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373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是湖北省内宜昌——武当山——神农架旅游金三角重要一角,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

近年来,我区借助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倾力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核心景区的奋斗目标,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大三峡,借外力开发资源,举全力培育精品,促进了全区旅游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夷陵环抱xx市主城区,是三峡门户、渝鄂咽喉,也处在长江三峡—张家界—神农架旅游圈层的中心位置,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汉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内一类口岸三峡机场座落境内,形成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xx区旅游资源类型可分为8个主类,占国家标准比例的100%,22个亚类,占国家标准比例的87%,71个基本类型,占国家标准比例的47%。

全区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运动探险、生态保育等多功能的旅游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全区旅游固定资产达7亿多元,建成并对外开放17处景区点,其中国家4a级景区4个(三峡人家、三峡观坝、石牌要塞、三峡大瀑布)、3a级景区2个(中华鲟园、情人泉野人谷),现有旅行社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另有xx市国际旅行社门市部2家,星级宾馆5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2家。

单个旅游项目(两坝一峡)连续三年投资总量和速度、4a级景区数在全省县市区均名列第一。

2003年以来,全区共新建、改建、扩建通往景区公路200多公里,兴建、改造星级旅游厕所8座,新建移动通讯基站11个,安装ic卡电话20余部。

2008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05万人次,其中景区接待中外游客139万人次,门票收入1.03万元,综合收入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10.3%、37.7%、26.1%。

2009年1至6月,全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3.61万人次,其中景区接待71.7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697.87万元,综合收入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8.11%、13.36%、14.57%。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国家4a级景区“三峡人家”、“三峡晓峰”所在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提升,村级面貌大为改观。

二、主要作法

(一)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科学确立产业发展战略

一是认识到位。

1995年,宜昌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建设流通旅游大县,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宜昌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把发展旅游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我区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核心景区”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了成熟的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和整体。

2008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着重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合力。

二是领导到位。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景区管理委员会,变单一的旅游部门行业管理为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管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定期研究旅游发展工作,区直相关部门和各旅游重点乡镇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常年抓的工作格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

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意识不断提高,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是投入到位。

近年来,我区旅游投入不断增加。

2007年旅游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2亿元,2008年投入达到1.62亿元。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区内按规划兴办旅游企业及配套产业,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内涵。

先后引进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宜昌国贸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投资主体。

在环坝集团发展的11年时间里,区委、区政府在政策、环境、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出台《关于加快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的意见》,成立三峡黄牛岩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编制相关规划,并积极支持申报纳入到国家六部委长江三峡旅游规划,黄牛岩生态旅游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优先发展项目,争取到连续三年期国债资金3600万元。

目前,该集团综合实力在省、市同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拟在英国伦敦上市。

引进宜昌国贸集团对晓峰旅游区实行全面整合和深度开发;引进浙江雅戈尔和湖北报业集团联合投资开发南津关大峡谷,将实现探险旅游项目的突破;引进宜昌兴达公司投资开发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逐步建成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2008年,又引进两个过亿元旅游项目,浙江东方兴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xx区经营五星级涉外游船和建设旅游船码头基地,深圳顿悟一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在xx区兴建五星级宜昌梅子垭喜来登大酒店,目前两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强力整合资源,提升资源整体效益

全面开展区域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放大规模效应。

一是寻求与长江沿线各旅游企业合作。

以三峡环坝旅游集团为主成立了新三峡旅游联合体,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三峡大坝周边旅游线路。

二是强力整合开发旅游资源。

晓峰旅游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经营,暴露出景点规模小、地点分散、产品重复、企业恶性竞争等弊端。

我们通过引进宜昌国贸集团对晓峰旅游区进行整体收购开发,2008年完成了旅游区内9个景点的收购和部分景区的改造。

改造后的白果树、天河龙宫、情人泉等景点相继开业,仅2008年“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

(四)强化行业监管,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确实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先后编制了22部规划,重新修编的《xx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在全省率先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全套规划文本,编制了全省第一个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旅游扶贫十年规划纲要,为高质量建设旅游精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区旅游开发中,我们注重资源保护,严把规划关,做到了景区开发,规划先行,避免了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了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坚持高门槛进入。

严格准入机制,要求投资不足亿元的不得准入,一年内资金不到位者必须退出。

在开发建设前,旅游企业必须编制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全套文本,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安全评价报告,缺一则不得开工建设。

三是坚持高要求管理。

建立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大依法治旅力度,优化旅游环境。

三、下一步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旅游业发展将紧紧围绕“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核心景区”、“湖北旅游强县(区)”目标,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三峡环坝、三峡晓峰两大旅游精品建设,努力实现旅游景区精品化、旅游交通网络化、旅游城镇特色化、旅游企业集团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旅游服务规范化,加速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力争到2010年,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4个,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

(一)大力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

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举全区之力,支持环坝、晓峰等旅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突出“三峡人家”、“三峡晓峰”等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用品质的提升来促进我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一是推进“两坝一峡”转型和提档升级,加快“两坝一峡”旅游景区及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更新改造,力争把三峡人家风景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全力支持三峡环坝旅游集团在英国伦敦上市;二是推进晓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的金字招牌,立足大三峡,承接神农架,服务周边游。

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峡晓峰旅游区,打造我区又一旅游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并力争建成省内外知名的科普休闲度假旅游区和“自驾游”基地;三是着力打造城镇旅游品牌。

加快三斗坪国际旅游明星镇建设,着力推进三峡坝库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坝库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支柱产业。

抢抓城市拓展机遇,加快小溪塔城区综合休闲度假区的规划建设,逐步把小溪塔建成xx市最适宜居住和休闲娱乐的区域之一。

四是推进会展服务和星级宾馆建设。

抓住三峡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在会展服务上下功夫,出台优惠政策,引资建设高星级酒店。

(二)加快旅游配套功能建设,提升旅游经济承载力

优先发展旅游交通。

围绕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路,以长江黄金水道、公路主干线、三峡机场为骨架,尽快形成宜昌主城区、小溪塔城区至主要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之间的直达旅游交通,配套发展景区服务设施,改善旅游业发展条件。

进一步加大项目倾斜和服务力度,抓好交通项目与旅游的对接,做好旅游公路、码头等重要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尽早启动建设。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加快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项目配套开发。

努力将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建成我区重要的旅游购物中心和渝东鄂西最大的旅游商品购销中心。

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和改造一批高档次的星级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提升接待档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

(三)加大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对接,增强旅游产业拉动力

一是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的对接。

要以农业观光旅游和农家体验旅游为切入点,依托邓村绿茶公司和萧氏集团,大力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依托环坝和晓峰两个核心景区,打造坝区和黄花两个农家饮食文化长廊。

通过农业旅游进一步丰富我区的旅游形式,提高旅游吸引力。

二是加强旅游与工业的对接。

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发展工业旅游项目。

三是加强旅游和文化的对接。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要以地方文化产品、农副土特产品、民间手工艺品为基础,设计开发旅游商品,提升旅游经济质量。

进一步整理利用各景区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不断增强景区的内在吸引力。

积极开发以地方文化为底蕴、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歌舞为表现形式的旅游节目,实现旅游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

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坚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媒体合作,形成纵横联合、内外呼应的旅游形象宣传攻势,努力扩大旅游市场影响力。

精心组织、策划和包装旅游产品,重点加强以”八个一”(即一台戏、一首歌、一本书、一本画册、一张光牒、一句口号、一张地图、一张贺卡)为重点的形象宣传。

在小溪塔城区、坝区三镇及旅游交通主干线高标准设置旅游公共信息标识和形象标志,充分发挥旅游标识的宣传、导引和服务作用。

推进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旅游网页等高效交流平台。

(五)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增强旅游综合吸引力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在宜巴线、宜兴线、两金线、普百线等四条旅游线路及环坝、晓峰两个重点旅游区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旅游综合管理长效机制。

旅游线路整治活动将发动全区各方力量,统筹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农村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等工程建设,重点整治景区周边及沿线的九村十点百户,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全面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六要素”配套设施。

总投资预算1000万元。

同时,加大重点景区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切实规范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制止旅游企业不正当竞争,重点打击了“黑车”、“黑导”和欺客宰客、质量欺诈、非法载客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景区周边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周边农民的政策法纪教育,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不断规范行业管理,推动我区旅游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积极开展旅游业行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广大游客的监督作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旅游服务质量、人人关心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真正做到开发一个就是一个亮点、建成一个就是一个精品。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着力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旅游环境。

四、建议和请求

(一)建议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管理机构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和产品,建立统一的旅游质量管理网络,统一导游词,统一旅游服务标准、质量标准,使游客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二)请求省委、省政府加快坝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省政府把三峡大坝作为打造省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核心,按照武汉“8+1”城市经济圈的标准,在整合三峡旅游资源、建设城市环形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纳入全省规划,从领导力量、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特别是要加快贯穿区域的道路、交通、港口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如翻坝公路、太平溪港口、靖江溪码头等。

(三)建议三峡大坝竣工后,三峡专用高速公路、西陵长江大桥对外开放,三峡大坝旅游接待交由地方政府经营管理。

(四)请求省委、省政府在旅游开发征用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大型旅游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并安排用地。

目前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重点景区旅游开发征用的土地未能办理合法手续,涉及到基本农田的景区建设更是无法进行。

(五)建议省委、省政府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三峡办、财政部、中部办、西部开发办、教育部等部门加大扶持,以三峡大坝旅游区生态恢复、旅游发展与移民致富和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研究生态补偿、水电反哺旅游的具体措施,争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六)请求省政府对三斗坪旅游名镇建设项目、三峡人家扩建项目、三峡晓峰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