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7972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docx

初二物理第三次课资料

1.一个人在远处用望远镜注视山坡上的木工以每秒1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多远?

2.某人在一山谷时,用力拍了一下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s,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宽度大约是多少m?

八年级物理复习第三章光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

4.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不可见光包括有:

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8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认为是3×108米/秒。

8.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9.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0.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1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1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14.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应用有:

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

15.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的应用有: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

二、举例: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B.4mC.5mD.6m

6、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D.白光是单色光

7、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8、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9、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

30B.2:

30

C.6:

15D.12:

15

10.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闪电后打雷

11.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2、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像到镜子的距离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m。

13、“双江塔影”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芜湖十景”。

从中山桥上向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

“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所形成的(选填“实像”“虚像”)。

14、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5、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主人在迎面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里利用了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倍.

16、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

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17、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

呈色,裙子呈色.

18、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9、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

20、如图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反射角。

21、如图7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2、如图8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

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2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9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24、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5、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26、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小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

 

(2)实验前,陈祥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

像,你能帮他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

请写出你的方法。

 

27、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

如图A,改变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

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

如图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光线,实验结论是:

 

28、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

八年级物理复习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折射角为零。

3.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4.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5.光心:

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

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

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就叫焦点。

用F表示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距

(v)

应   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像、物位置

无穷远

一 点

异侧

v=f

利用太阳光测透镜焦距(f=v)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或眼睛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或测焦距(f=v/2、f=u/2)

f<u<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幻灯机或放映机

u=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平行光源

或测焦距(f=u)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v>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作图:

1.无穷远2.u>2f

 

3.u=2f4.f<u<2f

 

5.u=f6.u<f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2、举例:

1.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

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3.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选)()

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5.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幻灯机

C.放大镜D.潜望镜

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处。

8.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6cm。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

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0.我们通过实验,可以知道:

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__处,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位于____________处。

11.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

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12.如图,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13.请你在图3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14.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15.①将左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②如右图所示,S点为潜水员眼睛所在的位置,a和b两点是岸上的灯泡和潜水员看到的灯泡的像的位置,试通过补全光路的方法判断并指出a和b两点哪个点是实际灯泡的位置。

 

1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写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1)

(2)

17.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图5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题:

眼睛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

B

C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阅读上文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所看到的像是______的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___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_________处最为合适.

19.现有一块透镜,不用手摸,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来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

方法二: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出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

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

A.凸透镜B.凹透镜

C.凸面镜D.凹面镜

21.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的凸透镜。

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

则可判断,_______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

(选填“甲”、“乙”或“丙”)

透镜

直径

焦距

5cm

30cm

4cm

10cm

凸透镜

像的性质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2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

小华面临的问题是:

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华应当选用甲透镜还是乙透镜会比较好呢?

如果他选用另一个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

23.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图5所示,请你认真读图后回答:

(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cm..

(2)当物距是13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3)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24.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 

A. 240m B. 480m  C. 680m  D. 1020m

25.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 

A. 没有黑点的像 B. 一片漆黑 

C. 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 D. 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

26:

物理证明

=

+

(凸透镜成像):

如图,实物AB发出的平行与主光轴的光过焦点F2与过透镜中心的光交与点E

  则DE为实像,BO为物距u,DO为像距v

  由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到BO:

OD=AB:

DE

  CO:

DE=OF2:

F2D

  又由矩形ABOC可以得到AB=CO

  所以OF2:

F2D= AB:

DE= BO:

OD

  即f:

(v-f)=u:

v

  uv-uf=vf(交叉相乘)

  uv=uf+vf

  

=

+

(两边同时除以fu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