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482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 精品.docx

最新广东省东莞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粤教版精品

东莞市第一中学2018-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本套试题满分150分。

全卷有24道题,共8页;考试时间为11月3日9:

00—11:

30;答案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请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供给(gěi)曲解(qǔ)寒噤(jìn)荫庇(yìn)

B.辟谣(pì)蓦然(mù)应届(yīng)菜畦(qí)

C.粗犷(guǎng)攻讦(jié)谶语(chèn)慰藉(jiè)

D.弥补(ní)市侩(kuì)沏茶(qī)日晷(guǐ)

2、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笑靥(yè)鳜鱼(jué)鞭笞(chī)觇视(chān)

B.按捺(nà)粘贴(zhān)戛然(jiá)中肯(zhòng)

C.编纂(zuǎn)鸟瞰(kàn)强制(qiǎng)喑哑(yīn)

D.教诲(huǐ)勾当(gòu)抽搐(chù)招徕(lài)

3、选出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跋山涉水,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C.这两篇散文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真是异曲同工。

D.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4、选出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B.一个成年人作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C.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D.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在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之时,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其中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7、下列加点虚词出自课文,请选出其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古人之观看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

B.其故封识具存而余亦悔其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拔剑切而啖之有怠而欲出者

8、选出下列括号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3分)

A.籍吏民,封府库(籍,作动词,登记户籍)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B.除臣洗马(句意为:

李密被皇上免除官职)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C.将军战河北(河,泛指陆地上所有较大的水流河)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隧,用如动词,挖隧道)

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状语后置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8分)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

迁任武昌太守。

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

①水还之,其它事率多如此。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

江左多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人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至武康,远独设糗②水而已。

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支鹅为别。

彬戏曰:

“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

”。

高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期年,迁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渊朗为桂州,缘道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

注释:

提②糗:

干粮

仇雠:

仇人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盛夏远患水温B.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C.远性耿介,无私曲D.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此予之所得也

B.近代未之有也姜氏何厌之有

C.所过若营家焉姜氏欲之,焉辟害?

D.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邠人偷嗜暴恶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远“清公”的一组是()(3分)

①不取钱者,则

水还之②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

③好开途巷,修葺墙屋④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⑤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⑥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远任职后顺应时势改变倜傥洒脱的本性,他杜绝交游,厉行节俭,服饰用品简朴破旧,身居水族水乡,每顿饭也仅吃数片干鱼而已。

B.何远坚持清廉的节操:

出钱买百姓的井水,从简接待太守王彬,俸禄分毫不收。

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从不为物欲而改变廉洁之心。

C.何远上任以来,从废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处治盗贼到为民开辟街巷、修治集市等,都能恪尽职守,从而净化了民风,并受到皇上的赏识。

D.何远为人耿直,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与人交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低声下气,因而受到豪强及庸俗之士的嫉恨。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不取钱者,则

水还之,其它事率多如此。

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二题。

(7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

四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五现代文阅读。

(一)必考类阅读。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邸永君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

《博物志》云:

“尧造围棋,丹朱善棋。

”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

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

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18年第七期,略有删改)

1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很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

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围棋的构思设计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象棋的理念则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E.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17、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18、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含意。

(4分)

(二)选考类阅读。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题组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1题。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

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

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

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

月亮呢,它

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住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递进来。

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

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

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

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

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

也络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

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

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

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

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

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

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

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

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稿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

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

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

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

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黑龙江日报》,2018年5月6日版)

19、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0、在半梦半醒之间,有怎样的美景?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出来。

(5分)

21、文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的含意是什么?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6分)

题组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微博正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

“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

”8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

当他8月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

仅8月9日一天,他就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

有媒体说:

“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现在,王凯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万人。

在舟曲泥石流发生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围观”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

尽管微博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

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超级急”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

4月18日至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连续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灾物质,总量超过20吨。

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不超过40岁),92.4%的人上微博。

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调查显示,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

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

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调查显示,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64.9%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

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

他“关注”了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会起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难免真假难辨。

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

”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微博信息海量,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

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

”北京某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

调查显示,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的人“不确定”,20.3%的人觉得“不太可信”。

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

闵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人民网本文有删改)

注:

微博,即微型博客,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9、如何理解“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20、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分)

21、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

(6分)

六语言运用。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2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4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七作文。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平凡”这个概念,常见于生活中,如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生……有人觉得平凡的滋味最浓香,从而甘居平凡;有人觉得平凡属低等档次,因而远离平凡;也有的人认为要想超人,得从平凡做起;也有的人认为人毕竟是人,即使游于九天之上,最终还是应归于平凡……你对“平凡”的看法怎样?

请就你的感想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内容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字数不少于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