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298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

 

备课簿

 

班别六年

(2)班

科目数学科

任课老师XXX

 

2009至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

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

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4、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周 别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1

2.21~2.27

一、圆柱和圆锥1、面的旋转2、圆柱的表面积

3

2

2.28~3.6

3、圆柱的体积

4

3

3.7~3.13

4、圆锥的体积

4

4

3.14~3.20

5、练习一单元测试

4

5

3.21~3.27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变化的量2、正比例

4

6

3.28~4.3

3、画一画4、反比例

(一)

4

7

4.4~4.10

4、反比例

(二)5、观察与探究

3

清明节

8

4.11~4.17

6、图形的放缩7、比例尺

4

9

4.18~4.24

8、练习二单元测试

4

10

4.25~5.1

整理与复习期中考试

期中考劳动节

11

5.2~5.8

总复习一、整数1、整数

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3、常见的量

4

12

5.9~5.15

二、数的运算1、运算的意义2、估算

13

5.16~5.22

3、计算与应用4、运算律

4

14

5.23~5.29

三、代数初步1、用字母表示数2、方程

4

15

5.30~6.5

3、正比例、反比例4、探索规律

3

庆六一

16

6.6~6.12

四、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2、线与角

3、平面图形4、立体图形

4

17

6.13~6.19

五、图形与测量、变换、位置六、统计与概率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端午节放假

18

6.20~6.26

毕业测试

19

20

21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

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

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

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

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课时安排:

12课时

  

    

内容

课时数

1、面的旋转

1

2、圆柱的表面积

2

3、圆柱的体积

3

4、圆锥的体积

3

5、练习一

3

 

  课题 1、面的旋转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圆锥的特征。

(P2~5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活动

活动一

如图: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

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

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

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

线动成面

活动三

如图:

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

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

2、介绍:

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

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二、探索新知

1、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

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

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

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3、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

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

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

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

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

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说一说圆柱、圆锥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应用题

 

2、圆柱的表面积

课题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 1课时(总第2 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

(P6~8,试一试)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准备

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

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

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

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四、课堂总结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五、作业布置

 

课题 表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第2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及解决有关问题。

(P8~9)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特别注意弄清物体有几个底面)

五、作业布置

 

3、圆柱的体积

课题  体积的计算  第1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P10~1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准备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右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

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指出:

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

什么叫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

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

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4)讨论并得出结果。

  让学生再讨论:

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小结:

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

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

如果知道d呢?

知道C呢?

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指出:

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

五、作业布置

 

 

课题圆柱的容积     第 2课时(总第 5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体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形水桶一对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提问:

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5分米。

(2)底面直径10厘米,高6厘米。

(3)底面周长6.28分米,高4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引新。

出示圆柱形水桶教具,指出:

这个圆柱水桶能盛水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的容积”。

2.举例练习

(1)出示题目。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读题后解答。

3.小结

求圆柱体的容积可以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去求,但有关长度必须是从里面量得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1)计算时要统一单位。

(2)求圆柱体容器的数据要从里面量。

五、作业布置

 

课题练习课    第 3课时(总第 6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体积(或容积)计算及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2.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

3.算一算下列各圆柱体积。

(1)底面积是35平方厘米,高10厘米。

(2)底面半径5分米,高6分米。

(3)底面直径是80厘米,高15厘米。

(4)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5米。

二、专项练习

1.比较练习

 

2.体积练习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4.圆锥的体积

课题 圆锥的体积 第1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14~15)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

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4、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5、思考: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6、反馈练习

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②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从两个方面谈:

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题练习课第2课时(总第8 课时)

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计算的巩固练习。

(P16~17)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