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75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诠释

D.分类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

(1)文章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困难,所以用到的是逻辑顺序。

故选C。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将“太空强辐射”分为“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然后再分别加以说明,所以用到的是分类别。

故选D。

(3)D:

“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有误——原文“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角度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文章内容间的关系。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知识的掌握,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语句进行分析辨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去的东栅

张会芬

   ①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

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

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

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②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

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

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③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

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

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

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④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

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

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⑤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

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

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⑥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

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

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

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⑦梦中的故乡没有了。

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

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

   ⑧再见了,我的东栅!

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选自《短篇原创文学·散文精选》,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写了两个阶段的乌镇。

请根据作者的描述,概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文中第④段末尾写作者“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第⑥段末尾又写到“只想快速逃离”。

作者两次“想逃离乌镇”的原因一样吗?

为什么?

(3)请品读第④段和第⑥段的画线句,从修辞的角度各写一条批注。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从作者对乌镇的描述中,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①2005年的乌镇:

环境整洁幽静,生活静谧安适,富有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

②2010年的乌镇:

环境恶化,居民减少,游人蜂拥嘈杂,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而变得喧嚣不堪。

(2)不一样。

第④段末尾写想逃离乌镇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芜杂、浮躁和虚荣而感到惭愧。

第⑥段末尾写想逃离乌镇是因为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

(3)①示例一:

比喻,将乌镇比作恬静的古典女子,突出了乌镇简静、安详和内敛的特点。

示例二:

拟人,写乌镇默默地与我对视,将乌镇人格化,突出了乌镇简静、安详和内敛的特点。

②拟人,写青石板的哭泣,意在表现自己对乌镇失去往日宁静的叹惋之情。

(4)对比。

2005年的时候,作者对乌镇充满向往、喜爱和留恋之情。

2010年的时候,作者对失去往日宁静的乌镇感到遗憾、失望和惋惜。

【解析】【分析】

(1)结合“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

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

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概括得出:

2005年的乌镇:

环境整洁幽静,生活静谧安适,富有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结合“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

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

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概括得出:

2010年的乌镇:

环境恶化,居民减少,游人蜂拥嘈杂,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而变得喧嚣不堪。

(2)第④段结合“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得出:

想逃离乌镇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芜杂、浮躁和虚荣而感到惭愧;第⑥段结合“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得出:

想逃离乌镇是因为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

(3)①结合“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

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分析,把“乌镇”比喻成“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者把“乌镇”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乌镇简静、安详和内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结合“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

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

”分析得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乌镇失去了往日宁静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4)结合“2005年的乌镇”和“2010年的乌镇”分析,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结合“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得出:

对“2005年的乌镇”表达出向往、喜爱和留恋之情;结合“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得出:

对“2010年的乌镇”表达出对失去往日宁静的乌镇感到遗憾、失望和惋惜。

故答案为:

⑴①2005年的乌镇:

环境整洁幽静,生活静谧安适,富有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

②2010年的乌镇:

环境恶化,居民减少,游人蜂拥嘈杂,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而变得喧嚣不堪。

⑵不一样。

第④段末尾写想逃离乌镇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芜杂、浮躁和虚荣而感到惭愧。

第⑥段末尾写想逃离乌镇是因为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

⑶①示例一:

比喻,将乌镇比作恬静的古典女子,突出了乌镇简静、安详和内敛的特点。

示例二:

拟人,写乌镇默默地与我对视,将乌镇人格化,突出了乌镇简静、安详和内敛的特点。

②拟人,写青石板的哭泣,意在表现自己对乌镇失去往日宁静的叹惋之情。

⑷对比。

2005年的时候,作者对乌镇充满向往、喜爱和留恋之情。

2010年的时候,作者对失去往日宁静的乌镇感到遗憾、失望和惋惜。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提取和概括。

找出文中描写乌镇两个阶段情态的文字,选取关键词句加以简要概括。

最重要是锁定目标信息,然后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明扼要。

               

⑵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这种题目作答时必须回归文本,不可凭空想象、自我发挥。

文本的关键词句“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对比即可指知答案。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首先要掌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内涵和用法,然后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可凌空虚蹈。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逻辑结构的掌握,包括行文结构和情感线索结构。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一时间为线索整理文本信息,就能发现文章的逻辑结构是对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干

汪曾祺

   ①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③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④第一,信用好。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

“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⑤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

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

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

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⑥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

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

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

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

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

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

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

连万顺家除了把四盏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

孩子们都来看,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

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

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⑦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

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

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

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

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

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⑧第三,连老板很勤快。

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

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

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

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⑨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

“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⑩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

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

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

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

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

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

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⑪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

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⑫如今,连万顺已经没有了。

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

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⑬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

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

有人问他:

“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

”他说:

“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⑭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

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介绍了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描述了店铺生意红火的场面。

B.本文刻画了连万顺老板连老大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意人的形象。

C.本文在质朴平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一样,却能揭示生活的哲理。

D.“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这也是在侧面描写连老板。

(2)连万顺茶干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

(赏析划线词)

②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

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

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赏析句子)

(4)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

请简要分析。

(5)文末说“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有什么含义?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使用药料多;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3)①“一”“就”连用,突出了元宵节时连万顺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

从侧面突显了连老大的为人和气。

②运用设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作者对连老大年年如是、为孩子们郑重地做这些事的态度的赞美。

(4)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

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勤劳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写连老大是为了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5)①对茶干失传的惋惜(或无奈);②对传统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有责任去抢救保护;③连老大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

【解析】【分析】

(1)A项,错误,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人们在背后称普普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敬仰。

故选A。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

”可知其工序复杂;“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

”可以看出制作出来的茶干精致好看;“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

”可以看出茶干结实有咬劲的特点。

连老大的儿子都说:

“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可见制作茶干是使用很多的药料。

(3)①句“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

”中“一……就……”连用,再加上“惦记”写出到了过年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吃茶干,一是强调茶干的好吃,对孩子的吸引力巨大,二是侧面衬托出连老板的和气,人缘好。

②句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作者对连老板年年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好奇,引发读者思考和注意。

(4)根据文中对连老大的描述,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信用好,为人和气,很勤快。

就是靠这些普通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制作出优质茶干。

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颂扬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的美好可贵的品质。

(5)“这种东西”主要指茶干,也指像茶干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消失的一些事物,表达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没有了”也就是消失了,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再也不会出现,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这些消失的事物,有落后的,也有需要保护的;像本文所写的“茶干”是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无论制作的工艺还是成品的影响都是令人赞叹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护。

故答案为:

⑴A

⑵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使用药料多;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⑶①“一”“就”连用,突出了元宵节时连万顺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

从侧面突显了连老大的为人和气。

②运用设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作者对连老大年年如是、为孩子们郑重地做这些事的态度的赞美。

⑷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

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勤劳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写连老大是为了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⑸①对茶干失传的惋惜(或无奈);②对传统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有责任去抢救保护;③连老大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述。

类概括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根据题意确定要概括的内容所在的范围,再仔细阅读原文相关内容,然后逐条概括,注意写清序号答题,使之有条理。

⑶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明确划线词语所表现的内容。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主旨,揣摩写连老大的原因。

⑸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基本能力。

这是一道探究题,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解读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全文找到论据,必须有理有据。

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

“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

“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

”他回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niè rú)半天,说:

“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⑧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⑨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