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551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 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docx

中考科学化学反应的应用有答案

1.(2014•南宁)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2.(2015怀化)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MnO4

K2MnO4+MnO2+O2↑

B.Mg+O2===MgO2

C.Cu+FeSO4===CuSO4+Fe

D.Na2CO3+HCl===NaCl+H2O+CO2↑

3.(2015·滨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

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不参与反应;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

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

故选B。

4. (2015·莱芜)60g镁、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得到252g硫酸盐固体。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A.4.0g

B.3.9g

C.3.0g

D.2.5g,

【解析】镁、锌、铁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

镁、锌、铁的混合物60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252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含硫酸根的质量为252g-60g=192g;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其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1×2)∶(32+16×4)=1∶48,则硫酸中所含硫酸根的质量为192g时,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4g,即反应中产生的氢气质量为4g。

故选A。

5.(25.(2014·株洲)已知:

某密闭容器中,12gA加热完全分解产生B和C,其中B的质量为2g,同时C又能部分分解产生0.1gD和7.9gE,则最终该密闭容器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1∶1B.1∶2C.1∶4D.1∶5

015·潍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6

4.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4

8.0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a=0.6

C.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

D.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故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信息可知4.6g+4.0g+0+0=0+0.4g+8.0g+a,a=0.2,故错误;C.设B、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d,则2b∶d=(4.0g-0.4g)∶0.2,则b∶d=9∶1,故正确;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还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等,故错误;故选C。

6.(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例3】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  

     A.x>y>z             B.x>z>y         C.z>y>x             D.z>x>y 

【归纳整理】:

要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通过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来判断

7.(2015·东营)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

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

请根据有

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作出你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

(2)b的数值为____。

2.2

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4.7%

【解析】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

100g+25g=125g,由实验数据和图像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解得: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8. (2015·绵阳)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其他杂质,溶解10.0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配制113.0g10.0%的稀盐酸,需用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结果精确到个位)

【答案】

(1)根据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图,可得知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3.3g;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3.3g

解得:

x=7.5g y=5.4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2)设氢氧化镁完全反应消耗HCl的质量为z。

2HCl+Mg(OH)2===MgCl2+2H2O

73   58

z 10g-7.5g=2.5g

解得:

z≈3.147g

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

(3)设需用38%的浓盐酸的体积为V。

113.0g×10.0%=38%×1.19g/mL×V,V=25Ml

9. (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

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产生实验所需的二氧化碳

(2)不用装置E代替装置C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石灰还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3)装置D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n1g和n2g。

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增加量

156  88     32 56

x           n2g-n1g

解得:

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2015·郴州)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B)

A.6g

B.8g

C.13.2g

D.20g

【解析】5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50g×60%=30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30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

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50g-42g=8g。

故选B。

11.(2015·赤峰)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6.0g放入大试管中进行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5.1

4.5

4.2

4.08

4.08

4.08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78:

71:

96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1.92

(3)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1.92g

解得:

x=4.9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6.0g-4.9g=1.1g

MnO2%=

答: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8.3%。

12、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误差忽略不计):

(1)试计算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的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克)

25

25

5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克)

120

160

100

生成氢气的质量(克)

0.4

0.4

0.4

13.(2015·攀枝花)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2CO3与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称取15g样品配成溶液,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在此过程中进行了3次数据测定,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的气体质量如下表:

测定次数

1

2

3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4.6%

【解析】

(1)第1次生成气体的质量2.2g,第2、3次生成气体的质量4.4g,说明第1次中碳酸钠过量,盐酸不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及二氧化碳,所以第1次测定数据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Na2CO3与NaCl;

(2)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1744

xy4.4g

x=10.6g   y=11.7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70.7%;

(3)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g-10.6g=4.4g,第2次测定数据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14.6%

14.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

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2.5

8.6

9.8

9.8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___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16.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___.

(2)表中的m值为___.

(3)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样品已完全反应..

(2)表中的m值为152.9.

(3)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10644=x2.2g

x=5.3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g8g×100%≈66.25%

答:

(1)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g样品已完全反应..

(2)152.9.

(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

16.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

(4)求表中m的值。

分析: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钙的质量,及一步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由于第三组时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根据

(2)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可知氯化钙的质量,第四组比第三组只是多溶解了氯化钙;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钙的质量,及一步计算表中m的值.

解答: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故填:

一、二;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

设3.0g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100x=441.1g

x=2.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

(3.0g−2.5g)=5:

1;故填:

5:

1;

(3)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3.0g×16=0.5g,所以a=105.0+0.5=105.5,故填:

105.5;

(4)第三组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9.0g−105.0g−m=4.0g−m

设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4.0g−m

100y=444.0g−m

y=100×(4.0g−m)44,

9.0g混合物中的碳酸钙质量为9.0g×56=7.5g

所以100×(4.0g−m)44+m=7.5g

m=1.94g,故填:

1.94.

17.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

产生气体质量(克)

0

1.80

3.00

3.60

3.96

3.96

3.96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___(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分析: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A、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等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进行分析;

D、根据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1)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96g

 100x=443.96g

 x=9g

所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40100×100%10g×100%=36%;

(2)A、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增加排出气体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等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C正确;

D.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

AC.

故答案为:

(1)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

(2)AC.

18.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