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108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50.docx

最新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50

语文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50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你班开展“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本周五下午举行班级活动,小华同学代表班委拟写了一则邀请函,想邀请语文组王老师担任活动评委。

邀请函格式和内容有三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本周五下午九

(1)班将开展“风流人物诗歌朗诵会”活动,邀请您担任评委,届时请您务必光临指导!

   此致

敬礼!

2019年1月20日

(1)班班委

①邀请函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________。

②邀请函中________和________交代不具体,应交代清楚。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________。

(2)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爱国思想的一项是(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为了对“风流人物”的内涵有更准确的了解,班级在家长和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风流人物”内涵认可度调查统计表

英雄人物

科技工作者

娱乐明星

家长

45%

50%

5%

学生

35%

15%

50%

仔细分析上表,从中概括出两条信息。

(不得出现数字)

【答案】

(1)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2)D

(3)①家长、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英雄人物”认可度都比较高。

②家长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高,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低;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低,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高。

【解析】【分析】

(1)①应用文一般都是先署名再写日期,这里恰好把两者写反了。

②这份邀请函只说是“本周五下午举行班级活动”,但具体的时间不清楚,应有具体的时间,如本周五下午一点半。

另外,也没有具体的地点,王老师来了之后到哪去参加活动呢,因此要加上具体的地点。

③“务必”是命令的语气,说话不得体,应该用恭敬的语气。

应改为:

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2)ABC都表达了爱国思想,而D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认真观察““风流人物”内涵认可度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家长对英雄人物、科技工作者、娱乐明星内涵认可度分别为:

45%、50%、5%;而学生对英雄人物、科技工作者、娱乐明星内涵认可度分别为:

35%、15%、50%;由此看出家长、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英雄人物”认可度都比较高;家长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高,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低;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低,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高。

故答案为:

⑴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具体时间 地点

届时请您光临指导

⑵D

⑶①家长、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英雄人物”认可度都比较高。

②家长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高,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低;学生在理解“风流人物”的内涵中对“科技工作者”认可度比较低,对“娱乐明星”认可度比较高。

【点评】⑴本题考查修改应用文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修改应用文应从格式、标点、语言等方面进行辨析和修改。

⑵本题考查理解名句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平时的积累选择即可。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

“根据这两三年我在文学院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

如果问学生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读盗墓、心灵鸡汤类、漫画类图书的却越来越多。

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2018年当当网年度畅销榜前三名全被大冰和张嘉佳包揽。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

(2)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也将在这一天举行“经典阅读”文化节。

现向全校征集活动宣传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

(3)为材料三的漫画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答案】

(1)大多数学生很少阅读或不读经典名著,而喜欢读休闲类图书。

(2)阅读文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3)示例一:

标题:

圆梦之旅;含义:

画面中,两人乘坐以阅读书籍为帆的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示例二:

标题:

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

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是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

示例三:

标题:

导航;含义:

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解析】【分析】

(1)材料一,根据过常宝公布的数字可知大多数学生很少阅读经典名著。

材料二,根据大学图书馆名著的出借率和读盗墓、心灵鸡汤类、没画类图书的越来越多可看出喜欢读休闲类图书的多,阅读名著的少。

(2)围绕“经典阅读”的主题,语言要有号召力。

(3)首先根据漫画画面主要内容概括标题,然后结合漫画标题、画面文字并联系社会现实分析寓意。

漫画中的“以阅读书籍为祝的船”是答题关键点。

故答案为:

⑴大多数学生很少阅读或不读经典名著,而喜欢读休闲类图书。

⑵阅读文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⑶示例一:

标题:

圆梦之旅;含义:

画面中,两人乘坐以阅读书籍为帆的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示例二:

标题:

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

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是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

示例三:

标题:

导航;含义:

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结合题意,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⑵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活动主题,语句要简练,要有号召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读懂画面内容,解读时要注意结合标题、相关文字和社会现实进行分析。

3.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

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自编一个谜语。

示例:

(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

   ①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

②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③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Ⅰ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上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

Ⅱ上面的新闻稿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第________句,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第________句,应删去“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

(1)C

(2)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①;诵读;比赛;③;通过;让

【解析】【分析】

(1)ABD三项都与“思乡”有关,C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自王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显然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故选C。

(2)根据题目中的“(谜底)陆游”,我们可以根据他是南宋爱国诗人这一点来设计谜面。

我们学过他的爱国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用其中的名句设计谜面:

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3)Ⅰ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

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

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

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

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

解答此题,先看题干,题干已经提示了主体:

古诗词诵读比赛,事件:

比赛结束;再看正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用一个词语概括,“圆满”。

组织答案为:

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Ⅱ第①句缺少与“开展”但词语,在“诵读”后加上“比赛”;第③句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

故答案为:

⑴C

⑵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⑶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①;诵读;比赛;③;通过;让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在明确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感情。

⑵本题考查谜语谜面的拟写,注意结合作者的诗句拟写。

⑶第一问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注意抓住“对象+事件”。

第二问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

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答案】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考生可根据第一句话“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

阅读本则新闻,可知第一句话是导语部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从导语部分提炼总结。

据此填写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点评】考生要在平时掌握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标题的要求,掌握标题与导语间的关系,能够从导语中抓关键词来提炼标题。

5.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问题。

(1)(你说我说说读书)

在讨论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

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

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2)(读图时代学读图)

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仔细观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请描述该图标的寓意:

(3)(文化长廊——名著大家读)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

“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高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________,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性格特点)。

【答案】

(1)①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名著毕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所反映的都是对人性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赞成多读经典名著。

②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反映了现代的流行趋势,富有现在的生活气息。

但有些价值不高的或肤浅的读物,我们没有必要去读。

(2)图形由地球、水滴、手掌三个部分组成。

寓意:

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3)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粗中又细

【解析】【分析】

(1)作答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流行作品”“读经典名著”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无论倾向于哪类人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画面上的内容,包括颜色、线条、文字、图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其象征意义,最后再组织语言整合作答。

本图中的“绿色的圆”象征着地球;“手掌”是指的人类;“一滴水”喻指水源。

整体来看,寓意在于“地球上水资源有限,人类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据此理解作答。

(3)文本选自《水浒传》,其故事情节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其性格特点主要是:

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率直粗犷,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据此填写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①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名著毕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所反映的都是对人性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赞成多读经典名著。

②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反映了现代的流行趋势,富有现在的生活气息。

但有些价值不高的或肤浅的读物,我们没有必要去读。

(2)图形由地球、水滴、手掌三个部分组成。

寓意:

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3)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粗中又细。

【点评】

(1)解答的关键是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积极解读,然后将自己选择的观点结合文本进行阐述。

最后提出的观点要注意难度适中,并与主题密切相关。

(2)分析微标常见的题目要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既括题干要求的微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微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所给的材料,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地名或是人名,即可作答。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自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

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

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西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

仿照划线例句,写出相应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人生重塑的过程。

我读《我与地坛》:

身残志坚的史铁生,选择了坚强,我读《文化苦旅》:

风尘仆仆的余秋雨,选择了思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个选择,一次次阅读,不断完善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答案】

(1)《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2)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

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解析】【分析】

(1)通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

据此概括作答。

(2)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仿照句式“我读……,……的某某,选择了……”,结合名著知识完成即可。

示例:

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选择了乐观。

我读《海底两万里》,勇于探险的尼摩船长,选择了无畏。

故答案为:

⑴《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⑵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

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

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点;

⑵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7.针对下面材料,请你任选角度,对这一事件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答案】略

【解析】【分析】针对不同的人分析评价。

对于刘某:

刘某不顾规则,强行要求停车。

要求没得到满足便辱骂和行动攻击,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其行为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以危险方法致多人死亡,触犯《刑法》。

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性情。

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涉及到公众及个人安全的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激动,更不能做蠢事,不妨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

否则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对于司机:

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司机冉某与乘客争吵、互殴,为个人荣辱不顾全车乘员安危,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规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并涉嫌违法。

作为司机要时刻将行车安全和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遵守交通法规,集中精力,不要分心。

行车过程中如遇乘客无理取闹,要保持冷静,牢记安全驾驶操作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车并报警。

切勿因一时冲动导致车辆失控发生悲剧。

对于乘客:

公交车上,全车人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任事态升级,当灾难来临时,谁都逃不掉。

特定环境下,沉默并不是金,该说不时不说不,该出手时不出手,沉默可能就是陪葬!

乘坐公交、客车外出,要遵守秩序,文明乘车。

发生坐过站等情况,请在下一站下车,切勿提出无理要求。

若遇个别乘客无理取闹、干扰司机安全驾驶,不要做“旁观者”,要联起手来,敢“管闲事”,及时制止闹事人员。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8.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班里组织了一场有关阅读的讨论会,主题是“重塑健康的阅读”。

你们组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一条建议,请你顺着他的思路进行补充,有理有据地对健康阅读分条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求: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③80字左右。

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

首先,我们可以提倡整本书阅读。

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宏观层面的思维水平。

其次,________

最后,________

【答案】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

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

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解析】【分析】面对此类试题,首先在明确观点“健康的阅读”,论证时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

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

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点评】本题为开放题目,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围绕题目中的观点和材料中的表述进行作答。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即可。

9.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也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损毁严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网友也反响强烈,有网友留言如下: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要求有观点,有理由,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战争有罪,艺术无罪。

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不能因为当年英法联军的错误,就对巴黎圣母院遭遇的不幸而幸灾乐祸。

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