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080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17年11月)

说明: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个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诗经·大雅·板》: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

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从秦汉到明清,分封和郡县的优劣争论,众说纷纭,延续了两千多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不同B.君权和相权的制衡关系不同

C.贵族和官僚的利益诉求不同D.对国家治乱的直接影响不同

3.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

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化家为国”。

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A.秦B.汉C.曹魏D.北宋

4.《元史・百官志》记载: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

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5.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

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

6.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列强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八国联军联手武装侵略中国。

这两次战争的不同点是()

A.列强勾结发动侵华战争B.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产

C.条约设定侮辱国民人权D.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化

7.在中华文明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

明清以来,不同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北京是原有的首都)也多在长江沿岸,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起事在武昌、建都在南京B.19世纪80年代重庆正式开埠通商

C.19世纪40年代上海出现西式建筑D.沿江城市成为接受欧风美雨的先驱

8.“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

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

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

9.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

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B.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

C.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D.提升《大学》《尚书》地位

10.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

这体现了

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B.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D.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11.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

……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

……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

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12.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

这种文官制度

A.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B.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1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15.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16.《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17.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8.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

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早灾歉,宣布禁止酿酒。

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A.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B.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D.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

19.《左传·成公十三年》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

A.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

B.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

C.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D.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20.“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

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

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2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2.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

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23.明朝徽商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攫取官位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

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列,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商贾而好儒的特点B.明朝的制度环境

C.科举改革创造机遇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4.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26.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

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27.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

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

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

“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

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B.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D.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28.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浙直丝客、江西陶人前往福建沿海参加海上贸易。

十七世纪初年,在海上贸易中有手工业者的参加并提供商品。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C.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融合D.长途贩运贸易出现

29.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

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

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

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30.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

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振兴民族实业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D.指导社会建设

31.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表明

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32.清朝“预备立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包括废除满汉通婚的禁令等。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保护民权、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

材料表明

A.习俗演变受到政治环境影响      B.传统习俗转变为西方礼仪

C.礼仪革新为了维护革命成果      D.政体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

33.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

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十一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

美国对拉美的“睦邻政策”

A.使美国不再干涉拉美内政B.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

C.表明美洲经济一体化形成D.为北美自由贸易区莫定基础

34.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

B.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C.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35.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这场大战带给欧洲以沉重打击,西欧各国遭到重创,经济濒临全面崩溃。

雪上加霜的是,1946年秋季,欧洲又遇罕见的寒流,燃料匮乏粮食短缺,人民饥寒交迫。

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出:

“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

该援助()

A.导致欧洲麦卡锡主义盛行B.标志战后冷战的正式开始

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通路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3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37.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8.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

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39.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

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

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40.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0分,42题16分,43题14分,共4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

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

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

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

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一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

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

……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材料三: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分)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

(2分)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分)

43.(14分)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

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

……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

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

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

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的具体活动。

(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8分)(原因和影响各答出两点即可)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1——5BADAB6——10CBDAB11——15BBDCA

16——20CCDAA21——25BDBDC26——30DDCDA

31——35DABDC36——40BDDDC

41.(12分)观点一: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观点2分)评析:

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论述方面:

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 语言方面:

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点二: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观点2分)评析:

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论述方面:

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8分, 语言方面:

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2分) 

观点三: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观点2分)评析:

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

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