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472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docx

怎样确定朗读中地重音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

周崇典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词语呢?

总的来说,要以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指针,根据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具体地说,以下四种情况可确定为重音。

一、起对比作用及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和短语。

如《故乡》一文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句中的加点词和短语:

“紫色”和‘“灰黄”,“红活圆实”和“又粗又笨”、“开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松树皮”是比喻。

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外貌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就该读重音。

二、列举的同类词语。

《大自然警号长鸣》中有这样一句话:

“警号为谁而鸣?

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

为中国人而呜!

”加点词从单指的“你、我、他”到复指的“我们大家”,乃至于整体中的每一个“中国人”,对大自然发出的警号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这些同类的词语理当视为重音词语。

三、表情达意的重点词或短语。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以上加点的词语有的是表意的重音词,有的是表达情感的重点词语,它们都是作者意欲突出强调的对象,视为重音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在文章中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

照应和反复都是作者的有意强调,自然应确立为重音。

这类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显而易见,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总之,只有把握了文章的重音词语,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发表于1999年第5期《语数外学习》初中版)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

(一)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

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

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

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

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朗读技巧

(二)

三、朗读的技巧

1、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

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

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

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

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

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

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2、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

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

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

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

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3、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

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4、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

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5、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须与的情境相适应,根据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

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

记叙文有记记事、记言。

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6、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升调。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

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调。

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

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2007-08-2304:

36P.M.

[教学目的]

1、掌握重音的意义

2、确定重音的依据。

3、重音的主要类型。

[教学重点]重音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重音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

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师读,生分析)

A、我请你跳舞(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

B、我请你跳舞(怎么样,给面子吧?

C、我请你跳舞(不请别人)

D、我请你跳舞(不是请你唱歌)

再如下面一段话,如果把加点的音节作为重音加以强调,这句话的语意立即突出了,内容也会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提问:

重读和不重读句中加点的词,看看表意有什么区别?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一)依据结构。

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

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一般地,需要重读的有短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有些代词。

这类重音叫做语法重音或意群重意音。

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对它细加观察,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确定其重音,通常把这类重音叫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

它同语法重音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不一致的。

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语法重音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服从前者。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一)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

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

度。

(鲁迅《拿来主义》)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练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排比性的重音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

(练习)井冈山的翠竹啊!

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

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袁鹰《井冈翠竹》)

第二课时

(二)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是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其中有:

1.转折性的重音

①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是的,胜利来了,可是人们所盼望的经过流血争取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是要为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所破坏。

(方纪《挥手之间》)

2.呼应性的重音

文章中某些体现呼应关系的词语要重读。

如: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陈毅:

“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说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说,现在就说!

”(沙叶新《陈毅市长》)

(三)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鲜明体现句子中某些修辞现象,这些不同的修辞色彩的语言表现力最强的地方,最能体现文章的旨意。

其中有:

1.词语的锤炼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年,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②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比喻。

重读文章中的比喻性词语,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加深对所描写事物或阐明道理的理解。

但要注意,有比喻词的比喻句,不要重读比喻词“象”“好象”“仿佛”等。

如:

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练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3.夸张。

文学作品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或事物的某一特征,表达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夏衍《包身工》)

(练习)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借代

你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练习)我们应当禁铯一切空活。

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5.双关

①周繁漪好,你去吧!

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曹禺《雷雨》)

②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

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

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

“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王愿坚《党费》)

6.反语

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联珠

①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练习)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袁鹰《井风翠竹》)

8.反复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练习)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

在学生的请愿中有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鲁迅《“友邦惊诧”论

谈谈朗读中的重音

2008-07-0509:

55

泰州师专何广见

  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根据出现场合的不同,重音可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三类。

多音节词里往往有一个音节读音比较重,这个音节就是词重音音节。

词的轻重音格式与其音节数量和结构有关,双音节词多数为“中重”格式,如“火车”;少数为“重轻”格式,如“工人”。

三音节词绝大多数为“中轻重”格式,如“图书馆”;少数为“中重轻”格式,如“同志们”;极少数为“重轻轻”格式,如“朋友们”。

四音节词绝大多数为“中轻中重”格式,如“北京大学”。

  词重音除了指词的内部结构重音以外,还包括词的外部关系重音,即词和词相互比较的重音。

朗读中,实词比虚词总体要读得重些。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读得重些;助词永远轻读;介词和连词一般轻读;数词和量词连在一起是数词重,量词轻;副词作状语,读音一般较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一般重读,人称代词一般轻读。

  短语的轻重音格式由构成短语的关系决定。

一般来说,主谓关系谓语重,如“精神伟大”;并列关系同样重,如“光荣而伟大”;动宾关系宾语重,如“听报告”;动补关系中表趋向的补语不重,动词重,如“说下去”,表结果、程度、情态的补语重,如“说得流利”;修饰关系修饰语比中心词重,如“勇敢的战士、热烈地欢迎”。

  词和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作品表情达意往往以句为单位,所以重音经常是在语句范围内起作用的,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要,句子重音可分为意群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类。

  一个长句子一般要分成几段来读,每段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这叫意群。

一个意群可能是一个短句,也可能只是句中的一个成分。

每个意群都有一个合适的重音,这就是意群重音,也叫语法重音。

意群重音的规律主要有如下几条:

  

(1)主语+谓语,一般是谓语重,如“天冷了。

”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什么坏了?

”谓语前有能愿动词,能愿动词不重主要动词重,如“小孩会走了。

”谓语是“有、是、在、像”等结构,“有、是、在、像”不重,后面的词语重,如“早上有雾。

”谓语是“把、被”等结构,“把、被”和其宾语不重,主要动词重,如“我把书丢了。

  

(2)主语+谓语+宾语,一般是宾语重,如“他学唱歌。

”宾语是人称代词,宾语不重动词重,如“敌人封锁我们。

”双宾语后一宾语重,如“张老师教我们数学。

”前一宾语是疑问、指示代词,前一宾语重,如“叔叔送给谁钢笔?

”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谁看小说?

  (3)主语+谓语+补语,表趋向的补语不重,动词重,如“她跑出去了。

”;表情态、结果、程度的补语重,如“我听清楚了。

”补语是数量词,表确指数量词重,如“我吃了一个。

”表概数、约数的数量补语不重,如“他玩了两天。

  (4)主语+谓语+补语+宾语,一般是宾语重,如“小明做完了作业。

”主语是疑问代词主语重,如“谁做完了作业?

  (5)定语一般比中心词重,如“无穷的力量”;定语和中心词是领属关系,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他的衣服脏了”;定语是数量词,表确指数量词重读,如“教室里有五个学生”;表示概数、约数,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教室里有两三个学生”;由“一”组成的数量词做定语,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有一个学生这样问”;疑问代词做定语表示疑问时重读,如“什么样的电影好看”;表泛指的疑问代词做定语,定语不重中心词重,如“他想起了什么事情”;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词近的一个重,如“一个十分靓丽的导游小姐”。

  (6)状语一般比中心词重,如“风轻轻地吹着”;若后面带有宾语,则状语和宾语都重,如“风轻轻地拍打着窗帘”;状语较长时,距中心词近的一个重,如“这位老人在人行道上十分艰难地走着”。

  意群重音是句子里某些词语自然而然读得比较重的重音,它不表示特殊的意思。

而逻辑重音是一种不受语法限制,而由句子的潜在含义所确定的让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的重音,也叫强调重音。

逻辑重音处理得好,可以把上下文的关系表达得更有条理,使内容前后照应,有利于突出中心意思。

  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随着逻辑思维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我是北京人。

”这句话,若是一般回答,只要按语法重音规律,把“北京人”稍加重一点就行了。

如果特别加重念“北京人”这三个字,其中就有我是北京人,而不是其他地方人的潜在含义了,这里的“北京人”就是逻辑重音。

同样,如果我们把重音放在“是”字上,那么潜在的含义就是有人说你不是北京人,你重读“是”以纠正对方的说法。

如果有人问“谁是北京人?

”那么根据问话,答话人就会很清楚地把重音放在“我”字上。

  由于情绪特别激动而造成的重音叫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处理得好,可以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充分和细腻。

如“你这个人糊涂!

”把其中的“糊涂”加重,等于说“你这个人糊涂极了”。

感情重音一般不是只落在一个音节或一个词语上,更多地是落在一句话上,甚至一大段话上,这要视感情需要而定。

  意群重音是一种自然的语言节奏,逻辑重音是跟着思想发展的,感情重音则是随着感情出现的。

在表现形式上,意群重音的音量没有显著的增强,逻辑重音主要是把重音音节念得长一些,声调夸张些,音量却增加得不多。

感情重音主要是把重音音节的音量增强,有时还伴随着声音的升高或降低。

  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意群重音的位置相同时,只要在意群重音的基础上再加强一些就行了。

比如“我不去上海,我去南京。

”这句话中的“上海”“南京”是意群重音,同时又是逻辑重音,只需把“上海”“南京”再加强一点就行了。

但有时会发生矛盾,比如“你别问我,你问他。

”按意群重音分析,两个“问”字应重读,但这两个分句的逻辑重音应该是“我”和“他”,在这种情况下,意群重音只好服从逻辑重音。

  如果把重音看成只是语句表情达意的需要,那么从朗读目的和愿望的角度,可以把重音分为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反义性重音十类。

  重音体现语句目的,但重音离不开思想感情的具体运动,离不开基调,离不开节奏,当然,更离不开语气。

一般说来,每一个语句至少有一个重音。

重音越精,语意越清,目的越明。

一个小层次,甚至一个自然段,可能只有一个主要重音。

总之重音不宜设置过多,多了反而伤文害意。

  重音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加强音量法,一般用于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和鲜明的事物;加长音节法,一般用于启发思考或表达深挚的情意;一字一顿法,用时间顿歇来突出重音,铿锵而有力,或者运用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顿方式,显示深切、沉重的心情。

重音也可以用轻读方式表示,一般用于表达深沉、含蓄的细腻感情。

  语句重音的表达,一定要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和突出,这就要涉及到重音的主次问题。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一篇作品中,一段、一句中,都有重音和非重音各自的主次层次;另一方面,就某个重音看,又有它具体的分寸。

  例句:

“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

”这一语句从重音的主次说,其中“十”为主要重音,“寸草不生”为次要重音,“寸”与“生”要重些,“寸”字更突出些,四个字也都要稍稍延长一些,但整体上,突出的程度绝对不能超过主要重音“十”。

从重音的分寸上说,“十”是“过多”的感受,不能同“两个太阳”中的“两”一样分量,应该比“两”的分量重。

“寸草不生”,尤其是“寸”字,是“晒得厉害,干得厉害”的感受,但不要过分夸张。

过分会使人感到虚假、做作,但不及,又会使人觉得平淡、干瘪。

  再从非重音的主次说,“有这么一个传说”,“这”和“传说”比较主要,“传说”更主要些。

“古时候”,“古”较主要。

“天上有”,“天上”重要些,“有”次要些。

“十个太阳”,除“十”是全句主要重音,“太阳”较“个”重要。

“晒得地面上”,“地面”为主要词,“上”次要,“晒得”稍显重要,“晒”又比“得”重。

  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