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126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docx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

  摘要:

弱差生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化这个群体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材的关键。

本文通过学校、家庭、弱差生自己三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了弱差生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弱差生的心理症结表征:

自卑,感情脆弱,焦虑,易怒,懒惰,好说谎和逆反等七大特征。

提出了通过转化评价机制,走进其内心世界,利用集体归属感,抓住转化时机,改变不良学习生活习惯五大方式来转化弱差生的策略。

  关键词:

弱差生心理问题探析解决对策

  

  1弱差生的涵义及其来源

  

  1.1弱差生的涵义

  弱差生,一般是指学习水平低下,学习成绩差,道德纪律观念薄弱,有经常性的不良表现,所以又称“双差生”。

在学校里,这是个令教师头疼的群体。

  1.2弱差生的形成因素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认知一致的需要,当个体的观念与观念之间、观念与行动之间是一致的,则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反之,若个体内部出相互矛盾的观念与行为,则会带来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这种认知矛盾会推动个体去作出努力,以消除矛盾,恢复心理平衡。

经调查分析弱差生

  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形成:

  

(1)学校因素

  虽说素质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客观存在的。

而应试教育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相当一部人由于无法适应这种游戏规则,从而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成长,成绩成了衡量学生能否成材的唯一标准,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在靠成绩排队的游戏中成了配角,“学校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在有意无意间把学生拒之门外,成为差生。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小的细胞单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其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功能仅次于学校。

但是以下几种类型的家庭是造成孩子成为弱差生的主要原因:

  ①放任自流的家庭。

这类家庭没有在孩子的成长是花太多的精力,对孩子的学习抱一种漠视的态度。

要么只顾挣钱,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忽视孩子心灵上的需要。

与之相应的另一类家庭是成天忙于生计,要本无暇过问子女的学习、生活,任其自生自灭。

  ②过度溺爱型。

这类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好,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对孩子的千依百顺,过分关爱,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从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③单亲家庭。

这类孩子一般都经历过家庭暴力,幼小的心灵受到过创伤,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人格缺陷,心灵有可能被扭曲,对社会没有一种健康的认识,最终人生观世界观产生畸变,也成为了弱差生。

  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家庭。

这类家庭对孩子过分苛求,揠苗助长,无视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心灵的需求,反而促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成为了弱差生。

  (3)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部分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诸如懒惰,浪费时间,得过且过,害怕失败等等的坏习惯。

学习成绩不好于是就混日子,破罐子破摔,整天无所事实,成为弱差生的主体。

  

  2弱差生心理现象的表征

  

  2.1自卑

  相当一部分弱差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绩好的学生不管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处处受人青睐,受人尊敬,还可以享受这样那样的优越待遇。

而弱差生由于成绩差,其它才能就被忽视掉了,无法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没有成就感,于是感到处处技不如人,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自尊心被有意无意的伤害,会加重这种自卑心理,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

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弱差生虽然成天嘻嘻哈哈,处处想出风头,但是他们的内心其实是相当苦闷的,正是由于有一种自卑心郁积于心,无法得到教师、同学和社会的认可,无法获得成就感,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2.2感情脆弱

  相当一部分弱差生,由于自尊心经常受到打击,和成绩单好的同学比起来,觉得处处不如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很快就会放弃。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茫然无助,很多弱差生就将希望寄托在运气上,受到打击就一蹶不振。

  2.3焦虑

  弱差生内心往往有一种不踏实、不安全的感觉,由于做事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赞许,于在做完事情,或正在做事情时,心理都有一种无法稳定的感觉。

一遇到问题心里就会烦燥不安,完全无法平心静气的思考对策,于是做起事情来无法坚持下去,往往半途而废。

  2.4易怒

  弱差生由于不能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又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因而一和同学、教师有点矛盾,往往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易冲动,更甚至又会干出冒犯教师和同学的事情。

  2.5懒惰

  惰性可能是弱差生的通病,比如弱差生往往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有的人是想完成,但不能独立完成,于是就找这那样的借口。

这类人喜欢将理由归结为客观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

很多时候自身的惰性其实是说明问题最好的理由。

  2.6好说谎

  相当一部分弱差生都有说谎的习惯,这些人虽自卑,但是自尊心相当强,不喜欢在另人面前展露自己的缺点,于是处处掩饰,欺骗教师、同学和家长。

  2.7逆反

  逆反心理是一种自发的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弱差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和尤为突出。

由于教育不得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弱差生逆反的心理,他们可以处处和教师、家长对着干。

他们总是得不到认可,久而久之可能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一种仇恨心理,于是形成一种反叛形象。

  

  3弱差生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积极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机制

  传统的应试的观念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学习成绩只是构成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比如说弱差生,其它方面可能还是有突出的优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偏见,善于发现这些弱差生的闪光点。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情商和机遇等等因素。

  研究表明,差生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

50%(的学生在言语、数理和思维能力上处于中等水平,)78%(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处于中等水平,65%(的学生的记忆空间、操作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5%(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弱差生如果是受到适当的鼓励,在某些方面受到重视,是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的。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蔽端之一就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无法有效的训练学生的特长。

我们说世上有七十二行,行行都会出状员。

通过学习成绩获得进一步的深造只是其一个方面。

在对待成绩不好的弱差生,教师应该根据其兴趣、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只要弱差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某一方面受到了重视,相信会反过来促进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3.2走进弱差生的世界

  弱差生作为学校和班级里边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很少受到重视的(指的是积极方面的重视),教师在看待他们时多是以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

而根据而我们的调查表明,弱差生最喜欢的教师是不带偏见的教师。

弱差生希望教师不要因为学习成绩差就将他们一棍子打死,希望教师对他们更多的关心。

  不可否认,在对待弱差生的问题上,一部分的教师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这种方式虽说换来了弱差生暂时的顺伏,但是不能够使他们从心底里服气。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放下威严的架子,不要给弱差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敢于走进弱差生的内心世界,能主动的和他们交心,平等地和他们交流,体会他们内心中真实的感觉,适当地给以鼓励和鞭策。

  3.3努力将弱差生纳入班集体,使其产生集体归属感

  不应该让弱差生成为班级里边的下层阶级,要通过各种活动,各种方式。

将其纳入班集体之中,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产生归属感。

多给弱差生以表现的机会,弱差生虽然成绩不好,但其它方面可能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适当地向他们倾斜,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之外的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

还可能通过其它的一些方式,比如组织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开设这方面的讲座,从横向和纵向上去激发弱差生取得进步。

  3.4抓住转化时机,根除弱差生定位

  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弱差生这一群体,发掘其转化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迅速根除其弱差生的定位。

一般说来转化的时机有以下几种:

  ①闪光点。

虽然弱差生一般在学习和品行上表现不足,但偶尔也会有显现出来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教师就应该以此为契机,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以此满足他们渴望被尊重的心灵需求。

  ②兴趣点。

当弱差生产生对某项事物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时,其内心世界总是很活跃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施加影响。

  ③动情点。

利用弱差生兴奋激动的时刻施加动情点,及时关心、安慰、鼓励将增强转差效果。

  ④求异点。

差生常有逆反心理,喜欢处处标新立异,此时正是其思想活跃的时机,教师可以把握时机进行教育。

  ⑤利益点。

弱差生在犯错时,特别是损人利己之时,教师若能使其大胆承认错误,决心改正错误。

学生会为教师的真诚所感动,产生积极的行为。

  ⑥荣誉点。

弱差生在受到表扬和批评时心理状况变化很快,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加以引导。

  3.5实施分层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弱差生和优等生一样的要求,弱差生永远是个失败者,必定要产生横坚横心理。

要纠正这种心理,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

  通常一个班集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优生、中等生和弱差生。

但是在同样的一个班集体中教师不可面面俱到,造成的结果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

”我们说最好的教学时机是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弱差生地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给弱差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能太低,也不太高,在其能力范围内努力就能达到为宜。

  3.6培养弱差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生活技能

  要从根本上转变差生就必须改变其学习生活上的不良习惯。

当然改变其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只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长抓共管,共同促进其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

  要转变其学习生活习惯不能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说教太多反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不如人家并不是智力比别人低,而是学习生活的习惯不好造成的。

  

  4结语

  

  孔子在两千多年就说过对学生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弱差生的存在,是令人心痛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

“我深信,男女孩子们所以成为违法者或‘不正常人’,都是由于受了‘违法的’和‘不正常’的教育的缘故。

正常的教育,积极的教育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教育,能很快地使儿童集体变成完全正常的集体。

任何天生的犯过失的人,任何天性的不良性格,是绝对没有的。

  走近弱差生,关注弱差生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要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要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不能放弃弱差生。

通过实践表明弱差生是可以转化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弱差生如果在学生生涯内遇到了一位好教师,他是可以成材的。

  

  参考文献:

  [1]高小林.论差生的心理动因及其教育转化[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9):

62.

  [2]吕晓虹.对中小学生厌学问题解析[J].教育评论,1989,

(2).

  [3]刘克新.浅淡差生的逆反心理及教育[J].荆州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4):

79.

  [4]胡兴宏,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因探索[J].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5]殷志平.差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初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6):

47.

  [6]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