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902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梳理教科版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八上教科版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例1: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解析】我国的最低温度出现在漠河,能达到零下52.3℃,最高气温约为45℃左右,从表中可知只有酒精温度计都可以满足各地区的温度条件。

本题考查学生对温度和温度计工作原理的了解。

【答案】C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       

【答案】热胀冷缩 乙 缩口(弯管)

 

知识点二:

熔化与凝固

例2: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解析】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看该物质有无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物质在第4到第8分钟吸热时温度没有变化,所以甲物质是晶体;此时的温度就是它的熔点(凝固点);晶体在温度是熔点和凝固点时,是固液共存的状态,例如在通常情况下,0℃时是冰水共存的。

【答案】甲 80 固液共存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

【答案】D

 

知识点三:

汽化与液化

例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解析】关于物态变化的考查,一直是历年中考中频繁出现的内容。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变化后又处于什么状态;然后再对应找出其变化的名称。

A:

樟脑丸变小,樟脑丸原先是固态,后来变小但却没有变为液态,可知是直接成为了气态。

从固态直接到气态,属于升华现象;B:

雾是小水珠附在尘埃上形成的,是液态的水,太阳出来后看不见了,是变成了气态,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现象;C:

灯丝烧断了,是熔断,由固态到液态,是熔化现象;D:

冰花是固态的水,玻璃窗上原来没有水,可知它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我们常说到的冰花、冰晶、冰粒、雪、霜都是由于凝华而产生的,但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这一点要注意区分开来。

【答案】B

 

[待审][编号_194496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八上教科版

[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物体的表面积、物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要减慢蒸发(人们对蔬菜、水果进行的保鲜,实际上就是减慢其水分的蒸发),可以通过减小表面积、减少空气流动(不通风)和降低温度的方法来实现。

【答案】D

 

[针对练习2]某同学在相同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答案】D

 

知识点四:

升华与凝华

例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身体中更多的热量

【解析】A.钨升华后变成钨蒸气,使钨丝变细,如果钨丝熔化了,则是灯泡烧坏了;B.雾能被看见,实际是细小的水粒,遇到太阳的照射而温度升高,加快了小水粒的蒸发成为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不可见的,这就是雾的“散去”;C.同质量同温度的水蒸气比水的加热效果更好,就是多了个液化放热的过程,相同的情况比如同条件下的冰比水的冷却效果要更好;D.蒸发过程要吸热,人凉爽不是因为汗液带走了热量,而是蒸发过程中被吸收了。

【答案】B

 

[针对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解析】四个选项所涉及的物质,都是水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

雾: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露: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冰:

水遇冷凝固而成;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D

 

知识点五:

自然界的水

例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农业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

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6,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46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

如下图中,是两种农业节水灌溉的方式。

你认为        更节水,理由是              。

【解析】这两种灌溉方式比传统的浇灌都要省水,但甲与乙相比较,甲更省水。

甲方式中,地表用薄膜覆盖,减小了水的蒸发,所以更节水。

【答案】甲 甲方式减小了水的蒸发

 

[针对练习]如图是寒冷的雪后,在植物上形成的冰柱和冰淞,请说出这两种现象中所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

【答案】熔化凝固

 

提分技巧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

45分钟)

1.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成为他们重要的水资源,如图所示是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的情景,露水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热。

2.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能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

3.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华的是      ,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4.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

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        。

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6.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晴天在地上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7.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

℃,最低气温可达

℃,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   )

A.酒精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寒暑表               D.都可以

8.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

A.油烹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则保持不变

9.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操作比较(   )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10.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同样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将(   )

A.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开始沸腾

C.不可能达到沸点,且不能沸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多选)萘的熔点是80.5℃,则萘在80.5℃时的状态可能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固态、液态、气态共存

1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为珍贵,我国的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             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是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13.医生测量患者甲的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停留在38℃,接着他用这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患者乙的体温。

如乙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7℃,则体温计的读数是       。

14.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蒙上浅浅的一层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        现象,出现钨蒸气,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发生       的缘故。

15.当水壶的水被烧开后,在壶盖小孔上方的一定高度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为什么?

1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使用温度计时有两处错误,它们分别是:

(1)                     

(2)                     

17.在每分钟供热不变的情况下,给温度是

℃的某物质加热,测得数据记录于表中,请在图中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0

0

0

0

0

0

0

19

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物质在第8min处于     态,这种物质是         。

18.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所需步骤如下,则正确的实验排序是(   )

①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 

②选取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③估计被测水的温度的高低

④取出温度计

⑤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A.③②①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①④⑤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1)某同学检查记录数据后发现,在某一次记录中有明显的错误,这个错误是(   )

A.第6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低

B.第11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高

C.第12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低

D.第13min时,记录的温度明显偏高

(2)从记录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②水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保持         。

 

 

试题答案

1.液化 放

[解析]露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汇聚而成的液态水,这一过程需要放热。

2.汽化 降低

[解析]水雾是液态的小水珠,在空气中汽化蒸发成气态水,因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可以降温。

3.霜、雪  露、雨

[解析]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而形成的;露、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4.升华 蒸发

[解析]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液化成固态或液态的水,形成降雨;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5.B

[解析]“冰花”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雾”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两者都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一侧,即玻璃窗的内表面。

6.D

[解析]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是汽化吸热,晒小麦也是汽化吸热,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升华吸热,“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7.A    

[解析]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8.C    

[解析]油的沸点高于100℃

9.C    

[解析]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用“急火”只能使汽化过程加快,但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10.A

[解析]水沸腾时要吸热,但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的水中吸热,因为二者温度相等,故不能沸腾。

11.ABC     

[解析]晶体在达到熔点时,其物质呈现固、液态共存状态。

12.喷灌;渗漏;蒸发

13.38℃

[解析]体温计不甩,如果所测温度低于原来温度,体温计读数还是原来温度。

14.升华;凝华

15.靠近壶盖小孔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离小孔较高的地方温度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水珠,即出现“白气”。

16.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和容器壁

(2)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17.0℃;6;液;冰

18.A

19.

(1)C  

(2)①98℃  ②吸;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