题。

1.在燃烧的蜡烛上方倒扣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内壁会出现;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玻璃片上会产生这些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等新物质。

2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变化。

但很快白砂糖颜色会,然后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

最后白砂糖变成了色的固体物质,我们也会闻到。

二、判断题。

1.将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时,要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以防烫伤。

()

2.白砂糖熔化后,继续加热至变黑并冒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3.物质只要加热就会产生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

4.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

5.用面粉烘制蛋糕时,新鲜出炉的蛋糕散发的香气是新物质。

()

三、选择题。

1.下列物质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切葱花B.炒糖色,shǎi)C.虾被煮熟后变红

2.用蜡烛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会发生()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对下列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玻璃杯悬空在蜡烛上,是为了让蜡烛能有足够的空气继续燃烧

B.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是为了收集产生的新物质,便于观察

C.用玻璃片接触蜡烛火焰时,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延长接触时间

4.下列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有益的是()

A.钢铁上的铁锈

B.用面粉烘制面包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四、元元通过加热白砂糖来研究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请你帮她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

长柄金属勺、白砂糖、蜡烛、火柴、盛有水的盘子。

实验步骤:

用长柄金属勺取一小勺白砂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当加热结束后,把长柄金属勺放到盛有水的盘子里。

1.实验现象

(1)形态:

→→糊状→。

(2)颜色:

→→渐渐变深→。

(3)气味:

→焦糖香味→。

2.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填一填。

1)白砂糖颗粒变成糖浆。

()

2)糖浆变成黑色物质。

()

3)一小部分糖浆蒸发。

()

4)黑色物质冷却后变成固体()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砂糖加热到最后变成的黑色物质还是白砂糖

B.用金属勺取白砂糖时注意不要放得太满,避免产生气泡时溢出来

C.加热结束后,发现金属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出现了一些新物质,这是白砂糖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

五、如图所示,向三个相同的圆底烧瓶中加满水,并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将瓶口封紧,然后分别放在水温不同的三个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三支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个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清晰,可向圆底烧瓶内加几滴红墨水。

水被染成红色,这个过程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无法确定

2.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水的热胀冷缩,请你分析水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请说明理由。

第4课变化中伴随着现象

一、填空题。

1.化学变化会伴随很多现象,如发光发热、、等

2.铁和铁锈(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锈是铁与和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的。

铁制品的常用防锈措施有(写一种)。

二、判断题。

1.一种物质变化往往只伴随一种现象,如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

2.我们总是可以通过现象直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

3.只要是液体中产生沉淀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

4.铁生锈是一种较为缓慢的化学变化,其变化速度与环境因素有关。

()

三、选择题。

1.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下列物质变化中,会产生沉淀的是()

A.小苏打与白醋混合B.泥土与水混合后静置C.酱油和料酒混合

3.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原创题]我国的“西气东输”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所用钢铁管道大多埋八地下。

请你推测,管道在()的土壤中生锈速度最慢。

A.潮湿、呈酸性B.干燥、不透气C.潮湿、含沙粒较多

5.下列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不实用的是()

A.给铁质的窗框涂上油漆,隔绝铁与空气

B.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减少铁与水的接触

C.将使用过的铁锅洗干净后真空保存,隔绝铁与空气

四、根据变化时的主要现象和是否产生新物质对下列变化进行归类。

填序号,不重复)

①火柴点燃②蒸发浓食盐水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④水墨成画⑤铁钉生锈

⑥虾被煮熟⑦牛奶中加柠檬汁⑧苹果切开表面氧化⑨电灯发光⑩水烧开

五、元元想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甲试管:

把铁钉放入装有湿棉花球的试管中。

乙试管:

把铁钉放入试管后,注入经煮沸(除去空气)并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

将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乙试管中铁钉只和接触,因为水面上的植物油能防止溶解到水中。

2.一周后,发现试管内的铁钉生锈较严重,两支试管内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比较甲、丙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我们知道铁钉生锈与有关。

3.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铁钉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依据是什么?

 

六、菲菲家有一对闲置的哑铃,搬新家时发现对哑铃表面已经被一层棕红色的物质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请你根据课上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

1.这对哑铃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你是如何分析出来的?

 

2.哑铃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吗?

你怎么证明?

 

第5课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一、填空题。

1.大地之下蕴藏着许多宝藏,如可以冶炼金属,可以装点生活,还有、等可以提供能源。

2.亿万年前,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带的植物死亡后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在地底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

3.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占大气体积的约。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与水转化为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

4.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燃油、、、沥青等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

二、判断题。

1.在煤块上能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说明煤和植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3.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大地中的矿物分解出了氧气,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4.各式各样的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5.大部分塑料的生产原料是从石油中提炼的。

三、选择题。

1.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

A.植物的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2.下列物品的生产原料与石油无关的是()

3.关于我们保护森林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是煤等资源的源头

B.森林中的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森林的开发利用需要人力物力,我们应减少开发

4.下列过程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B.化肥溶解在土壤中C.利用铁矿石冶炼铁

四、阅读下列信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煤的描述正确是

A.只要有足够多的植物,就可以不断形成煤

B.地下的煤矿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随意使用

C.煤的形成需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短期是不可再生的

2.将支持下列推测的证据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②煤大多包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

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

(1)煤的产生与植物有关:

(2)煤的形成时间非常久:

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沼zhǎo气能是一种可燃性气体能源,这种气体最早是在沼泽、池塘中发现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沼气是由人工制取的,属于二次能源。

人畜粪便、动植物遗体、工农业的有机物废渣和废液等,在一定温度、湿度、酸度和缺氧的条件下,经厌氧性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产生沼气。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沼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庭燃料。

将沼气与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之充分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煮饭、照明,既方便又干净。

沼气还可以为动力机械供能,完成碾(niǎn)米、磨面、抽水、发电等

1.沼气作为家庭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与一定比例混合,它能充分并伴随的现象。

2.沼气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吗?

你的依据是什么?

 

第6课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一、填空题。

1.我们从婴儿长大成现在的样子,身体发生了体重、身高、力

量变强等一系列变化。

我们身体的生长是一种变化。

2.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蕴含着大量的,并且能够以的形式释放出来。

食物被我们吃进体内后,需要经过比燃烧更复杂、更平稳的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

3.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但也与变化有关。

二、判断题。

1.我们从婴儿时期的身长50厘米左右,成长到现在的身高140厘米左右,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

2.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以维系生命。

()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转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4.把米饭放进嘴里,立即能感觉到甜味,因为米饭里含有糖。

()

5.人在产生开心、难过或愤怒等情绪时,大脑内都有新物质产生。

()

三、选择题。

1.食物在人体消化道中发生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具有能量和营养

B.食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直接被点燃

C.食物蕴含的能量需经过复杂、平稳的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3.关于我们身体中的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在进行呼吸和运动时,身体内会发生化学变化B.药物在人体内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C.人们进食的食物被污染或含有毒素时,可能会引起中毒,这也是化学变化

4.身体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神奇的化学反应!

人体的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头发的生长B.伤口的愈合C.指甲过长而断裂

四、元元在咀嚼米饭的过程中,发现米饭慢慢变甜了。

她想探究其原因,并且猜想米饭变甜可能与唾液和咀嚼搅拌有关,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示: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

1.为了探究米饭变甜是否与咀嚼搅拌有关,可以选择两个实验。

为了探究米饭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可以选择两个实验。

2.为了更好地模拟口腔实际情况,最好将三个试管放在37℃的水中。

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入碘酒,发现甲、丙试管内液体变为蓝色,乙试管内液体不变色。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米饭在口腔里变甜与有关,与无关。

3.牙齿、舌头的咀嚼搅拌使食物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淀粉与唾液混合产生麦芽糖属于变化。

4.碘酒可用于皮肤消毒,切忌口服!

如误服导致中毒,应立即()并送医救治。

A.喝大量米汤B.喝大量清水

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肾上腺(xiàn)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

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它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从而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敏捷。

如果人体内肾上腺素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同时也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

平时饮食应注意少盐,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避免这些症状。

1.人在产生等情绪时,会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产生(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

2.人体内肾上腺素的含量越高越好吗?

这对我们的日常饮食有何启示?

 

第7课美丽的的化学变化

一、填空题。

1.紫甘蓝与白醋发生的变化是变化,此过程中紫甘蓝由紫色变成色。

2.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漂亮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方便我们携带饮用水。

3.塑料瓶(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如果随意丢弃会造成。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和。

二、判断题。

1.为了让紫甘蓝能够完全浸没并展开,可以在紫甘蓝表面压一片玻璃。

()

2.紫甘蓝能与白醋、柠檬汁等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

3.紫甘蓝浸泡在水中会褪色。

()

4.化学变化能美化、方便我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

()

5.开发并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三、选择题。

1.如图所示,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叶片颜色变红

B.没有明显变化

C.发光发热

2.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气候变化。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氧气

3.下列关于塑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制品因轻便、易存放的特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B.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矿泉水瓶

C.为解决塑料难以降解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大量塑料填埋在地底下

4.化石能源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倡导绿色出行以改善空气质量

B.应禁止使用化石能源以保护环境

C.燃烧化石能源时产生的粉尘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5.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

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才才同学利用紫甘蓝做了奇妙的科学实验,请根据他的活动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首先我将紫甘蓝洗干净,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把它切成丝,用烧开的水把它浸泡半小时后倒进5个杯子里。

最后分别将雪碧、白醋、白酒、小苏打水、盐水倒进装有紫甘蓝汁的5个杯子里,贴上标签。

我看到紫甘蓝汁遇到自醋、雪碧的瞬间变成了红色,遇到小苏打水变成了绿色,而遇到盐水、白酒时只是颜色变淡。

1.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关于紫甘蓝汁遇到不同液体的变色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紫甘蓝汁遇到不同的液体都会发生化学变化

B.由上述实验可以推测,紫甘蓝汁遇到他酸性溶液也可能变为红色

C.紫甘蓝汁遇到不同液体发生的化学变化可能不同,产物可能也不同

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也称天然气水合物,外表似冰,但单位体积燃烧释放的能量却比天然气大得多,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可燃冰燃烧时会产生蓝色的火焰,放热,这个过程是变化。

2.将可燃冰充分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收集于玻璃杯中,然后伸入燃着的木条,发现火焰立即熄灭。

据此推测该气体最有可能是(填“氧气”或“二氧化

碳”)。

3.可燃冰跟煤、石油、天然气相同,所具有的能量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据此推测它应该是一种(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