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896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23讲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

第23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统计图表或资料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知识,考查频度高

2.运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频度中等,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读工业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1)自然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2.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布局

(1)工业区位选择: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示意图

五种类型分别是:

①类型对原料的需求量最大,可判断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类型对技术要求最高,可判断为技术指向型工业;

③类型对劳动力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类型对市场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⑤类型对动力要求最高,可判断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深度思考1】 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 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因此,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

读宝钢工业区位图,回答问题。

(1)区位因素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布局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市场

靠近沿海消费区

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1)环境敏感企业:

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业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读下图,填写下表。

字母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

A

污染空气

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B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C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政策因素

(1)原因:

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深度思考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为什么?

提示 

(1)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

(2)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3)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4)原料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值所需原料数量减少。

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1)使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深度思考3】 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提示 该观点是错误的。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是由于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区位选择

1.工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

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用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近河湖分布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社会

经济

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

交通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劳动

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影响

市场

工业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其地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2.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注:

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观上兼顾环境生态效益。

(2016·课标Ⅲ,1~3)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

(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D.设备费用

解析 第

(1)题,考查工业区位。

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

由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力价格比美国低,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高,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

D项正确。

(2)题,考查工业区位。

由材料信息可知,越南、巴基斯坦、美国都属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相差不大,A项错误;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不具备劳动力价格优势,B项错误;K企业将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纱线运至杭州,故美国不具备市场优势,D项错误;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厂应该是看中了其投资环境,如劳动力素质、技术、资金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纱线,C项正确。

第(3)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案例表明我国K企业能在劳动力价格很高的美国建纺纱厂,应该是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纺纱业劳动力使用量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B项正确。

答案 

(1)D 

(2)C (3)B

工业区位选择的评价与分析

(1)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需考虑环境、社会因素等。

例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如在某地建厂,总要考虑当地的有利条件,或有丰富的资源,或劳动力廉价,或交通便利,或市场广阔,或科技发达等;当然也有限制性因素,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在山区交通不便等。

考法一 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1.(2016·课标Ⅰ,1)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下题。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解析 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市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而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使得其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市场、原料及劳动力均不是佛山陶瓷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信息亦无法获知,故答案为D。

答案 D

考法二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2.[2017·课标Ⅱ,36

(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分)

解析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影响因素。

从“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推出其自然因素;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推出其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考点二 工业的主导类型与判断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

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指向类型,如下表所示:

工业指

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

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

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

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钢铁、冶金(如炼铝厂)、化学等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站)

劳动力

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电子装配、皮革加工、制伞厂、制鞋厂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

向型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

[2014·四川文综,14(3),10分]下图中M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

(10分)

[审题指导]

1.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M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以渔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属于①原料导向型工业。

2.从图中获取信息

[尝试自解]                              

                                   

                                   

答案 原料导向型。

临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工资水平低);邻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图a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

图b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图c中,市场在工业区位因素中影响最大,劳动力、能源、原料输往市场,在市场地建厂,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运输环节:

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在原料地附近,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

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的产业,布局接近消费地,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2)产品研发环节: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的产业,主导区位因素为科学技术。

(3)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

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3.根据分布地区判断

(1)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消费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原料。

(2)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指向型。

(3)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其在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则属于市场指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应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考法一 工业类型判断

1.(2016·课标Ⅲ,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下题。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 材料中提到“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今后上海将重点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D项正确。

答案 D

考法二 工业区位选择

2.(2016·海南地理,1~3)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

(1)~(3)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劳动力C.资源D.技术

(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C.国家政策D.气候

(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销量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解析 第

(1)题,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非洲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交通通达度较差,加上岛屿面积不大,纺织和服装的原料相对较少,但却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吸引国际在此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故选B。

(2)题,根据马达加斯加的纬度(约12°S~26°S)判断,低纬度,终年气温较高,所以当地对羊绒衫市场需求很小。

故选D。

第(3)题,相比我国,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

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

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量。

故选A。

答案 

(1)B 

(2)D (3)A

考法三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3.[2016·北京文综,36(4),8分]读图,回答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8分)

解析 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资源、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 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考点三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图是九江市略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B.原料C.技术D.市场

解析 第

(1)题,石化工业易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乙地位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可以使城区免受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适宜布局石化工业。

(2)题,该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境内,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答案 

(1)B 

(2)D

1.图解有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②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③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④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中的A、B处。

(2)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河流由A流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2.搞好工业布局,提高环保水平的方法途径

考法 高污染工业区位分析

1.(2015·海南地理,3~5)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

(1)~(3)题。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

(2)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

(3)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解析 第

(1)题,我国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充足,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铝土资源不丰富;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基础较差。

(2)题,电解铝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资源、向大气中排放较多的废气,这主要是受到其生产过程的影响,和该工业分布位置有关,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不会导致能耗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西北地区电力资源较为廉价、充足,可使电解铝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西北地区铝土矿(电解铝业的原料)缺乏且远离市场,我国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将导致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增加。

第(3)题,电解铝厂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减少对绿洲的污染,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绿洲。

答案 

(1)A 

(2)D (3)C

2.(2014·课标Ⅰ,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

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6分)

解析 本题以区域资源、人文信息分布图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1)题,磷酸盐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工业,工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资源等;结合图文信息可分析出答案。

(2)题,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内陆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材料中又告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则甲地劳动力缺乏、人口稀少。

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必然无良好的工业与基础设施。

第(3)题,本题属开放性题目,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可从环境容量、污染的影响程度及治理能力等角度分析甲、乙两地的情况。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

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

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主观题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

(1)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

[典题示例]

(2014·海南地理,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

下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地区的铁路和河流。

简述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

(10分)

[尝试自解]                              

                                   

                                   

[样卷评析]

判一判

评一评

得分:

6分

失分原因:

审题不细没有注意总分数10分,一般要回答5点;对文字“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建厂”理解不透。

没有答出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好扣2分;与中国临国市场近扣2分

得分:

6分

失分原因:

只注意图示信息的提取,而忽视文字材料理解,审题不全面,只答出水源、原料、交通三个方面得6分。

市场扣2分,工业基础设施扣2分

[答案探源]

标准答案

答案来源

试题材料

教材原理

临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2分)

基础设施好(2分)

文字材料:

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

工业区位原理应用:

自然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