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89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作出猜想]Ⅰ.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Ⅱ.与温度有关;

Ⅲ.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金属

盐酸的质

量分数/%

温度/℃

金属丝消

失的时间/s

铝丝

5

20

450

8

t

10

240

30

65

铁片

125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①③可知,猜想Ⅰ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为了比较盐酸与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除了用金属丝消失的时间作为观测指标外,还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明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实验②中,铝丝消失的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④⑤并不能证明“猜想与假设Ⅲ”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由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要密封保存。

(2)实验三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

C,对比A瓶与______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饱和溶液。

分析

微热

(不考虑水分蒸发)

两种方案中均观察到A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则A中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的设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发现工业上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标签如图T8-1所示,于是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图T8-1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

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②工业上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

2NaCl+2H2O

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

③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中含有的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提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取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将溶液分成两份。

步骤Ⅰ:

向一份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步骤Ⅱ: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实验结论]两份溶液中均有明显现象,证明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①上述实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步骤__________(填“Ⅰ”或“Ⅱ”)。

②该同学想进一步证明固体中的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

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T8-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图T8-2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样品质量/g

所用盐酸

质量/g

所得沉淀

第一次

8.00

50

1.95

第二次

1.98

第三次

1.96

欲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应选择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沉淀的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

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尽装置内的CO2

b.滴加盐酸的速度不宜过快

c.在A与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与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

铝片表面有

气泡产生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

[反思与评价]乙组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

实验序号

(1)实验________(填序号)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2和实验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A是________溶液,试剂B是________溶液。

6.[·

西城二模]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

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硫酸。

实验装置

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号试管中……

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二]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图T8-3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T8-3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

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实验。

图T8-4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

7.[·

朝阳一模]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

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Ⅰ.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Ⅰ.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Ⅱ.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号试管……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蓝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东城二模]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一]

实验组

甲组

乙组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蓝绿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①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②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③BaCl2溶液和含有SO42-的溶液反应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进行实验二]

实验步骤

主要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得到蓝绿色沉淀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沉淀产生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

________。

(3)步骤⑤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

(1)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3)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 物质成分探究

9.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

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

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T8-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

图T8-5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

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11.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溶液反应)。

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Na2CO3;

NaOH;

猜想三:

NaOH、Ca(OH)2。

[分析与推理]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少,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Na2CO3剩余;

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正好,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若猜想三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多,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Ca(OH)2剩余。

由以上分析可推知:

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实验

序号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

(2)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________。

12.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②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探究]

(1)如图T8-6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图T8-6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①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

(3)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__________,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4)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

[反思交流](5)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13.[·

丰台一模]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T8-7所示的实验。

图T8-7

Ⅰ.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甲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乙滴加氢氧化钠浓溶液后,观察到气球变鼓。

③实验丙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BaCl2溶液呈中性,且Na2CO3+BaCl2===BaCO3↓+2NaCl。

[讨论交流]

①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____。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

碳酸钠;

猜想2:

氢氧化钠;

猜想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4: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

同学们认为需要先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若猜想4不成立,则需要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完成表格。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