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278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题

1、秋游

课时数

4

第_1_课时

总课时数

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指导

 

四、教学生字

 

师述: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

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

(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

想出去看看吗?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

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秋游上哪儿玩?

他们看些什么?

玩些什么?

1、让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叫喊

(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凉:

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

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

都是后鼻音。

(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前5个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课题

1、秋游

课时数

4

第_2_课时

总课时数

1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

(出示)()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

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4.指名回答。

(4312)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

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

3.出示:

天气凉了。

天气渐渐凉了。

(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二)教学第2~3自然段。

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

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

2。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

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

(4)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5)可真美语言文字的训练。

(1)“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

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

(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

(出示)一望无垠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

读读书上的句子。

看,天上的呀!

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

学生自读,指读,评析,齐读

课题

1、秋游

课时数

4

第_3_课时

总课时数

20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三、总结全文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让生说说对秋天的感觉。

1、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出示:

稻子黄,高梁红,棉花白。

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1)这两句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引导生理解(两句话的意思有点不同:

上面一句只说了庄稼的颜色,下面一句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2)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2.稻子、高粱、棉花在秋天里干什么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农田里的景象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

(这里引导学生描绘景物,不仅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也可以用上表示事物状态、动作的词)

过渡:

刚才是同学们亲眼看到的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的美,那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

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

谁能来试试?

4.指导朗读。

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

大家……多开心啊!

(第二句话)

5.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了“大家……”。

想一想:

虽然都是写同学们高兴,但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

同呢?

(先具体后概括)

6.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

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

师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1.读了全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

 

课题

1、秋游

课时数

4

第_4_课时

总课时数

2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3.会模仿课文写一篇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

 

二、指导背诵

 

三、指导仿写一段话

 

1.谁能读读描写美丽的秋景的课文《秋游》?

2.谁能读出更好、更美的感受?

1.读得真好!

愿意把这美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

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2.可以看板书或看图背诵。

3.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

组织生集体背诵

1.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

“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呢?

2.提供句式说话。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还有的,大家,

玩得多开心呀!

(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学生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场景、事物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这种先分后总的写法来写?

(1)讨论交流:

农贸市场商场里过年家里热闹的景象……

(2)自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

(3)指名说。

1.同学们,你们在春天或秋天时出去玩过吗?

2.可以仿照课文由景到人,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写你所看到的景象?

我们来评评谁写得最好!

师巡视指导

 

课题

2,再见了,北京

课时数

3

第_1_课时

总课时数

2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出示五环标志,提问:

你认识这个标志吗?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2、揭示并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

用红笔写)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课题里出现了标点符号)

 教师简单介绍举办奥运会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题,体会“!

”的作用。

4、师:

2008年,北京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

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齐读课题。

 1、播放奥运成功后人们欢庆场面的多媒体录象。

  提问:

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想知道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记录下来的吗?

  提出自读要求:

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让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

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表”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课题

2,再见了,北京

课时数

3

第_2_课时

总课时数

2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举办奥运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举办奥运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三、作业

1、出示生字词语卡,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1、播放多媒体,师旁白第二自然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2008年8月24日晚上),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2、理解“绚烂”。

指导生看图,说说此时北京城给你的感觉.

你能找到写北京热闹的地方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师相机板书:

人多

  沸腾狂欢

  人们会聚在天安门广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庆祝,此时的广场沸腾了,更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

欢乐的海洋。

4、如此欢快的场面,同学读了也许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还愿意说说吗?

⑴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第二自然段。

⑵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北京吗?

(例:

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5、人们此时的心情是如此激动,你能体会到人们的心情吗?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将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和大家分享。

学生评价,要求说说别人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6,师述:

人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组织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已的理解.

7、今天我们成功了,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句.  8、回顾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读者朗读课文。

 

课题

2,再见了,北京

课时数

3

第_3_课时

总课时数

2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背诵

三总结谈话

 

四指导写字

师组织学生听写字生字词

指名3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余生在下面写.

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让生自由朗读记忆

 

1、再次指导学生看课文图画,让学生感受当时场面。

2让生自由练习背诵

可以同位互背

指名背诵后再齐背

1、师谈话: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了-北京在----(2008年8月8日)举办奥运会。

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会出力,我们小朋友可以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

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场”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课题

3、英英学古诗

课时数

4

第_4_课时

总课时数

2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再学几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并能用书上对话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

巩固诗意

 

二、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三、实践活动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

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3指名背诵《静夜思》.

4、.谁能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呢?

1.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

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思乡的古诗

(投影片显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指导生有感情练读古诗。

1、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

可以谈谈

2、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意思、作者说出来。

3、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4、指名表演。

5、评选最佳。

课题

3、英英学古诗

课时数

4

第_2_课时

总课时数

2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认识1个偏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检查

 

检查词语

检查朗读

 

二、初步理解课文

小结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词

让生自己读读词语。

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给生字找朋友。

1、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2、组织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3、让生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小结:

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

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1、出示打乱顺序的词。

指读,齐读。

2、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3.反馈检查。

4、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

教师指导。

静:

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

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

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

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学生描红、仿写、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放轻音乐)

 

课题

3、英英学古诗

课时数

4

第_3_课时

总课时数

2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学习《静夜思》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静夜”是什么意思?

(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

(思念)

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

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

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

(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

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

(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5)指导背诵。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课题

3、英英学古诗

课时数

4

第_1_课时

总课时数

2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导入

 

二、板书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

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

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

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隔开。

(板书:

冒号:

)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

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

友。

(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课题

4乡下孩子

课时数

4

第_1_课时

总课时数

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5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揭示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四、当堂巩固。

 

1、板书课题:

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

农村里的孩子。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曾曾经未曾

编编织编写

含含义含笑

挖挖土挖苦

猪猪皮小猪

串一串串门

 

3、理解词语。

欢唱:

欢乐地唱。

编织:

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

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

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引导生分析字形,说记字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灶()扁()

坏()肚()编()

3、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课题

4乡下孩子

课时数

4

第_2_课时

总课时数

3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课文。

2、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巩固

 

二、分析理解

 

三、当堂巩固

 

1、书空下列字的笔顺。

怀唱野菊

2、说出下列偏旁的名称及含有该偏旁的字。

1、指名读。

2、理解“曾是”。

(曾经是,以前是)

3、“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

(这里比喻,说明自己在幼年时就会在妈妈怀里唱歌了。

4、“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比喻,指自己幼年时就被爸爸背着到处跑。

5、野菊开在什么地方?

6、齐读。

(二)1、指名读。

2、看图:

女孩身旁空中飞舞的是什么?

它们飞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