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古诗词三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660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3 古诗词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 古诗词三首.docx

《23 古诗词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古诗词三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 古诗词三首.docx

23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搜集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3.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生词。

2.理解《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第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

你知道吗?

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

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

(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

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

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

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

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1)“蚕桑”的意思?

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

蚕桑该做什么讲?

(点播:

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2)乡村人家多忙呀!

难怪诗人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

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

你能说说原因吗?

(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

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

(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1)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

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2)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

(齐读)

(3)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4)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5)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

)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

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6)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

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

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7)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

(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8)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

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

(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

(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

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绿原白川

景美

子规烟雨

闲人少人勤

才……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方法,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简介诗人背景

  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3.(板书课题)释题:

“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学生自读并思考:

4.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歌感情

  1.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①昼:

白天。

②耘:

除草。

③耘田:

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

不懂。

⑦供:

参加。

⑧耕织:

耕田织布。

⑨傍:

靠近。

⑩桑阴:

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7.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8.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形成画面。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大人们:

昼耕田夜绩麻

孩童:

学种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这首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指导学习方法

  3.简介作者背景: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4.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词。

  2.自由读《渔歌子》,说说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3.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全班交流。

 

(1)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2)总结词意。

 (3)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品味感悟,指导朗读

  1.江南的春雨是什么样的?

你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说“不须归”呢?

  因为作者十六岁时,开始做官,经常献策于肃宗,官越做越大。

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

作者写此词是为了表现自己闲适、安逸、恬淡的生活情趣。

  3.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景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4.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

  5.教师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拓展阅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板书设计】

春景:

白鹭、桃花、鳜鱼

渔歌子

渔翁垂钓不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