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会考 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255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生物会考 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会考 苦.docx

《生物会考 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会考 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会考 苦.docx

生物会考苦

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与发展

第八单元键康地生活

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考点扫描:

章节

考点

第1章《认识生物》

1-1《生物的特征》

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2章《了解生物圈》

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能够依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了解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理解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6.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

7.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8.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9.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1.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知识网络: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呼吸时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落叶);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病毒除外)。

明确调查目的

一般过程选择材料用具

调查和归类

调查方法步骤:

选择范围→分组→设计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注意事项:

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保护生物、注意安全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生物的归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捕食关系

种间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寄生关系

种内关系:

包括种类斗争、种内合作

概念: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

对照实验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探究实验变量:

一组实验中那个唯一不同的条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适应、影响

生物环境

影响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主要是动物(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某些动物(分解有机物)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交织呈网状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以海平面为准,上下各10千米的范围

岩石圈的表面

草原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受人控制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突破点拨:

本单元主要考查《第一章认识生物》中的知识点是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现象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设置对照实验的能力,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等。

本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物圈的范围及其统一性等。

考查形式主要是:

给出某个生态系统模式图解、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作用,能够正确识别食物链,解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等知识点。

考点解读:

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

2.生物能。

绝大多数生物呼吸时需要吸入、呼出。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小叶遇触合拢。

5.生物能长大并繁殖后代,即和。

6.生物既像自己的双亲、但又不完全像,即具有和的特性;

7.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考点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为了更好的认识周围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环境,可以采取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2.调查时要明确调查和调查,并制定合理的调查。

有时调查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

【答案】1.调查2.目的对象方案样本如实整理分析统计

考点3.生物归类方法及其意义

按照特点,将生物分为、和三大类;也可以按照,将生物划分为和等;还可以按照,将生物分为、、、等。

考点4.水、温度、空气和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

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它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

2.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靠近水源处才出现绿洲,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高山上的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处,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处,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深海处几乎没有植物分布,说明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考点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生物能环境,也能和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如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不同环境中的蛙具有与环境相近的体色)、(某些长有毒毛的蛾类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如竹节虫)等。

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度时才出汗,沙漠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这些都是对沙漠缺水的。

生物对环境的如:

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2、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生态因素分为(如: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影响生物。

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答案】1、适应,影响、改变。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适应。

影响。

2、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考点6.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能够通过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不能自己制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细菌和真菌能将分解成简单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如阳光、空气、水等。

3.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有之称。

湿地有之称。

考点7.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3.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和流动的。

是往复循环的,而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

这是因为有毒物质难以、无法排出。

考点8.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该限度,会被破坏。

考点9.生物圈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__,是所有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_的大部和_____________的表面。

3.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______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之称。

(2)______生态系统:

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大多穴居。

(3)______生态系统:

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4)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池塘、湖泊等。

(5)______生态系统:

有“地球之肾”之称。

(6)______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体,人工生态系统,易破坏。

(7)______生态系统: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对其它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答案】1.生态系统生物2.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3.

(1)森林

(2)草原(3)海洋(5)湿地(6)农田(7)城市

考点10.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意义和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1)提出

(2)作出(3)制定(4)实施(5)得出(6)表达和交流。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其中有变量的是组,无变量的是______组,且只有_______个变量。

 

●典型题例:

()1.(2014•广东)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

物的是

 A.孔子鸟化石B.珊瑚C.钟乳石D.石头上的青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具有生命。

另外,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形成的,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

答案:

D

()2.(2015·广东)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A.母鸡孵卵B.种子萌发成幼苗C.膝跳反射D.排出汗液和尿液

【解析】本题密切联系生活,既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也要求同学们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题目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

C。

()3.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解析】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故A错误;B.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无氧呼吸的生物并不需要吸入氧气。

故B错误;C.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说完全一样的生物并不存在,故C错误;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物的特征。

答案:

D。

()4.下列归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A.小麦、虾、鹰为陆生生物B.玉米、水稻、大豆为农作物

C.猪、鸭、虎为家畜D.螃蟹、紫菜、鸵鸟为水生生物

【解析】虾是水生生物;鸭是家禽,虎不是家畜;鸵鸟是陆生动物。

答案:

B

组别

土壤

光线

温度

鼠妇数量

干燥

阴暗

20℃

10只

湿润

阴暗

20℃

10只

()5.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该同学探究的环境因素是()

A.光照

B.温度

C.土壤成分

D.土壤湿度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区分对照实验中设置单一变量问题,该实验只有土壤湿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故变量是土壤湿度,也就是该题要研究的环境因素。

答案:

D。

()6.(2014•深圳)下列现象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刺状

C.植物根向地生长D.北方森林以针叶林为主

【解析】A体现了葵花的向光性;B是仙人掌对缺水环境的适应;C是植物对重力的反应;D是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答案:

A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通过具体实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大树底下好乘凉”描述的现象是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皮下脂肪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骆驼刺发达的根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是受环境的影响,而B描述的现象是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该题题意。

答案:

B。

()8.(2014•深圳)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兔→鹰B.阳光→草→牛→虎

C.鼠→蛇→鹰D.鹰→蛇→青蛙→昆虫

【解析】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其后是消费者(动物)。

答案:

A

()(2015•广东)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

C.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D.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

【答案及解析】B。

本题综合考查了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结环节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此图共有3条;牛和田鼠只有共同争夺三叶草的关系,所以它们是竞争关系;猫多会令到田鼠数量下降,从而减少土蜂的天敌,故土蜂的数量会有变化;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故选B。

()10.(2015•连云港)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及解析】B。

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包括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基础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会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馒头上长出“白毛”

2.图示刺鲀遇到危险时,身体会迅速鼓起,使硬刺竖起,

形似刺球。

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B.动物能够运动

C.动物遇到危险能形成刺球

D.鱼类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丰富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以“天上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向全球城市发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A.遗传多样性B.生物种类多样性

C.栖息地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6.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A.植物落叶B.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

C.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D.钟乳石慢慢长大

7.“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8.将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可独立进行生命活动B.具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D.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9.有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而且更易患上近视。

要了解枣庄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  )

A.观察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调查法

10.同学们刚刚走进生物学课堂,老师就带着你们去调查校园内的各种生物。

下列有关调查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C.抽样调查的结果比普查更准确

D.调查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0.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做记录时正确的做法是

A.记录最多的生物    B.记录珍贵的生物

C.记录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11.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

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12.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13.以下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的树B.一块农田

C.草丛中的一条蛇D.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

()1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

6.右图为淡水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

链,若浮游植物受到难以分解的

农药DDT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

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B.大鱼体内将积累大量的农药DDT

C.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D.该食物链是大鱼→小鱼→浮游植物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成语。

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下列能正确表示这

一成语含义的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树

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19.“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

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雨水

()20.“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食物链D.食物网

()21.(2012株洲)生态系统中蛇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结底来源于

A.老鼠B.青草C.兔子D.阳光

()22.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23.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主要原因是

A.老虎会打架B.老虎爱孤独

C.老虎原本数量就少D.受食物的限制

()24.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2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

内。

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A.浮游植物  B.小虾  C.鱼  D.企鹅

12.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3.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14.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

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空气、光照B.温度、水分C.水分、空气D.光照、温度

1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的稳定,这是因为()

A.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人工控制的结果

 

16.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B.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狐与鹰存在竞争关系

2.双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1.(2015·株洲)《秋思》名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

32.(2015·威海)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和繁殖

()33.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

C.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小组合作进行调查

()34.下列哪项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树林B.草原上的一群狼

C.树林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稻田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