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09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docx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

(一)材料采购管理要求

1.物资采购

根据合同要求,工程部在进行施工计划编制的同时,进行材料使用计划的编制,由材料部按《质量手册》的要求,进行采购信息收集,供应商评审,报项目经理和上级材料主管部门批准,订立合同。

各类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入现场后,由材料部入库保管,入库前,材料部对相关材料的名称、数量及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验证,并作好标识工作和有关的台帐,有关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复印一份,原件交工地试验室保管,工地试验室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对有关专业性较强的单项工程需要分包施工的,由工程部提出具体意见,报项目经理审核,根据《工程分包控制程序》,进行分包商评审,合约部和工程部负责有关商务和施工能力方面的评审,技术质量部负责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业绩考评,然后,由项目经理决策,报上级批准。

在本工程中,不进行分包。

2.标识和追溯性

产品标识按不同对象和时段进行。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标识,有材料部和工地试验室负责,进行名称、规格、产地、数量和批次的挂牌标识;工序标识由技术质量部负责,采用记录的方式进行;经初步加工的半成品。

如成型的钢筋、模板等,由工程部负责进行挂牌标识,工程机械设备又有工程部进行挂牌状态标识。

3.产品的保护

本工程涉及的产品保护主要是已完结构物的保护,由工程部负责实施,对道路边的结构,进行包裹防护。

对于产品运输中的防护,由工程部提出防护措施,采取包裹、衬垫等手段,实施产品的防护。

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工程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由工程部负责进行,要求建立台帐和各项管理制度。

实行有效的监控,工地试验室和项目测量控制中心具体实施。

5.产品检验

进货检验由材料部负责,工地试验室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工序检验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工地试验室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验证检验。

最终检验在工程项目施工按合同要求实施完毕,各类检查检验数据齐全,技术质量资料满足规定的要求,由项目经理向业主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6.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控制由技术质量部负责。

当出现不合格点:

由施工员负责,操作班组长组织有关操作人员进行处理;一般不合格:

由项目部质量员向施工员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内容和方法,复验结果、完成时间;当出现严重不合格:

质量员报告总工程师,并报请上级有关质量管理部门、监理、业主等参加处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不合格:

由材料部组织,会同技术质量部、工地试验室进行处理。

7.测量、分析和改进

根据为客户提供优良的建筑产品的原则,对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项目经理部各部门每年进行二次内部审核,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1)数据分析

项目经理部各部室都要求在质量体系运营过程中收集足够的信息和数据,以便项目经理对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

技术质量部负责收集工程质量状况、不合格品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工程部负责收集工程进度、设备人员配置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材料部负责收集材料供应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和约部负责收集与客户有关的信息,提供合同支付和资金运营方面的数据。

办公室负责收集文件资料管理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对于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先由各部门经过分析过滤,一般问题直接由各部室实行纠偏处理,重大问题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召集有关评审会议处理。

(2)纠正预防措施

每月召集一次由工程、技术质量、材料、合约部以及办公室、工地试验室、测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员参加的例会,综合分析业主投诉、检验试验,针对已出现的问题制定有关部门写出不合格报告,并对主要情况进行及时分析。

项目部工程师负责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项目部积水质量部负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合约部负责业主投诉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8.供货方管理

在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供货商中,经过招标选定信誉、质量、供货能力过硬的供货方与我公司合作,以保证材料的及时、充足、质优进场。

与供货方签订严密的供货合同,要求其根据材料须用计划组织材料进场。

(二)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品质保证体系

材料品质保证体系流程如下所示:

收集供方资料→评估供方、选择供方→采购计划编制审核→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加强保管与正确使用→再评价

2.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

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这是企业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2)由项目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符合规范规定,送公司审批后,由材料科负责采购,按材料采购程序,实行对供货方调查评审,货比三家,择优选定厂家和品牌,在合格分供方内采购,对设计、业主指定厂家品牌,也要调查评审,做出记录。

(3)按材料需求计划表,装饰材料一次性成批采购,确保材料色泽批号一致。

(4)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贮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前审核

本工程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具备上述各种资料后,仍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样板及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2)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连同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验收。

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4)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5)进场设备,开箱前,包装必须完好。

除了应持有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外,酌情应有随机附件、保修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等。

设备开箱,应有开箱记录。

6)无生产厂名和厂址或牌证不符的设备,不用于本工程。

进场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应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内在质量和性能,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发生外观质量和性能损坏的设备不用于工程。

7)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用选择使用材料。

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核对、认证其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

8)新材料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

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论证,并要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

十三、采用新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一)新技术应用组织机构

为把本工程,建成技术上一流、管理上科学、工期上先进、质量上确保达到招标文件要求,同时达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之初,就成立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领导小组。

即以总承包项目经理为组长,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及总承包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专业项目经理和专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

(二)组织机构及保证措施

1.组织机构

(1)企业成立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企业成立以总工为首负责具体业务指导的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查、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总结、验收、报评工作。

(2)项目部成立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小组

项目经理要亲自抓科技用科技,在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各专业工程师参加的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定期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并对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保证措施

(1)组建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部,把科技示范推广应用情况作为考评项目班子业绩的主要内容。

(2)建立技术保证、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系统,调动测量、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等各个部门,有关人员严格要求,积极工作,将动态信息迅速传递到项目决策层,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顺利实施。

(3)严谨、细致、确保每项工作优质高效完成

1)新技术推广应用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任何一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均应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既要确定目标,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熟悉图纸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3)做好方案论证工作,针对拟采用的技术编制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

4)充分发挥QC小组攻关作用,群策、群力,攻克技术难关。

(三)本工程应用的新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综合防治技术

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由混凝土特性引起、组成材料形成、设计经验不足、施工工艺采取措施不当或执行条件不良,因此我们采取混凝土裂缝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

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1)原材料要求

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

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应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分别选用标准型、缓凝型或防冻型产品。

高性能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3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3。

采用的粉煤灰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

严禁采用C类粉煤灰和Ⅱ级以下级别的粉煤灰。

采用的矿渣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流动性比应大于95%,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

(2)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

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

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歪,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

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要求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为40℃;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25℃;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为20℃。

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的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

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应超过40℃。

混凝土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并应尽可能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此时应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建。

雨期施工时,必须有防雨措施。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不宜超过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6.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