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830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docx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

一、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以其非凡的创造能力和作家天才给世人留下了15部长篇小说和其他珍贵的文学文本,这些成为了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他的自传性长篇《大卫·科波菲尔》更是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世界文学界的关注。

狄更斯在为《大卫·科波菲尔》作序时写到:

“在所有我写的这些书之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

如果我说,我对于从我的想象中出生的子女,无一不爱;如果我说,决没有别的人,爱这一家子女,能象我爱他们那样:

那都不难使人相信。

不过,象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

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1在该书的再版前言里,狄更斯依然深情地说:

我当年对那本书说说所想的至今仍然如此,再次请读者相信。

在我所有的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

对于我想象中创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个溺爱的父亲,从没人像我这样对他们深深爱着。

可是,正如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我们认为,《大卫·科波菲尔》之所以赢得这样好的评价,就读者和批评家而言,是因为通过《大卫·科波菲尔》,我们在欣赏到作品本身的出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更是因为《大卫·科波菲尔》所带有的自传性,我们可以透过文本,对狄更斯的真实生活有一个镜花水月的了解。

就狄更斯自身而言,一是因为她的自传性;二是因为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化爱情——妻子是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

自传性和实现理想化爱情的统一使得狄更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渴望理想化爱情的潜意识心理得到了满足。

《大卫·科波菲尔》虽然带有一定的自传性,但是就象《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生活的真实写照,《少年维特的烦恼》不是歌德的全部感情经历一样,大卫·科波菲尔从出生到成为一个有名作家的奋斗历程,也不全部是狄更斯真实生活的再现。

他们两者有着许多从现象到本质的区别。

爱·莫·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指出“要说《大卫·科波菲尔》主要是写孩子们和他们父母的关系,也许是很可笑的。

查尔斯·狄更斯的一生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一生的一个主要不同之点就正好在这里。

”○2他认为,查尔斯·狄更斯的一生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一生的主要不同在于孩子们和他们父母的关系上,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笔者认为,狄更斯和大卫的最大不同是在他们的爱情经历上,狄更斯一生的爱情经历是郁郁不得志的,而大卫虽然经历了婚姻的痛苦,但最终他能够与天使和圣母般的艾妮斯结合,得到了幸福。

这二者的区别,说明了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在爱情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对理想化爱情的过分追求。

狄更斯始终不能得尝所愿,大卫实现了理想化爱情却使人感到不真实。

二、天使和圣母——《大卫·科波菲尔》中女性形象分析

长期以来,有不少批评家认为狄更斯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过于扁平化,认为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层次单一,缺少变化。

我想这种指责是无可厚非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狄更斯的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我们把狄更斯着力刻画的女性形象分为天使型、圣母型和巫婆型三种。

而本文侧重分析的是天使型和圣母型,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女性对大卫·科波菲尔的影响最为深刻。

天使: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指神的使者。

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小孩子,现在常用来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子)。

○3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天使是指外表美丽、天真可爱又容易遭受伤害的女子,典型的是小爱弥丽、朵拉,她们就是大卫的天使,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大卫或者说是狄更斯对恋爱对象应具备天使特征的追求。

而圣母则是天主教徒对耶酥的母亲马利亚的尊称。

○4圣母是伟大母亲的形象,其最大的特点是爱和仁慈。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我们把辟果提和贝西姨婆归入到圣母的范畴,是因为在她们身上我们体现了她们对大卫·科波菲尔的爱和仁慈,和大卫对这种爱和仁慈的依赖和眷恋。

至于小说中的另外两位主要的女性——大卫的母亲和艾妮斯,我们认为她们是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天使和圣母的双重特征。

爱·莫·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指出“我们可以把人物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

……当扁形人物以最纯粹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他们表现了一种单一的思想或品质。

”○5他分析认为:

“扁形人物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他们一出现,人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认出他们。

”○6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这些天使、圣母及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是怎样“以最纯粹的形式出现”的呢?

她们的“单一的思想或品质”又是什么,是什么使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认出他们”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会对小说种她们的种种特征进行尝试性的解读,当然这种解读更多是透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对她们进行观照。

(一)作为天使的小爱弥尔和朵拉

狄更斯的初恋发生在他十七岁那年,他爱上了一个银行家的女儿玛利亚·毕德奈尔,不过这场单恋是以狄更斯的痛苦收场的。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我们认为大卫的初恋对象是小爱弥尔而不是朵拉,当然,就小爱弥尔和大卫而言,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承认这点。

大卫第一次见到小爱弥尔是在辟果提的哥哥辟果提先生家里,那时大卫正受到母亲的冷落(他母亲正在摩德斯通先生的追求之下),由辟果提带他出去散心。

当他与小爱弥尔见面时,大卫的感觉是这样的:

“小爱弥丽长得很美。

……我越来越喜欢小爱弥丽了。

我曾经对她说:

我十分十分喜欢她。

如果她不承认她十分十分喜欢我,那我只好举刀自杀了。

”○7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爱弥尔有着天使般的美丽和可爱,大卫一下子着了迷,达到可以为小爱弥自杀的程度。

如果说大卫的这种反应是一种“久旱逢甘雨”的表现的话,那么,当他第二次见到小爱弥尔时,大卫对小爱弥尔的爱意却是有增无减,他觉得“她的眼睛似乎更蓝了,生有酒窝的脸似乎更有光彩了,整个人似乎更漂亮、更动人了,但是,她喜欢戏弄我,笑话我,又狡猾又羞怯,比已往更使我着迷。

”○8大卫对小爱弥尔的这种不由自主的爱,一是由于母爱的缺失;二是因为小爱弥尔的天使般的特性暗合了大卫对爱情对象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是潜意识的。

而且我们认为第二个原因才是大卫对小爱弥尔产生爱慕的主要原因,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的情况发生在朵拉身上而没有发生在辟果提身上。

至于朵拉——公认的大卫的初恋情人,在大卫眼中同样具有天使的特质。

尽管在婚后大卫逐渐发现朵拉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但是在婚前大卫对朵拉的慧智的低下和与自己的志趣的不相投却浑然不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认为这些并不重要,他看中的只是朵拉天使般的外表,并义无返顾地爱上了朵拉。

这正如贝西姨婆所认为的那样“年轻人已经爱上了一个好看而没有头脑的姑娘。

”○9P230当大卫·科波菲尔在斯本罗先生家里见到朵拉时,他感到“我看到了一个仙女,一个活生生的维纳斯,……但是我已认不出来,我被俘虏了。

天啊,没想到我竟然陷入了爱情的深渊,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一见钟情”吧。

”○10在这之后,大卫就觉得“世界上除了朵拉之外,似乎一无所有,朵拉就是一切”。

再后来大卫和朵拉私订了终身。

有人认为,大卫当时如此冲动地“爱上了一个好看而没有头脑的姑娘”是“由于大卫本人的幼稚、缺乏辨别能力。

”○11,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代商榷的,其一、当时的大卫已经接受了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应该具备了较强的判断能力;其二、在爱情面前我们根本就不能以严格意义上的判断力去要求大卫,感情本身带有极强的盲目性。

我们认为朵拉之所以能让大卫如此的神魂颠倒完全的因为“她那美好的身段,天仙般的容颜,优雅的举止,动人的仪态”○12朵拉是继小爱弥尔之后在大卫身边出现的第二个天使。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有必要对小爱弥尔及朵拉所代表的天使形象的特征进行一个粗略的概括。

我们认为,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天使形象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一是年龄及感官上能给人带来愉悦,小爱弥尔和朵拉都是妙龄少女,她们都有着俊俏的外表,至少在大卫眼中是这样。

二是她们心性上的柔弱单纯,容易受到伤害。

小爱弥尔后来受到斯提福兹的引诱,最后又被斯提福兹所抛弃;朵拉虽然表面上没有受到伤害,却在后来莫名地象花朵一样凋谢了,这些都不能不归咎于她们心性上的柔弱单纯。

其三、她们恰恰成为大卫理想化爱情的对象,大卫对她们都产生了爱慕。

(二)、大卫的圣母辟果提和贝西姨婆

在广大读者眼中,大卫·科波菲尔有着凄苦的童年,但他最后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爱情和事业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奋斗并取得成功的形象。

但是我们认为,大卫的成功和两个人的密不可分的,她们就是他的保姆辟果提和他的姨婆贝西小姐。

在大卫的成长过程中,她们充当了大卫的父亲和第二位母亲,成为大卫的圣母,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爱和仁慈以及给予大卫人生道路的指引。

大卫是裹着头膜出生的遗腹子,在他的幼年,有两个形象对他影响深刻,“一个是我妈妈,头发秀美,体态仍旧和少女一样。

另一个是我的保姆辟果提,身段粗壮,眼睛乌黑,两颊红得象苹果一样。

……象水桶一样”○13显然,辟果提没有具备天使的外表,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辟果提对大卫是那样的仁爱,她是把大卫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的,而大卫也把辟果提当作自己的第二位母亲,甚至是父亲。

辟果提对大卫充满了同情和爱护,她虽然身份低微,却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能够洞察摩德斯通的野心,在任何时候极力庇护大卫。

但由于缺乏文化教养,我们看到,她对大卫只能是感情上的给予,让大卫意识到爱的存在,她在思想上对大卫的影响显然不及贝西姨婆,她是大卫的第一位圣母。

贝西姨婆跟辟果提不同,她是一个有钱有地位也有着文化智慧的妇女,她在大卫降生之前突然来到,和大卫的母亲吵了一架,又在大卫降生之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咋一看来,她的性格似乎有点乖张,但这些纤毫没有影响她作为大卫的第二位圣母的事实,在大卫彻底成为一个孤儿,前去投奔她时,她无条件地接纳了大卫,并从那时起成为大卫的庇护者。

她为了大卫而痛斥摩得斯通先生,她送大卫进学校,她给大卫的教导就像耶稣对世人的教导一样,她对大卫说:

“在任何事情上永远不要卑劣,永远不要作假,永远不要残忍!

你要是能够警惕这三种恶习,大卫,我可以永远对你抱有深厚的期望。

”○14至于大卫,“在一个一切都捉摸不定的世界上,他需要温暖的爱抚来补偿他失掉的母亲;他需要安全和智慧来补偿他失掉的父亲。

”○15这样,贝西姨婆成为了大卫的第二位圣母,在感情上爱大卫,在人生道路上指引着大卫。

(三)、艾妮斯与大卫的母亲

我们之所以认为艾妮斯和大卫的母亲是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

原因是艾妮斯拥有与小爱弥尔及朵拉的美丽可爱,同时她也是大卫的“吉星”;大卫的母亲同样深爱着大卫,她的心性同时又是柔弱单纯。

另外,她们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大卫的母亲被摩得斯通先生欺骗并郁郁而终;艾妮斯受到希普的威胁,但能坚贞不移。

艾妮斯无疑是狄更斯笔下最为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她是狄更斯按照他潜意识里的理想化恋爱对象塑造出来的。

她有着美丽动人的外表,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她可以给大卫人生道路的指引,又是一个善于照顾家庭生活的巧妇。

大卫在她面前总是显得那样的笨拙而需要安慰,大卫对她有着对天使和圣母的双重迷恋。

狄更斯在小说中写道: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仿佛又看见了她,态度是那么雍容谦虚,安详舒坦、有条有理。

我仿佛又听到了她的声音,是那样和美轻柔,从容安静。

到后来,她对我所起的一切向善去恶的良好影响,那时已经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我爱小爱弥丽,不爱艾妮斯,——这个所谓不爱,也就是说,绝不是象爱爱弥丽那样的爱法——但是我却感到,不论艾妮斯在哪里,那里就有仁爱,就有宁静,就有真实……”○16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卫对艾妮斯的爱似乎不是两性间的爱慕,而更像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认为艾妮斯“真的是照临在我头上的吉星,永远是我的吉星!

”○17而艾妮斯也一直把她对大卫的爱慕藏在心底,而象圣母、象姐姐一样爱着大卫,给大卫以指引。

但是我们看到,在朵拉死后,艾妮斯也摆脱了希普的威胁,他们的爱意就像潮水一样从心底涌了上来,并在后来理所当然地结合。

三、在天使和圣母背后的大卫和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写于1850年,当时狄更斯三十八岁,作为一部带自传性质的小说,我们认为,在小说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灌注了狄更斯的思想。

“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性格特征及生活经历,大都是狄更斯本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

”○18所以可以这样说,大卫所经历的也就是狄更斯所经历的(当然也存在着具体上的出入,但就总体而言这样说也的准确的),大卫的爱憎就是狄更斯的爱憎,大卫所追求的就是狄更斯所向往的。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对《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定位,但我们坚信,这种定位是有根据的,这一系列天使和圣母的形象的出现,与狄更斯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根据:

(一)、儿童经历的创伤使得大卫和狄更斯对爱极度渴求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的童年生活是凄苦的,他是遗腹子,从来没有感受到父爱,在摩德斯通先生成为他继父后(当然,大卫并没有承认他这种继父的地位),他连原来的母爱也失去了,除此之外还受尽摩德斯通先生和摩德斯通小姐的虐待。

狄更斯虽然没有受到虐待,还有父亲的疼爱,但是“狄更斯太太,一位讲究实际的女人,却极力反对这个主意(指他父亲要送狄更斯上学——作者加),这也许是她的吝啬,当然也是她的愚蠢。

”○19这样一来,狄更斯的母爱同样是缺失的。

我们知道,母亲的位置在一个儿童心里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母爱的缺乏是一个儿童最大的不幸,对一个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不仅是母爱的失去,乔治·福特指出狄更斯经历最痛苦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于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从学校、从一个舒适的家被带走以后,被安顿在伦敦一家黑鞋油作坊里干了几个月的活,直到他父亲不顾他母亲的愿望把他解救了出来;而他母亲则是想要他继续干活。

”○20这样的经历同样发生在大卫身上:

大卫也被迫在伦敦的摩德斯通——格林伯公司做童工,期间也是受尽了折磨。

这样,母爱的缺乏和童工的经历在大卫和狄更斯小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于磨灭的伤痛。

狄更斯认为自己是:

“一个能力出众的孩子……不久就在身体上或心灵上受到创伤。

”○21大卫则认为“我经过这样的折磨,不到半年光景,性情逐渐变得孤僻起来。

”○22这种创伤和折磨在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的同时,必然会使他们对母亲的爱更加渴求,这种渴求就使得大卫把他身边的女性当做圣母一样对待(当然这种对待也是以对方爱自己为前提),希望从她们身上找回他失去的母爱,而大卫的塑造者是狄更斯,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共通的。

(二)、爱情和婚姻的不幸使得他们对理想化爱情的追求

乔治·福特认为狄更斯经历最痛苦的两件事:

“……第二件经历开始于他十七岁的时候,就是他追求一个银行家的女儿玛利亚·毕德奈尔没有成功,很为苦恼。

”○23这也就是狄更斯的初恋。

“初恋给一个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

母亲和第一个情人是每个艺术家塑造女人形象的两个基本因素。

”○24也许是这一次的经历给狄更斯的打击过大,可以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在小说中让大卫免受了这样一种痛楚,无论是小爱弥尔还是朵拉,她们都没有象玛利亚·毕德奈尔那样刻意地玩弄大卫的感情,而相反地充当了感情的受害者。

大卫所受到的伤害更多是一种无奈:

在发现朵拉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后,大卫和多拉都曾作了各种尝试,希望通过改变自己来调和他们之间的裂缝,而这种尝试一直持续到朵拉死去。

狄更斯在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后,很快又爱上了凯瑟琳·霍格思,狄更斯在《晨报》里的一个同事的女儿。

可以说狄更斯对凯瑟琳·霍格思的爱在一开始也是非常狂热的,他写信给凯瑟琳说:

“我最亲爱的,你是我的生命……最可爱的小老鼠……最可爱的小猪”他给她寄去了无数的吻,是以天文数的一系列0来计算的。

”○25但是我们不幸地看到,凯瑟琳正是朵拉的原形,她虽然和狄更斯养育了十个孩子,但这只是没有感情的性爱的产物。

这正如安·莫洛亚在《狄更斯评传》里所说的那样“差不多从结婚的最初几天开始,狄更斯就意识到他选择错了。

他的妻子不理解他;她和他不相配,也和他一样没有幸福可言;如今他们已有了十个孩子,而感情却没有任何好转。

”○26

爱情和婚姻的不幸,使大卫和狄更斯的感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移,而从朵拉向艾妮斯的转移只是狄更斯的一种理想化表现。

狄更斯的感情转移主要向两个方面发展:

一是在文学文本里按照自己潜意识塑造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一个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

安·莫洛亚认为“他养成了一种鄙视女人,喜欢精灵的习惯——这个精灵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多情、忠实、纯洁无暇,世界上的女人没有一个比得上她。

”○27而这个精灵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是艾妮斯。

但是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艾妮斯的过于理想化破坏了这一人物的真实性,同时也暗示了狄更斯的这种对爱情对象的理想化追求的不现实性,对于这一点,在狄更斯感情的另一个转移中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证。

狄更斯感情的另一个转移就是婚外情。

在狄更斯意识到凯瑟琳·霍格思与自己存在的巨大差异后,狄更斯曾一度把感情寄托在凯瑟琳·霍格思的妹妹玛丽·霍格思身上,但不幸的是玛丽·霍格思也象朵拉一样“英年早逝”,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朵拉的原形又是玛丽·霍格思而不是凯瑟琳·霍格思。

另外,狄更斯还有一个情妇埃伦·特南,狄更斯和埃伦·特南苦苦相恋达十三年之久。

但另我们感到疑惑的是两人从来没有同居,也没有发生性行为。

再有一个信息就是狄更斯在相隔二十年后又重新邂逅了他的初恋情人玛丽亚,但是由于玛丽亚已经成为一个肥胖的成年妇女,狄更斯是失望而归。

由以上的两种转移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的爱情理想是过于理想化的,在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这种二元对立使狄更斯陷于长期的痛苦之中。

(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使得爱成为狄更斯小说的主题

在一般意义上,一个童年饱受痛楚的人,在他以后人生道路上很容易走向这样两种极端之一:

一是对社会和对他人都充满了仇恨,并试图通过在活中造成别人的痛苦来消解这种仇恨;一是对同样受着痛楚的人们给予极大的同情,并在生活中用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去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我们很幸运地看到狄更斯选择了后者。

这就像法国评论家卡扎明所说的那样:

“对过去的回忆也加深了他的积极的仁爱精神的含义。

这种积极的仁爱精神使他成为人道主义的信徒,使他的著作成了人道主义的福音。

”○28童年的经历使得狄更斯在作品中特别关注儿童的命运,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孤儿形象,而狄更斯对他们的描写都饱含了人道主义的博爱,对造成儿童命运悲苦的社会和个人原因都给予了有力的鞭笞。

这是博爱的人道主义在狄更斯身上积极的反映。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博爱和人道同样是基督教一贯的范畴,虽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里很少明确的表露他的宗教思想,但是狄更斯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是毫无疑问的。

他在一封写给他儿子的信里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思想:

“切勿在任何事情中乘人之危,切勿待你手下的人们苛刻。

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应怎样对待别人;如果他们有时办不到,切莫灰心失望。

宁愿他们没有遵守我们的救世主定下的最神圣的规则,也不愿你没有遵守。

”这样一来,基督教的很多其他思想也在狄更斯遵守的范围之内,其中禁欲主义就是基督教所一贯的要求。

本来,禁欲主义并没有任何不适当的地方,但是狄更斯对禁欲主义的过度强调就使他对性产生了误解,认为理想的爱情是和性分开的。

安格斯·威尔逊在《狄更斯的男女主人公》中说:

“狄更斯和他的读者们对恋爱都有一个不完整的看法,对性都有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看法;”○29这种性的潜意识压抑力使得狄更斯在生活中对女子的理解力(思想上的共鸣)和她们像圣母一样的仁爱尤为看重,在作品中就反映为《大卫·科波菲尔》中一系列的天使和圣母形象。

总之,我们认为狄更斯在生活中和作品中对女性应具有天使和圣母般圣洁和仁爱的过分要求,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都有着负面的影响,它一方面使得狄更斯长期处在感情和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之中,另一方面使得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出现扁平化。

当然,这些并不会对狄更斯作为一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事实造成威胁,再加上笔者的水平有限,对《大卫·科波菲尔》的解读就难免出现偏差,我们在这里进行这样勉为其难的解读,只是希望给广大读者一个新的观察视点,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算是我们的成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