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228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临夏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本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1、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

“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

别去。

范雎曰:

“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

“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

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

“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

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

“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

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

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

cuò,铡碎的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雎详死详死:

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B.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

隐秘的事情,机密。

  C.范雎大供具 供具:

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

犯法判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

崩”“薨”“卒”“不禄”等。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D.“睚眦”,发怒时瞪

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

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

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

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

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二)古代诗词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5.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6.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3)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一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

(4)__

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咏怀古迹》)

(5)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

(6)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7)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7分)

守灯

侯发山

  凌晨两点,守灯正睡得迷迷糊糊,被妈叫醒了。

  海那边,万家灯火,海这边,黑魆魆一片。

守灯随妈进灯塔里巡视了一遍,没发现异常,便开始保养机器。

眼下是夏天,白天这里接近50摄氏度,只能把活儿撵到晚上。

一台台设备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无疑,这是妈天天擦拭的结果。

  守灯五岁之前没离开过这个岛,对这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岛再熟悉不过了,没有土,没有草,到处都是光秃秃的。

想种点儿蔬菜都难,日头太毒,从外面运来的土过不了几天就被烤得焦干。

台风一来,这些土很快就会被刮散,被海水冲走。

上学后,守灯每到假期返岛时,不忘背上一大包泥土,好让妈踩一踩,接点地气……

  给养船半月来一次,送些蔬菜和淡水。

周围除了鸟叫、风吼和浪涛,寂静得没一丝生气。

  清理完灯笼,妈又用牛皮软布擦拭灯器。

守灯说:

“妈,我来吧。

”妈不让,说:

“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看妈认真的样子,守灯心疼地说:

“妈,您这辈子就没想过走出这荒岛?

  妈叹道:

“说不想是瞎话,但灯塔离不了人,若是夜里灯灭了,就会出大事。

  守灯知道,这个小岛周围有多处险滩、暗礁,夜间过往船舶,都需灯塔指引。

  “守灯,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吧?

”妈轻声问道。

  守灯明白,妈的潜台词是:

你毕业后有何打算?

妈还不到50岁,头发已经花白相间了,脸色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一道道,像是刻出来的。

守灯鼻子一酸,说:

“妈,我想把您带到城里去,让您安享晚年。

  妈固执地说:

“我不走,我要在这里陪你爸。

  守灯的爷爷民国时期就在这里看护灯塔了,后来父亲接了爷爷的班。

十多年前父亲被台风卷走后,妈就接管了守护灯塔的任务。

妈说,虽说没找到父亲的尸骨,但父亲的魂在岛上,在灯塔里。

  “为啥给你取名守灯,守灯守灯,就是要确保灯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地经过。

”妈大声说道,似乎生气了。

  妈终于把话挑明了。

妈曾不止一次地对守灯说过,他的命是渔民给的,生他时难产,当时台风突来,大雨倾盆,是渔

民叫来了医生,母子才平安。

  “你不回来,妈就一个人守!

”妈的声音哽咽了。

  随着守灯的成长,小岛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灯塔变了,塔身由矮小到高大,灯塔能源从乙炔到干电池,再到太阳能。

装上新设备后,妈看不懂设备上的英文标识和操作说明,原理也搞不明白。

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就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今,她已摸索出了一套初步诊断和治疗灯塔小毛病的方法。

  守灯决定向妈摊牌,不能让母亲胡乱猜疑了。

他揽

过妈瘦小的肩膀,说:

“妈,我在学校跟导师进行了智能化航标系统设计的课题研究,实现遥测遥控功能不再是梦想。

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两百座灯塔,不,全国的五千余座灯塔,采用自动化系统,就不用人看守了。

  “真的?

”妈又惊又喜,眼里蒙了一层雾。

  守灯重重地点了点头,说:

“妈您放心,塔上的灯不会灭,我心里的灯更不会灭!

  “你这孩子,咋不早说?

”妈轻轻捶打了守灯一下。

她眼里的雾散了,泪出来了。

  这时,一艘船从灯塔旁边缓缓经过,拉响了汽笛,嘹亮,悠扬。

守灯心里暖暖的,满满的。

他知道,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选自《2015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凌晨两点,妈妈叫醒

儿子,母子一起进灯塔巡视,但妈妈又不允许儿子擦拭灯器,可见儿子是一个粗心大意、业务不精之人。

  B.在外求学的儿子每次回岛时,都要带泥土回岛给妈妈踩一踩,可见儿子很体贴母亲,但他对母亲不愿离开海岛的想法不是很理解。

  C.文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守灯人工作环境的艰苦,而且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儿子提出带妈进城和科技化守灯的情节作了铺垫。

  D.儿子大学毕业后想带妈进城安享晚年,但妈妈不愿离开,这是母子两代人因知识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也是小说情节

突起波澜的原因。

  E.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主旨深刻,为了刻画妈妈的形象,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环境衬托以及插叙等多种手法及方式。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以“守灯”为题的作用。

(3分)

10.小说中“妈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11.小说结尾写到“这船是在向灯塔致敬,是在向妈致敬,也是在向他致敬。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分)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B.今年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C.中国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D.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箭竹林走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C.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翻阅书籍中尘封的故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

土地史就是人类的进化史、发展史、文明史,土地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命运。

D.据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数据显示,长有亮蓝色叶子的秋海棠可能代表植物进化的一个新阶段,可能超越普通的绿色植物。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海南的黄花梨是及其名贵的木材,带有“鬼脸”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

     。

     ,     ,     ,     。

     。

①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

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

②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鬼脸”③形象逼真,十分迷人④海南常遭台风袭击,所以黄花梨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⑤形态各异,丰富多彩⑥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长出了非正常的纹路

A.①③④⑥⑤②B.①③④⑥②⑤

C.④⑥②①③⑤D.④

⑥①⑤③②

15.下列划线句子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

“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B.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

“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C.记者连载报道:

“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游览,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D.电台新闻广播稿:

“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旅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6.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②___________________,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

方便是方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徽标志,请写出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5分)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

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

20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的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

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

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

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

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

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试题解析:

1.装死。

详,通“佯”,假装2.应为“纪传体”3.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

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有顷”,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徒”,只。

(2)省略“与”的宾语“之”;“坐”,使动;“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

答案:

1、A 2、C3、D

4.

(1)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不久),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

“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

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

(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

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

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

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

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

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

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

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

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

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

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

范雎说:

“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

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

.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

“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

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

“随即告别离开。

范雎说:

“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

.”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

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

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

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

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

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

“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

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

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范雎责令他道:

“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

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

”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

了赵国。

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

“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

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

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

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

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

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

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

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

二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

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

(二)古代诗词阅读(7分)

试题解析:

5.此题的考点是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本题是景物形象来分析诗人的感情,从云、水、歌、啸这些形象可以表现诗人的闲适自得。

从残冬孤雁可以表现诗人的独寂寞。

6.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

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答案:

5.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

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

感孤独寂寞。

6.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4)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一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其余略

二、现代文阅读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

A项,原文妈妈说“擦这个是要紧的活儿,也是个细活儿,用力要适当,要有耐心,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损伤。

”强调的是擦拭灯器要细心、耐心,但不能据此推出守灯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B项,从原文看,守灯与妈妈相依为命,守灯对妈妈不愿离开海岛的原因是有所知晓的,守灯想把妈妈带到城里,是心疼妈妈,并非不理解。

C项,分析准确,但不全面,还有用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特点的重要作用未概括进去,因此2分。

D项,误会的产生并非因为知识的差异,由后文守灯说明原因后妈妈又惊有喜的表情,可知如果守灯早点把原因告诉妈妈,是不会产生误会的,但对情节的分析准确,因此1分。

E项,分析准确,3分。

(2)本题考查考生小说分析综合能力。

能力层级为C。

(3)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任答三点即可。

其它表述,如“爱岗敬业、善良尽责、吃苦耐劳”等,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4)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F级。

答案:

8.CE

9.①“守灯”,既是故事中守灯妈妈儿子的名字,也表达了母亲的希望:

儿子能像他的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一样继续守护灯塔,让船只安全通过。

②“守灯”是故事的线索,一家三代守护灯塔的历史以及对守灯岗位的价值认识,皆用“守灯”发起和串联,使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清楚。

③“守灯”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主题。

守灯含有守护心中明灯的含义,表达人生旅途中要坚守心中明灯,为他人亮起指明方向的明灯的主题。

10.①细心严谨,灯塔里的设备都被擦拭得锃亮光洁,一尘不染,擦拭灯器极有耐心。

②乐于奉献,虽然海岛环境恶劣,但为了过往船只的安全,留在海岛守灯。

③忠贞不渝,丈夫在海岛守灯被台风卷走,不幸早逝,妈妈对其一直念念不忘。

④心存感恩,难产时渔民相助,为报答渔民救命之恩,坚持守灯。

⑤乐于进取,她虽只有小学文化,但自学英语和航标专业教材,每天写工作日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11.①该句用拟人手法,把船舶当作人来写,赋予船舶以人的情感,把船舶通过灯塔鸣笛致谢的礼仪变成了人向值得敬佩或仰慕的对方致敬的行为,突出了灯塔和守塔人在船员心中地位的崇高。

②海岛周围环境险恶,暗礁丛生,过往船舶,尤其是夜间,没有灯塔指引,几乎无法安全通行,因而过往船只都真诚地向坚守岗位给他们带来光明指引的灯塔和守塔人表达崇高的敬意。

③守塔人妈妈,接过丈夫的守塔重任,几十年如一日,牢记职责无私奉献,在荒岛守灯,确保灯塔不出问题,让来往的船只安全经过,值得他们致敬。

④守塔人的后辈(守灯)适应时代发展,利用科学知识,通过遥测遥控技术,立志让灯塔实现自动化管理,既保证了航行安全,又免除了守灯之苦,忠孝两全齐美,值得人们致敬。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考点:

词语(包括熟语)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

形容关系密切,厉害相同,同甘共苦)。

B不同凡响:

凡响即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

此处用于人错误。

C陈陈相因:

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应为口口相传“前后矛盾”。

D安之若素:

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

A

13.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试题解析:

A成分残缺,“打击”后面缺少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