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384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台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台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2017.04

本试卷分四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mái)的出现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过度开发、超标排放,使我们赖

以生存的土地、水源、天空成为了垃圾桶;雾霾的加重,说明空气承载(zài)力已到了零界点。

B晚秋澄(dèng)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

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的棵棵高粱时时摇曳(yè)着丰满的穗头,

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树叶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C《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

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某种职业倦怠(dài)和精

神困顿,藉(jiè)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D.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zá)驿马,朗读,已经不

再仅仅是朗读,它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bó)

纱,提醒我儿思念那回不去的过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

[乙]到底谁是“诗人’’呢?

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

这个问题本无答案。

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

[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

“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

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一一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

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

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绵延B,不只C.蔚然成风D.分庭抗礼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描绘出暴风骤雨式的反腐斗争,提示了党的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主题,将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B.目前,国家应更多从供给侧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资金需求洼地,让更多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佳的行业和产业。

C.鲍勃·迪伦民谣的巨大力量不在于它是否有深刻的社会分析,而在于它是否抓到了那个时代空气中微微颤动的集体思绪,说出了许多年轻人面对时代的困惑。

D.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纂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总体有了提升,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然堪忧。

5.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别针对家长和学生,在画线处填写相关关内容,将通知补充完整。

要求:

每点不超过50个字。

(4分)

[背景]近期,部分高校相继发生多起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诈骗钱财、要求汇款的案件。

诈骗分子的基本作案方式是:

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自称是学校老师,谎称其子女在学校受重伤,正在某医院抢救,要求汇款到所谓的医院指定账号,才能动手术抢救;尔后,犯罪分子又打电话给学生本人,自称是某公安局刑警队,正在侦查一起案件,该案件与学生手机有关,要求配合工作,立即关闭手机;当家长与学生中断联系后,犯罪分子轮番给学生家长告急催款。

针对这一案情,某大学保卫处下发了紧急通知。

通知

院属各系:

因近期部分高校发生多起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诈骗钱财、要求汇款的案件,现发布以下紧急通知。

(1)主即向学生以及家长通报相关案情,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2)加强信息保管,不随便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父母手机号码登录上网或随意扩

散,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XX大学保卫处

2017年X月X日

6.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

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在土卫六建立人类殖民地的想法或许听起来有点疯狂。

它的温度接近零下300华氏度(约合零下184摄氏度),空中降下的甲烷和乙烷汇入碳氢化合物海洋。

尽管如此,土卫六可能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建立永久性自给自足人类定居点的地方。

我们是在以全新视角也就是生态视角研究了这颗行星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我们分析了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居住地并在周边地区搜寻相应的环境。

我们基于科学、技术、政治和文化因素勾画出的殖民情境让每个愿意思考人类遥远未来的人都可进行一场思维实验。

我们预计人的本性会保持不变。

未来的人类将具有和当前一样的欲望和需求。

他们的家必须有充足的能源、宜居的温度并能免受宇宙辐射等太空严酷环境的伤害。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视月球或火星为人类的下一个居住地。

虽然月球或火星看起来是比较合理的目的地,但却有硬伤。

它们都没有磁层或大气层的保护。

银河宇宙射线(GcR)轰击着月球和火星表面,人不能长期在它的攻击下生活。

这种强大辐射的致癌性早已为人所知,而过去两年里的研究又发现了一个可能更严重的危害一一脑损伤。

GCR包括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的铁原子核等粒子,它们能破坏脑组织。

在地球上,我们靠大气层里的水来挡住GCR。

在火星之外,潜在的家便在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之中。

可选卫星有几十个,但胜出者显而易见。

土卫六是最像地球的天体。

土卫六是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唯一表面有液体存在的天体,土卫六上的甲烷和乙烷湖泊看上去与地球上的水体惊人地相似。

土卫六的天空会降下甲烷,偶尔填满沼泽.,一堆堆固态碳氢化合物看上去非常像地球上的沙丘。

就防辐射而言,土卫六有由氮构成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厚50%。

地表大量的固态和液态碳氢化合物可以很方便地用作能源。

虽然大气层里缺少氧,但地表下的水冰可提供氧气,氧气可用于呼吸,也可与碳氢化合物燃烧充当燃料。

土卫六上很冷,但由于其大气层很厚,居民无需穿压力服,有保暖服饰和呼吸器就行了。

住房可用地表取之不尽的资源制成的塑料来建造,圆形屋顶可充入温暖氧气和氮气。

因施工简单,室内空间可以很大。

土卫六居民不必时时刻刻待在家里。

土卫六上的娱乐机会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你可以飞。

重力弱加上大气层厚使人可以插上翅膀飞翔。

翅膀掉了也不必担心,降落很容易。

土卫六上的终端速度是地球上的1/10。

我们怎么去土卫六呢?

当前还去不了。

遗憾的是,我们恐怕也无法安全抵达火星,因为没有更快的推进系统就没法限制在太空中飞行的时间,也没法控制GCR辐射剂量以防宇航员受到过度伤害。

无论是前往火星还是土卫六,我们都需要更快的推进系统。

去土卫六尤其如此,因为这趟行程目前需要七年时间。

(《参考消息》2016年11月29日)

7.下列关于土卫六环境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卫六上很冷,气温非常低,天空会降下甲烷,偶尔填满沼泽。

B.土卫六是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唯一表面有液体存在的天体,是最像地球的天体。

C.土卫六上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充当燃料和地表下的水冰一起燃烧。

D.土卫六上重力弱、大气层厚,人可以轻易飞翔,而且想要降落也很容易。

8.下列理解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银河宇宙射线有致癌性,也会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因此人不能在月球上生活

B.土卫六的地表有取之不尽的可用来制成塑料的资源,造房子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C.如果我们拥有更快的推进系统,就可以实现在土卫六建立人类殖民地的梦想。

D.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全新视角研究得出的,因此代表了目前最可靠的研究成果。

9.结合全文内容,指出作者认为“土卫六可能是太阳系里唯一适合建立永久性自给自足人类定居点的地方”的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书匠

陈人波

我是在一个小书摊上认识他的。

他卖书,我买书;他是摊主,我是颀客。

那天,偶尔路过,忽见一处小书摊上堆着些旧书,便不禁心痒,大步过去,站到了书摊前。

眼睛扫描一番之后,便随手翻了几下《要面子的中国人》,觉得有些价值,便想买下。

但书上明码定价七元五角,他却抬到了十元,还声明一分不少。

我嫌他的书太贵,便转身走了。

他却从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紧紧拉住,并让我坐到他的一张小凳上,一双犀利的眼睛全方位地把我打量一阵之后,便涎沫四溅地把我“训”了起来。

他先毫不客气地问我,都读过些什么史书,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要面子、不要面子、讲面子、掉面子的故事吗?

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顾面子而争权夺利、大动干戈的故事吗?

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争面子护尊严而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故事吗?

又知道多少中国人在权力与屠刀面前屈膝受辱、掉尽了面子的故事吗?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就请买下这本书吧,花十元钱就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事情,不值得吗?

接着他又问我,知道现在纸张、印刷提价了多少吗?

最后还问我,高就什么职业,月薪多少,常买书吗?

我闹目养神,让六根清净,等他问完了,才开了口。

我说:

“你真行,,我服了,你的书我买了吧。

”这时,他才哈哈大笑起来,把书塞到我手里,接过我十元钱,让我走了。

一路上,我觉得此翁真有意思,为了卖出一本书,竟煞费这么多口舌说服一个顾客,其经营之道可谓妙矣。

某晚,我与朋友在茶坊喝茶,偶然又遇上了他。

隔桌相望,他笑笑,我也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他已坐到了我身边,热情地与我聊了起来。

这时,我才知道他姓何,年已六十开外,是某农场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前两年退了休,便来城里投亲戚,开了这个小书摊。

他的小书摊可谓“小”,占地不过几平方米,几块木板搭在一条黑乎乎的小巷的一个角落里,木板上堆着的几乎都是旧书,也有一些眼下流行的通俗杂志和资料性较强的书刊,报纸却只有一份《海南日报》。

每天吃过早点后,他便守着他的小书摊寸步不离,午餐晚餐吃的都是盒饭或快食面,生活有些苍凉。

但他认为,一个老书匠晚年还能与书为伴,让书香陶冶老情怀也算满足了。

再者卖书可以赚钱,又可以多读些书,了解世界的新变化,开拓老脑筋,何乐而不为?

到底是人不离本行,老书匠开旧书摊,可谓对上了谱。

他说,他开这个小书摊已近一年了,摊子虽然简陋得不成样子,但来买书的人并不看你的摊子如何,而是看你架上的书是否可读,读之是否有益。

买书人往往先看内容,后看价格,然后再磨嘴皮,这就得靠你大体上懂得书的内容,给顾客作说服性的宣传、鼓动,这样你的书才可以卖得出去。

原来,他是靠这能说会道的“三寸不烂之舌”来经营他的小书摊的,怪不得他的书摊虽然简陋,但生意却不坏,每月下来总能赚三四百元,赚得自自在在,欢欢喜喜。

我问他为何经销旧书,不进新书?

他说,现在书价太贵,他没有本钱,所以只好收购旧书,转手卖出,赚点小钱度晚年。

他还告诉我,他十九岁那年就因国家需要提前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讲台,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五年教龄,算是一名老书匠了,退休前还入了党呢。

如今别了三尺讲台,心里倒不是滋味呢,梦里还常常回到他那个熟悉的地方,回到一双双黑眼睛的面前。

他跟我说这些时,老花花的眼镜后面竟渗出了莹莹的泪珠,仿佛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欲从泪水里涌来,使我触摸到了一个老书匠炽热的心跳和深沉的情感。

又过了几多时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又来到了他的小书摊前。

只见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他身边,一字一句地跟着他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他见我来了,便招呼我坐下,感慨地说,每逢节假日或星期天,这些邻居的孩子们都爱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有时他便教他们念念写写或辅导他们做作业,很有乐趣。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书匠拳拳的青春情怀吧,小小书摊竟又成了他的大课堂。

他把知识带给孩子们,把明天的希望也带给了孩子们。

我愿常来光顾他的小书摊,看看他这位老书匠,学他的经营之道,听他教导孩子们的声音……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日24版)

10、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部有何作用?

(4分)

11、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2、综合全文,分析老书匠“经营之道”的具体含义。

(4分)

13、本文另一个标题叫“遇见”,若以“遇见”问题,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6分)

3、古代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

“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

“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种供奉供奉:

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剩义:

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大凡:

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益:

使……受益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何足比肩其间旦暮闻何物?

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莫过于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4分)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4分)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3分)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9-20题。

(8分)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②,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③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翥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①卢陟:

人名,韦应物外甥。

②白雪曲: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

③“哢”(lóng),指鸟的鸣叫。

④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19.赏析第二首诗歌中画线的诗句。

(3分)

20.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o(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①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②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韩非子·二柄》)

③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名不为指也。

(公孙龙《指物论》)

21.一-、三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名’’分别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2.分析一、二两则材料中孔子、韩非子对于言行问题的不同见解。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其间旦暮闻何物?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何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

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清华大学规定,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后才能获得毕业证。

对此,有人认为,早在九十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有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的规定,这一次不过是恢复以前的传统而已;而且会游泳是好事,可以锻炼全身肌肉,紧急时还能拯救生命。

当然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应该容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与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游泳,这种做法是否有些强求一律?

学不会游泳没有毕业证的处置是否不太合理?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⑧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台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零一临B澄dèng——chéngD札zá-zhá)

2.B(“不只”应该改为“不再”或“不是”。

A“绵延”意为“延续不断”;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D“分庭抗礼”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3.A(顿号应改为逗号)

4.B(A成分残缺,“反腐斗争”后应加上“场景,,。

C-面对两面,应将两个“是否”删掉。

D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杂糅,去掉“根据”。

5.示例:

(3)通知学生家长接到类似电话时,如无法得到学生本人证实,应迅速与学校老师联系核实,切勿盲目汇款。

(4)教育学生本人不因轻信谎言而关闭手机,并经常给家人电话通报情况,保持联系通畅。

(每点2分,共4分)

6.示例:

连日阴霾,天上结着一层厚厚的云,如一片巨大的铁幕压人心头,又如心中浓浓愁思挥之不去。

如此,想必寒霜也会下来得晚吧,才留下了这一池残荷供人欣赏。

秋风萧瑟,曾经碧绿满眼的水面只剩下一枝枝枯黄黯然神伤地耷拉着,不正似寂寞憔悴的我么?

一阵阵秋雨袭来,时而“沙沙”,时而“吧嗒”,敲打着人的耳朵,思绪就在这或轻或重的夭籁中如水墨弥漫,直至天外。

(意境2分,修辞2分,语言1分)

7.C(应该是水冰提供的氧气)

8.B(A不能长期在月球上生活,C还必须解决GCR等问题,D“代表了目前最可靠的研究成果”无中生有。

9.①月球或火星等没有磁层或大气层的保护,无法解决银河宇宙射线的攻击问题,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②土卫六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能提供大量的能源;大气层厚,能防辐射,同时也容易做好保暖工作;建房资源丰富,施工简单,适合居住。

(第一点1分,第二点3分)

IO.①内容方面:

交代两人结识的源起,点明人物的身份。

②结构方面:

照应文章题目;倒叙写法,引起下文回忆内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2分)

11.此处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书匠表现的怪异,表现了他渴望留住顾客的急切心理,也暗合了他原来教师的身份;②同时提起下文他训话的内容,并为后面写他的经营之道做铺垫。

(手法2分,作用每点2分)

12.①表层含义:

经营自己熟悉的行业,老书匠原来教书,现在卖书,也算不离本行:

有独特的经营技巧,老书匠了解书的内容,善于向顾客推销,效果也不错。

②深层含义:

老书匠开旧书摊,既可赚钱又可读书,让书香陶冶老情怀,乐在其中;以书摊为课堂,带给孩子们知识和明天的希望,体现了老书匠拳拳的青春情怀(表层涵义和深层涵义各2分,意对即可)

13.优势:

①以“遇见”作标题,可以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我和书匠的三次“遇见”。

②“遇见”意味人与人之间、人与书之间美好的相逢,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

③以“遇见”为题,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不足:

①文章以写人为主,以人物作为标题更合适。

②“书”是联系我和书匠,书匠和孩子的重要媒介,

也是书匠身份的重要特征,以“遇见”为标题无法突出“书”的重要性。

③文章的主题重在赞颂老书匠的经营之道,“遇见”不能反映这一主题特点。

(“优势”和“不足”各3分,

14.C(大凡:

大要,概略)

15.D(A结构助词/动词,往B疑问副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什么C那么、就/却D介词,表比较)

16.B(作者认为煮熟以后,肥肉都要去掉。

17.

(1)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购于市”“然”“况......乎”“旋”各1分)

(2)(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但……耳’’‘‘分”各1分,成分补足1分,句子通顺1分)

18.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先算加分,断对~处不得分,断对2-3处得1分,断对5-6处得2分,断对7-9处得3分;再算减分,断错1处不扣分,断错2-3处扣1分,断错5-6处扣2分,断错7-8处扣3分。

∥处可断可不断,未断出不扣分)

19.运用比喻手法。

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