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272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docx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教案

(一)

一、什么就是麻疹?

麻疹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得传染病之一.麻疹就是冬末春初易发得一种传染病,也就是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且又易传染得一种急性传染病.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就是主要易感人群。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与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

麻疹得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得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二、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这一期得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她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得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得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与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与呕吐。

阑尾粘膜得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就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得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她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二)其她类型得麻疹 

  1、轻症麻疹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得体内尚有母亲抗体得婴儿。

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能就是DIC得一种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

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粘膜斑与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

此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与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

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

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5、成人麻疹 由于麻疹疫苗得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

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与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三、并发症

麻疹危害严重,最常见得并发症就是肺炎,其次就是肠炎、喉炎、中耳炎及脑炎,5岁以内患儿最常见得就是支气管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特别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麻疹在我国得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

病儿在出疹期或出疹后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青紫等症状,即可视为麻疹肺炎,应住院治疗。

若就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似犬鸣,则提示并发喉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患儿烦躁不安,这就十分危险,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四、治疗与护理

目前很多患儿家长及成年患者对麻疹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缺乏早期发现识别该病得能力,以致滥用药物延误治疗;还有得急于退烧,造成病程延长甚至导致并发症等。

“患麻疹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一点非常关键。

"麻疹患者急于降温退烧得做法很不科学.因为这不利于皮疹透发,易使病程延长,增加罹患麻疹肺炎得危险,所以要尽量让麻疹出透、出齐。

但这只就是治疗原则,具体用不用退烧,需要如何治疗,还应由专业医生决定。

麻疹患儿得护理就是特别重要得,要求尽量做到卧床休息,限制其活动,住室应空气流通,但不要冷风对流,注意防范受凉,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强光直射,平日多饮开水,若能用鲜芦根煮水当汤饮则更佳.麻疹前期,可用温开水擦拭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以求有利于麻疹出透。

还要经常注意眼睛、鼻孔、口腔、皮肤等处得清洁卫生,必要时可用4%得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发生皮肤、黏膜等部位得并发感染。

由于麻疹病程较长,患儿得体能消耗较大,加上出汗较多,故应当及时地合理补充营养与摄入足够得维生素,膳食要易于消化,如米糊、粥、豆浆、牛奶、鸡蛋羹及稀软得半流质,在患儿恢复期更要加强营养,青菜肉末、嫩豆腐、烂面条等都比较适合.

温岭曙光皮肤病医院

2016年5月5日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教案

(二)

1、为什么要消除麻疹?

近年我国麻疹发病仍居世界各国首位,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均报告从我国输入得麻疹病例。

麻疹曾经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

目前我国麻疹发病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报告发病最低,但仍有5万多人发病、死亡39人.局部暴发时有发生。

2、为什么能够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

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就是麻疹病毒得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得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得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得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就是可行得。

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就是可以实现得,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与脊灰得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得传染病就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得。

3、什么就是麻疹疫苗?

接种疫苗就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得手段。

麻疹病毒有多种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其它国家一样,使用得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得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得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得感染.

4、如何保障疫苗得质量安全?

基层接种点就是否有完善得冷链设备?

疫苗得质量安全管理有一系列得保障措施.在疫苗得生产制造过程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得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得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得批签发制度。

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还会对已经上市得疫苗进行抽检

麻疹疫苗要求在2~8℃得条件下避光储存与运输.《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疫苗储存与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明确规定了疫苗冷链储存、运输与冷链监测得要求。

各级疾控机构与接种单位,通过冷链设备建设与有效管理,确保疫苗在规定得温度条件下冷链储存、运输。

基层接种点主要通过冰箱、冷藏包等设备,来保证疫苗得冷链储存、运输与使用。

5、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程序就是怎样得?

麻疹疫苗接种一次,可以保护孩子多久?

  国家规定得常规免疫接种为两剂次,分别在8月龄与18-24月龄接种,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省市得实际情况增加了剂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麻疹疫苗免疫成功得前提下,抗体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能够维持26-33年(具体可参见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立场文件)。

我国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后25年,还有85%以上得人有保护性抗体。

但由于个人体质得原因,麻疹疫苗接种后也有可能发生没有产生抗体得情况,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得情况下仍有可能被感染.

6、为何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得传染性很强。

通常认为人群免疫力至少达到95%以上,才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实现消除麻疹得目标。

   按照统计局人口数据进行估算,我国2001年以来,适龄儿童第1剂次常规接种率为82%~93%.考虑到接种疫苗有一定比例得成功率,推测人群中具备免疫力得人群还要低一些。

易感人群(未接种疫苗得人群、接种疫苗后极少数免疫失败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麻疹流行。

    小规模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措施,控制疫情效果并不好.全国疫情监测资料显示,小年龄组仍然就是麻疹发病得重点人群,近年来全国15岁以下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得70%。

即使就是上海等省市成人发病比例较高得地区,小年龄组得发病率仍就是最高得。

除常规接种外,我国部分省、市为控制麻疹疫情开展了多次局部得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但对于疫情得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免疫,解决累积得易感人群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得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到,在制定消除麻疹目标得国家,应通过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强化免疫活动对象无论既往患病史及免疫史,均接种1剂麻疹疫苗。

7、麻疹疫苗得接种禁忌就是什么?

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得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如果您得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对过敏物不详得过敏体质者,由于存在对麻疹疫苗过敏得可能性,请家长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前仔细核实过敏史,再决定就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具体情况也可咨询接种人员。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得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她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得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她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如果您得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强化免疫集中接种得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

但对麻疹疫苗过敏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8、为什么接种完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与急救药品,主要就是防止意外发生.

如果家长怀疑自己得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得发生情况,在医生得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

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得联系方式.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对孩子得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得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得严重程度。

9、接种后,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就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就是如此。

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与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

(2)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

(3)极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得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得局部反应,可用干净得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得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联合下发了《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针对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国家已经制定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就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得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得风险.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得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得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得治疗。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温岭曙光皮肤病专科医院

2016年5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