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237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农业对外贸易.docx

十农业对外贸易

美国农业培训报告

2002年10月28日至11月18日,受贵州省农业厅派遣,我们一行9人专程赴美对美国的农业进行了考察并参加了马铃薯有关技术培训。

我们先后到了马里兰州立大学农学院、美国农业部巴斯维尔研究中心、美国东方专业教育中心、美国零食食品协会、美国冷冻食品协会、弗吉尼亚州劳顿郡农业发展部、马里兰州美国东部农产品批发市场、宾夕法尼亚州赫斯农产品加工厂等地考察、培训,并与有关专家、学者、官员进行座谈,收集有关资料,所到之处,让我们感受到美国农业发展的无与伦比和现代农业的新成就,深受启发,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供参考。

一、基本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黑人约占13%,亚裔3.3%,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

通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为1.79亿公顷,人均为0.62公顷。

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

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万平方公里。

二、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美国为联邦总统制国家,政府机构分为联邦和州两级。

总统为国家最高元首。

联邦一级设有14个部,农业部为其中之一,农业部长为内阁成员。

农业部由林肯总统提议于1862年成立。

农业部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发布与农业有关的信息,推广动植物优良品种。

后来逐步增加了食品安全执法、农产品进出口、长期天气预报、市场体系、农村经济、农业推广、农业贷款、食品营养和水、土及森林资源保护等。

农业部的管理侧重于方针、政策、计划、协调和执法等。

农业部从成立至今,经历多次改革。

1994年国会通过了“农业部机构改革法”,根据该法的规定,农业部设1名部长、6名副部长和3名部长助理。

农业部下设有林业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农场服务、农用设施、外国农业、农村住房及社会开发、农用商业及合作开发、食品与消费者服务、食品安全监测、农业研究、合作研究、教育及推广、经济研究、国家农业统计、农业市场、动植物病害监测、谷物监测及包装与储藏、民权、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等局(司)和为部长服务的综合司(局)等。

农业部目前负责管理和协调项目涉及七个方面;农村经济和社区开发;农场和国际贸易;食物、营养和为消费者服务;食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科研、教育和推广;市场管理和监督。

农业部是内阁中最大的部,其自身和系统共有职员108053名,农业部在国内及80个国家的15000个地点派有官员和使节。

1994年农业部自身及所管理的项目总经费为653亿美元,其中60%为食品资助款。

服务对象为310万农场,6900万农村住户和2500万中、小学学生。

在州一级,设有农业厅。

与联邦农业部对应,州农业厅主管州内农业的方针、政策、计划、协调、执法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

美国共设有3000个县。

县级机构相当简单,仅有民选义务(或补贴)服务的议会(有的也有小的政府机构)。

县一级有税收、法庭、警察机构。

县级还设有一个大学的派出机构——农业推广站。

三、农业立法

美国是一个法制体系非常完备的国家。

联邦和州有立法机构——众、参两院。

联邦和州法分别由众、参两院通过后,由总统或州长签发生效。

执法则是有各级法院和法庭承担。

整个社会的运作基本上是以法律为依据。

对于农业各行各业的管理,也是依法办事,用法律明确政府、农民及各行各业的责、权、利,规范其行为。

美国独立初期,农业方面的立法大都是沿用希腊农业法和英国习惯法。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制定农业方面的法律。

为加强农业教育,1862年,第37届国会通过摩里尔法。

为加强农业科研,1887,第49届国会通过了汉奇法。

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与推广,1914年,第63届国会通过了史密斯和利弗法。

上述三项法案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世界上都颇有影响。

进入20世纪后,美国在农业方面的立法又有很大的进步,相继在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等方面通过了一系列法案。

1921年,国会通过了规范肉品加工和市场管理;1939年,通过了联邦种子法,用于规范种子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行为。

除此之外,国会还在1972年通过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和联邦种子保护法等。

除立法以外,国会每年还要修改过去的法律。

1995年底,为限制花生生产过剩,国会通过修改法案,减少花生生产限额,用法律让农民少种花生。

近几年,佛罗里达甘蔗面积扩大,糖厂增多,糖的加工给该州的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初,国会决定由糖厂每年出资治理环境,糖厂不得不降低甘蔗的收购价,从而让农民减少种植面积。

在密西西比、马萨诸塞、佛罗里达、路易安那和西弗吉尼亚的四家大烟厂,给周围人民的健康带一定的影响。

五个州的部分受害人起诉菲利浦·摩里斯等四家大烟厂。

经法院裁定,四家烟厂每年向五个州交1000万美元,用于防治吸烟产生的疾病。

到目前为止,美国国会已先后制定出几百个不同的农业法律,对农业税收、土地使用、土地所有权、合同、信贷、生资(包括种子)供应、产品运输、加工企业和环保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现在,联邦、州政府和私人企业每年约花70亿美元,用于农业的执法和监督。

四、农业教育

美国的农业教育事业得益于摩里尔法。

该法决定将一部分国有土地按每州议员人数赠给每个州、州里可将土地出售,其收入用于建立一至二所以农科为主、不排除其他学科的赠地大学。

这一法案保证了每州至少有一所以农科为主的赠地大学。

这就把农业教育落到了实处。

在这一法律的指导下,美国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在全国建立起了近70所以从事农业教育为主的增地大学,后来还建立了20所土族学校。

现在,全国已有105所赠地大学,这些学校目前大都已成为综合性大学。

在第一部农业教育立法颁布100多年来,美国又陆续修改和颁布了近30项与农业教育有关的法律,为其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美国以赠地大学为主的农业教育已十分完善。

总的来说,其农业教育具备以下特点:

(1)专业设置非常齐全。

从管理到具体技术,从种植业到畜牧业、林业、水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包装。

几乎应有尽有,样样齐全。

(2)培养学生的层次非常广泛。

大多数专业都可培养专科生、学士、硕士、博士,有的可培养博士后。

(3)师资水平较高。

美国在大学任教职工的教师大都具有博士以上文凭。

(4)招生数量大。

美国赠地大学招生数量都很大,如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在校生数量高达5万多人。

由于招生量大,几乎所有的农村青年,只要愿意,都可进大学学习。

(5)教学方式灵活。

教学方式都用启发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6)教学设备先进。

由于美国的总体经济水平较高,加上他们重视教育投入,现在大学的教学、实验手段和设备十分先进,教室里都有幻灯、投影、放像等电教设备,计算机也十分普遍。

美国的州立大学每年都要向国内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高级农业人才,这些人员会充实到政府农业管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以及涉农企业、商业等部门,有的还会直接去当农场主。

目前,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大学、科研和推广部门工作的职员大都具有硕士以上文化程度。

在涉农企业、商业部门工作的职员大都具有学士以上文化程度。

美国的农民在40年代仅20%具有高中文化程度,80年代有8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现大绝大多数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且已有一批具有学士和硕士文凭的农民。

五、农业科研

美国的农业科研得益于汉奇法。

该法规定,在每个赠地大学建立一所农业试验站,进行农业领域的各项研究,为农民提供各种新技术和成果。

该法作为摩里尔法的补充,保证了每州都有自已的农业研究机构。

美国的科研体系包括三大层次:

在联邦一级,农业部设有农业研究局,由一名副部长主管。

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还下设一个大的农业研究和实施中心,位于马里兰州的巴斯维尔,该中心建立于19世纪30年代初期,在各州设有120多个专业研究所,这些所大都座落在大学内或附近。

目前研究局雇有2600名长短期科学家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年农业科研经费约6.24亿美元。

在州一级,州立大学(赠地大学)内设有农业实验站,全国共设56个。

州立大学除在校内设有功能齐全的实验站外,还按专业或区域在本州内设有多个实验农场。

第三个层次是农业公司和非盈利机构,包括一些生产资料公司、食品加工、兽药公司、种子公司等。

这些公司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也自己雇员,巨额投资农业研究。

非盈利机构主要是一些基金会,如洛克菲勒、福特、凯诺哥等都为农业研究投资。

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大都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

应用研究由联帮、大学的专业研究所和实验站共同完成。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三个研究层次相互补充和完善,确保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

六、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得益于1914年第63届国会通过的史密斯和利弗法。

该法规定,由联邦农业部与赠地大学合作,在每州建立一个从事农业推广和普及的机构,即州合作推广站。

合作推广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联邦农业部的合作推广局,州合作推广站,县农业推广中心(站)。

有的州在州与县之间设有大区(或片)推广站。

合作推广站的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各种培训,将大学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迅速推广给农民。

美国现设有3300个推广机构,雇有1.7万名左右的推广员。

此外,还有近20万的自愿人员。

这支队伍深入农村,培训农民,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广给农民,帮助农民解决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他们也将农民的要求带回大学和科研部门,从而缩短了科研成果开发和推广的周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运用。

美国的农业推广经费来源于四个方面:

农业部国家推广服务局、州政府、县政府和个人损赠。

国家推广服务局根据各州农田、人口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拨给一定数额的推广经费,这些经费约占各地推广经费的20%—25%。

农业部每年的推广经费约2500万美元,经费拨给州立大学的推广站,主要用于雇佣推广员和实施项目。

为与联邦政府配套进行合作推广,州政府每年拨给州立大学推广站的经费占其年度预算的50%,这些也主要用于雇佣推广人员和实施项目。

为与联邦和州政府配套,县议会要拨给县推广站20%—25%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添置办公设施、租用办公室和雇佣秘书等。

私人损款仅占推广经费的一小部分。

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是综合推广体系。

因而,其推广项目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的推广项目主要有:

有关农业各行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的项目;有关各类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项目;有关家庭经济、家政、妇幼保健和营养方面的项目;有关青年培养、教育和开发方面的“四健”会项目;有关持续农业和社区开发方面的项目等。

美国的推广方式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大众媒介、包括卫星通讯、计算机因特网、电视、无线电、光盘、软盘、各类声像和印刷培训教材;第二类为小组形式的推广,包括各类讲座、小组培训、示范、农田节和参观访问;第三类为单个的推广,包括电话咨询、访问农户等。

美国农业推广的现代化程度很高,推广人员的交通工具为汽车,通讯工具为无线电话、计算机电子邮件。

推广体系内部有定期的会议和培训,这种会议和培训有的是在大学举办,有的则是通过卫星转播系统或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可视会议设备进行。

推广部门印有大量的培训和推广材料,农民需要可免费索取。

农民生产和经营中有问题,可随时给推广人员打电话,推广人员会及时上门辅导,帮助解决问题。

七、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农业支持服务体系是为农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农资、信贷、农机等部门的总称。

农业支持服务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后盾,他们有效、及时和周到的服务会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会同时为其自身产生大效益,促进自身发展。

美国约有40万人就业于这一领域。

美国的银行和信贷业比较发达,为农业提供信贷的主要机构有:

联邦土地银行、联帮中间信贷银行、生产信贷协会及农业信贷署兼管的合作社。

这些银行或信用社的分支机构遍及农村社区和小镇。

农民只要将自己的贷款可行性报告及推广员的咨询意见交银行或信用社,如果他们过去的信用史很好的话,他们会很快得到农业信贷。

美国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如种子、化肥、农药等)服务十分及时和周到,而且很守信。

农民只要打一个电话,告诉其所需的品种、名称、数量及质量参数,生资部门会很快送货上门。

有的甚至可提供系列化(如喷药、播种、施肥)等服务,先服务、后给钱。

美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自己雇有研究人员育种,有种子生产和加工基地,种子销售体系遍及全美和世界。

二战以后,美国农场就开始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

如今美国的农机制造和服务已达到很高水准。

农机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农机公司已倒闭,仅剩约翰·迪尔(JohnDeer)、凯施(CASEIH)、阿格·科(AGCO)、蓝德(Landpride)、逵克(Quicke)、Fleischer、Ag.ChenEquipmentCo.Inc.、WestTexasLeeCo.,Inc.和KRAUSECorporation等公司。

此外,还有新·荷兰(NewHolland,意大利)和库巴塔(Kubata,日本)等外国公司。

他们生产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大型收割机、犁、耙、喷灌设备等,几乎包罗万象。

农机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代理商,销售方式灵活多样,可一次付清,也可分月付款,售后服务也很好。

八、环保、资源和社区开发

农业的高速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保护问题。

是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还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力求农业的持续发展,是美国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美国联邦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和食品药物管理局,民间还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

环保局把重点放在地表、地层和地下水水质、空气污染、废料排放的监督和执法上。

食品药物管理局则专门监督食品的安全、卫生、农药残毒等问题。

绿色和平组织代表民间,监督各种环境污染。

各种组织紧密配合,采用多种措施,确保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美国是一个农业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但为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他们很重视资源保护和开发。

政府鼓励将森林和水利资源开发为农业旅游区,供人们旅游用。

政府还通过补贴农民,鼓励他们将沼泽地和生产水平低的农田退耕或休耕。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00万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当地的水土保持计划,有2.04亿亩耕地加入耕地休闲计划。

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小城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居住。

为了加强管理,农村都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本区的开发规划和一些公益事业,确保农村也有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

九、农业统计及信息服务

美国农业部设有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各州也相应设有农业统计办公室。

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负责收集、处理和加工全美及全球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并定期发布,供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使用。

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每年要发布近400份报告,州级统计办公室每年约发布9000份报告。

国家统计服务局发布的报告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天气预告等许多方面。

报告的发布日期是根据各行业的要求,分别按周、月、季和年来安排的。

报告发布的形式有:

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散发、定期的文字印刷报告或小册子、自动传真(用户可根据需要索取)、计算机软盘、因特网络数据(用户可用计算机在WWW.或FTP上查到)、光盘。

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大部分是免费的,但有些软盘、印刷品和光盘资料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费。

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为搞好统计服务工作,与康乃尔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有很大的计算机网页。

此外,国家统计服务局还与农业部的世界农业委员会、州农业统计办公室有紧密合作。

世界农业委员会要定期预测世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情况,州农业统计办公室则定期将本州的农业统计资料上报,供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发布。

十、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

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甚至大于其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

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种植业在很长时期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80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

2001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3.36亿吨,人均占有量1180公斤,名列世界第一。

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一,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1/3。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方面的种植带。

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

这个农业带包括西弗吉尼亚以东的12个州。

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

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本地区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

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

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

这8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的54%。

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是玉米生产大州,占全美产量的40%左右,2001年玉米收入分别为26.56亿美元和25.82亿美元。

玉米生产量比较大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

1975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单产从每公顷5460公斤上升到2001年的8380公斤。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该国全部粗粮产量的90%左右,每年产值达200多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

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起与加拿大接壤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南至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跨越9个州。

这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

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

该地区北部冬季寒冷而温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3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

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国产量的41%,其蛋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

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

二次大战以后,棉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

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是北纬36。

以南、密西西比三角洲的5个州,这里集中了大约1/3的棉花农场,播种面积超过160万公顷,产量占全国的36%。

其中,阿肯色州还是美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总产占全国的42%,棉花产量最大的州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约14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产量占全国的27%。

美国西南部的植棉业发展比较快,以“阳光地带”著称的加利福尼亚利和亚利桑那州的河谷地区,棉花产量已占全国的22%左右。

(5)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

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小麦的主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

1999年这个州的农业销售收入达269.48亿美元。

2000年为271.62亿美元,占全国的11.34%;其谷物种植则更为突出,占全国的15.54%,均名列全国第一。

这个州的水稻生产也很重要,产量占全国的18%左右。

单产居美国的首位,每公顷近9000公斤,比全国水平高40%左右。

美国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除了天气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变化的影响。

此外,美国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田中,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1999年美国灌溉地面积为224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2.5%。

2、畜牧业美国的畜牧业是高度发展的产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

畜牧业的分布与种植带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十分明显。

美国的东北地区饲养的奶牛头数约占全国的1/3,生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几乎占全国的一半,肉鸡生产也占重要的地位。

玉米带提供玉米、豆饼等饲料,为当地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玉米带也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基地。

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可以饲养牛、羊、马等。

美国的肉牛在集约化育肥之前,通常是先在草原带放牧,“搭好架子”,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粮和其他费用。

美国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额,2001年,牛肉为1198万吨,占世界21%的份额,奶类为7502.5万吨,占世界13%的份额,禽肉为1674.7万吨,占世界的24%,猪肉和鸡蛋产量分别为869万吨和508万吨,占世界10%和9%的份额。

美国的种植业生产有时会出现波动,而畜牧业则不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

从农业生产指数看,以1989-91年为100,2001年畜牧业生产指数为122.4,种植业111.2。

在此期间,种植业徘徊增长,而畜牧业一直在稳步上升。

美国畜牧业当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大力推进畜产品的出口。

畜产品的出口现已占国内消费量的10%左右,而在90年代初还不到5%。

禽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也有增加;二是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工厂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是养猪业,专业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平均规模却日益扩大。

虽然养猪专业农场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是由于其报酬率很高,所以能够抵消饲料价格上涨的费用。

3、渔业和林业美国有海岸线2.268万公里,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

按捕获量的商业价值来计算,美国渔业居于世界第3位。

90年代初期,渔获量大致保持在接近600万吨的水平上,居世界第5位。

美国每年进口的鱼价值大约为60亿美元,为世界第二;每年出口的鱼及鱼产品的价值为3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1999年美国的鱼类捕获量为529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1%。

美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国的森林面积约有2.7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接近30%。

但是在林产品贸易中,美国入超的年份多于出超,2001年出口为140.64亿美元,进口为240.25亿美元。

总的说来,美国是林产品的净进口国,2001年入超接近100亿美元。

十一、农业对外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7年农业出口额为572.69亿美元,2001年为527.35亿美元。

在出口的农产品中,粮食及其制品总是名列前茅,但出口量在不断下降:

70年代初曾达到260亿美元,1997年下降到227.61亿美元,2001年下降到173.9亿美元。

年际之间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国的市场不很稳定。

油料(包括植物油和加工副产品)目前虽仍然是第二大项出口品,通常能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但出口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从1997年的92.53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