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32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docx

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50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班里准备举办名著《红楼梦》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一小组搜集了与《红楼梦》有关的谚语,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①刘姥姥出大观园——________

②贾宝玉的丫鬟——________

③王熙凤害死尤二姐——________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红楼梦〉》。

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

(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

________

栏目二:

________

栏目三:

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评选活动。

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答案】

(1)满载而归;喜(袭)人;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

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

贾宝玉——宝玉挨打。

【解析】【分析】

(1)根据对《红楼梦》歇后语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有很多都可以深入研究,如诗词、菜谱、制药、为官等,可以据此设计栏目名称,如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根据对这部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积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即可,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

(1)①满载而归;②喜(袭)人;③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

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

贾宝玉——宝玉挨打。

【点评】

(1)本题考查积累名著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如果实在没积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分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

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及平时对名著的积累,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积累。

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都要认真阅读,并积累下来,达到学以致用。

 

2.最近,上海某校举办了“孝文化节”。

在盛大的仪式上,800多名学生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发,永作留念。

对这种做法众说纷纭,你怎么看?

并请说明理由。

(40字左右)。

【答案】支持观点。

学校通过盛大的仪式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印象深刻,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解析】【分析】“孝文化节”盛大的仪式上,800多名学生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发,永作留念。

这次活动能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大力推行“孝文化”,应该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机会。

应该是支持的态度,说出留有即可。

故答案为:

支持观点。

学校通过盛大的仪式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印象深刻,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3.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________,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________;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答案】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解析】【分析】分析“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这两个句子,可知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

给(让)之类的介词+你+快乐、美丽等类的形容词+也许是+你的什么。

接下来就是选择话题,可以是事业、可以是个性、可以是特长等。

如让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使你骄傲的也许是你的善良等。

分析“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这个句子,可知这个句子的句式是:

她用她的+身体等名词+为你做什么。

如她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

(她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等。

故答案为:

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

①话题:

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②修辞:

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③句式:

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④内容:

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4.根据语意,完成任务。

浙一医院王医生怀疑奶奶颅内病变,可能有生命危险,建议奶奶住院,作进一步检查。

请你给爷爷发一条短信,委婉地告诉奶奶的病情。

要求称呼得当,内容合适,语言得体。

【答案】爷爷,医生说奶奶需要住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请您不要太担心。

【解析】【分析】要委婉转述病情,不能直接说出“颅内病变,可能有生命危险”,另外还要有安慰爷爷的话。

如:

爷爷,奶奶血压有点高,大夫要用仪器做检查,看病的人太多,今天我们陪奶奶留院等候,等看完病就回去,请您不要太担心,你老照顾好自己。

故答案为:

爷爷,医生说奶奶需要住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请您不要太担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信息交代清楚,观点明确,语言简洁,语气委婉。

发短信时应做到有称呼,有礼貌,语言得体。

5.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阅读材料,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的内容。

【材料】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

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

半信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

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

等她意识到被骗时,后悔不已。

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存钱。

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

【答案】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

根据材料一末句“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可概括为:

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里痛苦。

故答案为:

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6.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6月12日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落幕,来自全省21个市的36名选手参加了复赛与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产生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

   决赛选手来自21个市各地各条战线,以精彩的故事浓墨重彩地歌颂了改革开放、创办和发展特区的伟大成就,塑造并赞美了时代大潮当中的弄潮儿、时代精英与劳动骄子们的群像,展现了广东人民在新时代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1)标题:

________

(2)理由:

________

【答案】

(1)“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

(2)突出活动主题及结果。

【解析】【分析】

(1)本题可分析压缩导语“‘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6月12日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落幕”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是活动的主题,“故事大赛”是活动的形式(类型),“决赛”是比赛的阶段,“落幕”是结果。

所以用“‘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作为文章的标题适当。

故答案为:

⑴“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

⑵突出活动主题及结果。

【点评】⑴做本题时,注意标题的制作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准确、规范为原则,因稿而异、因版而异,尤其注意不能随意简缩;

⑵标题的概述要简明、扼要,准确概括内容、精神和实质。

理由要抓住新闻的导语,提取关键词概述。

7.请你参加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书写孝心)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个表现孝心的故事。

________

(活动二:

体会孝心)请默写一句表现孝道的名句。

________

(活动三:

补充对联)请你补充下面一则对联,体现孝的主题

上联:

父母鸿恩四季在

下联:

________

【答案】示例:

扇枕温衾的故事;示例:

生前厚养为厚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示例:

儿女孝顺三春晖

【解析】【分析】

(1)关于孝心的故事很多,如,鹿乳奉亲、黄香温席、弃官奉亲等等。

(2)孝道名言警句:

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②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李纲

③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伯罗索

④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⑤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

(3)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

如,儿女孝顺三春晖;儿女报答三春晖。

故答案为:

示例:

扇枕温衾的故事

示例:

生前厚养为厚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示例:

儿女孝顺三春晖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答,要注一平时的积累,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

8.好久没见的宝贝孙子说想要“佩奇”,这可把留守老人李玉宝难倒了。

啥是佩奇?

几经折腾,他终于知道,佩奇是只红色的小猪,长得跟鼓风机很像。

于是,他自己动手,用鼓风机做出了史上最“硬核”的小猪佩奇。

你觉得他做得像佩奇吗?

请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不少于80字)

【答案】我觉得像佩奇。

李爷爷用鼓风机的机身做佩奇的圆脸,外壳上圆形凸起正好像佩奇笑的模样,出风口是佩奇长而圆的鼻子,头上还有两个直立的不大的耳朵,两个螺孔大小不一,让佩奇的眼睛多了一点俏皮,最重要的是“硬核的佩奇”背后的爱,给人温暖。

【解析】【分析】考查观点看法的表达。

同意或不同意均可,此题侧重与同意,理由要能结合图画内容,合理阐述即可。

鼓风机像佩奇的脸,都是圆圆的,出风口恰似佩奇长而圆的鼻子,两个直立的个螺孔好似佩奇的耳朵,制作此物包含着爷爷对孙子的爱。

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

我觉得像佩奇。

李爷爷用鼓风机的机身做佩奇的圆脸,外壳上圆形凸起正好像佩奇笑的模样,出风口是佩奇长而圆的鼻子,头上还有两个直立的不大的耳朵,两个螺孔大小不一,让佩奇的眼睛多了一点俏皮,最重要的是“硬核的佩奇”背后的爱,给人温暖。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此类题的答题要求和入手角度。

做此题首先要观察主体画面,注意画面的主要要素及其特征;其次要分析图画内容,内容要具体,最后要主要语言的生动、连贯、简洁及字数的限制。

9.太原地铁2号线即将建成通车,届时太原将成为华北地区第4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请你根据下图给农村来的爷爷奶奶讲解乘坐地铁的流程。

(80字左右)

【答案】爷爷奶奶,乘坐地铁不复杂,进入地铁站后,先过安检。

如果安检不通过,需接受处理后再通过。

通过安检后买票,然后从进站口进站乘坐地铁。

如果有一卡通,就直接刷卡进站。

刷卡失败,需要进行失败处理,处理好再进站。

到时我陪你们坐两次地铁就记住了。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爷爷奶奶);其次依据题目给出的“乘坐地铁的流程图”依次从进入地铁站后——安检——买票或刷卡几个方面介绍,并说明应该注意的事项。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爷爷奶奶,乘坐地铁不复杂,进入地铁站后,先过安检。

如果安检不通过,需接受处理后再通过。

通过安检后买票,然后从进站口进站乘坐地铁。

如果有一卡通,就直接刷卡进站。

刷卡失败,需要进行失败处理,处理好再进站。

到时我陪你们坐两次地铁就记住了。

【点评】本题是语言表达题,考生要读懂图表,理清思路,按照题干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

在表达时要语言要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10.下面是校园广播站播出的“你说我说”节目预告。

请你仔细阅读,围绕讨论话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

100字左右。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其中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这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关闭校园小卖部,让未成年人远离高盐、高糖、高脂的“垃圾食品”。

对这项规定,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

下一期的“你说我说”节目将围绕“校园小卖部是否应该关闭”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我们将选取部分优秀稿件,在节目中进行播出分享。

【答案】示例1:

我认为校园小卖部应该关闭。

因为有些同学经常在小卖部购买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火腿肠等高盐、高糖、高脂食品作为零食,其至以泡面当正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而且小卖部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所以,关闭校园小卖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示例2:

我认为校园小卖部不应该关闭。

因为小卖部不仅售卖食品,还售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一旦关闭,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至于小卖部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监管的方式来妥善解决。

对小卖部不能一禁了之。

【解析】【分析】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目的是通过关闭校园小卖部,让未成年人远离高盐、高糖、高脂的“垃圾食品”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闭校园小卖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小卖部售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一旦关闭,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回答校园小卖部应该不应该关闭,说出有根据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

我认为校园小卖部应该关闭。

因为有些同学经常在小卖部购买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火腿肠等高盐、高糖、高脂食品作为零食,其至以泡面当正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而且小卖部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

所以,关闭校园小卖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示例2:

我认为校园小卖部不应该关闭。

因为小卖部不仅售卖食品,还售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一旦关闭,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

至于小卖部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监管的方式来妥善解决。

对小卖部不能一禁了之。

【点评】本题考查围绕话题表达观点。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11.2019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依然备受追捧。

美食引发民族情感共鸣,它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

学校拟开展“赏美食,品文化”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

赏美食,写汉字

请在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食”字的笔画。

(2)活动二:

赏美食,巧命名

中国菜往往依据食材形象和名称来命名,寄托着美好的祝福。

比如:

我们平时吃的炒玉米粒这盘菜就称为“金玉满堂”。

今天,妈妈用汤圆、红枣、鲜百合为家人制作了一道美味,请你给它取个表达祝福的名字,并说说你取名的理由。

菜名:

________

理由;________

(3)活动三:

赏美食,探究竟

根据下面材料,写出中国菜肴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中国菜看美食所取的原料(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材料二:

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

(4)活动四:

赏美食,品民俗

佳节品尝美味佳肴,实为一乐,既享用了各种时令食品,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请结合下面材料,用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端午佳节的习俗,不超过50字。

“端阳节,正为嘴头忙,香粽剥开三面绿,浓茶斟得一杯黄,两碟白洋糖。

【答案】

(1)

(2)示例:

合家团圆;百合有合家的意思,汤圆和红枣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可寓意团圆。

(3)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根据“食”字的笔画,依次写出即可。

分别是:

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2)要求学生根据这道菜的配料的寓意写出菜名并写出理由即可。

如:

“百合暗含合家之意”和“汤圆是圆形和红枣是椭圆形的”放在一起有“团团圆圆之意”。

故“汤圆、红枣、鲜百合”放在一起,可拟名为“合家团圆”。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菜肴的特点、结合“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得出:

选材多样。

结合“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得出:

讲究较多。

结合“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得出:

可知刀工精细,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析端午节的习俗。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结合“香粽剥开三面绿”得出:

端午节有吃粽子;结合“一杯黄”得出:

喝雄黄酒;结合“两碟白洋糖”得出:

吃白糖。

然后用说明性的文字依次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

⑴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⑵示例:

合家团圆;百合有合家的意思,汤圆和红枣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可寓意团圆。

⑶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⑷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考生要按照其笔顺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菜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准确概括,理由合理。

⑶本题考查卡死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意,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仔细进行分析,结合关键语句获词语进行概括。

12.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两个句子。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王维,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杜甫,你懂得了什么叫忧民情结;读陆游,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解析】【分析】抓住前例句“读王维,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

句式结构为“读……你懂得了什么叫……”。

内容上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且要与前例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如:

读李白,你懂得了什么是浪漫奔放;读李清照,你懂得了什么是儿女柔情。

故答案为:

读杜甫,你懂得了什么叫忧民情结;读陆游,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

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13.创意绘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黑板上给的六个图形拼成一幅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请你仿照图一的介绍示例,对图二进行介绍。

图一的介绍:

我这幅画的名字是“青山绿水”。

艳阳高照下,葱郁的山林,澄澈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

愿每个人都自觉爱护环境,美化家园,让地球永远山青水绿。

【答案】示例一:

我这幅画的名字叫“盼归”。

孤独的留守儿童,望着月亮,思念在异乡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早一天回家。

愿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爱和温暖。

示例二:

我这幅画的名字是“亭沐月色”。

一轮圆月悬在天幕一角,月光澄澈,园中的攒珠叠檐亭正沐浴着如水月色,看到如此美景,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澄澈了。

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建筑,体悟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与美。

【解析】【分析】仔细阅读图一的介绍,由此可知答案包含的要素:

作品的名称、寓意。

然后发挥想象,理解图二中各元素的意义,组织语言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我这幅画的名字叫“盼归”。

孤独的留守儿童,望着月亮,思念在异乡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早一天回家。

愿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爱和温暖。

示例二:

我这幅画的名字是“亭沐月色”。

一轮圆月悬在天幕一角,月光澄澈,园中的攒珠叠檐亭正沐浴着如水月色,看到如此美景,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澄澈了。

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建筑,体悟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与美。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

画面组成要素。

思:

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14.下图中,你的两位同学正在构思小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他们此时的情态。

不超过60字。

【答案】两个同学都身体前倾,睁大双眼,紧皱眉头,冥思苦想。

一人手拿铅笔,欲写又止;另一人左手托腮,陷入沉思。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观察人物的神态姿态、动作、眼睛、眉毛的神情等。

比如:

身体前倾,睁大双眼,紧皱眉头,冥思苦想等细节。

故答案为:

两个同学都身体前倾,睁大双眼,紧皱眉头,冥思苦想。

一人手拿铅笔,欲写又止;另一人左手托腮,陷入沉思。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仔细的观察,因为图片上画的是两个人物正在构思小诗的情景,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姿态、动作。

然后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15.班级正在开展“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辩)2018年的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建议学生带课外书进校阅读。

如何看待“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

(2)(故事链接)右图与一则古人学习的故事有关,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

 

________

(3)(撰写对联)结合两则材料,将下面的一副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

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①课外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②课外阅读能加深我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所以,应提倡中学生带课外书到校。

示例二:

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不利于正常学习生活的开展。

①中学生分辨力不强,沉迷不良书籍会危害身心健康;②沉迷课外阅读会耽误学习。

所以应禁止学生带课外书到校。

(2)晋代时,孙康家贫,晚上买不起灯油看书,他来到屋外就着地上映出的雪光,看起书来,长期不懈,后来成为饱学之士。

(3)立志读尽人间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