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248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docx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

古代文学参考练习题

第4章话本小说

一、基本知识

1、说话: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

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二、思考与练习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

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第五章辽金文学

一、基本知识

1、《论诗绝句三十首》:

这是金代著名诗人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启发而作的一组论诗之作,对建安以来的诗歌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表明了他喜爱淳朴自然,反对雕琢华绝的文学观。

2、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就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

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长篇故事。

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二、思考与练习

1、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

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

艺术上,元好问的诗既有南方诗人词藻华美的优点,又有北人风格刚劲的特色。

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虽有雕琢之功,但无斧凿之痕。

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

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

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

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

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第六编元代文学

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

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

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本编的教学将主要介绍元杂剧的几位主要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主要作品以及南戏的代表作高明的《琵琶记》等。

第1章杂剧

一、基本知识

1、旦本、末本:

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大家:

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3、曲状元:

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

二、思考与练习

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

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

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

这又可分为两类:

一为表现弱者反抗恶势力,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一为表现一般的婚姻爱情,代表作为《拜月亭》、《调风月》。

其特点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三、历史剧。

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

这两部作品都是三国戏,塑造的是三国时蜀国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

这一类作品较多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4、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关汉卿的剧作在内容上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恶势力的批判与憎恨;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这是关汉卿剧作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是关汉卿之所以成为戏剧大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艺术上,关汉卿的杂剧故事复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丝丝入扣;人物性格富有个性,极少概念化、模式化色彩,因此,为中国古代戏曲人物画廊提供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等,直至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语言既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近当时口语,是“本色派”代表。

这些特点,特别是塑造人物的本领,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戏剧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5、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

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

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

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

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6、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西厢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表现在:

第一,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多达五本二十一折。

这种体制上的突破,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第二,人物性格鲜明。

这应当说是《西厢记》最成功之处。

王实甫紧紧抓住崔莺莺既爱又怕的心理、张生大胆又带有书生酸气的特点,将人物写得极有个性。

第三,语言优美。

《西厢记》的唱词华丽典雅,宾白则是鲜活的口语,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

正因为如此,《西厢记》往往被人当成“文采派”的代表。

7、白朴《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内容上虽是旧题材,但突出了纯真的爱情成分。

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8、马致远《汉宫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汉宫秋》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但与传统的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的创造。

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

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

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

9、马致远杂剧总的特点是什么?

在众多的元杂剧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与此相联系,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突出,缺乏戏剧冲突的紧张感,而重在抒情,借以表现自我,因而容易引起旧文人的共鸣。

这既是马致远杂剧的特点,也是他的缺点。

10、《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及长演不衰的思想魅力是什么?

《赵氏孤儿》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是程婴。

此剧表面上写的是忠奸斗争,实际上,它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作品中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这吻合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是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

该剧戏剧效果特别强烈,这是由它所特有的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紧张所造成的。

11、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

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

12、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

其特点是什么?

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13、《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故事。

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

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

剧中离魂代表妇女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病中的倩女之身代表妇女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情节离奇而内涵深刻,而且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对《牡丹亭》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第二章散曲、南戏

一、基本知识

1、小令:

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2、套曲:

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称为套曲。

3、南戏:

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4、《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即保存在《永乐大典》中早期三种南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5、“荆刘拜杀”:

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

二、思考与练习

1、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

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

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

2、元代散曲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元代的散曲的发展也如杂剧,大致可以大德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大都为中心,后期以杭州为中心。

前期的主要作家是一些“公卿大夫居要路者”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后期则有张可久、乔吉等。

3、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它以表现家庭内容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4、《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

《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

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

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

5、《琵琶记》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琵琶记》采取双线结构,一条是蔡伯喈,一条是赵五娘,两条线平行发展,这可以更好地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显得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出色。

作品的格律也比较讲究。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琵琶记》成为南戏成熟的标志,被誉为“南戏之祖”。

第七编明代文学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是我国的明朝时期。

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代文学有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

这时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现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

其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

特别是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对中国文学作出了最为宝贵的贡献。

戏曲方面,杂剧、传奇,昆曲和地方戏,相互争奇斗艳,涌现了大批的著名作家与作品,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高潮。

诗文方面围绕着“复古”与反“复古”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

本段文学教学侧重对明代重要的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重要的传奇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以及诗文流派进行作家生平思想介绍,作品内容艺术分析。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一、基本知识

1、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

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

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

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

《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思考与练习

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2章水浒传

一、基本知识

1、繁本和简本:

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

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思考与练习

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

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西游记

一、基本知识

神魔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他说:

“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进一步指出:

“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

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二、思考与练习

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

又有何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

一个是有关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这主要表现在前十二回对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描写上。

在这一部分里,孙悟空象征着人的自由本性;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象征着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一个是历险记式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才能获得成功。

这主要表现在《西游记》的后半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上。

虽然前后两个部分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2、《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

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3、《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在情节的设计上,《西游记》往往戏笔与幻笔相间,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人入胜(结合作品来论述)。

第4章《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一、基本知识

1、世情小说:

即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所谓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2、词话本与崇祯本:

指的是《金瓶梅》版本的两个主要系统:

一为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

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

二、思考与练习

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

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

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明代还有哪些著名的长篇小说?

明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约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家庭小说三大类。

历史小说主要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等。

神魔小说主要有《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等,其中《封神演义》最为著名。

世情小说主要有《侠义风月传》,还有《玉娇梨》、《平山冷燕》。

这类作品在写才子佳人的“才”与“色”时,又十分强调“真情”,这是明代思潮的特点。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基本知识

1、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2、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今古奇观》:

“姑苏抱瓮老人”见“三言”与“二拍”“卷帙浩繁,观览难周”(《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4、三灯丛话:

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

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

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二、思考与练习

1、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爱情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写杜十娘发现自己又被李甲转卖时,毅然与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人格尊严。

其中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的特点显而易见。

这类描写无疑使人明显地感受到晚明社会涌动的人文思潮。

2、“三言”“二拍”在选材上,表现出与前期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它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市井社会的风情画,其特点是:

一是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

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另外“清官”形象也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

第六章明代戏曲

一、基本知识

1、四声猿:

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

《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2、明清传奇: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3、三大传奇:

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

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